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0章 遊山玩水(二更)

男子漢的臉面都丟光了的危機關頭,顧嬌嬌還是伸出手,在華裳的衣裳上拍了拍。

華裳是愛美的小公主,衣裳上可不能有灰。

他想著華裳,華裳也想著哥哥們,拼命朝後殿那處使眼色,示意寧安他們別出來。

他們兩已經被當場逮住了,不能連累更多人。

元璋急得想衝出去幫他們求情,好在被寧安攔住,“別去別去,這個時候人越多越裹亂,你相信我,別出去!”

元璋向來知道寧安做事有分寸,又護著弟弟妹妹們,便咬著牙點了點頭。

金殿上,華裳頂著衆臣審視的目光,不慌不忙地上前福身一禮。

她小小年紀,面對金殿這樣威嚴赫赫的地方,面對滿殿朝臣議政的肅穆場面,一點怯意都沒有。

衆臣低聲議論交談,顧述白想上前看看華裳是否受傷了,到底還是忍住了。

這畢竟是金殿之上,不是長生殿,不能只論父子血緣不論君臣。

顧嬌嬌小心翼翼地跟著華裳後頭行禮,別看他性情和顧宜差不多淘氣,真到這種嚴肅的場合卻不敢胡來。

小小的華裳奶聲奶氣道:“回陛下,兒臣聽聞朝中遇到煩難之事,上憂江山社稷,下憂陛下玉體,所以斗膽在後殿偷聽,還請陛下恕罪。”

顧嬌嬌的嘴巴張得有雞蛋那麼大。

華裳在說什麼,怎麼他一句也聽不懂?

她比自己還小呢,怎麼會說這麼大人的話?

看殿中羣臣滿意的神情,有的微笑點頭,有的捋著鬍鬚,一看便知華裳說的話極討大人喜歡。

果然,上首玉扶的面容也鬆動了些。

她原只是想板起臉教訓教訓這兩個孩子,朝堂不是可以兒戲的地方,沒想到華裳振振有詞,反倒讓她沒有教訓的理由了。

她身爲大周唯一的公主,年紀雖小,關心國家大事卻沒有錯。

她微微一笑,“你若想聽,爲何不告訴朕,光明正大地來聽?關心朝政是好事,你既有此心,今後朕便在殿中爲你設一席,讓你日日來聽。”

衆臣聞言譁然,哪有才四歲的公主就參與朝政的?

即便再天賦異稟,照理也要十二三歲才能學習朝務,公主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

有朝臣提出建議,玉扶只道:“朕登基的時候尚未及笄,照樣能將國家治理好。公主若果真有天分,朕不介意讓她早一點參與朝政。”

提意見的大臣想了想,沒有再說話。

當今陛下是個少年治國的天才,顧家子弟更是個個人中龍鳳,她和顧述白所生的女兒,自然不同凡響。

四歲參政算什麼?

陛下還一出生就被封爲儲君呢!

天雲破看著殿中一派大氣的華服幼女,不禁揶揄道:“古有幼主登基,則其母垂簾聽政。如今倒反過來了,金陵公主四歲聽政,將來又是詩書上一段美談。”

說罷看向顧述白,忍不住眼中的羨豔之色。

顧述白眼觀鼻鼻觀心,沒有看任何人,他擔心自己一擡眼,忍不住就露出驕傲的眼神。

有這麼聰明乖巧的女兒他已經知足了,不能總是炫耀,炫耀多了別的大臣會傷心的。

畢竟他們的兒女可沒有華裳這樣懂事!

玉扶饒了華裳,目光又看向顧嬌嬌,“嬌嬌,你也是心疼朕操心政務,所以跑來偷聽嗎?”

他爹顧宜就在殿中,兵部尚書扯扯他的衣袖,“你還不去給令公子求求情?你要是開口,陛下多少會給些顏面。”

當然,這顏面肯定不如顧懷疆和顧酒歌他們大,和普通人比起來還是很了不得的。

顧宜得意地笑道:“不必求情,讓陛下給他長長記性也好,最好把他打一頓。”

兵部尚書渾身一顫,“顧家教子之道……”

他本想說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可想了想顧家勢大得罪不起,更何況他們家個個都是朝廷棟樑,可見這種看似嚴厲無情的教子之道是很正確的。

他低頭思忖起來,想著自己要不要回家和夫人商量商量,從此以後對家中兒女嚴厲一些。

顧嬌嬌噘著嘴,就在衆人期待他會說出什麼理由時,他卻道:“陛下,你打我屁股吧,或者讓我娘打我屁股。只要你別再叫我大名,想怎麼懲罰都可以!”

