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

劉邦畢竟人多,幾十萬人圍著城池鬧騰,這對城裡邊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對城外的劉邦也是一個不小難題。先不用說要打發(fā)這幾十萬大爺一起撬城磚,單是讓這些人排好隊就有不小的難度。當時又沒有麥克風、揚聲器之類的高級貨,發(fā)佈個命令全靠嗓子喊。如果給幾十萬人發(fā)佈個命令,光用嗓子喊會把他累死,那真的要是這樣,選將軍絕不能看本事,只管挑嗓門就行。

事實絕非如此,發(fā)佈命令也不太需要練嗓門的。

劉邦的嗓門就不高,但把幾十萬大軍組織的井井有條。當然能做到這一點的不止他一個,在他之前有很多人,在他之後也不勝枚舉。當然能做到這些的,絕不僅僅是靠個人魅力,有些很不咋地的將軍也能有聲有色的組織個自助旅遊什麼的。這就有必要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當時軍隊的編制,那就更容易讓我們瞭解爲什麼隨便拉出來個將軍都能做到這些,並且做的有聲有色。

具體的設置是這樣的:

漢代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shù)爲基準。最基礎的單位爲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

兩個伍爲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

五什爲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

兩個隊爲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

兩個屯爲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

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通常每五個部爲一個營,即兩千爲一獨立的作戰(zhàn)單位,通常統(tǒng)軍者爲都尉;

都尉之上是校尉,校尉官兩千石,堪比九卿,兵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戰(zhàn)時要管三五個都尉,人數(shù)從幾千到上萬不等。當然這也不是固定的,有些獨立軍團會更多。

校尉之上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將軍。當然將軍又分三六九等,帶兵人數(shù)就更不好固定,但通常將軍之下又會有三五個校尉。至於將軍的設置又是一個很複雜的命題,要想說清楚,再寫幾千字也不容易介紹的很明白,因此我們就此打住,不再向上敘述。

單這九個層級的設置就能讓我們明白其中的奧妙,每層機構下邊實際只管那三五個人,只要機制運行良好,一個命令下去只要給這三五個人說明白就行。由此可見,當將軍也就是搞管理,只要能把管理機制做好,把龐大的機構切割成一個個小塊,操作起來就會很便宜。

層級多了,便於控制,也便於管理,當然還是需要支付一些成本的,這個成本就是效率。一層傳一層,待得傳到第一線都要半天時間;與此相反,下邊有個信息,層層彙報,等到老大們知道一線情況,最少也得兩三個小時。如果再遇到表達能力差點的主,那就更讓人頭疼,三傳兩不傳,一線員工所聽到的是不是和老大的願意相吻合,那就要打些折扣。這就體現(xiàn)一個將軍的本事了,有能力的將軍絕對不是隻會喊打的角色,通常表達能力還需要很過關,不然南轅北轍的笑話會如影隨形地緊跟著他。

劉邦這方面的能力很過關,這似乎不存在爭議,但效率問題還是或多或少存在的,並且這個效率問題讓他親身體會了一次。

項羽半夜突圍而去,等劉邦得到這個消息,天已大亮。因爲層級太多,從伍長開始一級一級彙報到劉邦跟前,這當中最少隔了八級,加上當時彙報個情況全靠兩條腿跑,按每個層級彙報需要30分鐘計算,八級就需要240分鐘,也就是4個小時過去了。就這種效率,項羽深夜逃跑劉邦天明知道,這一點也不奇怪。

雖然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但還是讓劉邦極爲惱火。跑了項羽猶如放虎歸山,縱虎容易伏虎難,劉邦可不願意再抖精神,表演《大決戰(zhàn)續(xù)集》什麼的。惱火的劉邦發(fā)了一陣牢騷後,隨即命令灌嬰率五千騎兵前去追擊。

項羽衝出重圍後,一路向南,跑到了淮河北岸,在這裡碰到了一個困難——沒船。烏騅馬雖然厲害,但歸根結底只會在地上跑,還沒學會在水裡遊,烏騅馬這麼厲害都不會游泳,那麼跟著項羽跑出來的幾百騎兵所乘的普通馬駒當然更難以爲之。

眼前這個困難讓耽擱了項羽不少時間,七零八湊地好不容易找了幾艘漁船,終於能解了這燃眉之急。然而,幾百騎兵連人帶馬靠這幾艘漁船擺渡,一次性渡河肯定是實現(xiàn)不了,那麼船伕同志們只好辛苦點,劃過來返回去,再劃過來再返回去……在這一趟趟往返過程中,漢軍漸漸近了。

漢軍的不請自來,讓很多項羽的追隨者沒能順利登船,最終渡過淮河陪在項羽身邊的只有一百多人。這一百多人,成了項羽現(xiàn)在僅存的兵力。雖然陪在身邊的人並不多,但項羽剛纔面臨的困難,漢軍追兵也同樣會面臨。這一困難,使得項羽能夠帶著僅剩的一百餘騎順利南撤,又一次把漢軍追兵甩出老遠。

