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

呂雉準備乾的事情就是封自己的幾個侄子爲王。

要說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現在由呂雉當家,想讓誰稱王也不算是太爲困難的事情。

但呂雉依然面臨著一個困難。這個困難就是“祖制”。

前邊介紹過,劉邦臨死前,曾殺白馬爲盟,誓約非劉氏不能爲王。劉邦雖然死了,但這句話卻留了下來,並且在羣臣中影響很深。

事實上,目前是有一個異姓王的,那就是長沙王吳回。這個人是吳芮的孫子,吳臣的兒子。

劉邦在世時,吳家父子比較能混,深得劉邦的信任,因此僥倖留存了下來,成爲西漢初期第一批異姓王中僅存的碩果。

事實上,吳回也只是個龍套,沒多少露臉的機會,大家也無需在這個名字上費太大精力。原因很簡單,這是個短命的傢伙。就有限的史料記載,這位兄弟在高後一年(公元前187年),也就是呂雉準備分封自己幾個侄子稱王的第二年病逝。吳回死後,兒子吳右繼位。應該說,吳右也沒什麼大不了,只是另外一個龍套而已。

我在這裡,簡單介紹姓吳家的幾個人,只是想告訴大家,現在天下諸王並非全部姓劉。

雖然劉邦說過“非劉氏不得爲王”這句話,但對吳家人而言,算是個例外。

由此可見,“祖制”這東西,只對後世的繼承者們有束縛力,對制訂者本人,屁都不頂一個。但這個東西卻束縛了呂雉,因爲在某種意義上講,她只能算是個繼承者。想在“祖制”上做文章,自然需要動些心思。

呂雉著手了。

一次朝會過後,呂雉把丞相、太尉留了下來。

丞相有兩個,一個是王陵,另一個是陳平。至於那個太尉,也是我們的老熟人——周勃。也就是說,呂雉這一次只留下了三個人。

也許大家可能會疑惑,西漢時期有“三公”的說法,“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呂雉把丞相、太尉都留下來說話,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爲何沒露臉的機會?

事實上,此時的御史大夫是空缺的。

之所以空缺,是因爲在這個崗位上的人剛被抓了起來。

之所以被抓,是因爲得罪了審食其。

之所以得罪審食其,是因爲他和審食其從來沒有和睦過,並且審食其住牢房的那一陣,他還在劉盈面前扇過陰風,點過底火。

這個人叫趙堯,他的行爲很對得起自己的名字。

我們在“易儲風波”那一節中曾介紹過這個人的。就是他,在劉邦跟前扇了一陣陰風,讓周昌當了趙國的丞相。

那一次,他成功地擠走了周昌,自己也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御史大夫。

按理說,這是一個很有心機,很有眼色的人,他沒道理去得罪審食其。

但是,他還是得罪了。之所以得罪審食其,是因爲他太有理想。

趙堯的理想就是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前邊介紹過,按西漢的制度體系,御史大夫算是個後備丞相,趙堯有這個理想也不算過分。然而,丞相的崗位上走馬燈似的換了好幾茬,可偏偏就沒有他的份。

這種局面,讓趙堯很生氣。

趙堯是個善於發現機會的人。早在蕭何落難時,他還曾趁機踩過一腳。但不曾想到的是,蕭何順利避險,官復原職。如此一來,趙堯被嚇的半死。

自從那之後,趙兄弟規矩了幾年。

蕭何死後,曹參來了。擡眼一看,還是劉邦的鐵桿,趙堯灰心了,老老實實地消停了三年。

曹參死後,王陵上來了。這一次,趙堯真得出離憤怒了。

可憤怒歸憤怒,趙堯依然沒辦法,因爲王陵的老家也在沛縣。更重要的是,王陵和審食其的關係很好。

王陵很耿直,審食其很油滑,他倆人能處好關係有些無厘頭。但他倆依然走到了一起,原因其實很簡單——姻親關係。

由此可見,就王陵的性格,能在丞相的位置上安安穩穩待了這麼多年,應該是沾了一些審食其的光。

趙堯本就窩了一肚子火,現在王陵壓在頭上也就算了,關鍵是審食其的後勁還很足,大有越級上位的意思。更何況,趙堯和審食其本身就不怎麼對路,雖然倆人的人品都有問題,但就是不對路,時不時還會互掐。

後來,劉盈發了一次飈,二話不說把審食其扔進了廷尉大獄。機會來了,這讓趙堯很興奮。他適時地跑到劉盈面前,說了四個字:“或有此事。”

如果這幾個字是說給劉邦的話,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爲劉邦對這種似似而非的說辭極其感冒。然而在劉盈面前,就要打些折扣了。

趙堯這句陰風,沒能送審食其歸西,卻留下一些後遺癥。

劉盈駕崩後,審食其第一時間在呂雉面前說了這麼一句話:臣聞趙堯曾薦高祖,以周昌爲趙相,保戚姬和劉如意。

呂雉這輩子最恨的人就是戚姬,審食其很瞭解這一點。任何人,只要和戚姬沾上邊,通常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審食其突然來這麼一手,殺傷力不減當年。

呂雉講求效率。當即就把趙堯送進了廷尉大獄,罪名很簡單——貪污。這真是一個好藉口。

至此,史書裡再也沒提起這個人,但請相信,他的結局不會多好。

上邊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大家,呂雉在留王陵等三人談話時,做爲御史大夫的趙堯還在吃牢飯。

說實話,我的本意是希望故事情節簡單一些,輕鬆一些。但在這段時間裡,牽涉了很多人,發生了很多事。如果不對這些人做個補充介紹,很難弄明白事件的全貌,也交代不清楚一些人的結局。爲能夠展現故事的全貌,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天馬行空,想哪寫哪,甚至有些時候在胡言亂語。

至此,終於把閒雜人等介紹完畢,那就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章 起點——(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章 起點——(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章 起點——(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章 起點——(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隆安县| 上思县| 台北市| 清镇市| 鲁山县| 鹿邑县| 尖扎县| 江山市| 霍林郭勒市| 福建省| 河津市| 兴化市| 仪征市| 历史| 剑河县| 信宜市| 成都市| 普定县| 南川市| 巴青县| 马尔康县| 双江| 墨脱县| 怀柔区| 昭平县| 镶黄旗| 阳谷县| 孟连| 成安县| 福贡县| 佛冈县| 浮山县| 固原市| 嘉义市| 鄂温| 合山市| 潍坊市| 辽宁省| 潍坊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