滿堂鬨然大笑,方纔因水患之事起的爭執怒氣,頓時一掃而空。

他不說旁人還沒注意,這麼一說,衆人才發現他一個男孩子竟然叫這麼女氣的名字,怪不得他寧可被打屁股,也不想被人稱呼大名。

玉扶想了想,替他圓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顧家這一代是元字輩,其實朕給他起的大名叫元遲。至於嬌嬌是他的小名,朕叫習慣了。”

衆大臣這才恍然大悟。

常聽聞有些人家的孩子出生體弱,家中便會給起個賤名,圖的是好養活,嬌嬌這個女氣的名字,大概也是類似的原因吧?

顧嬌嬌感激地看了玉扶一眼,她把自己的大名和小名顛倒了說,是照顧他的顏面。事實上顧家的子孫根本不按字排輩,這種話也只能騙騙外人罷了。

這下他就不擔心旁人用名字來笑話他了。

他忙道:“回陛下,我是陪著公主來關心國家大事的。一個人關心國家大事怎麼夠呢?當然是大家都關心國家大事,國家才能越來越繁榮嘛。”

小油嘴還挺會說話。

玉扶饒了他這一遭,又看向華裳,“你們已經在後殿聽見前朝的議論了,不知二位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出什麼結果了?”

衆臣詫異,陛下這是要考兩個小娃娃的見解麼?

他們還那麼小,聽不聽得懂議題是什麼都未可知,何況是提出自己的見解呢?

張九闕好心替華裳二人解圍,“陛下,公主和顧小公子還那樣小,陛下考的題目是不是太難了?”

別人家三四歲的娃娃還在喝奶呢,聽聞金陵公主三歲已識千字,能背誦唐詩宋詞,可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提出治國的見解啊!

華裳正色看向張九闕,“張太保,這個題目是很難,難到連大周最頂尖的諸位大臣們也解答不出來。可這個問題換種角度想,也很簡單。”

小小孩子大言不慚,竟然說此事簡單。

衆臣議論紛紛,玉扶只是笑笑沒有說話,顧述白也沒有參和的意思。

在這個朝堂上,華裳是帝國公主,她再小也要自己面對問題,才能樹立起公主的威望。

只聽她的奶音一本正經道:“問題出自朝堂,答案卻在人心,自然人人可答。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荊江百姓,陛下問他願不願意治理河道,他也總能答出來不是嗎?”

衆臣譁然!

小小的孩子,怎麼能說出見解如此獨到的話?

要不是他們倆忽然從後頭滾出來發生這場意外,衆人還不知道,原來金陵公主竟是神童!

不愧是皇長女!

“公主見解獨到,臣佩服!”

張九闕笑著拱手一禮,華裳也端端正正地給他還禮,“陛下說朝中老臣都是國之棟樑,華裳雖是公主,也不可在老臣們面前擺架子。”

她福了這一禮才緩緩站起來,衆臣聽了她的話,有多愁善感者甚至熱淚盈眶。

小小年紀便懂得禮敬賢臣,只怕即便現在玉扶要立她爲儲君,衆臣也不會反對。

玉扶笑著看了華裳一眼,這一眼是以母親的身份,而非陛下的身份,華裳朝她眨眨眼,又看向顧述白。

顧述白對上她的目光,眼底的得意終於藏不住了。

這就是他的女兒,足以讓大周人人羨豔的女兒!

玉扶開口道:“華裳的話倒給了朕一些想法。既然諸位大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如親自去問問荊江的百姓,不就知道他們到底想不想治河了麼?”

