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

要說劉啓和劉武之間,感情的確是頗深的,但並沒有深到不分彼此的程度。

從古至今,把自己的鑾駕借給兄弟做的案例並不多,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鑾駕”和“龍椅”都是很特殊的物件,不是誰想坐就能擡屁股上去的。也不是這些物件的製作材料有多麼特別,關鍵是它的象徵意義很厲害,並且也會給外人一些不是太好的信息。所以,歷代帝王們都比較矜持,無論如何封賞大臣,但從不在“鑾駕”、“龍椅”上做文章。

可劉啓破了例。

實際上,在破例之前,劉啓已輾轉反側折騰了一夜。

在後世,我們常把劉恆、劉啓這父子倆放到一起說事。要說這是有道理的,子承父業,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沒理由把分開講。久而久之,給人留下一個錯覺——性格相似。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兩個人在性格上有很大出入。

劉恆少年老成,智商很高,一件事情出來後,無需太動腦子就能抓住其本質,不動聲色地置對手於死地,並且自己還能落個好名聲。他生性沉穩,說話起話來滴水不漏,讓人覺得很實誠、很靠譜,可回頭一想才能明白已跳進坑裡邊去了。誰要傻著臉去和他鬥智,怎麼被賣掉都想不明白。

而劉啓卻並非如此。

劉啓的性格上有一個軟肋——急躁,遇事很不冷靜,當太子時就曾一怒之下幹掉了吳國太子。他的這個毛病老爹劉恆很清楚,臨死還專門交代:戒躁。他講話水平不算太高,有時說的話甚至不怎麼過大腦,當然也讓自己很被動。並且他智商也不是太好,看問題有點滯後。

шшш●тTk án●C ○

不過劉啓稱帝后,謹遵老爹遺言,遇事先咬著牙不說話,試圖克服這個軟肋。但這畢竟是天性如此,時不時還會犯病,比如在“削藩”這件事上,表現的就很明顯。

但也是取得了不少成效的。爲填補說話和智商上的不足,他還真下了不少功夫。

一件事情出來後,硬咬牙不表態,先在心裡琢磨,琢磨明白後接著想對策。再急的事情報上去,都得給這位老大騰出一些忖度的時間,要不然一時三刻就能捅了他軟肋——和你急。他一輩子不容易,活的累,整天都在想問題。而這恰恰還不是他最擅長的,但沒辦法,誰讓他幹“皇帝”這份工作呢?

他的諡號中有一個“景”字是很貼切的,因爲這個字在古漢語中有這麼一重解釋:意大慮。也就是說喜歡深思熟慮,充分謀劃。

實際上,劉啓的角色和後世那個叫雍正的人很相似,雖然兩個人的辦事風格迥異,但起到的作用卻很相似——承前啓後。智商、能力都既不如老爹也不如兒子,但憑著自己的隱忍和埋頭苦幹,硬把整個王朝從一個高峰推向另外一個高峰。

似乎我扯得有些遠了。但我認爲不講明白這方面,就很難理他繼位以來,已經發生的、將會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性格決定命運”,真是太有道理了。

樑王劉武被排排場場地接進了宮。當然,劉武本人是高興的,但最高興的卻另有其人——竇漪房。

竇漪房聞得皇帝親自駕車接兄弟回家後,高興的溢於言表。在她的心裡最擔憂一件事——兄弟相爭。具體說來,是擔心小兒子受欺負。

現在好了,劉啓似乎比自己還要待見小劉武,她要不高興纔是怪事。

各路諸侯進宮是件大事。大家千里迢迢跑來,常年不見,乍然相會自然需要親熱一番。從古至今,親熱的辦法似乎都一樣——吃飯。當然,第一輪飯局比較大——國宴。

招待完各路諸侯後,家裡人自然需要找機會再聚一聚。那就接著吃飯——家宴。

我們的故事情節就發生在這次小範圍聚餐的“家宴”上。

既然是“家宴”自然都是些貼實人,但“貼實”還是比較多的,太后、皇帝、樑王、長公主這些主人公自然在場,皇妃、皇子也不在話下,連宗室、外戚一些人等也有機會趕來湊熱鬧。

