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亂世紛爭—(六)

就在楚國內(nèi)部各懷心思,相互使絆子的時候,此時的趙國因一個人叛變而發(fā)生了混亂,就是我們上節(jié)提到的李良,實際這個人糟蹋了自己的名字,一點也不良。

就在章邯和項梁糾纏不清時,武臣派李良攻打太原。李良在太原城外吆喝了幾天,裡邊的夥計就是不讓他進去,並且王離還指使下屬冒充胡亥董事長的口氣給李良寫了一封信,大致內(nèi)容是對他比較欣賞,希望加入之類的。李良收到書信也知道那是胡扯。決定回去給武臣彙報一下,多派點小弟來,一起鬧騰。

在半路,李良碰見聲勢氣派的一羣人過來,以爲武臣視察經(jīng)過,慌忙滾按下馬在路邊磕頭。可等那羣人走到跟前,哪是什麼武臣啊,只是武臣的一個姐姐而已。向女人磕頭,丟人了,這一下可把李良的肺都氣炸了。這一生氣就幹了件很不地道的事情,追過去就把那羣人砍死個乾淨,然後覺得不過癮帶著小弟跑到武臣家,滅了老大的全家,並且還捎帶了那個叫邵騷的。

張耳、陳餘比較機靈,一見李良來者不善,扭頭就跑。逃了性命的兩位仁兄真也不是蓋的,立馬找個叫趙歇的趙國後裔重新稱王。李良一聽很生氣,帶著一羣人就來理論,卻被那倆仁兄趕的到處亂跑,最終投到王離的懷抱。趙國經(jīng)此一亂,國力大減,也引來了章邯。

自從滅了項梁,章邯在他制訂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指引下,開始向北進發(fā),打的打、殺的殺,把趙國上下攪的雞犬不寧。到趙國的都城邯鄲時,很有創(chuàng)意地成立了個拆遷辦,並親自兼任拆遷辦主任,把幾十萬秦兵臨時組建成拆遷隊,開始在邯鄲進行舊城改造工作。不過章邯很不地道,很有耐心地把邯鄲城拆成一片廢墟,但一座新房也沒蓋,就拍拍屁股走路了。他這種不要臉行爲,使得他不停的捱罵,直到他死後多年也沒能停下來。

張耳不願意讓章邯搞拆遷,但自己說的話他又不聽,因此很生氣,也很無奈,就在舊城改造的前一天,張耳陪著名字叫趙歇的趙王,很不情願地離開了都城,一口氣跑到鉅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

不成想剛進鉅鹿城,屁股還沒挨著板凳,拆遷隊又來了,帶隊的是另一個老對手——王離。王離領(lǐng)著二十萬人把鉅鹿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這一下,張耳沒招了,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欲哭無淚呀,跑到哪你們跟到哪,這樣拆下去,我以後可住哪呀?因此,張耳決定當一次釘子戶,管你在外邊怎麼宣貫拆房政策,我就是不挪窩。

就這樣,拆遷辦副主任王離和釘子戶張耳,各自帶著小弟,在鉅鹿城對壘起來。

雙方力量對比:秦兵,二十萬;趙軍,不到兩萬。不過這也符合常理,通常情況下,負責搞拆遷的一般都是百八十號人,而釘子戶就那五六個人而已。這種對壘方式,合情合理,

說了半天張耳,大家會問那個陳餘去哪了,他倆不一直關(guān)係很好,想一樣的問題,說一樣的話,快穿一條褲子了,張耳在當釘子戶,你陳餘怎麼不來陪著呀?

