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

朱大典的決定,算是正式將權力從左光先的手中奪了下來。

這一場大戰並沒有因爲西門失陷而結束。

而張軒不想將寶貴的騎兵投入巷戰之中。

不管怎麼說,巷戰都是巷戰。

騎兵真正的威力在馬背之上,在江南找不到足夠的補充兵員。

江南不比北地,九邊男丁與蒙古人雜居,大多都有騎馬基礎,進入大軍之中,只要好好訓練一下。就能當騎兵,再打上幾仗,縱然不是精銳,但也能用了。

但是在江南卻沒有這個便利條件。

步卒還能補充,但是這些騎兵的補充成本太高了。可以說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並不大好補充。故而,張軒並不想將寶貴的騎兵消耗在這一場必勝的戰爭之中。

他只是藉助城牆防禦而已,等後面大隊人馬趕來。

張軒早已派人回去報信了。

大軍在曹宗瑜的督促之下,已經開始急行軍了,大概一日,或者一日半,就能趕到,大軍一動,金華城的抵抗自然是土崩瓦解,也不費什麼功夫。張軒自然有耐心等候。

不過,張軒有耐心等候,有人卻沒有耐心等候了。

陳子龍來得有一點遲,在他來到的時候,西城就已經失守了。不過,他也看到的關鍵,一隊頭帶白巾的士卒,從城內衝出,讓城牆上的士卒受到內外夾擊,城頭才陷落的。

而這些頭帶白巾的人,陳子龍如何不認識,他咬著牙說道:“許都。白頭軍。”

一時間一股悔恨之意,充斥在陳子龍心頭,他恨不得昨日就殺了許都。他掉頭就走,向牢房方向而去,他知道他身邊這幾個人,在這樣的戰場之上,根本沒有什麼作用。

“我知道所做的事情,我要自己去彌補。”陳子龍一手按在長劍之上,想起許都,心中殺意凜然。

而此刻,許嘉應已經闖進牢獄之中。

整個金華城的兵力都在向城西聚集,一時間根本沒有幾個人在府牢之中。

許嘉應身邊雖然只有三五個人,但是三五個人都是廝殺好手。這些獄卒欺軟怕硬的時候,是一把好手,真正生死搏殺的時候,卻成了軟腳蝦了,被四五個人生生殺了進去。

許嘉應見了許都,頓時鬆了一口氣。

這一日,他的心思都繃緊了,唯恐一個不小心,救不下公子,就不知道如果給死去的老爺夫人交代了。他見許都身上有手鍊教鏈,立即尋了斧頭,硬生生的剁下來。

一邊剁一邊將外面的情況告訴許都,最後總結道:“如今官軍與張將軍在城西鏖戰,一時半會兒關注不到這裡,我們還是快走吧,否則官軍派人過來,憑藉我們幾個人是抵擋不住了。”

“好。”許都說道,他揉了揉手腳,被鐵鏈一直卡著,也很不舒服,他說道:“這一次多虧了你,你今後就不要叫我公子了,叫我大哥,今後,你就是許家的二公子。”

許嘉應心中感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

許家人丁單薄,只有許都一根獨苗,如果許家人丁興旺的話,王雄等人也不敢做得如此過分。許嘉應立下如此功勞,正好讓他成爲許家之人,對廣大許家也是有好處的。

當然了許嘉應也從奴僕變成了主子。

大明朝奴僕的地位並不是那麼低下,但是許嘉應也實現了身份的跨越,僅僅一個許家二爺的身份,就給許嘉應帶來很多數不清楚的好處,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議親了,許家家丁首領能娶的妻子,與許家二爺能娶的妻子,是天地之別。

許嘉應幾乎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好久方說道:“此地不宜久留。”

一行人從監獄之中走了出來,正好有一行人走了過來,不是別人,正是陳子龍,陳子龍身後的人多一些,大概有十來個人,也是他發現牢獄之中有人闖入,臨時叫過來的衙役。

“許子嶼。”陳子龍一字一頓的說道。。

“子龍兄。”許都拱手行禮說道。

陳子龍“刺啦。”一聲,將半截衣袖扔了下來,說道:“我陳子龍不認識如此的許都,你我今日割袍斷義。”隨即拔劍在手,說道:“當日左大人要處死你,我無能爲力,深感慚愧,而今日我卻要彌補我犯下的錯,就是殺了你。”

殺許都之議論很早就有了,陳子龍百般奔波,四處遊說,纔將事情拖下來,否則許都早就身首異處了。哪裡還等得道今日。

許都苦笑道:“子龍兄,走到這一步,也是情勢所逼,我許都不想死在今日,有什麼錯嗎?”