漢朝第一家庭聚了一次餐。按理說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這頓飯讓很多人吃的很不自在。

酒過三巡,劉啓比較愜意,和劉武聊的比較開心。聊著聊著他順嘴說了這麼一句話:“朕千秋之後可傳位於你”。

哥哥能不能傳位給兄弟?能!何不合規?不見得。

如果皇帝無子而傳位於弟,天經地義。若皇帝有子呢?

而事實上,劉啓總共有十三子,目前他最少有九個兒子。因爲那個叫劉徹的人也在當場,他排行老九,目前剛滿一歲。

劉啓本著“打虎親兄弟”的決心,千方百計拉攏劉武,不外乎是爲了“削藩”。爲了把“拉攏”工作做得到位,他想盡辦法地示好。出於這種心態,他說話有些隨意了。

這是一句要命的話。因爲盯著他那個位置的大有人在,雖然皇子們都還少不更事,不清楚老爹所言的含義,可皇子他娘卻很明白,宗室、外戚也明白。

竇漪房突然站起,摸索著抓住劉啓和劉武的手,滿面嚴肅,“皇帝金口玉言,此話當真?”然後扭頭衝身邊喊道,“來人!把酒乘上,皇帝與樑王在此立下盟約:兄終弟及!”

整個大殿凝固了,所有人都清楚這個盟約將意味著什麼。

劉啓心中極爲懊悔:把皇位傳給樑王,那我的兒子們就沒戲可唱了。

但話已經出口,想再收回來可就難了。他艱難地站起身,遲遲不願意去接侍者呈上的酒爵。

若這杯酒喝下,整個大漢天下的走勢將不可預料了,至少朝廷中的勢力分佈會一時三刻發生變化。

而事實上,就在無意中說出那句話時,有一個人早繃起了神經。這個人是竇嬰。這是一個腦子極其活泛的人,他的智商和說話水平高出劉啓很多。

做爲竇漪房的侄子,按理說姑母說出來的話他應該第一個舉手贊同。但這個人卻並非如此簡單。因爲他清楚此舉將會爲朝廷埋下什麼隱患。

他連忙起身,跪地奏道:“漢室天下,父子相傳,乃高祖與天地立盟的祖制誓約;今雖未立太子,但不能隨意改變、改變祖制。”

這句話真是太厲害了,任何人,不管你身份多特殊,但“祖制”兩個字足以把你壓爬下。

竇嬰說完後,膝行近前至皇帝面前,“聖上醉了,竟然說起醉話來了。”說完自己“呵呵”地先笑了起來。

劉啓腦子終於轉過了彎,忙趁此臺階,笑著說道:“朕的確醉了,醉話!醉話!自罰一爵,向太后致歉。”說完仰面而飲。

竇漪房失望地鬆開了手,慢慢地坐了回去。

“家宴”,不歡而散。

因爲這頓飯吃完後,竇漪房,乃至劉武的心裡都開始滋生了一些別樣的想法。

一個人,沒察覺到什麼機會時,反而安於現狀,很規矩、很感恩;可一旦認爲有了機會,心態就不會再像以往那麼平和。不得不說,劉啓請的這頓飯很不成功,還爲隨後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也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

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
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仁寿县| 宁都县| 楚雄市| 大埔县| 嘉禾县| 新郑市| 河曲县| 大兴区| 都兰县| 威信县| 高安市| 东港市| 天气| 甘洛县| 邮箱| 沾化县| 平山县| 合川市| 邻水| 余江县| 榆中县| 三河市| 凤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高淳县| 丹东市| 海林市| 安康市| 佛坪县| 济宁市| 来安县| 左贡县| 六枝特区| 盈江县| 边坝县| 绿春县| 昂仁县| 井陉县| 白银市|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