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

怎麼,你也想辭職?

李明眼神冰冷地看著哭得花枝亂顫的肥肥李泰。

沒有人比魏王更懂怎麼討父皇開心。

早在這一輪玄武爭霸賽開擂之前,李泰就已經是立政殿的常客了。

早請示、晚彙報,把李世民舔得不要不要的。

而老李也有意給太子樹立一個“宿命之敵”,既是砥礪又是備胎。

兩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李泰就這麼成了李承乾的童年、少年、青年陰影。

這也是爲什麼李泰在東都洛陽有封國、有自己的魏王府以後。

卻還是能順理成章地賴在太極宮裡。

磨刀石怎麼能離開刀呢?

他要就藩,李世民還不見得樂意呢。

某位病遁失敗、被一腳踢到封地的齊王匿名點了個贊。

“爲什麼?”

李世民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嚴肅地俯視著跪在地上嚶嚶嚶的老四。

好你個傢伙,繼李明以後,你也來給朕上眼藥?

好不容易兄弟們和諧了沒幾天,你們就一個個鬧起了分家?

怎麼,就這麼見不得大哥懸崖勒馬,幡然悔悟?

你們幾個弟弟是不是串通好了?

下一個是不是該輪到李治向朕逼宮了?

“嘶~”莫名躺槍的李治感到了一股寒意。

“嗚嗚嗚~父皇恕兒臣不孝……”

李泰哭得稀里嘩啦的。

衆(zhòng)人從他口齒不清的唸叨中,總算是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一句話總結就是,裝逼裝大發(fā)了。

因爲他向社會輸送了太多洛陽魏王府的“人才”——也就是奴婢奴僕,同時又在府裡收納了太多流民。

一進一出,原本華麗的魏王府變成了個什麼樣子,不難想象。

味大,無需多言。

“所以,你要先去洛陽整肅王府?”

李世民臉色一黑,不知是該生氣還是該苦笑。

“正是,父皇。”李泰終於是止住了痛哭,哽咽著說:

“府上混亂不堪,坊間鄰里多有怨言,兒臣不得不收拾首尾,重新將王府修繕整理一番。”

這藉口……倒也還算個藉口。

李世民面色少舒,問道:

“那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今年冬,將洛陽那邊收尾,兒臣懇請屆時再隨侍父皇左右。”

雖然哭得真情實感,但李泰的作爲是一點也不含糊。

什麼樣的整頓需要業(yè)主在工地上呆個半年?

又不是讓你親自提著桶打灰。

李世民的臉色又拉了下來,冷冷地說:

“無妨,魏國本就是你的封國,你若想就藩,隨時可去。

“朕身邊有諸子陪伴,魏王不必爲朕操心,好好治理當?shù)貭懸!?

酸氣都快溢出屏幕了。

若是以往,李泰肯定抱著父皇的大腿大呼我錯了。

但今天,他卻只是再頓首,便作出戀戀不捨狀地告退了。

李世民望著李泰的背影淡出視線,生氣中帶著不解。

熊孩子病怎麼還帶傳染的?

怎麼一個個地都覺得自己翅膀硬了,迫不及待地要飛出太極宮了?

他氣沖沖地瞪了李治一眼:

你小子若也敢拿就藩和朕抗議,朕不但不挽留,還要像對待其他庶子一樣,沒有朕的敕令不得隨意回京!

“嘶~”無辜躺槍的李治再次莫名感到了一陣寒意。

“你小子也是,再和皇兄鬧矛盾吵著要離家出走,索性別回來了!就窩在遼東的山溝溝裡凍一輩子吧!”

對付厚臉皮的老十四,李世民就沒對待老實巴交的李治那麼客氣了,直接出言訓斥一頓,便氣鼓鼓地上朝去也。

李明莫名其妙地抓抓頭皮。

他倒不是被父皇噴懵逼了。

而是李泰突然提桶跑路,讓他感到非常的不解和驚訝。

他想得比李世民更深一層。

都是千年的老狐貍,李泰絕對不是給太子擺臉色這麼簡單。

當老鼠主動從米缸跑路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事情不簡單。

怎麼,難道他也感受到了承幹老哥的王霸之氣?

