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

劉襄的內部工作做好了,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外圍。

也許有人會認爲,劉襄現在該揮師西進了。然而,劉襄並非如此直接,因爲他很不簡單。

劉襄手上的兵力有限,並且還沒幾個像樣的同夥,甚至連個起兵的理由都沒有,這個時候傻著臉往長安跑,簡直是活的不耐煩了。因此,他認爲需要找些人過來幫忙,造一些聲勢。

第一個進入他眼簾的人是瑯琊王劉澤。劉襄看中了他。

劉澤之所以如此榮幸,並不是和劉襄的關係有多麼好,只是因爲他倆的地盤離得近,並且相對劉襄而言,劉澤手中的兵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因此,劉襄準備用自己的方式拉他入夥。

我上邊介紹過,劉襄是個滿肚子壞水的傢伙,他拉人入夥的方式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當然,劉澤也不是個善茬。這一老一少兩個滑頭能攪合在一起,還真是別有一番景象。

劉襄派一個叫祝午的去遊說劉澤。

在劉澤面前,這個姓祝的唾沫橫飛、長篇大論地侃了好大一會,最終說了這麼一句話:“齊王願將全國之軍交付大王,待大事已定,齊王將擁立大王稱帝。”

這個結論讓劉澤興奮異常,他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碰到這種好事,餡餅竟然從天上掉下來直接砸進了嘴裡。

劉澤興奮地反問一句:“既然如此,齊王何不率軍前來?”

祝午砸吧一下嘴,撒了他這輩子最成功的慌:“齊王年幼,不懂軍事,此時不敢離兵,恐有所變。特使臣來相請大王親臨齊國,將齊兵交付大王,共同西進關中。”

這一下,劉澤樂開了花。

這些年來,他根本就沒把劉襄放在眼裡。要說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劉澤年過半百,而劉襄連鬍子都還沒長出來,劉澤過的橋比劉襄走的路還長。劉澤當年跟劉邦打天下時,劉襄連開襠褲還沒穿上呢。黃口小兒,自然入不得劉澤的法眼。

興奮的劉澤快馬加鞭、毫不猶豫地跑去了齊國。

在這裡,他享受到了別樣的待遇。這次經歷,相信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劉澤屁顛屁顛跑來後,齊國大軍他沒看見,不過牢頭獄吏他到是認識不少。因爲到齊國後,劉襄根本就沒搭理他,直接把他軟禁了起來,好吃好喝好招待,吃飯睡覺都可以,只是不能隨便亂跑,大有爲他養老送終的意思。真是後浪推前浪,一浪要比一浪強,直接把前浪撂在了沙灘上。

劉澤的腸都快悔斷了,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在江湖上混了一輩子,竟然栽在剛出道的毛頭小夥手上。這不僅丟人,甚至還可能喪命。

就在劉澤懊悔之時,劉襄也沒閒著,派祝午原路返回,打著劉澤的名義,接管了瑯琊*權。

劉澤算是想明白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沒跌進了自己的嘴裡,而把自己給吞了進去。

這一次,劉澤栽了個大跟頭,讓他懊惱非常。前邊我講過,這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這一次,完全是吃了自負的虧。一旦他耍其滑頭來,一般人是很難招架的。

在這憋屈的幾天裡,劉澤在懊惱之餘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忽悠一把劉襄。

劉澤在劉襄的面前說了這麼一段話:“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皇帝(劉邦)的長子,推究根源而言之,大王您就是高皇帝的嫡子長孫了,應當繼位。今羣臣正在由誰稱帝之事上猶豫不決,而我劉澤是劉氏家族中最長者,我可遊說羣臣,推舉大王稱帝。現留我在此毫無益處,不如讓我進京謀定此事。”

劉澤爲了脫身,完全是睜眼說瞎話。劉肥從出生起都沒和“嫡子”沾過邊,現在劉澤竟然用這麼句話忽悠劉襄,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雖然劉澤完全在胡扯,但比較入耳,劉襄聽的心花怒放。但劉襄並沒放劉澤歸國,而是備上馬車,指定專人負責,送劉澤進京。

劉澤很想歸國,但他乘坐的是一趟直達車,目的地長安。雖然他在路上動了幾番心思,可最終都沒能繞道。

縱然如此,劉澤還是值得慶賀的。畢竟逃離虎穴,成功脫身。

送走劉澤,劉襄開始有新的舉動了。

劉襄找了幾個人,寫了篇水平極高的通告,專業稱謂——檄文。然後傳檄天下。

雖然劉襄識字不多,但他找的搶手卻很是老道。文章不長,但把呂家人罵的狗血淋頭,連呂雉都沒能倖免,非常解氣。

當然,劉襄也不僅是爲了過嘴癮,他的這一舉動無非是給自己的西進找個油頭。這篇檄文完全滿足了這個要求,因爲文章的最後寫了這麼一句話:率兵入誅不當爲王者。

對象確定了,目的找到了,刀子也亮出來了,那就行動吧。

劉襄帶領齊國和瑯琊國的軍隊向西進發,在濟南和呂*隊打了一仗,大獲全勝。隨即舉行揮師向西,一路高歌猛進。劉襄搞的這次規模盛大的旅遊活動進展順利。(濟南是呂國都城,呂產雖身居長安,但此地卻是他的地盤。)

各路諸侯收到那篇篇檄文後,舉國轟動;又得到劉襄高歌猛進的消息後,熱鬧了起來。很多人坐不住了,紛紛過來湊熱鬧。

到目前爲止,劉襄無疑是這次活動的倡導者,按常規路數分析的話,他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劇情的發展卻大出所有人的預料。

就在劉襄在濟南作鬧時,京城的呂產著急了。有人跑去他家裡搶東西,自然不會太甘心。雖然他在濟南根本就沒住過幾天,但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的地盤。劉襄敲鑼打鼓地跑去和家裡人幹架,呂產自然很上火。因此,他準備用行動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滿。

但呂產這個人眼高手低,雖然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讓人感覺很牛氣。事實上,他的能力很一般。他採取的舉措就有些蹩腳了。。.。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岳普湖县| 宿迁市| 沾化县| 土默特右旗| 文成县| 伽师县| 建阳市| 和田县| 五台县| 岑溪市| 陇南市| 邵东县| 嘉义市| 本溪市| 祁阳县| 康定县| 昭苏县| 大名县| 太湖县| 阳江市| 蒙自县| 五峰| 台南县| 慈利县| 建始县| 菏泽市| 无锡市| 和林格尔县| 页游| 沙雅县| 彭泽县| 和龙市| 乌兰察布市| 嵊泗县| 扎兰屯市| 乌海市| 沧源| 宾阳县| 苗栗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