事實上,陳餘也很忙。就在章邯帶領(lǐng)拆遷隊到達邯鄲之前,他已經(jīng)在半路攔截了好幾次,不過這位兄弟被章邯趕的到處亂跑,四處遊逛。章邯到達邯鄲時,陳餘兄弟根本沒進城,跑的遠遠的看熱鬧。

等張耳跑來鉅鹿,陳餘兄弟也很夠意思,硬是湊了三四萬人趕了過來。不過這位兄弟沒進城,而是遠遠的駐紮在王離的外圍,看著拆遷大隊長站城門外吆喝。

陳餘實際也很無奈,王離帶了二十萬人在前邊宣貫拆遷宗旨,章邯隨後又帶了二十萬人跑過來助威,就駐紮在不是太遠的棘原(鉅鹿南)。陳餘手上那點苦力,別說上前阻止了,就是站遠遠的說個“不”字就可能被敲翻。因此,陳餘就這樣遠遠的看著,只是在心裡表示對張耳的同情。

可就在此時,張耳頂不住了,因爲斷糧了。張耳很著急,可人家王離卻不急,因爲章邯雖然在邯鄲進行拆遷後沒搞過一項工程建設(shè),但到棘原還是做了一個項目開發(fā)的,因爲修了一條甬道(兩旁築有牆垣的通道),從棘原修到鉅鹿,將糧草源源不斷地送了過來,張耳一邊喝風一邊看著別人吃飯,心裡很是傷感,因此派人偷偷出去叫陳餘過來助陣。

陳餘不是傻子,就這麼三四萬人,跑進去如同往鍋裡撒了點胡椒麪,找都找不到個影,現(xiàn)在讓我往裡衝,那不是要我的命?因此,陳餘拒絕了。

這一下張耳的火大了,因此打發(fā)兒子張黶和一個叫陳澤的軍官又跑出來找陳餘,張黶還替他爹給陳叔叔帶了一句話,“始吾與公爲刎頸之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shù)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爲死!茍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這句話看起來麻煩,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你衝進秦軍咱們一起死。

陳餘一聽這話也生氣了,你都還活著呢,就要讓我衝過去先死,咋能這麼缺德。生氣歸生氣,還是說了一句實在話,“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餘所以不懼秦,欲爲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

你們倆個要死,抹脖子就行,哪有要這麼麻煩,還捎帶著讓小弟們陪葬?張耳你在裡邊餓幾天肚子,就要我衝過去,你還沒死我都得成仁,這不是坑人嘛。

可這一次站在他面前的是張耳的兒子,陳餘在幾經(jīng)思忖後,最終給了他五千人。張黶是個老實人,爲了救爹,二話不說帶著兵就衝進了人羣……

張黶算是盡了自己的本份,說起來還是被他爹和陳叔叔合起夥坑了一把,因爲那倆仁兄最終都沒死,可他死了。張黶,你還是太嫩了。你爹給你陳叔叔刨了個大坑,不成想陳叔叔都還沒跳呢,你卻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這一下可好,你爹和你的陳叔叔成了世仇。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張耳和陳餘明顯是對冤家,至此,這對冤家開始無休止的爭鬥,直至一方徹底繳械,方纔結(jié)束。

事實上,陳餘還是幫張耳做了不少工作的,派了幾撥人馬到處通風報信,磕頭叫奶奶地請人來幫忙,併成效顯著,各路諸侯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前來湊熱鬧的也不少。

張耳另外一個兒子張敖領(lǐng)了一萬人來了;燕國派臧荼帶了兩萬人來了;齊國的田榮雖然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揹著田榮帶了萬餘人。

這些亂七八糟的人數(shù)湊一起,還不夠人家王離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鑑於章邯曾經(jīng)一戰(zhàn)殺了兩個大王,還捎帶一羣嘍囉的輝煌戰(zhàn)史,諸侯們也沒什麼人敢上前較真,只是遠遠看著,吶個喊、助個威而已,要說起點作用的話,只是能在精神上提供些支持罷了。

陳餘做工作是他自己的事,張耳不知道,也不願意知道,根本不賣他的賬。張耳只知道陳餘還沒有死,他沒死我也不能死,縱然他死我也不能死。因此,張耳操著文言文把陳餘全家罵個遍後,還得接著餓肚子,肚子餓狠了,還是接著罵陳餘。最終他的文言文罵人水平得到一個質(zhì)的提升。

