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

章邯殺了陳勝,趕走了呂臣,下一步又有了新的目標。這個被當成目標的人就是那個被請了五次當上魏王的魏咎。

幾個月後,章邯幾十萬大軍包圍了臨濟,不幸的是魏咎同志就住在裡邊,那個三番五次把他弄來的周巿剛好領兵去外地旅遊了,把他一個人丟在了這裡。一個人住也不是啥大事,關鍵是章邯領著幾十萬人跑來,要趕他走。這讓魏咎很生氣,也很無奈。

這幾個月來一直都很無奈,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迫,當初就不怎麼願意來當這個王,那個姓周的死纏爛打地把他弄過來?,F在可好,人家章邯不願意讓我當王,帶著人跑過來,而你周巿卻跑出去遛彎,不見人影。來來往往很熱鬧,都是你們的事,好像和我魏咎都沒啥關係。

可無奈的魏咎還是表示了自己的憤怒,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這一次不想聽章邯的安排,領著軍士和章邯對壘了起來。雖然能力不是多強,但老實人發起火來也讓人生畏,因爲就領那幾萬人硬是和章邯對壘了十幾天。

周巿倒是很地道,一聽說秦兵要去趕魏咎,連忙領兵回來營救,並聯絡了齊王田儋,還有從南邊叫來一個叫項它的人也來幫忙。一個城市被圍,一羣敵人來救,相似的場景,只是場地發生了變化,演員有所變動而已。但幾個月前的其中一個主要演員,仍是這次戲份的主角,只是角度發生了變化,曾經的救人者成了圍人者。演員不同,所獲得的效果也大相徑庭。

周巿、田儋、項它領著他們各自的兵,一路長跑趕到臨濟,剛準備喝點水、歇歇腳,章邯卻很不禮貌地帶人衝了過來——銜枚夜擊,用他的標誌性打法,毫不客氣地將這幾個人一股腦全砍翻在臨濟不遠的郊外。周巿、田儋,這兩個很能鬧騰的兄弟,結伴走向了不歸路。

這一下,魏咎沒招了,欲哭無淚的魏咎準備投降,可在投降前魏咎給章邯寫了封信,信的內容很簡單,“我投降,懇請別屠城”。屠城,這在那個時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攻城遇人抵抗,一旦破城,將毫不客氣地在城裡的大殺特殺一番,弄他個雞犬不留。

章邯最終答應了魏咎的請求,當章邯邁進臨濟城的那一刻,魏咎點起了一把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魏咎死的同時,有一個叫魏豹的弟弟正提著兩條腿向南方逃竄,可用不了多久,這位仁兄將會原路返回,並恢復哥哥的榮耀。

魏咎是個實誠人,他不怎麼會鬧騰,也不怎麼會享樂。當初實實在在地跟陳勝鬧革命,後來規規矩矩地當王爺,再後來悄無聲息地被燒死。不會打仗,也不怎麼會說話,如果沒有那個“後裔”的身份,將註定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能留下名字就是件難事??蛇@個人用自己的行爲向世人展現了兩個詞語的意義,這兩個詞語是仁厚和勇敢。

清楚自己實力不濟,知道難逃一劫,不願意看到屠城,不希望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成爲自己的殉葬品,他寧願揹負罵名向敵人投降,這何其仁厚;在得到對方同意的答覆後,又毫無畏懼的選擇有尊嚴的死亡,又何其勇敢。把百姓放到心上,這份仁心遠比那些功成名就之士更值得崇仰,足可與那些威震天下之人相媲美。

他,沒爲歷史留的太多,但僅此一項,就能做爲楷模,爲人敬仰。

章邯兌現了他的承諾,在他進城後,很難得的杜絕了一次屠殺。這就是魏咎的成績。

魏咎並不寂寞,因爲就在前幾天有一個王爺先他一步向閻王爺報道了,可能還在半路等他呢。那個人就是田儋。

田儋當初吼一聲當上了大王,並帶兵出來把周巿砍的滿地找牙??蛇@一次,卻應了周巿的邀請,自費跑來旅遊一圈,也陪著周巿一同邁進鬼門關。曾經的敵人,現在的朋友,當初奪走了你想要的東西,現在用性命來回報你。這,足夠了。

逝者業已逝去,活的仍需活著。

田儋戰死,齊國震動,在一片慌亂過後,有人開始渾水摸魚。就在田儋死訊傳來的第二天,齊國士族立馬擁立老齊王的兄弟田假稱王。這裡說的老齊王並非指田儋,而是戰國時期齊襄王田法章的兒子田建,也就是被秦朝滅國後被逮走的那個愛玩的扯淡人。

齊國內部這次人事調整,讓一個人看不下去了。這人就是田儋的親弟弟田榮。當初田儋戰死,田榮領著殘兵跑到東阿(山東陽谷)。如果按資排輩,田儋戰死也輪不著田假那小子稱王,而齊國士族這麼不照顧面子,竟然不經過自己私自立大王,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爲,讓田榮無比氣憤。

可氣憤歸氣憤,現在的田榮還顧不上去和他們爭辯。田榮現在很忙,因爲章邯在屁股後追了過來,還很有閒心地把他團團圍住。這讓田榮很著急。就在田榮滿面痛苦地時候,有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這個人的到來,讓田榮得以鹹魚翻身,又見光日。

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叫項梁。這個人實際上已經鬧騰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這段時間能鬧的人太多,也只好讓這位項大叔站後臺涼快了半天,現在涼快夠了,也該出來露相了。

項梁的突然出現,使秦軍措不及防,也徹底結束了章邯出征以來保持的全勝記錄。能把猛人趕跑的人本就是猛人,可事實證明,兩個猛人的身後,還站了一位更厲害的角色,這個人開創了一段不爲太長的歷史,也在歷史上留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蛑幐?、或抨擊,無論哪種觀點,都無法掩蓋此人的光芒和輝煌。

這個仁兄,猛人的概念已經難以涵蓋他的一生,他應該叫一代狂人,這個人將會成爲我們下一段故事的主角。

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癥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
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癥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南昌市| 宁夏| 敖汉旗| 菏泽市| 许昌县| 额尔古纳市| 贵阳市| 镇江市| 建水县| 徐州市| 区。| 西峡县| 灵寿县| 杭州市| 柞水县| 柳河县| 万年县| 乌鲁木齐市| 永年县| 金湖县| 孝昌县| 乌鲁木齐市| 阳信县| 清镇市| 柘城县| 星子县| 盐城市| 贞丰县| 岑巩县| 凤阳县| 新田县| 成武县| 信阳市| 卓资县| 新宁县| 华安县| 理塘县| 疏勒县| 奈曼旗|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