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聽信趙高挑唆,開始殘殺大臣,先後賜死蒙恬、蒙毅兄弟,促使軍隊士氣低落。朝廷和軍隊中些許氛圍的變化,立刻讓匈奴人嗅到了異樣的氣味。當年頻繁南下,騷擾北方各郡,時不時跑到長城下示威遊行,順便搶個劫、殺些人。

胡亥的理想是享樂和折騰別人,但比較煩別人折騰自己,因此就想辦件實事——徵調人員去長城站崗。人有的時候會好心辦壞事。胡亥這一生很失敗,從來不幹正經事,吃喝玩樂、賭博殺人啥都幹,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就幹這麼一件正兒八經的事,徹底把自己玩完。胡亥真的好無奈,費力不討好,幹了還不如不幹,要是知道後果的話,打死他也不會幹的,因爲他徵調這些人中有一個叫陳勝。

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郡守根據董事長要求,安排兩名軍官押送九百人去漁陽(北京密雲)。九百人不是個小數目,讓這幫大爺提著兩條腿去北京,溝深石頭多,難保半路有逃跑的。逃跑一個半個沒大礙,但要是成羣結隊地開遛,誰都受不了。這兩名軍官很明顯沒有劉邦的大無畏精神。

因此在出發前,從這些民夫中挑選了兩個人,任命爲屯長,讓他們去管理這九百人。從管理學角度來說,這兩個軍官真的很有眼光,也很會管理。這個天才的配置,促使一件大事的發生,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先河,也送了自己的小命。這是兩個軍官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雖然最終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但我個人認爲,這兩個軍官對推動中國歷史的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次成功的旅遊活動,就沒有或會延遲這件大事的發生,就可能重改中國的歷史……

被挑選出來的兩個人,一個叫陳勝,河南登封人,以打長工爲生,整天吃了上頓沒下頓,餓著肚子、光著膀子下力氣,要說是大老粗或者是個老實巴交半天憋不出一個屁的人,都能讓人相信。可事實上,這個人很會說話,估計還讀過幾天書,認的一些字,雖然沒到文豪的地步,可也夠用了,還留下來兩句話,到今天還被一些人當座右銘用。並且這個人還比較幽默,有一次和一羣老實巴交的苦力在別人地裡幹活,幹著幹著就突發奇想,爬別人臉前說“茍富貴,無相忘”,見這個人沒反應,立馬爬另一個人臉前重複一遍。搞的別人莫名其妙,一個苦力,怎麼富貴呀?見別人笑話,陳勝說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另一個叫吳廣,河南太康的一個農民,除了長的壯,一把力氣、能打架之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事實上陳勝起初並不認識吳廣,只是被通知一起去旅遊後,纔在道上相識。陳勝的冷幽默在別人那不是太管用,但吳廣卻崇拜的五體投地,倆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目的地很明確,那就出發吧!於是倆人發著感慨、講著笑話、領著隊伍直指北京。這次萬里長征還沒走一半,剛到大澤鄉(安徽宿州),問題就出現了——下雨。一連多天的大雨,大水淹沒了道路,讓這支隊伍停了下來,無奈之下只好休息。可休息是有成本的,因爲這樣的連番休息已經難以準時趕到北京,肯定要錯過旅遊的大好時機,飽眼福是小事,更關鍵的大秦公司不知道哪個缺德玩意制定了一條制度——“失期,法皆斬”。就是指叫你什麼時候到什麼地點,你就得什麼按時到達,誤了時間,全部殺頭。這制度制定的,一點也不考慮實際情況,你看缺心眼不缺心眼。正因爲這個缺心眼的制度,成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繼續旅遊的結果是殺頭,陳勝吳廣沒有那麼傻,兩位大哥都不是善茬。要我死?也不讓你好過。倆人找個機會,肩貼肩、頭對頭地密謀半天,思來想去決定幹件大事——造反。造反是個技術活,不是到人羣中吼一聲“造反”大家都跟著你乾的,陳勝沒有那麼幼稚。因此倆人決定做些準備工作,烘托烘托氣氛。

準備工作分兩步走,具體設計的有些複雜,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陳勝腦子好,就負責方案制定工作;吳廣身手好,就去幹搞技術、下體力工作。