衆人尚未想明玉扶這話,她起身道:“朕決定微服出巡,親自去荊江問問百姓。”

……

初夏時節,微風涼爽不燥。

一乘馬車慢悠悠地從京城出發,一路景色優美,馬車裡時不時傳出的歌聲,更叫人心曠神怡。

玉扶著一身家常青色羅衣,顧述白著碧色夏裳,兩人化裝成出門遊山玩水的富家子弟和其夫人,一路向南而去。

“不是化裝成出門遊山玩水,我們本就是出門遊山玩水的。”

玉扶在馬車裡拈著一支路邊摘來的野花,在鼻尖拂來拂去,顧述白忍俊不禁,“這是身爲陛下該說的話嗎?”

玉扶不理他的打趣,皺了皺鼻子,“可是我們好久沒出來看看河山了,總是悶在宮裡未免無趣。何況治河這件事並不緊迫,即便我們腳程慢些也不要緊。”

她貪玩起來的樣子,還和十二歲的時候一樣。

顧述白想到那年,顧酒歌和顧相、顧宜夜裡帶她去乘畫舫遊西湖,結果她掉進了水裡,得了一場風寒。

那時候的玉扶和現在相比,好似完全不同,又好似一切如故。

玉扶把野花遞到他面前,“你聞聞,這不知是什麼花,好香啊。叫人問問當地的百姓,多采一些送回京城去,讓昆吾傷製成香膏一定很好賣。”

顧述白正嗅著,聽見她提起昆吾傷便道:“怎麼想起他來了?”

“只是想讓他製出來給我用,內務府如今的香膏,不是大半都由他供應麼?”

昆吾傷的香膏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成了皇商,除了自己做生意還負責進貢內廷,只是……

他到現在都沒有娶妻。

顧家的子孫已經一隻手數不過來了,他卻還孤身一人,成了京城裡年紀最大、身價最高的黃金光棍。

連官媒都出動了要給他說親,他卻一應拒絕,見也不見別人家的小姐。這些人暗地裡懷疑昆吾傷有什麼毛病,只有顧述白明白緣由。

不過看玉扶的樣子……

她一點兒也不明白。

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對感情的事依然有些遲鈍,只怕以爲昆吾傷早就不再執迷於她了。

他心中輕嘆一聲,不動聲色地轉移了話題,“下一站要到臨安了,聽說顧家的舊宅還保留著,寧公已經派人替咱們打掃乾淨了。這趟回去,我們可以住在你小時候住過的西廂。”

提到這個,玉扶頓時神往起來。

又道:“對了,他夫人生了一個女孩兒,乳名兒叫憶丹。上次傳書到京城的時候還附了一張孩子的小像,只是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天一個樣兒,這次見到只怕容貌又和從前不同了。”

大概是玉扶看多了身邊的臭小子,對寧承治家的這個女孩兒倒有興趣。

顧述白道:“我倒想起一件事。當年寧公夫人來顧府做客,看見元璋喜歡得不得了,把原先要給他們自己孩兒的龍佩都給了元璋。前幾日我還見元璋戴著,和二弟給他的七色寶石戴在一起。”

當年玉扶在竹山上撿到的七色寶石,後來分割成了許多塊給顧家的每個人,到現在,大家都把它傳給了自己的孩子。

只是顧宜他們家只有嬌嬌有,後頭生的兩個兒子就沒有了,時常抱怨父母偏心。

顧宜也很無奈。

要是別的東西倒罷了,可這七色寶石可遇而不可求,他想兩個幼子補上都沒辦法!

於是顧家訂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這七色寶石只傳長子或長女,別人就撈不著了。

玉扶也想起這件事來,笑道:“也不知寧公他們現在拿什麼傳給憶丹了,說起來寧家和顧家幾代的恩恩怨怨……也是緣分。”

糾葛太多,多到已經數不清是恩還是仇,最後只得一笑泯恩仇,用緣分二字概括這一生坎坷。

次日馬車進了臨安,直接到顧侯府之外。

他們二人才剛剛下車,便見周圍有幾個百姓圍繞過來,直盯著他們看,似乎在確認什麼。

“這……這不是顧家大公子嗎?”

牽著小孫兒的老嫗說著,又看向玉扶,這回更驚訝地說不出話來了,“這不是……不是……”

“噓!”

玉扶知道她認出自己了,忙噓了一聲同她道:“老婆婆,您別告訴旁人好嗎?只說我們是顧家的親戚,回來看看舊宅子。”

她畢竟是微服出巡,暴露了身份可不好。

“顧大公子!”

