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

張釋之和鄧通這兩個人,性格迥異、行爲迥異、習慣迥異,兩個人互不感冒,因爲張釋之和丞相申屠嘉關係密切,而鄧通和申屠嘉那是十足的“仇人”。

張釋之爲人正直、光明磊落、很有本事,執掌廷尉,爲朝廷做出過巨大貢獻,並且在朝廷裡的威信很高,甚至連剛走紅的周亞夫、前任廷尉王恬開等人,都和他的關係不錯。這,遠非鄧通所能比的。

況且他也沒多少錢,與鄧通比起來可以稱得上是個窮光蛋。

如果說鄧通是反面教材的話,那張釋之無疑是正面典型。

按理說,劉啓弄死了鄧通,張釋之應該高興纔對。可他不但沒高興起來,反而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覺,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的人,卻有了相似的心境。這真是難能可貴。

然而,若把這兩個人認真做一對比的話,還真有不少相似之處。

其一,他倆的出身很相似。都是富二代,老爹捐錢賣了郎官,送去京城鍍金。只不過張釋之進京的時間要早一些,具體說來就是鄧通進京謀前程時,張釋之已經揹著“郎官”的身份在京城裡混了十來年。

其二,他倆人在同一年覲見了劉恆。雖然兩個人進京先後不同,但見到皇帝的日子還是比較相近的。鄧通進宮沒多久,就被劉恆召到了身邊。而就在此時,張釋之正準備捲鋪蓋走人,不過袁盎及時拽住了他,並把他引薦給了皇帝,從此其仕途之路一發而不可收拾。

其三,他倆人都深得劉恆信任。雖然劉恆對其信任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但對他們的“信任”無可爭議。

搞笑的是,最爲相似的一點是他們都得罪過劉啓。我在前邊是講到過,鄧通得罪劉啓緣於那次“馬屁”;而張釋之更絕,硬是扣住劉啓不讓他進宮。

就是這個相似點,讓張釋之很不自覺地把自己和鄧通的結局聯繫到了一起。由此可見,在朝廷裡混久了,官當的越來越大,膽子會變的越來越小。

自從劉啓登基,張釋之就開始惴惴不安;鄧通一死,張釋之恐慌了起來。

他請了個病假,一連多天躲在家裡沒敢上朝。但“請假”畢竟不是長久之事,因此他決定乾脆辭職,撂挑子回老家種地。可寫完辭職報告後,他又開始猶豫了,害怕惹惱了劉啓送自己歸西。

幾年前那個不怕死、愛唱反調的張釋之不見了,而只剩下一個擔驚受怕、猶豫不決的官場老混混。

一個好人幹了一輩子好事,臨死幹了件壞事後,人們會他下了個評語——裝了一輩子;一個壞人幹了一輩子壞事,臨死幹了件好事後,人們會他下了個評語——本質不壞。

這句話用在張釋之身上似乎有些靠譜。

應該說,他真是裝了一輩子。也並非他有多膽大,有多麼不怕死,之所以他過去敢頻繁唱反調,關鍵原因在於劉恆比較厚道。可現在,伺候劉恆的那一套在劉啓身上不管用。

劉恆一輩子都在和別人講道理,所用套路是“以德服人”;而劉啓卻不搞這一套,這位仁兄生了氣,拎起棋盤就能敲死人(隨後會介紹這件事)。要是梗著脖子和劉啓同志唱反調,絕不可能讓你的職務升得快,只會讓你死的快。

時也!勢也!

張釋之想明白這一點後,他變了,變得謹小慎微。

就在張釋之膽顫心驚、一籌莫展之時,一個被稱爲“王生”老頭站了出來。

關於這個“王生”,史料裡交代的很少,只說他對道家黃老學說頗有研究,還經常被邀請進宮,給朝廷大員們培訓道家理論(當時是國學)。並且他和張釋之關係很好,見面的機會也非常多。

王老頭給張釋之提了個建議——向皇帝主動謝罪。

張釋之思來想去之後,只好如此。硬著頭皮進了宮,跪在劉啓面前對十幾年前“扣押馬車、彈劾太子”之事,做了深刻的檢討。

他把話挑明瞭,反而讓劉啓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一笑,“此乃汝職責所在,是朕當年有過,廷尉萬不可多慮。”

張釋之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出的宮來,張釋之專程跑去拜謝王老頭。

而王老頭神秘的一笑,“此事並非完結,若讓皇帝消除芥蒂,需改弦更張,重樹威望。”

就在張釋之一臉迷茫之時,王老頭湊到他的耳邊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

沒多久,朝廷又一次把王老頭請進了宮,繼續開展他的培訓課。這一次,三公九卿全部到場。

課程講了一半,王老頭突然冒出了一句:“我的襪帶鬆了。”然後板著臉訓兒子一般對身後的張釋之說道:“給我係襪帶!”

張釋之連忙上去,跪下身子就幹了起來。

當朝廷尉在大庭廣衆之下,老老實實地給無官無爵的王老頭系襪帶,這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不過,這個雙簧讓張釋之收到了一些奇效,既讓他迎得了“尊老下賢”的名聲,更讓劉啓對他的反感程度沒以往那麼強烈。

張釋之終於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了。

而事實上,他也並沒順心多久。

一年後,袁盎和晁錯倆人鬧的越來越僵,最終也把張釋之給牽扯了進去。這一鬧不打緊,讓劉啓重新想起了“扣押馬車”那回事,當即就下了一道詔令,把張釋之趕去了淮南,去給當時的淮南王劉安當丞相去了。

至此,這個爲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名臣淡出了歷史舞臺。幾年後,病逝淮南。

雖然他最後的幾年不招劉啓待見,但畢竟混了個自然死亡,況且日子也不算太過悽慘,應該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只不過他的這個經歷影響了後代。他有個兒子叫張摯,張釋之在世時他也當過幾年官,可老爹一死,就慘遭罷免。這位兄弟充分吸取老爹的教訓,不願受辱,一咬牙,歸隱山林,再也不去朝廷裡混了,任誰來請,都一概回絕。終其一生,都在忙著種地。。.。

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癥下藥(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章 起點——(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章 起點——(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
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章 起點——(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癥下藥(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章 起點——(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章 起點——(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平度市| 新和县| 绥滨县| 砚山县| 富蕴县| 泉州市| 内江市| 沈阳市| 科技| 桦川县| 乌拉特中旗| 和平区| 安化县| 高尔夫| 乌什县| 百色市| 福安市| 桃园县| 芦溪县| 木里| 鄄城县| 科尔| 砀山县| 改则县| 新邵县| 惠安县| 滨州市| 尚义县| 凤山市| 临汾市| 宁海县| 皮山县| 三门峡市| 将乐县| 巴中市| 拉萨市| 墨脱县| 阜宁县| 大名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