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起點——(一)

戰國末期,諸侯爭霸已告一個段落。經過多年征伐,幾經變遷,在秦王國幾代雄主的推動下,逐漸走向興盛,已漸入佳境,而其他諸侯卻噤若寒蟬。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滅周,這個存在791年的王朝在幾經興衰後終歸於沉寂。也在這一年,李冰主修的都江堰工程終於竣工,這個被譽爲“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澤被著那方沃土。

就在這一年,上蒼也許覺得這個世界還不夠熱鬧,還需要在這個紛擾的氛圍裡再加上一些佐料,好讓這個世界更加有味一些。

沛豐邑(江蘇豐縣)農民劉老漢(劉太公)老婆生了第三個兒子——劉季,通俗點就是劉三。這是沒辦法的事,老劉也沒上過幾天學,就認那麼幾個字,連自己的名字都沒弄明白,讓他起個像樣點的名字那是爲難他。不過這個事情還是有人代勞的,代勞的人就是這個嬰兒自己,當然這是多年以後的事情,名字起的很響亮、很魄力——劉邦。爲記錄方便,在以後的章節中統一叫他劉邦。

翻翻史書,你會驚奇的發現,劉邦他爸是龍,跟老劉沒啥關係。當然這是扯淡,真要是那樣,相信老劉同志絕沒有心甘情願戴綠帽的高尚情操,早掐死他孃的龜孫了。

家裡添丁,老劉高興的合不攏嘴,看著拱在老婆懷裡的胖大小子全身舒坦。養兒子嘛,就如身上多了個蝨子,一個是癢,多一個還是癢,反正也不用買奶粉、上幼兒園之類的,開銷也不大。

公元前221年,嬴政橫掃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嬴政也成爲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常被後人稱爲“千古一帝”。

此時的劉邦業已三十五歲。隨著這位仁兄年齡的遞進式增長,也讓他爹的腦袋呈螺旋式擴張。

小劉和老劉完全是兩種類型的人。老劉同志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穩穩當當過日子,實實在在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而小劉同志卻不然,吃喝嫖賭混日子,打架鬥毆耍流氓,確確實實一個地地道道的混混。最終老劉看不下去了,在經過認真分析和熱烈討論後,送給小劉同志一個響亮的稱號——無賴。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但老劉同志卻看走了眼,因爲到最後,自己還積極主動、饒有興趣地要爲這個無賴掃馬路。

事實上不光老劉的眼光有問題,還有一個人的眼光更成問題,這個人就是他的大嫂。老劉對小劉是無奈,大嫂對小劉是討厭。討厭的理由很簡單,白吃白喝,不光自己白吃白喝,還領一幫狐朋狗友結伴來白吃白喝。吃的次數多了,搞的大嫂也害怕了,見小劉進門,抓起勺子就去刮鍋底。就這樣頻繁地刮、努力的刮,終於刮出了成績,因爲小劉不來了。

總的來說,小劉同志是配的上這個稱號的。一天到晚正經事沒幹一件,缺德事樣樣都有,喝喝酒、媽媽娘、打打架、鬥鬥毆,實實在在一個混混,徹頭徹尾一個流氓。

就這麼一個人,史書裡還大書特書了幾個優點——仁而愛人、喜施、意豁,通俗點講就是仁厚愛人、喜歡施捨、胸襟開闊。通常情況下,史書裡邊的東西可信度並不大,可這幾個優點我卻有點相信。

對小劉來說,“胸襟開闊”應該不是個問題,像他這種吃完就睡覺、醒來就鬧騰、鬧完就喝酒、喝完就睡覺的傢伙,胸襟想不開闊都不行,因爲他的工作性質已經讓他養成了這個良好的職業習慣。

“喜歡施捨”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殺人放火、打架鬥毆、賭博耍流氓的人通常有個共性——不在乎小錢。你看水滸傳裡那一百多個流氓,哪個不是一擲千金、揮金如土。腦袋別在褲腰帶,見人就去掏錢袋,宋江同志就採取這麼個便捷而有效的方式,爲自己贏得了一個響亮的稱號,還讓自己混成了個老大。當然,劉邦混的時候,宋江還沒投胎呢,我覺得宋江應該是劉邦的粉絲,但他沒學會劉邦的本事,只是學了個皮毛。

“仁厚愛人”就讓人有些不可思議了,一個流氓仁厚個屁,連他爹都受不了他,你要說他仁厚,老劉肯定第一個舉手反對,並且劉邦後來的行爲和這一條幾乎沒什麼關係。就在準備定論這一條是在胡扯淡時,突然看見了四個字——休養生息。就是他的這個辦法,讓老百姓安安穩穩地過了上百年日子,這讓我明白了,他的仁厚不是表現在個人生活習慣方面,而表現在爲達到某個目標所採取的處事方式上的。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仁厚”這個技術手段還是有所貫徹,要不然也不可能成就以後的事業。

小劉同志就這樣操著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懷揣三個和身份不太相符的優點,幹著這件讓人愉快的工作,日復一日的努力著,終於在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實現了突破,取得了成效,讓自己的人格魅力得以昇華,也讓自己的身份低位上了個臺階,成了個大混混。

從小混混上升到大混混,雖然一字之差,效果可就翻了翻,甚至是翻了好幾翻。小混混不爽,就得自己掄拳頭幹架,也可能被一羣人追著打;大混混不爽,只需動動嘴皮,就會籠絡一羣小弟去砍人。

劉邦就是個大混混,其混功著實了得。樊噲、劉賈、盧綰、夏侯嬰等一幫人都是他的馬仔,這幫馬仔在後來的打羣架事件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那個殺狗爲業的樊噲,在外人面前好勇鬥狠耍流氓,可在劉邦面前卻是個規規矩矩好小弟,甚至到後來險些被弄歇菜,被折騰的沒個人形還連屁都沒放一個。這是後話,不過相信此時的劉邦肯定沒少吃狗肉。

還有蕭何、曹參,兩個明明是正兒八經的公務員,一個負責搞人事,一個負責抓犯人,和劉邦勢不兩立都不過分,可出人意外的是,這兩位仁兄竟然和劉邦熟的很。還百般照顧,甚至到後來主動入夥,加入黑社會,甘當劉邦的小兄弟。不過現在的劉邦還的靠這兩位仁兄照顧呢。就在劉混混四十來歲時,終於在蕭何和曹參的幫助下,找到了個正式工作——亭長,成了大秦公司下轄下的一個村幹部。

這個身份是他的轉折點,也是他傳奇一生的起點。從這裡出發,將站到舞臺的中央,最終登上歷史的巔峰。

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章 起點——(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
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癥下藥(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章 起點——(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北宁市| 耿马| 公主岭市| 柘城县| 砀山县| 建德市| 利辛县| 玉田县| 平果县| 松江区| 定州市| 宜章县| 公主岭市| 惠水县| 吴江市| 景宁| 旌德县| 石林| 福建省| 防城港市| 赤城县| 辰溪县| 永兴县| 廉江市| 左贡县| 阜新市| 栾城县| 海南省| 通江县| 华宁县| 武城县| 泰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泰市| 泰宁县| 武穴市| 华容县| 抚远县| 海安县|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