正當老嫗點頭之時,不知從哪冒出來一個人上來就磕頭,嗓門大得所有人都聽見了他那一聲“顧大公子”。

顧述白正要阻攔,那人看見玉扶脫口而出,“鎮江長公主!您是鎮江長公主……是陛下!”

這下徹底來不及了,旁邊路過的百姓聽見聲音,紛紛上來圍觀,見確是玉扶和顧述白,忙忙上來磕頭行禮。

這些人都是臨安百姓,從前都是見過他們的,對他們的容貌再熟悉不過。

何況這一對璧人的絕世姿容,即便驚鴻一瞥,也足以讓世人永生難忘。

越來越多人圍上來行禮,因是東靈遺民,對他們的稱呼更多的是“鎮江長公主”和“顧大公子”,這久遠的稱呼頓時勾起二人的鄉情。

於玉扶而言,臨安算得上是她的家鄉之一,還有一部分在仙人谷,最後一部分纔是在京城。

而對顧述白而言,這裡是他完完整整的家鄉,是他從小玩耍學習長大的地方。

這些對他們磕頭行禮的百姓都是鄉親父老,一口鄉音便能牽起他萬千愁緒。

就在他二人忙著請百姓們起來時,一乘攆轎從長街上拐來,在顧侯府門前落轎,出來的正是寧承治和他夫人。

已經站起來的百姓見到他夫婦二人,都客氣地作揖行禮,寧承治也笑著同百姓們打招呼。

他上前朝玉扶二人行了禮,便低聲道:“需要我讓百姓們守口如瓶,不外傳此事麼?”

玉扶笑著搖搖頭,“罷了,這麼多百姓都知道了,哪裡守得住?好在御林軍一直在暗中保護著,就算髮生什麼事也能應付。”

寧承治聞言這才放心,顧述白道:“先進府說話吧。”

府中還留著多年前的老僕,他們的家就在這裡,順道看著顧侯府的宅院和宗祠。

四人直接去了西廂,看著這裡的一切都沒有變化,玉扶感慨良多。不僅是她,顧述白、寧承治和寧夫人,各有各的感慨。

“這裡和從前一模一樣。玉扶,你還記得麼?我就是在那裡教你飛針的。”

顧述白指向後廊的位置,玉扶抿嘴一笑,一擡手,袖中銀光一閃朝後廊飛去,細細的銀針就戳在廊柱上。

寧承治和寧夫人頭一次見,被她嚇了一跳。

玉扶得意道:“我一直沒有怠惰,時常練習著呢。要是路上遇到刺客,一定嚇死他們。”

寧夫人哈哈大笑,“哪來的刺客?我們只擔心泄露了陛下的行蹤,惹得百姓夾道歡迎讓你們走也走不得罷了,纔不是怕刺客呢!”

“是啊,如今大週四海昇平,哪來的刺客?”

寧承治說著,四處打量西廂的環境,心中感慨原來這就是玉扶住過的地方,果然雅緻不必尋常,可他從前竟一次都沒來過。

沒想到第一次來,竟是現在這番場景。

玉扶聽得出來,寧承治的口氣是真心實意的敬服,想來他也感受到了四海一統的好處,至少再也不必擔心戰爭了。

她忽然道:“對了,方纔在府門外看到那些百姓,對你們十分恭敬的樣子。我說句不好聽的話,從前寧公做陛下的時候,只怕都沒有這麼受百姓愛戴呢!”

寧承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寧夫人忙維護自己夫君,有些得意道:“當然啦。自從陛下封了臨安做夫君的封地,夫君便時常爲民間百姓建書塾、建寺廟,還免費給貧苦人家的孩子發書,讓他們能夠好好讀書將來考狀元呢!”