“生死固然大事,但天下卻有生死更大的事情。忠義乃天下大節。”陳子龍說道:“不忠不義之輩,我陳子龍殺之何妨。”

“君視臣如草芥 臣視君如寇仇。”許都說道:“我許都委屈求全如此,王雄大鬧先母葬禮,又污衊我許家造反,無非是絕對我許都心有掛念,不管一刀兩斷,對,我許都也是讀聖賢書出身的,也不願意如此,事已如此,求一生而並不可得,如此,我反了又如何?”

“先前的事情,是對不住你。”陳子龍說道:“但是我寧可對不住你,卻也不能對不起國家。受死。”

陳子龍一劍刺出,許都長刀一揮,兩件兵器撞在一起,“叮噹,”一聲,好像是一個訊號一樣,小院之中,十幾號人廝殺起來。

雖然許都人少,但都是許嘉應帶出來的許家家丁,精挑細選出來的敢打敢殺之輩,而陳子龍帶來的卻是一些普通獄卒,這些人欺壓百姓還行,真正生死搏殺,也打不過許家家丁。

“我愧對陳兄,讓你三劍。”許都說道。

陳子龍冷笑一聲,墊步上前,手腕一抖,長劍刺出。

陳子龍絕非文弱書生,他提倡經世致用之學,故而學問以實用爲主,時常練劍,以爲強身健體之用,又拜江南石家高手爲師,長劍用得也有模有樣,在復社之後,酒後擊劍,無人是陳子龍的對手,其中許都也在其中。

陳子龍進擊一劍,許都後退一步,用長刀一封,三劍過後,許都只覺得腳後一頓,已經退到門檻之前了。

陳子龍又是一劍刺來。

許都雙手握刀,豎著放在胸前,腳步向前半步,一刀劈下來,這一刀快如霹靂,陳子龍還沒有準備好,就覺得手中長劍一沉,脫手而出,釘在窗戶之上,整個劍身都在不住的顫抖。

“是不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你的劍法不過樣子貨。”許都說道。

陳子龍練劍不過是爲了強身健體而已,他拜師學藝,所學的是石敬巖後人的劍法。石敬巖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武功高手。崇禎八年戰死,但是他的武藝多有流傳,石敬巖的武功,以槍法爲最,他在明軍多年,擔任參將。槍法極其犀利。不過,陳子龍學武,也沒有想過上陣殺敵,再加上長劍多以手腕發力,刺擊爲主。任何東西學好了,都很厲害,但是陳子龍所學,也不過是復社那羣書生之中,抖抖威風而已。即便是許都未必打不過他。只是在讀書人看來,武藝不過是末技而已,不值得因爲區區小事,而得罪了陳子龍,這個名滿江南的大名士。

故而真正生死相搏,許都不過一刀之下,就能劈飛陳子龍的劍。 wωw? ttκa n? Сo

而許都所學的並不是其他,正是戚將軍所傳,辛酉刀法。是當初戚將軍用以擊敗倭寇的刀法,在生死搏鬥之中,效果顯著之極。

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章 裝備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二章 授田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一章 鐵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七章 廢奴策
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章 裝備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二章 授田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一章 鐵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七章 廢奴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徐汇区| 独山县| 南和县| 旺苍县| 灌阳县| 徐州市| 西林县| 阜阳市| 洛川县| 右玉县| 沂源县| 龙泉市| 堆龙德庆县| 靖远县| 务川| 嘉兴市| 富宁县| 巴林右旗| 田阳县| 平武县| 阿瓦提县| 临海市| 嘉鱼县| 华安县| 临沂市| 青田县| 盱眙县| 海伦市| 民和| 六安市| 霍州市| 桦甸市| 宜州市| 上栗县| 永年县| 历史| 灵台县| 胶南市| 枝江市|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