還是說,被王姨娘的公開處刑嚇得跑路了?

亦或者,李泰這次投了,退出爭儲,只求當個安樂王爺以求自保?

畢竟現(xiàn)在是鬥爭的深水期,突然離開權力中樞長達半年,又沒有像李明那樣遠離中央、方便割據(jù)的基本盤。

基本是沒有機會翻盤,可以視爲退賽了。

“李泰這是主動放棄競爭,躺平任嘲,求兄弟放過麼?”

作爲自保小達人,李明很自然地將李泰的行爲解釋爲“激流勇退”。

因爲當擺開四子奪嫡擂臺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李泰的失敗。

如果李泰這個備胎夠強,還要拉李治、李明這兩個小輔助輪幹什麼?

若是在以前,李泰想退賽都不行。

朕缺的儲君磨刀石這一塊,誰給朕補啊?

但如今,李世民還算乾脆地放走了李泰,多少也折射出了帝王的本心。

畢竟,李世民可沒有放走李明啊!

…………

“知道自己無望以後,儘量少拉兄弟仇恨,混個閒適的王爺噹噹……

“唉,這纔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要不是我知道事後還是逃不過清算,我也不想這麼累,我也想辭職……”

李明坐在大理寺卿的座位上,還在嘀咕著此前李泰跑路的事兒。

四哥這次是爽了,聽說父皇合併了洛陽魏王府周邊的裡坊,有池有堤,全部贈給他作爲宅基地。

從此財富自由,安心退休養(yǎng)老。

而我還得996,一邊治國一邊辦案……

“殿下,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要傳喚證人嗎?”大理寺卿孫伏伽打斷了李明的思考。

他和刑部尚書劉德全,就像左右護法一樣,分坐在李明兩邊。

兩部門的侍郎等其他官僚則坐在更下位,忙著做案情梳理。

除了雙操遼東和高句麗這門自己給自己找的事以外,李明理論上還有一件任務。

那就是徹查端午節(jié)內苑意外案。

雖然查案權實質上是十四奸黨在朝堂大吹妖風的工具,走狗們一直忠實地貫徹著黨魁的精神,能拖則拖。

但面子上的工程還是得做的。

主查人還是得偶爾臨幸一下衙門的。

“傳吧傳吧。”李明三心二意地認可了手下的意見,心裡再度羨慕起了無知是福的四哥李泰。

衙役帶上了一位少女,看上去十六七歲上下,長得過目就忘,連穿著也是過目就忘的普通印花裙衫。

嗯,作爲此案重要“證人”被提上來的,就是前·宮女胡三娘。

“端午節(jié)那晚倒塌的燈臺,就是你負責維護的?”案件主謀李明問道。

“回殿下,奴婢一介女兒身,又是新來的,只會些刷漆灑掃。建築修復這類體力技術活,是工匠的事。”案件作案人胡三娘回答道。

他倆早就事先串過供了,今天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相比老牌影帝,新人胡三孃的演技有些鬆弛,但她的低存在感彌補了這一點。

問答過程中,並沒有被一旁的辦案人員看出什麼馬腳。

李明:“所以你在檢查那燈臺時,並沒有發(fā)現(xiàn)蟲子把柱子都快蛀空了?”

胡三娘:“沒有。除了我以外,其他宮女也都沒有發(fā)現(xiàn)蟲蛀。”

李明:“那你在這起意外中確實沒有過錯,當時不該將你降職減俸的。”

胡三娘:“殿下聖明。既然我當時不該被髮配東宮,那東宮宮女被裁撤時,就應該與我無關,我理應繼續(xù)進宮侍奉諸位貴人。”

反正我就是想當宮女,去哪個宮我無所謂。

體制內鐵飯碗就這麼香麼……李明心裡吐槽,忍著嘴角抽搐的衝動,不茍言笑地說:

“結案後,寡人自將還你公道。”

在清湯大老爺?shù)闹鞒止老拢锴Ф魅f謝地退下了。

孫伏伽捂著臉打了個哈欠,道:

“殿下,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請您定奪。”

李明神色一凜:

“什麼問題?”