她說起自己夫君的豐功偉績,一臉幸福的神情,這一對倒是誤打誤撞成了鴛鴦眷侶。

玉扶看看顧述白,後者給了她一個寵溺的目光。

他朝寧承治二人道:“看到你們如今生活得這麼幸福,這麼受百姓擁戴,若是老寧帝在天有靈,一定會高興的。父親若是知道,也一定會很欣慰。”

寧承治在桌子底下握著夫人的手,又道:“對了,丹兒今日去書塾了。聽說金陵公主三歲便識千字,如今各地都掀起熱潮,爭相把家裡幼年的孩子送去書塾讀書,盼望能有公主一點的聰明勁就好了。”

玉扶道:“等她從書塾回來領我見見,好歹我也算是她的姑姑,她長這麼大,我該給她見面禮的。”

她畢竟曾是東靈的鎮江長公主。

寧承治一時感觸,只聽顧述白道:“見了丹兒再在臨安小住兩日,我們便該啓程繼續南下了。”

寧夫人插嘴,“去荊江體察民情麼?”

玉扶掩嘴輕笑,同顧述白對視一眼,二人異口同聲,“去遊山玩水。”

------題外話------

正文完。

ωwш ▲тт kǎn ▲¢〇

謝謝小可愛們一路不離不棄,同行至今,接下來是番外,數目不多,只寫精華。愛你們,比心~

下一本現代文正在策劃中,敬請期待~

第234章 情敵相見(一更)第201章 你的嫁妝,我來管(五更)第124章 兩個問題(二更)第127章 醜得令人髮指(五更)第514章 工部的信(二更)第483章 拒絕了他(二更)第134章 冒充玉扶(二更)第194章 想個辦法(四更)第408章 我帶你去找殷朔(三更)第97章 還沒來那個?(四更)第154章 殷夫人的墳 (四更)第136章 懷疑誰,猜測誰(四更)第41章 流鼻血第472章 不想再看見他第18章 大哥哥最好看!第523章 前任皇帝的心得第87章 接著吧第313章 會很痛,你要忍住(二更)第369章 隨了顧侯府的傳統(二更)第353章 以鳳座爲彩頭(請看題外話!)第497章 他們知道了?第45章 欺負玉扶第98章 打起來了!(五更)第282章 吃月餅(三更)第214章 總算笑了(一更)第406章 以何謝君恩?第29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388章 丹陽公主幫忙(二更)第455章 急著娶媳婦(二更)第307章 從龍之功(三更)第337章 來月事了(三更)第182章 沒有退路(二更)第25章 處置齊婷第478章 取名元璋第476章 出兵嶺南第298章 那是騙他的(四更)第275章 一箭穿喉(一更)第426章 多餘的擔心(二更)第221章 長嫂如母(三更)第250章 會不會退婚(七更)第309章 等他回來(二更)第446章 智奪林州第227章 可曾知會過陛下?(四更)第364章 他明白了第407章 是時候該惹眼了(二更)第424章 她喝多了(二更)第106章 仙女的紫色(三更)第56章 桃花債第274章 不止是探聽(五更)第487章 從來沒說過第15章 西廂的新人第322章 顧家軍不會有一個叛徒(一更)第233章 同去玉膳樓(五更)第491章 北璃的火炮,我們也有第438章 威脅第4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44章 半隻鴛鴦(一更)第232章 斷頭飯(四更)第158章 沒那麼懂事(三更)第353章 以鳳座爲彩頭(請看題外話!)第88章 西昆公主?一更第328章 如果有嫡子呢?(四更)第307章 從龍之功(三更)第369章 隨了顧侯府的傳統(二更)第237章 糾纏一生的感覺(四更)第147章 非除不可!(五更)第206章 他把自己的衣服脫了(四更)第214章 總算笑了(一更)第91章 西昆七皇子第93章 昆吾傷來了(六更)第376章 查清諜報(二更)第454章 不見良人,憂思沉沉第153章 該回國了(三更)第429章 登基大典第208章 還不是一樣的人?(一更)第257章 第四個茶盞 (三更)第444章 要他半壁江山第476章 出兵嶺南大家注意第一章 的題外話哦!第268章 五鳳冠(四更)第501章 他教我的第377章 白衣美人(一更)第375章 爲夫與有榮焉第348章 該回相府了(二更)第121章 跟我有什麼關係(四更)第147章 非除不可!(五更)第511章 隨君出征第28章 興師問罪第325章 不愧是少夫人(一更)第515章 鉅艦出海第54章 他太著急第478章 取名元璋第345章 兩個月後(二更)第335章 桌子下的刺蝟(一更)第377章 白衣美人(一更)第481章 驛館在哪?(二更)第300章 你的反應太慢了(二更)第44章 璞玉頑石第317章 寧帝遇刺(二更)
