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

一時間,朝廷告示貼遍了全國大街小巷。內容很長,但意思很簡單:袁盎的死是羊勝、公孫詭揹著樑王乾的;這兩個傢伙很壞很孬種,樑王很無辜;朝廷定將二人繩之以法。

個別不地道的,甚至把告示貼到了樑王府的大門口。

有法律常識的人可能會疑惑。緝捕犯人通常是很隱秘的事情,可劉啓人還沒逮就搞的滿城風雨、沸沸揚揚。

實際上,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樑王犯沒犯法,皇帝很清楚,樑王自己也很清楚。皇帝準備要辦人情案,怎麼著也得通知一下樑王,免得自己這位二桿子兄弟不明就裡,一激動幹出什麼過火的事情。先通告再逮人,雖屬下策卻較爲安全。

羊勝、公孫詭慌了神,這倆傢伙做夢都沒想到能有機會背這麼大的一個黑鍋。對視一番,兩手一伸,沒個主意。沒辦法,只好去求樑王幫忙了。

無頭蒼蠅似的跌跌撞撞奔進樑王府,“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展開脖子使出了最後一招——哭。一邊磕頭一邊哭,親爹死時都沒苦這麼痛,苦膽差點沒把吐出來。

事實上,劉武目前也處於半暈厥狀態。雖然朝廷文書裡只說要逮捕這二人,可劉武心裡卻怵的很,因爲到底犯沒犯法,自己很清楚。朝廷既然能查到羊勝、公孫詭身上,自己的所作所爲皇帝肯定已知曉。所以。劉武的心裡一點也不比羊勝、公孫詭輕鬆。

更重要的是,他現在還鬧不明白皇帝這一招是準備幹什麼,是要放自己一馬。還是在步步爲營把自己逼上絕路。

劉武勾著腦袋想了一陣。當然,漿糊一樣的腦袋根本想不出個所以然。不但把自己弄的更迷惑,反而越發氣憤。

劉武看了看兩個不爭氣的傢伙,氣不打一處來:你倆二貨給我個騷主意,事情沒辦成,反把我拖下了水。

雖然恨的牙癢癢,可劉武還是不願意把他倆交出去。當然。並非他們之間有多麼深的感情,只恐二人被逮後會胡說八道。

最終。劉武鐵青著臉開口了:住我宮裡,我看誰敢進來抓人。

他這邊剛安排停當,朝廷那邊的緝捕隊員就趕了過來。

這些人在樑國晃盪幾天,連羊勝、公孫詭的一根毛都沒找到。幾經周折終於站到了劉武的面前。規規矩矩的行過禮,客客氣氣地說明來意。

劉武冷冷答道:本王也很久未見二人,你們如果找到了,還望告知我一聲。

劉武這種胡攪蠻纏的精神讓緝捕人員無可奈何,畢竟人家是皇帝的親兄弟,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老幾位根本惹得起。沒辦法,只好扭頭回京向皇帝彙報。

最近一段時間。皇帝本就很惱火,現在樑王又這麼個態度,可謂火上澆油。推桌子摔板凳。大發雷霆鬧了一通,若不是礙於老孃的面子,劉武當即就能被列進緝捕名單。

總而言之,皇帝很生氣,後果自然也很嚴重。

劉啓舉動就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多日連下詔令,緝捕羊勝、公孫詭。

字面意思似乎看不出什麼出奇之處。但深究起來卻很有意味。也就是說,劉啓下了道一模一樣的詔書。卻派去了幾波、十幾波、甚至幾十波人。具體多少波人我也不清楚,史料裡沒細說,不過有一句原話可以驗證——“乃遣使冠蓋相望於道”,解釋起來就是很多人幾乎結伴去了樑國,去宣讀一份內容一模一樣的詔書。

這麼一來,該樑王劉武難受了。

這位老兄一連多天啥事不幹,從早鬧到晚,專接聖旨,內容還一模一樣。誇張的是,飯也不讓吃,一頓飯功夫就要被喊出去兩三次;覺也睡不好,衣服穿了脫、脫了穿,搞的劉武焦頭爛額。

最終,劉武抓狂了。一天到晚這樣的鬧法,他要不抓狂纔是怪事,

當然,他也處於極度恐懼之中,唯恐哪一道聖旨會突然變了內容,把自己的名字也給添進去。因爲他清楚,皇帝這次是要和他較真。

劉武撓了撓頭,沒辦法,忙裡抽閒,找來了幾個人商量對策。

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搖頭,誰也不願意開口。就在一片沉默中,丞相軒丘豹站了出來,他準備說句話解決掉自己一直以來很討厭的兩個人。其實不用我講,大家也清楚這兩個人是誰——羊勝、公孫詭。

軒丘豹討厭這兩個人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因爲這倆傢伙太熱衷於進步,一天到晚陪劉武取樂,久而久之,其他人都得靠邊站,連軒丘豹這位樑國丞相也沒多少話語權,日子過的窩憋。現在不趁機會爲倆人下劑猛藥,簡直太對不起自己了。

軒丘豹的話是這樣說的:內史韓安國多有奇謀,大王何不召見?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軒丘豹有意弄死羊勝、公孫詭,爲什麼不自己提出來呀,把韓安國扯出來什麼意思?如果你真這樣認爲,說明太不瞭解政治。

政治這種事,只要不到萬不得已,話是不會說絕的,因爲變數太大,風險也高。很多時候,一句話可能還沒弄死對手,卻先把自己給擺平了。所以在很多時候,大家都要兜著圈說話,聽起來似乎很平常,其中卻大有深意,也暗藏利刃。

軒丘豹和韓安國有沒有關係我不清楚,可他這句話卻怎麼聽都覺得是在拉兄弟一把,因爲韓老兄目前正在牢房裡逮蝨子呢。

但我個人認爲,軒丘豹絕沒這麼好心,也沒這麼單純,他只是想借用韓安國的嘴表達自己的意思罷了。理由很簡單,韓安國吃了羊勝、公孫詭的大虧,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把韓老兄放出來,不反咬兩人一口才是怪事。

劉武也相當配合:我怎麼把那個老傢伙忘了?叫他來。

軒丘豹暗喜,卻裝作頗爲作難:大王忘了?他還被關著呢。

劉武如夢初醒,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怎麼還關著呢?快去請來。

受了幾個月罪的韓安國終於可以露頭了。()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癥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癥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湖县| 涿州市| 旅游| 句容市| 娄烦县| 平度市| 尚志市| 民县| 油尖旺区| 腾冲县| 江安县| 松溪县| 天长市| 泸西县| 长海县| 区。| 天津市| 阳谷县| 克拉玛依市| 郧西县| 漳平市| 马龙县| 金秀| 津市市| 克什克腾旗| 莲花县| 开封县| 松原市| 深州市| 洱源县| 宜章县| 宿州市| 宁陕县| 共和县| 巩留县| 宜丰县| 凤城市| 辽源市| 社会| 霸州市|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