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

兩個侍衛騎馬在帳外折騰一番後,綢緞早被扯成稀爛。披著爛布頭跌撞進帳,儼然兩個叫花子。大帳裡,嘲笑聲、謾罵聲此起彼伏,搞的二人極其狼狽。最終,怨毒地望著漢朝使團,大有拔刀相向的意思。

這個場景是中行說所期望的,他的興奮溢於言表。踱步上前,指著侍衛身上的爛布頭,頗爲得意地開口了:“大單于,漢朝綢緞不如我匈奴氈裘耐用,漢朝食物不如我匈奴潼酪可口,何必喜愛漢朝之物?”

如果中行說這句話是就事論事的話,那他緊接著說的內容就厲害了,“匈奴人口不足漢朝一郡,而能與其爭強,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衣食習慣於漢人不同。若匈奴改變自己風俗,喜愛漢朝之物,則我匈奴危矣。”

不得不承認,中行說的眼光很獨到。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存在,就在有其獨特的風俗,而風俗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就是衣食習慣。

記得高中時,歷史老師經常講到一個詞——“融合”。真佩服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既能把很淺顯的東西搞的異常複雜,也能把極其複雜的東西弄的簡單明瞭。只用兩個字,就把饒半天舌才能解釋不清楚的東西,總結的淋漓盡致。

記得上學那陣,歷史老師經常講:“融合”是件好事,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但中行說的話很明顯是在和歷史老師唱對臺戲。這個人絕對不是個好學生,放到現在,能不能上高中都很成問題。

有這種認識的人不止我一個,漢朝使臣也是其中之一,他很快提出了反對意見:“此言差矣!多年來,兩家罷兵,邊民樂業,且我皇誠意和親,永接秦晉之好。中行說因私仇而破壞漢匈和親大略,該當死罪,請大單于明鑑。”

中行說擰著臉向使者走進了幾步,指著一言不發的“公主”說道:“宗室之女算是‘公主’?和親以來,漢朝何曾送來真正的‘公主’?誠意何在?”

使者的心涼了半截。這是和親的軟肋,多年來一直用這種方式糊弄匈奴人,可眼前的這個閹貨死心塌地的要當漢奸,把這個軟肋抖摟出來,一切都完了。

使者大怒,轉身質問中行說:“皇帝親自冊封,何以不是‘公主’?”

老上單于沒等他兩個爭辯,站起了身,踱到公主面前,幾乎是趴在她的臉上問道:“你是‘公主’?若是,可爲閼氏;若不是,就被送上帳外的柴堆。”

事已至此,已沒多少可週旋的餘地了。

史料沒有留下下這個女人的名字,可這個女人卻展現了很多男人都難有的勇氣。她仰起頭,直視著老上單于:“中行說與漢使所言均是事實。我大漢公主何等尊貴,怎可屈身大漠?卑女能代替公主,不勝榮光。”

這句話,把老上單于氣的哇哇亂叫。衝著帳外吼道:“來人,拉出去!”

侍衛衝到她跟前時,這個女人冷冷地說道:“我自己能走”。說完,轉身向帳外走去。

漢使想上前阻攔,早被身後的兩個侍衛按在了地上。

望著公主離去的背影,漢使怒了。和親鬧到這個地步,連公主的性命都沒能保全,哪還有臉回去。

管他孃的,幹吧!

當一個人生死度外時,什麼話都敢說。漢使把能想到的難聽話一股腦地往老上單于和中行說上招呼,連匈奴人“妻羣母”的話都給罵了出來。匈奴人打架的能力很強,但罵街水平卻很一般。弄得整個大帳就聽漢使一個人連蹦帶跳地扯嗓子吼。

漢奸中行說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忙替新主子和他對罵。

老上單于伸手摸了摸臉,“趕緊讓這個人陪他們的公主上路!”這種話都說出來了,可見真被罵急了。

燒死公主,砍掉漢使,漢匈之間撕破了臉。按理說下邊的套路很簡單,直接開打就行。

大帳裡所有匈奴人都是這麼想的。當然,這也是中行說所期望的。

然而,就在一片請戰聲中,中行說卻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大匈奴和漢朝必有一戰,而並非此時。”

中行說的反調惹的匈奴人一片責罵。

老上單于伸手製止了鬨鬧,陰著臉瞪著這個太監:“講!”

中行說那老母雞嗓又一次在整個大帳迴盪:“大單于,漢朝地廣物博、人口衆多,憑一戰而使其消亡絕不可能。漢軍雖強卻無法遠襲,故可騷擾,‘敵休我襲,敵進我遁’,掠其人口、財物,充我實力。待我匈奴養精蓄銳、兵精糧足,方可決戰。”

老上單于點了點頭,坐回自己的虎皮椅上。

應該說,這是中行說漢奸生涯中最有價值的一句話。過往,匈奴人和漢朝打仗主要以搶東西、過日子爲目的,至於最終要把漢朝怎麼樣卻從來沒有想過。更沒有個對付漢朝的大政方針,想到哪幹到哪,率意而爲。

而中行說這句很簡單的話,考慮的卻是對漢十年、幾十年之後的事情,其目標不再是簡單的打家劫舍。這對匈奴人來說,是一個質的昇華。

從此以後,匈奴人開始對漢朝頻繁騷擾。文景兩朝,匈奴人從沒停下過南下的腳步。這個局面愈演愈烈,直到漢景帝時,萬般無奈的劉啓把親生女兒送去匈奴,才使漢匈雙方真正消停了一段時間。

“那此時我們就這樣坐著?”老上單于斜著眼問道。

“大單于何不趁此和親,派人前往答謝,穩住漢朝皇帝,迷惑漢軍,然後派兵奇襲漢郡,定然收穫頗豐。”

老上單于大笑而起,“狡猾的漢人!”

隨即,中行說替新主子寫給劉恆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所用絹帛的規格材料比漢朝的大一號,用印也大一號,信的內容寫也比較囂張。這封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問漢皇帝……”中行說讓稽粥處處壓劉恆一頭,算是出了口惡氣。

匈奴人甩著兩膀在長安城轉了一圈,並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把信的內容宣貫了一遍,然後拍拍屁股走路。

匈奴人前腳剛走,劉恆就把面前的桌案掀的底朝天,他的肺快被氣炸了。不過匈奴人雖然說話很不客氣,但這畢竟算是答謝,這次和親看來是成功的。有這種認識的人,不止劉恆一個。

然而,大家剛鬆了一口氣,匈奴騎兵突然奇襲雲中,掠奪人口、牲畜、財物無數。

邊郡告急的消息傳到長安,差點讓劉恆吐血。這次和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章 起點——(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章 起點——(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章丘市| 南郑县| 镇雄县| 汉寿县| 罗城| 海林市| 乌鲁木齐县| 漳浦县| 偃师市| 蓬溪县| 澄城县| 安乡县| 聊城市| 施秉县| 靖远县| 桃园市| 西藏| 安龙县| 东丰县| 连城县| 镇宁| 静海县| 宜川县| 登封市| 沭阳县| 白山市| 永顺县| 阿坝| 焦作市| 扶沟县| 盐亭县| 南陵县| 克东县| 和平区| 房产| 广西| 高碑店市| 汤原县| 虹口区|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