陳餘聽說張耳罵他,也很生氣,陳餘一生氣就罵那些不辦實事的諸侯們;諸侯們一聽也很生氣,你罵我,我就更不辦事。這羣人開始操著文言文互相對罵,在這一片哄哄鬧鬧的罵聲中,張耳是最痛苦的,因爲他還在餓肚子。

在謾罵聲中,諸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二十萬大軍包圍不到兩萬人的城池,這是一次實力極爲不均衡的較量,然而秦軍卻停了下來,任由讓張耳派人出去遊說,不管不問。

張耳現(xiàn)在顧不上想這些問題,而章邯正瞇著雙眼盯視著這邊的一舉一動。釣餌做好了,魚也近前了,但還沒咬鉤。

咬沒咬鉤是章邯的事,可魚餌有點受不了了,張耳無疑是最痛苦的。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三)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jié) 樑王的痛苦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四)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jié) 劉盈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jié) 天才隕落(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jié) 斷糧(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jié)樑王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jié)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jié)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jié)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jié)薄昭的結(jié)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jié)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jié) 呂氏敗亡(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jié)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jié) 劉盈收場(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jié)天才隕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jié)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jié) 賈誼論政(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jié)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jié) 天才隕落(四)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jié) 廢太子的結(jié)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jié)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四)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七節(jié) 羣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jié) 斷糧(二)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一節(jié)新一輪博弈(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jié)荒唐的謀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jié) 改正朔(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jié)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六節(jié) 陳平的動作(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jié)戚姬的結(jié)局(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四節(jié) 羣臣定主(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jié) 呂氏敗亡(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jié)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一節(jié)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jié)樑王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jié) 串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jié)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jié)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jié) 埋禍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jié) 張釋之的恐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jié) 國喪(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jié) 頑強的人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十二節(jié)劉恆進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jié)蕭何辭世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jié)蕭規(guī)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jié)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jié)薄昭的結(jié)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jié) 明爭暗鬥(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jié) 廢太子的結(jié)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jié) 諸侯興兵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三)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jié) 樑王的痛苦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四)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jié) 劉盈收場(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jié) 天才隕落(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jié) 斷糧(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jié)樑王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jié)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jié)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jié)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jié)薄昭的結(jié)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jié)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jié) 呂氏敗亡(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jié) 焦急的等待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jié) 劉盈收場(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jié)天才隕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jié)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jié) 賈誼論政(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jié)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jié) 天才隕落(四)第2章 大澤鄉(xiāng)起義—(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jié) 廢太子的結(jié)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jié)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jié) 戚姬的結(jié)局(四)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七節(jié) 羣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jié) 斷糧(二)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一節(jié)新一輪博弈(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jié)荒唐的謀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jié) 改正朔(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jié)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jié)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六節(jié) 陳平的動作(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jié)戚姬的結(jié)局(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四節(jié) 羣臣定主(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jié) 呂氏敗亡(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jié)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一節(jié)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jié)樑王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jié) 串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jié)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jié)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jié)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jié) 埋禍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9章 爭儲——第一節(jié) 洗牌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jié) 張釋之的恐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jié) 呂氏敗亡(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jié) 國喪(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jié) 頑強的人第13章 亂中求穩(wěn)—第十二節(jié)劉恆進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jié)蕭何辭世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jié)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jié)蕭規(guī)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jié)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jié)薄昭的結(jié)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jié) 明爭暗鬥(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jié) 廢太子的結(jié)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jié) 諸侯興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吉首市| 五峰| 富源县| 彭泽县| 九龙县| 北票市| 沙洋县| 务川| 扬州市| 邵阳市| 渭南市| 龙陵县| 托里县| 万荣县| 邯郸县| 昌邑市| 济宁市| 浏阳市| 邯郸市| 沙湾县| 南充市| 莎车县| 华阴市| 平顶山市| 灵石县| 铅山县| 扶风县| 韩城市| 栾川县| 奉化市| 玉田县| 华坪县| 慈溪市| 伊宁市| 永春县| 当雄县| 沈丘县| 健康| 莱阳市|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