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修內丹,丹成便可化人。引氣入體,爲真氣;真氣液化,爲真元,是爲後天極至。液態真元聚抱成團,變換不定,爲虛丹;虛丹凝結,硬逾金鐵,爲實丹;實丹大成,陰魂陽魄合一成靈,煉體金剛,成就金丹;金丹大成,天劫降臨。
丹成入先天,而達實丹之境後,若是煉出元靈,便是肉身被毀,亦可保神識記憶轉世,抑或直接奪舍他人肉身。只是後者爲正道所不容,可你見過幾個會乖乖聽正道所謂正義之舉的妖魔鬼怪?於是乎,奪舍變成了妖修和魔修失去肉身後的第一選擇。不過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天下修士衆多,難保不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邪修,同樣道理,也不就能保證白米飯中不會有一粒老鼠屎,甚至可能是好多粒。再者說,當今修行不修心之士若過江之鯽,除卻功法之外,單從道心而言,正邪早已混雜難辨,這是獨孤離的想法。
當然,奪舍並不能當是家常便飯,說吃就吃的。首先,要與自己內丹屬性相合,內丹本由肉身修來,元靈又由內丹造就,自然也是分五行的,其次,肉身還得夠強,不然就奪舍之後心境是夠高了,修爲卻是夠菜,而這種人通常是邪魔的最愛。再有就是最重要一點,元靈乃極爲虛弱之物,平日出竅甚至能爲外界清風吹散,與宿主爭奪肉身時百之九九以失敗告終,消失在天地之間,轉世重活機率要遠勝奪舍重生,尤其武修專注煉體,較之玄修又要弱上許多,是故非到萬不得已或有新死肉身,少有人會選擇此途,當然若是能成元嬰,另當別論。
天下修行不外乎兩種——玄修:講究靈神不滅;武修,追求肉身長存。
如道家分元神和金丹大道:以體內真元育三魂七魄,化不滅元神,爲元神大道。分練氣——化元——元靈——元嬰——元神——地仙六境。
以體內真元結丹,練就金剛不滅之身,爲金丹大道,則幾乎跟妖修無甚分別。一模一樣的練氣——化元——虛丹——實丹——金丹——地仙。
佛修分(靈魂)金身和舍利,魔修分舍利和魔靈,同樣分六階。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人修妖丹,魔修佛心。似乎只有妖最單純,實際上卻恰恰相反。天下生靈,除人靈之外,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甚至玉石金礦,以本能吸天地靈氣,結成虛丹,便可退去異靈之身,化爲人形,與人無異,此時,修妖修佛,成仙成魔,任君挑選。
不管怎樣,感受著自己此刻前所未有的強大,獨孤離心情是相當不錯的,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從戒指中取出一粒固基丹和三粒辟穀丹,服下之後,按照《合行奇書》所述,吸收藥力。心中興奮,服丹後,獨孤離馬不停蹄,修練起現階唯一能修行的法術——金遁。
《合行奇書》之上真正功訣部分,除了行氣悟道之法外,法技就只五行遁術,武技更是一招也無,剩下大都爲煉丹、煉器之法。但千萬莫小看了這唯一的法技,當初看到書中所載五行遁術時,卻由於想起自己這些年因五行散脈所受遭遇,心情激盪,並未太過在意。現在再次看起,不由倒吸一口氣。書中所載:五遁之術,意以自身五行屬脈,化所屬靈氣,氣無常形,聚散由心,遇金化金,遇水溶水,遇木穿木,遇土過土,遇火成火。故,身所屬,若海中水,漠中草,土中泥,無分彼此,同屬同源……
當今修行界所傳遁術,除了同樣有五行遁術,此外還有劍遁、風遁、心遁、靈遁等等,除了最爲普遍的風遁外,無一例外,施展遁術皆要有適當法寶,如劍遁便是將肉身附劍,以達劍人若一,遁物之時一劍開道,肉身隨之,其他的遁術也無外乎此道理。嚴格說來,現在所傳遁術不過是御器的一種方法,又怎能與奇書中所述遁術相較。相傳上古有心光遁法和靈光遁法,分別爲佛門和道門最快遁法,心到身到,唸到即至,只是,現在法訣早已失傳。這些道理獨孤離自是懂得,更是自己一直可望不可及的手段。
驚訝之餘,倒不是不可理解,修行之士千萬,驚才之輩歷來不缺,天道無止,事物便無絕對之言。獨孤離臉色漸歸平靜,眼中的光芒卻是亮得驚人。書中再續:……五遁合一,若身屬千萬,心念所至,身之所欲,萬里一步,世界一粟……攻無不克,守無不利……是爲五行大挪移……
有此手段,天下雖大,可自己哪去不得?如此奇術,當真前所未聞,古人已古,後人不可知全,來者未知,不知今後如何,但有一點卻可肯定,當今之世,此法便是一等一的決定法技。
金遁,以自身庚金真氣爲引,吸天地無窮庚金靈氣,返肉身於五行之氣,金外,納火木土水於內……
心法流淌,獨孤離身形一陣恍惚,四肢五官迷糊不清,猶如一團煙霧,明滅不定,煞是詭異,可下一刻又復爲肉身——他不是天才,以前更是廢材,所以他很正常而理所當然地失敗了。修行本是一件枯燥之事,可就在這無聊枯燥中,獨孤離已然癡迷,敗了,再來,敗了,再來……或許,一個心中已然絕望之人在某一時刻被告知一線希望,儘管微茫不足道,卻足以讓其欣喜若狂,更不消說只是些許繁雜。便是如此一環一環的重複中,十日後,獨孤離終是能初步化身無形,二十日後可小遁數丈,月餘,終至瓶頸,裹足不前。心中狂喜難抑,舉首長嘯可樂。
可是修行無捷徑,要想金遁大成,以此遁術之特殊,至少要達先天境界,一念懂靈氣充盈,身非凡濁纔可,以現在獨孤離的修爲毫無可能。所以儘管心中不捨,獨孤離還是收拾心情,走出了金洞。
PS: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