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

劉文秀一看見大隊人馬簇擁著一個大將到了此處,雖然看不清楚,但也能看出來,是大順軍的重要人物。

劉文秀不敢怠慢,立即出來迎接。

他很清楚他現在的處境,殺幾個無關緊要的小卒並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人命不值錢。

但是如果在大順軍重要將領面前,甚至可能是高一功面前,再保持倨傲,恐怕要死無全屍。

畢竟人命不值錢,縱然是大西三殿下也不值錢。

劉文秀帶人出了客棧,身後的人都被親兵攔住了。隨即被帶到了高一功身邊。

劉文秀細細一看,好半天才認出是高一功來,畢竟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面了。

當年他們都是跟隨在張獻忠與李自成身邊的小將,而今風雲突變,李自成已死,這些小將都成爲獨擋一面的人才了。在相貌上的變化也非常大。

風刀雪劍將當初的一點稚氣消磨乾淨了。都成爲大丈夫了。

正如劉文秀好一陣子才認出高一功,高一功好一陣子才認出了劉文秀了。

心中也不甚唏噓,說道:“劉將軍,好久不見?”

“高將軍也好久不見。”

高一功說道:“劉將軍不在成都怎麼在這裡啊?”

劉文秀說道:“奉義父之命,去一趟武昌城。”

“武昌?”高一功微微一頓,說道:“可曾見過我姑姑?”

劉文秀說道:“上府上拜見過一次,卻聽說在龜山之上結廬而居,看著闖王的皇陵。”

劉文秀在武昌的時候,也去過一趟李自成府上,畢竟是李自成是義軍的前輩,人也死了。去看看也應該的。

高一功問道:“闖王的墳墓,你見過嗎?”

劉文秀說道:“這個倒是沒有去看,只是聽說在龜山之上,而今纔剛剛開工。大夏皇帝撥亂十萬兩。大概三年可以完工。”

高一功心中一股怨氣散去了一些,想起李自成與羅汝才之間的恩怨。

對與李自成死後的哀榮,高一功倒也沒有說什麼了。

兩人一時間無話可說,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劉文秀說道:“高將軍,我無疑干涉你與羅家的事情,還請給獻營一個面子。”

高一功說道:“這個自然,畢竟天下義軍是一家。”

說完這一句話,高一功自己都輕笑起來。

“將軍,毫侯派人來,請您到碼頭上去。”一匹快馬飛馳而來。這名士卒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面之上,朗聲說道。

高一功說道:“劉將軍,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放心等我們離開夷陵的時候,就會放你離開的。”

“多謝高將軍。”劉文秀自然沒有一點異議。

不過片刻之後,一行人就來到了夷陵碼頭之上,夷陵碼頭上船隻不少,但是比起高一功所部的大軍來說,卻是顯得少了。

畢竟高一功所部大概有十萬上下,如今他前鋒剛剛端了夷陵城,但是後面的人馬,還在夷陵北邊數十里外的。

高一功看了之後,對李過說道:“現在立即渡江,越快越好,我相信張軒就已經在來這裡的。”

李過看了一眼劉文秀,也沒有多在意,說道:“好。”

天剛剛亮,第一批大軍就上船渡江了。

大順軍各部人馬幾乎在極限運轉之中,馬不停蹄的渡過長江。

而張軒也在準備船隻,一刻也不停的向夷陵而來。

只是張軒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等他到了江陵的時候,前方傳來捷報。

夷陵城已經被收復了。

張軒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色難看之極。

“跑了。”張軒一瞬間跌倒在椅子之上,揉了揉眉心,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比如船隻的調度問題,還有緊急集結的軍隊問題。並在調動軍隊的同時保持對南明的壓制。