第234章 情敵相見(一更)第201章 你的嫁妝,我來管(五更)第124章 兩個問題(二更)第127章 醜得令人髮指(五更)第514章 工部的信(二更)第483章 拒絕了他(二更)第134章 冒充玉扶(二更)第194章 想個辦法(四更)第408章 我帶你去找殷朔(三更)第97章 還沒來那個?(四更)第154章 殷夫人的墳 (四更)第136章 懷疑誰,猜測誰(四更)第41章 流鼻血第472章 不想再看見他第18章 大哥哥最好看!第523章 前任皇帝的心得第87章 接著吧第313章 會很痛,你要忍住(二更)第369章 隨了顧侯府的傳統(二更)第353章 以鳳座爲彩頭(請看題外話!)第497章 他們知道了?第45章 欺負玉扶第98章 打起來了!(五更)第282章 吃月餅(三更)第214章 總算笑了(一更)第406章 以何謝君恩?第29章 不重生男重生女第388章 丹陽公主幫忙(二更)第455章 急著娶媳婦(二更)第307章 從龍之功(三更)第337章 來月事了(三更)第182章 沒有退路(二更)第25章 處置齊婷第478章 取名元璋第476章 出兵嶺南第298章 那是騙他的(四更)第275章 一箭穿喉(一更)第426章 多餘的擔心(二更)第221章 長嫂如母(三更)第250章 會不會退婚(七更)第309章 等他回來(二更)第446章 智奪林州第227章 可曾知會過陛下?(四更)第364章 他明白了第407章 是時候該惹眼了(二更)第424章 她喝多了(二更)第106章 仙女的紫色(三更)第56章 桃花債第274章 不止是探聽(五更)第487章 從來沒說過第15章 西廂的新人第322章 顧家軍不會有一個叛徒(一更)第233章 同去玉膳樓(五更)第491章 北璃的火炮,我們也有第438章 威脅第4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44章 半隻鴛鴦(一更)第232章 斷頭飯(四更)第158章 沒那麼懂事(三更)第353章 以鳳座爲彩頭(請看題外話!)第88章 西昆公主?一更第328章 如果有嫡子呢?(四更)第307章 從龍之功(三更)第369章 隨了顧侯府的傳統(二更)第237章 糾纏一生的感覺(四更)第147章 非除不可!(五更)第206章 他把自己的衣服脫了(四更)第214章 總算笑了(一更)第91章 西昆七皇子第93章 昆吾傷來了(六更)第376章 查清諜報(二更)第454章 不見良人,憂思沉沉第153章 該回國了(三更)第429章 登基大典第208章 還不是一樣的人?(一更)第257章 第四個茶盞 (三更)第444章 要他半壁江山第476章 出兵嶺南大家注意第一章 的題外話哦!第268章 五鳳冠(四更)第501章 他教我的第377章 白衣美人(一更)第375章 爲夫與有榮焉第348章 該回相府了(二更)第121章 跟我有什麼關係(四更)第147章 非除不可!(五更)第511章 隨君出征第28章 興師問罪第325章 不愧是少夫人(一更)第515章 鉅艦出海第54章 他太著急第478章 取名元璋第345章 兩個月後(二更)第335章 桌子下的刺蝟(一更)第377章 白衣美人(一更)第481章 驛館在哪?(二更)第300章 你的反應太慢了(二更)第44章 璞玉頑石第317章 寧帝遇刺(二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宜君县| 三明市| 云龙县| 宁海县| 远安县| 沅江市| 普洱| 大渡口区| 文昌市| 赣州市| 商南县| 锡林郭勒盟| 仪陇县| 阳谷县| 噶尔县| 太原市| 娄底市| 康保县| 大连市| 老河口市| 汉寿县| 遂平县| 尚志市| 阿克| 莱西市| 民丰县| 昌吉市| 黔西| 麟游县| 武功县| 明光市| 诸暨市| 溆浦县| 赞皇县| 和静县| 渑池县| 明溪县| 吴旗县| 饶阳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