劉德全湊了上來,神色嚴肅地說:

“衙門的廚子生病了,咱午飯去哪兒吃?”

李明的表情更嚴肅了:

“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摸魚部門陷入了激烈的頭腦風暴之中。

…………

相比和諧的兇殺案辦案現(xiàn)場,太極殿裡的鬥爭就要激烈得多。

在太子觸底反彈、魏王激流勇退之後,朝廷的格局繼續(xù)發(fā)生著變化,風雲(yún)變幻。

浪子回頭金不換,太子在跌入谷底以後,怎麼走都是向上。

何況陛下肯再給太子一次機會,本身就暗示了聖意。

太子黨重振旗鼓,不但回收了原先意志不堅定的搖擺成員,還吸納了大部分原魏王黨成員。

而剩餘的魏王黨、不太想摻和爭儲這個泥潭的中立派、對十四奸黨的卑鄙行徑感到嗤之以鼻的清流忠臣、以及對重新均分天下田地感到本能恐懼的守舊派們。

則都團結在了晉王李治的旗幟之下。

一來,李治忠厚老實、平和中庸,相比兩個疑似有點太極端的兄弟,實在是擬人得多。

二來,李治年齡尚小,又不是某位主觀性過於強烈的小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少年,所以容易……接受屬官的“專業(yè)引導”,懂的都懂。

如此一來,隨著李泰的退出,四子奪嫡的形勢迅速演變成了三足鼎立。

並且因爲李承干與李治本身就沒有什麼矛盾,所以兩黨隱隱有合流之勢,共同夾擊異軍突起的十四奸黨。

“末將……那個,臣以爲,漕運這事兒吧,確實要像軍隊那樣統(tǒng)一管理,纔不會在必要的時候陷入無組織無紀律。

“所以我覺著吧,楊令公當帥,房相公當將,就挺合適。”

負責漕運疏浚的工部尚書薛萬徹率先發(fā)言。 這位土木大將軍現(xiàn)在也算是打灰界的專業(yè)人士了。

儘管用詞甚是粗鄙,但再也沒有人把他的意見不當回事。

然而,一旦被文臣們認真對待,就意味著失去了新手期的免噴特權。

岑文本率先發(fā)難:

“仗不是沒打過,災也不是沒鬧過。爲何唯獨這一次要統(tǒng)籌漕運了。

“是否有借國難弄權之嫌?”

這位中書侍郎走位向來飄忽。

在李泰退場後,他這次又不知道投入了誰的門下,噴起上司中書令楊師道“弄權”毫不嘴軟。

而老岑的意見,也代表了相當一批朝臣的想法。

你李明的勢力膨脹得太快了,既有地盤又有兵,還利用兩起案子,大搞文攻武嚇。

還給不給人留活路了?

你上臺以後,是不是要把異己全部清除掉,用中下級官吏架空我們啊?

在一片“附議”聲中,薛萬徹被噴得灰頭土臉。

最後,由大司空長孫無忌定調:

“節(jié)度使的擔憂不無道理,在饑荒和戰(zhàn)爭的雙重衝擊下,統(tǒng)籌漕運調度是很有必要的。”

接著,他話鋒一轉: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在戰(zhàn)爭期間,漕運應當首要爲戰(zhàn)爭服務。

“因此,調度也應由軍事主帥負責。”

雖然還沒有正式官宣,但大臣們都已經聽到了陛下有意放出的風聲——

以李世績爲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薛萬徹爲副總管,聯(lián)合阿史那思摩——現(xiàn)在叫李思摩——所率的東突厥殘部,秋收後北伐薛延陀。

