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

早在漢軍實現四面合圍之前,項羽是做了不少努力的。從固陵對峙至退守垓下足足相隔了多半年。在這半年時光裡,各路諸侯紛紛進軍楚地,烽煙四起,韓信南下、彭越西進、魏豹出兵以及黥布北上,一連串不利的消息傳給了項羽,讓這個曾經傲視天下的勇武男人,焦頭爛額、疲於奔命,最終四處調撥人馬,把所有能用的上的人全部派到了前線,圍堵攔截,爲各路諸侯設置障礙。可事與願違,無論怎麼努力,傳過來的還是失敗的消息。

失敗,並不可怕,當初劉邦攻陷彭城,項羽三萬鐵騎就把他打的滿地找牙。可這一次項羽有些恐懼,因爲劉邦已今非昔比,嫡系大軍二十多萬,謀臣勇將輩出,更重要的是劉邦從來不和他正面交鋒,防守、騷擾、搶糧等這種陰招層出不窮,讓人打不著,抓不到,既讓人惱火,也讓人無奈。

隨著各路諸侯的大肆進軍,大片地盤落到漢軍手上,這麼一來徹底斷了楚軍糧道,讓本就處在風雨飄搖的楚軍更是雪上加霜。項羽爲徹底解決眼前的困難,親率大軍輪番攻擊漢軍,可劉邦這一次硬扛了幾天,無論楚軍怎麼攻打,他只是一個字——守,既不投機取巧,也不挖坑打埋伏,在這裡進行了一連多天的實力對抗。項羽善於打人,可劉邦善於防守。我讓你來打,讓你打的痛快,也把你累個半死。

項羽最終沒能解決掉劉邦,可他派往各地的兄弟們卻被劉邦逐個解決掉了,這讓項羽大爲震驚,就在他震驚之餘,各路諸侯已匯聚垓下,把楚軍團團圍住。

最後的決戰開始了。

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爲主力,孔將軍(蓼侯孔熙)爲左翼,費將軍(費侯陳賀)爲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

韓信先行發動攻勢,密密麻麻的漢軍撲了過來,如簧箭矢遮蔽殘陽,在這個不算太大的城池開始了慘烈的廝殺。

一撥漢軍衝了過來,被打了回去;又一撥衝過來,再被打回去。雲梯搭上城牆,被推翻、被燒燬,巨石、椽木隨著箭矢奔騰而下,痛苦的哀嚎隨著震天的鼓聲飄蕩遠方;獻血潑滿城牆,屍體堆積如山……這一戰,是楚漢爭鋒四年來最爲慘烈的一戰。

寒冬的殘陽隱去最後那抹霞光,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圈起滿地屍體上殘破的霓裳,一天的攻守結束,短暫的休整將等待的是更爲激烈的爭奪。

一連幾天攻城與防守,相似的場景,反覆的上演,幾十萬大軍在這個城池前,殊死相搏,用血肉之軀攻擊或者防守著這座冰涼的城池。這個地方註定要名留史冊,千古流傳。

最終,這第一回合以韓信攻城失敗告終,項羽佔優收場。

漢軍初戰進攻嚴重受挫,損失慘重,韓信不得以命令全軍後撤。而就在此時,殺紅了眼的項羽親率大軍衝出城門,追了上來,對準備後退的漢軍一個嚴厲的教訓,以期撕爛眼前的韓信。在一陣陣猛烈的衝殺過後,韓信大軍傷亡慘重,將盡崩潰的邊緣。

這是最後的一絲希望,如果韓信崩盤,此次四面合圍可能付諸東流。項羽似乎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擂動戰鼓,全力進攻。楚軍狂風般的攻擊讓韓信搖搖欲墜。

就在韓信準備逃跑之時,左右兩翼漢軍及時趕了過來,迂迴到楚軍後方,夾擊項羽。垓下城外,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著。韓信在得到孔熙、陳賀的援助後,又站穩了腳跟,催動大軍翻身再戰。

從早廝殺至晚,血流成河、堆屍如山,楚漢雙方傷亡慘重,隨著夜幕的降臨,項羽此次翻盤的機會徹底化爲泡影。被三面夾擊的楚軍,最終被打成了散沙。眼看大勢將去,疲憊的項羽不甘就此結束,高聲怒斥,鼓動軍心,重聚散兵,殺出重圍,退回垓下城內。

楚軍雖敗,但漢軍亦傷亡慘重,雙方又一次僵持了起來,一連多天,互有攻守,但都奈何不了對方。

僵持的局面,讓項羽陷入了空前的痛苦,一支孤軍,沒有援兵、沒有儲糧,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無需對方攻擊,僅捱餓就能摧毀自己的十萬大軍。

而此時的韓信也無比的苦惱,明明自己實力雄厚,兵強馬壯,卻一直奈何不了項羽。明明楚軍已經陷入重圍,缺兵少糧,可仍頑強的阻擋著自己前進的步伐,甚至差點拿走自己的全部。

幾天休整後,項羽有動作了。因爲糧食徹底吃完了,他不想被餓死,也不甘於失敗,深夜親自帶領鍾離昧、季布等人於漢軍大營搶掠,搶掠的目的很簡單,用奇襲尋找轉敗爲勝的突破口,捎帶搶口吃的。這種幹法無疑於虎口奪食,但也是毫無辦法的辦法,搶一口總比餓著強。他的這種騷擾方法,雖沒有爲楚軍撕開一條缺口,爭取到勝利的希望,但還是給韓信製造了不少麻煩,因爲他本想一舉摧毀垓下,可在這裡卻碰到了前所未有過的困難。

韓信的苦惱讓站在外圍的劉邦感覺到了。最初劉邦自認爲待得四面合圍之後,項羽如同被鎖住的困獸,單等他來進行輕鬆的屠宰。可戰局卻大出他的預料,疲憊和飢餓纏繞的楚軍仍這麼的頑強、這麼的彪悍。

韓信在前邊的消息傳了過來,劉邦率領大軍向前推進,支援韓信。最終,漢軍把垓下城重重圍住,輪番敲打,可飢餓的楚軍仍很有秩序也很有效率地進行著有效的抵抗,讓城外的劉邦和韓信痛苦地看著這個城池,無奈地在城外觀賞著零星的白雪。

韓信怎麼也想不通,一支孤軍怎麼會能有如此的戰鬥力,他遙望著這座孤城。這座城池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城牆並不是高不可攀,城門也並不是鋼鐵巨石,然而無論自己如何敲打,它卻依然屹立在面前,似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雄關,橫亙在自己的眼前。

然而,這個不起眼的城池卻充滿一種魔力,一種鋼鐵頑石一樣的意志,緊緊扼守著這個看似搖搖欲墜的牆壁。這個意志的給予著就是項羽,他的存在,讓這個孤城堅不可摧。

要想攻城,先摧其志;要摧其志,先惰項羽。

韓信陷入了沉思……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章 起點——(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章 起點——(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区。| 博爱县| 增城市| 大余县| 仲巴县| 凌源市| 石柱| 清镇市| 阳高县| 鲁山县| 攀枝花市| 大同市| 崇义县| 株洲市| 岚皋县| 澳门| 辉县市| 霍城县| 大城县| 辉南县| 镇平县| 当阳市| 淳化县| 孟连| 开封市| 贵定县| 古蔺县| 东城区| 漳平市| 砚山县| 娱乐| 喀什市| 永定县| 上犹县| 双桥区| 息烽县| 万源市| 高州市| 武乡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