但是緊趕慢趕都慢了一步,過了長江之後,就是大夏控制的薄弱區。

江陵也就是荊州府是大夏在武昌西南方向的重要軍事節點,換句話說,也就是再往南,即便大夏有軍事存在,也是基於江陵軍事力量的輻射。

同樣的原因,過了長江之後,張軒根本沒有追擊的可能了,甚至說即便是追擊,很可能面對的是南明軍隊與大順軍的聯合力量。

雖然張軒鄙視南明軍隊都是酒囊飯袋。但是人多有時候就是力量。

一瞬間張軒感覺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張軒與羅玉龍本來預計明年徵南,但是有了這個意外因素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國公,還繼續去夷陵嗎?”鄭廉小心翼翼的問道。

“不用了。”張軒有些頭疼,一邊揉著太陽穴,一邊說道:“派人過去接管夷陵就行了。”

“是。”鄭廉說完之後,正準備悄悄的離開。忽然又聽見張軒說道:“另外,代我擬一封請罪折。”

“就以指揮不力,任賊人逃脫。”

“是。”鄭廉說道。

張軒孤零零的看著房頂,說道:“這事沒完。”

他深刻的意識到,高一功與南明的匯合根本並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而與此同時,高一功也明白一件事情。渡過長江並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因爲接觸到南明軍隊之後,南明軍隊的反應與高一功預計的全然不同。

在漁洋關前。南明軍隊戰戰兢兢的,將高一功所部當敵人來防備。

不讓進城,不見使者,甚至連補給都不補充。讓高一功與黨守素勃然大怒,恨不得立即進攻城。也幸好文安之安撫道:“派我去勸降李將軍這等機密大事,豈是地方上的人士能夠知道的。還請諸位將軍放心,待我去長沙拜見陛下之後,自然會給諸位將軍放行。”

黨守素冷哼一聲,說道:“而今張軒就在襄陽,我們久在此處滯留,說不定張軒就追過來了,到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倒是即便你在長沙說通了,也遠水解不了近渴。”

漁洋關西大多數都是土司的轄地,產出自然不多,僅僅是一個小關而已。是元代時,爲了防止土司做亂而建立的關卡。往西多爲山地,而東側平原居多。

大軍滯留在此處不去。張軒追兵在後。還真不是一個好地方。

文安之說道:“請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爲大軍調來糧食。”

黨守素與李過都看著張軒。

李過有些不好說話,畢竟文安之是他引薦過來的。他們只能看高一功的決斷了。

高一功沉吟片刻,說道:“這樣吧,你去長沙一趟,與隆武說明情況。這裡的事情就無須你操心了。”

文安之聽了高一功這麼好說話,反而有一種不詳的感覺,說道:“高將軍的意思是?”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高一功說道。

“李兄,黨兄,立即出兵攻下漁洋關。”

“是。”黨守素說道。

“將軍,如此一來招安之事,還如何做?”文安之說道。

高一功微微一笑,說道:“如何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如果在長沙說通了,自然好說,如果你說不通的話,我等兄弟難道束手就擒嗎?”

“正是此理。”黨守素說道:“官軍我等從不放在眼裡。”

文安之心中一突,想要勸說,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高一功轉過頭說道:“文大人,你還是快些上路吧。你如果速度太慢,你的招安大計,可真的不行了。”

“還請高將軍行事是留些體面,將來還是要同殿爲臣的。”文安之一時間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只能如此說道。

高一功帶著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好說。”

文安之心中暗暗著急,他知道如果不趕快解決之間事情,說不得是他引賊入室了。

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章 猛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十章 凌濛初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
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章 猛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十章 凌濛初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田县| 沂水县| 大邑县| 汕尾市| 香格里拉县| 蛟河市| 岳西县| 黄陵县| 班玛县| 宜宾县| 太仓市| 南涧| 乐山市| 恩平市| 郧西县| 靖州| 泰安市| 天门市| 安平县| 万宁市| 永靖县| 屏东县| 汪清县| 延庆县| 丰顺县| 清丰县| 广州市| 大埔县| 江西省| 历史| 周宁县| 宣化县| 昂仁县| 新田县| 信丰县| 辽宁省| 德阳市| 运城市| 改则县| 乌兰察布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