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

在鄧通身上,他老爹下了不少功夫。幼年時,就專門請了老師,教他讀經習文,希望把他培養成個滿腹經綸的才子,好光宗耀祖。

然而,鄧通同學讓他爹很失望。鄧同學雖然腦子挺好使,可對上學不感冒,隔三差五還會找些理由曠曠課。

上學很枯燥,業餘安排也並不豐富。鄧通打發業餘時光的方式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爬村口官道看車馬,類似於蹲馬路上數汽車;另外一個就是去河中戲耍、摸魚、抓蝦。

雖然鄧通不是個好學生,但他老爹並不怎麼願意管。對老年得子的鄧賢來說,只要兒子快樂,自己就很快樂。在他的溺愛下,鄧通逍遙快活地過完了自己的童年。

鄧通晃晃悠悠地成了年,二十來歲時,文化水平也只停留在初中生的層次上,毫無長進。

這時,他老爹鄧賢著急了。的確,他不能不急,本指望這位大少讀好書,爲老鄧家撐門面,可混到現在也沒學個所以然。鄧賢的腸都快悔青了。

當然,鄧通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他還是有特長的。他的特長就是劃船。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不起眼的特長,將是他改變命運的捷徑。由此可見,業餘生活還是挺重要的。

此時鄧賢並沒發覺劃船的重要性,反而看到兒子就很上火。

然而,鄧賢還是爲兒子找到了一條謀生之路。嚴格意義上講,這條路不是鄧賢找到的,而是朝廷原本就明文歸定下來的。只能說,鄧通沾了他老爹的光。鄧通雖然學習成績很差勁,但依然阻擋不了他進京的腳步。

如果想弄明白鄧通何以能順利進京,就需要重新回過頭來了解一下漢初讀書人的仕途之路。

在西漢初年,讀書人如果想當官,大致有這麼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官府指名徵召。

也就是說,官府點名道姓的把此人請來當官。這條路雖然很光彩,但真正能走得通的人卻沒幾個。因爲這要求當事人有些才名,縱然轟動不了全國,最起碼也得聞名於當地。雖然不需要考試,也不計較出身,還不用花錢,但要靠真本事說話。

這條路,鄧通明顯走不通。就他那點文化水平,不把歸到文盲裡邊就已經很對的起他了。

事實上,這個辦法實施的也並不久,因爲到漢武帝時,要求全國推舉孝廉,這個“指名徵召”的辦法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二個途徑是在本郡做小吏。

這是當時絕大部分讀書人的仕途之路,雖然這條路前途很渺茫,但操作起來很方便,因爲地方政府有本地公務員的招聘權。也就是說,用誰不用誰,地方說了算,朝廷根本不管。更重要的是,朝廷也沒對此類公務員的錄用資格加以界定,無論阿貓阿狗,只要地方政府願意用,都有機會端這個鐵飯碗。

混個公務員如此簡單,聽起來似乎是讀書人的福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只是理論上的一個仕途之路罷了,一輩子窩在家裡少吃沒喝地捱日子的,大有人在。

原因其實很簡單,地方政府也就那麼幾個職務,讀書人在當時雖然不算多,但比起公務員崗位來說,還是人滿爲患的。如此一來就難免會產生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有暗箱操作,就會和行賄受賄聯繫到一起。

起初,混進公務員隊伍需要送禮。後來送禮的人多了,就在禮金大小上做文章。再後來,爲了便於操作,乾脆對各個崗位明碼標價,賣官鬻爵的事情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朝廷雖然沒對這些崗位設置門檻,可門檻還是自動自發地產生了。這個門檻,恰恰是很多人難以逾越的。

這條路,鄧通走的通,因爲他爹很有錢,幫他混進當地公務員隊伍,並不是個難事。

然而,鄧通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爲這條路有個弊端——很難出頭。絕大部分人,雖然花了錢,但真要想混個名堂,還是很困難的。

這些人說到底也只是地方政府的辦事員,卻並不能算是個“官”,絕大部分人就揹著那個“吏”的名號進了棺材,想熬出頭,基本很難。因爲,朝廷根本就沒聽過他的名字,既然如此就不可能給他“委任狀”,既然沒有“委任狀”,那就不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官”。

就這樣,絕大部分人,讀了十幾年書,還花了一大些錢,卻打了一輩子雜,臨死可能連本錢都沒收回來。

這明顯是一個賠錢的買賣,鄧通雖然無所謂,精明的鄧賢肯定不願意幹。

前邊兩條路,一個鄧通走不通,一個鄧賢不願意。

不過沒關係,爲體現人文關懷,朝廷還很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特殊人羣設置了一條當官的捷徑。

這第三條仕途之路是這樣規定的:家有中等財產者(財產十萬錢以上,漢景帝改爲四萬),自備車馬服裝生活費,可以到京師做郎官,等候朝廷使用。

雖然朝廷把這條制度說的冠冕堂皇,事實上還有隱性規定在裡邊的。這個隱性規定就是拿錢。

只要你願意出高價,朝廷不惜給你個“郎官”的名號,雖然不是實差,但畢竟比“吏”那個稱呼好聽多了。更重要的是,人已跑到了京城,離皇帝很近。縱然見不到皇帝,一些朝廷大員還是能夠見到的,既然如此,機會自然要多一些。

漢朝後期,賣官鬻爵的現象及其嚴重,有很多不著調的傢伙混進了核心部門甚至成了地方大員,雖然令人哭笑不得,但起因還在這條規定上。說白了,賣官鬻爵這件事,從漢朝建國初期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在當時還沒做的那麼過火罷了。

鄧通是個富二代,他很幸運地能夠走這第三條路。

最終,鄧賢咬著牙狠下心,花了個大價錢,給兒子買了個“郎官”的名號。然後,揮淚送別,打發鄧通前往長安,好光宗耀祖、彰顯門楣。

不得不承認,鄧賢的這次投資是成功的,因爲他的好兒子還真不負所望,不僅收回了成本,還發了大財。只不過,鄧通發財的方式,是他老爹始料不及的。。.。

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
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久治县| 宜黄县| 兴宁市| 新邵县| 闸北区| 西宁市| 鱼台县| 沭阳县| 弥勒县| 黑河市| 涟水县| 深圳市| 盱眙县| 蒙城县| 皮山县| 衢州市| 土默特左旗| 水城县| 德钦县| 呼玛县| 花莲县| 精河县| 鱼台县| 通州区| 普定县| 六盘水市| 霍邱县| 木兰县| 衢州市| 勐海县| 富民县| 兴国县| 威海市| 繁昌县| 永善县| 德阳市| 荃湾区| 黔南| 定州市|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