這似乎讓項羽看到了一線生機,但這畢竟是似乎,因爲一個更大的困難等待他去面臨。

項羽馬不停蹄地跑到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把漢軍甩的沒影,可不幸的是自己卻迷了路,東南西北分不清,左右兩條道路不知如何選擇。就在糾結之時,終於找到了個在田間種地的老農(nóng),上前問路。

項羽帶著的一百多人經(jīng)過這一陣加長版馬拉松比賽後,又飢又渴,火氣很大,一則問話態(tài)度不好,二則自報了家門。兩個原因的結合,讓項羽喪失了活命的機會。項羽多年來屠城、煮人這些事幹的得心應手,竟然讓種地老農(nóng)都對他意見滿腹,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名聲會有這麼的不好。不過也能全怪他,陰陵這個地方嚴格意義上屬於淮南地盤,當初項羽趕走黥布後讓項伯來這裡經(jīng)營,可項伯坑蒙拐騙、敲竹槓發(fā)財?shù)氖虑榍奶啵屵@裡的人對項伯痛恨異常,項羽也跟著受到了牽連。不過他是老大,人家把這筆賬算到他的頭上也無可厚非。但項羽沒有想這麼多,打發(fā)一個楚將上前問話。

楚將蠻狠地問道:“老傢伙,我們項王路過此地,左右哪條路可通江東?”

老農(nóng)看了看眼前這些滿身血跡的楚軍,冷冷地答道:“往左。”

項羽隨撥過馬頭,向左馳去。

這個看似老實巴交的老農(nóng)卻著著實實地坑了項羽一把,往左根本就是一條死路,因爲它的終點是一片沼澤地。項羽和一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後來一頭栽了進去。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zhuǎn)馬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一片泥漿之中脫出身來。

剛脫出身來的項羽還沒喘口氣,漢軍已經(jīng)追了過來。毫無辦法的項羽只好打起精神和追兵廝殺一陣,衝開一條血路轉(zhuǎn)而向東。項羽在前邊跑,漢軍再後邊追,一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等跑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然而東城並不是他的地盤,早就被黥布收編了過去,這裡沒有他的落腳之地。

項羽的奔逃應該做個小結了,因爲眼前好像已經(jīng)沒有道路可供他選擇。二十九人對陣幾千追兵,如果一般人只好束手就擒,可項羽卻不然,在這裡將還會有一次讓他盡情表演的機會。這不能說漢軍太弱,只能說項羽太牛。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jié)薄昭的結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五節(jié)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jié)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jié)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jié) 對癥下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jié)天才隕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jié) 劉濞收場(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jié) 醫(y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jié)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jié) 賈誼論政(一)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二節(jié)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章 起點——(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jié) 查案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十一節(jié)劉恆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jié)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jié)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jié)荒唐的謀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jié) 斷糧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jié) 賈誼論政(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jié) 串謀(一)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jié) 劉盈收場(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jié)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jié) 劉濞的敗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jié)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jié) 劉濞其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jié)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jié) 醫(y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jié) 天才隕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jié)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jié)走上前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jié)最後的日子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jié)天才隕落(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jié)改正朔(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jié)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9章 爭儲——第七節(jié) 定親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jié)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jié) 改正朔(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jié) 國喪(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jié) 醫(yī)之聖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二節(jié) 慄姬的運氣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jié)戲弄佞幸(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jié)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jié)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jié) 醫(y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jié) 劉盈收場(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jié) 敗亡(二)第1章 起點——(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jié)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jié) 串謀(二)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jié)薄昭的結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五節(jié) 羣臣定主(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jié)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jié)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jié) 對癥下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jié)天才隕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jié) 劉濞收場(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jié) 醫(y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jié)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jié) 賈誼論政(一)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二節(jié)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章 起點——(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jié) 查案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十一節(jié)劉恆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jié)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jié)樑王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jié)荒唐的謀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jié) 斷糧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jié) 賈誼論政(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jié) 串謀(一)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jié) 劉盈收場(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jié)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jié) 劉濞的敗筆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jié)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jié) 劉濞其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jié)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jié) 醫(y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jié) 天才隕落(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jié)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jié)走上前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jié)最後的日子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jié)天才隕落(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jié)改正朔(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jié)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9章 爭儲——第七節(jié) 定親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jié)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jié) 改正朔(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jié) 國喪(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jié) 醫(yī)之聖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二節(jié) 慄姬的運氣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jié)戲弄佞幸(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jié)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jié)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jié) 醫(y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jié) 劉盈收場(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jié) 敗亡(二)第1章 起點——(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jié)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jié) 串謀(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满城县| 澜沧| 闸北区| 凌源市| 庄河市| 沂南县| 介休市| 保德县| 萨嘎县| 定结县| 县级市| 盐边县| 颍上县| 中西区| 冷水江市| 石楼县| 金门县| 阜新| 宜黄县| 伊宁市| 饶河县| 湘潭市| 观塘区| 太仆寺旗| 乡宁县| 托克逊县| 南郑县| 茂名市| 闽侯县| 广州市| 河源市| 宣化县| 沂水县| 页游| 邵阳县| 松江区| 磐石市| 罗田县| 吕梁市|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