幾天後,陳勝弄點硃砂絞盡腦汁的在絹帛上寫了三個字——“陳勝王”。絹帛是絲織品,兩個苦力竟然能搞到這麼上檔次的東西,可見沒少下功夫。吳廣去弄條魚,強塞硬捅的把弄進魚肚裡,然後找個當地漁夫,把魚給他,然後再打發人去把魚買回來,還煞有介事地說是要打牙祭。好了,到此爲止,第一步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要問,這有什麼用處?我給你說,只要把魚買回來,總不會去養吧?這九百人裡面也沒有和尚道士,更何況當時還沒產出和尚道士呢,也沒有什麼善男信女,逮著魚就去放生。這些苦力吃上頓沒下頓的,見個能吃的,恨不得連骨頭都給嚥下去。

所以買魚回來肯定要吃,既然吃就的殺吧?要殺魚需得把魚肚扒開吧?扒開後會有什麼?連血帶腸的,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絹帛。絹帛本身也沒什麼,只是待在魚肚子裡被扒出來,髒了些,也會讓人吃驚些罷了。可關鍵是那上邊有三個字,並且那三個字裡說了一個人,還煞有介事的給這個人安排了個身份。更關鍵的是,這個人就在這羣苦力中間。

當然吳廣清楚,往魚肚裡塞東西真不是件容易事,可他現在不願意說,因爲他知道,讓別人知道他掌握這項亂塞東西的技術活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跑去北京該殺頭還得殺頭,胡亥不懂得體貼技術人員的。

絹帛在哪裡能生產出來,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可巧的是竟然能在魚肚裡出現這東西,難道是上天這樣安排的?上天的旨意要告訴我們某件事?這條魚就是上天安排來傳旨意的?當魚和上天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這條魚出名了,具體被吃了沒有我不敢說,不過按我的分析,這條魚肯定會被鄭重其事的埋掉,因爲他已經不再是一條魚,而是上天的信使,神的東西誰敢亂動呀?魚被埋了,陳勝,你出名了。

但這兩位大哥似乎還覺得準備工作沒有做夠,另一項具體安排得到了落實。隨後的幾天夜裡,半空中經常會傳了幾聲狐貍叫,然後再叫幾聲“大楚興,陳勝王”。

魚死了,狐貍來了,說了相同的三個字,多麼詭異。人們開始相信了,上天真的眷顧眼前這個人。看來吳廣還是個口技表演者,半夜三更跑高地上吼幾聲,肯定覺得很過癮。當然他只是表演者,真正的操縱者就是那個別人認爲上天眷顧的人。

每次在史書裡看到這一段,我都很懷疑,那兩個押送的軍官見此情況,竟然能毫無反應?如若不信這些傳言,肯定要調查其中的奧妙;如若相信,怎麼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頤指氣使?正因爲他們用莫名奇妙的態度對待這莫名奇妙的事,最終被莫名奇妙的歇菜。

好了,準備工作做夠了,開始具體行動吧!

一天,陳勝讓吳廣故意當著喝醉的軍官對苦力們說要逃跑,這下軍官急了,一個人軍官拿著鞭子就抽了他幾下,甚至舉劍要殺他。完了,這下徹底完了,軍官肯定沒有想到此舉的後果,衆怒,一旦犯了衆怒,任何人都難挽回局勢,更關鍵的是現在沒有人替他挽回局勢。

吳廣趁機奪過他手中的劍,回身插進了他的胸膛。同時陳勝帶領憤怒的苦力們殺死了另一個軍官。當兩個軍官躺到地上時,憤怒的苦力們傻眼了,民殺官,不得了,這下死定了。

就在人們傻眼的時候,陳勝大聲說:“我們已經耽誤了行程,按法律會被斬首。即使不被殺掉,在北方打仗也是九死一生。反正去與不去都是死,更關鍵我們現在又殺官了,不如現在就開始造反,死也死的轟轟烈烈。”緊接著說出了他這一生的第二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民工們回過了神,現在不造反還有啥辦法呀?行程也耽擱了,軍官也殺了,反正是一死,那就反了吧。於是衆人齊聲贊同。

至此,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序幕。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4章 軍挺咸陽—(六)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4章 軍挺咸陽—(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连江县| 清水县| 武清区| 尼木县| 左贡县| 伊宁市| 和林格尔县| 镇巴县| 镇宁| 杭州市| 邹平县| 酒泉市| 连州市| 武城县| 措勤县| 若尔盖县| 巩义市| 拜城县| 合山市| 虎林市| 巢湖市| 康马县| 蛟河市| 甘肃省| 延川县| 松原市| 新平| 湖南省| 泸州市| 大英县| 孝义市| 泽普县| 故城县| 大港区| 利辛县| 铜鼓县| 光泽县| 卢龙县| 个旧市|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