長孫無忌和李世績如今都是晉王黨,他的這番操作,相當於是把大權攏到了李治的手裡。

他摸著下巴,睥睨羣臣,一副“誰贊成,誰反對”的架勢。

羣臣紛紛站隊。

不論是李世績還是房玄齡、楊師道,都有足夠的能力處理此事。

所以大家的站隊完全無需考慮人選的適配性,是徹徹底底的屁股決定腦袋。

十四奸黨受到了太子、晉王與原魏王黨的三方夾擊,寡不敵衆(zhòng),聲量上敗下了陣來。

李世民冷眼旁觀朝中局勢,在暴脾氣的薛萬徹要動手揍人以前,提前制止了爭吵:

“朕有考量,此事再議。”

換到下一個話題,是讓大唐人身心愉悅的戰(zhàn)前後勤準備問題。

朝堂又立刻恢復了和諧,正常奏對。

大家對事不對人,該站隊站隊,不妨礙齊心協(xié)力治國。

…………

散朝後,李世民專門叫住了房玄齡。

老房腫著兩個黑眼圈,一副修仙過度的樣子,強撐起精神作揖問道:

“陛下?”

“玄齡公,朕見你連日精神不振,是身體不適麼?是否要休息幾日?是否需御醫(yī)替你調養(yǎng)調養(yǎng)?”李世民關懷地問。

在魏徵積勞成疾、鬱鬱而終後,老李就特別關注老夥計們的身體健康。

面對大領導的關懷,房玄齡深深作揖,道:

“蒙陛下聖恩,無以爲報。

“託陛下的福,這副殘軀尚可維持。

“只是這幾天,老臣讓屬下覈對查閱鹽鐵、銅冶、鍛造的歷年帳目資料,倒推國內的銅鐵大致數(shù)量……”

李世民吃了一驚:

“玄齡公查這個做甚?”

光聽就知道,這是一項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既繁雜,又無必要。

爲什麼要把精力浪費在這項工作上?

“國內發(fā)生了什麼嗎?”李世民嚴肅地問。

房玄齡略一遲疑,卻是緩緩搖頭:

“臣……也不知道。”

不知道發(fā)生了什麼,你就在那裡查?

李世民皺眉愈發(fā)深刻。

批評老房無的放矢吧,看他這幅辛勤操勞的樣子,實在不忍心。

不批評吧,把精力耗費在無用功上,既讓自己形銷骨立,又讓屬下操勞過度,實在不是智者所爲。

“未雨綢繆雖是好事,但國事這麼多,不可能事事提前有準備。還是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眼下爲要。”

李世民只能旁敲側擊地勸導道:

“說起來,節(jié)度使遇刺案,查得如何了?”

房玄齡像擠牙膏一樣地彙報著部分進展:

“臣審問了九成宮事件中俘虜?shù)牡讓託埛耍约芭c阿史那結社率同一部落、又滯留在長安的突厥人。

“一共梳理鎖定了大約幾十個人,他們都行蹤不明,而且符合那兩名刺客的身高、體重、大致年齡等特徵。”

“不錯,再接再厲。”李世民簡單地勉勵道。

雖然有點慢,但有方向、有進展總歸是好的。

房玄齡看了皇帝一眼,想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補充一句:

“阿史那結社率的部落,是在吞併、俘虜多個突厥和鐵勒部落後形成的。

“加上結社率刻薄寡恩,其在部落成員之中的風評並不佳。”

李世民的臉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玄齡公,你不妨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

“臣以爲……”房玄齡小心謹慎地斟酌著詞彙:

“這起刺殺,不見得是刺客爲結社率復仇,而進行的不理智行爲。”

李世民掩飾不住臉上的不悅,只是簡單地點點頭,甕聲道:

“朕知道了,辛苦。”

如果不是復仇,不是不理智行爲。

那就說明,這起針對李明的暗殺案,是理智的、有預謀的行爲。

這就必然會牽涉到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誰是主謀?

薛延陀是肯定逃不掉的,這口鍋背好。

但是李世民自己心裡清楚,薛延陀遠沒有神通廣大,達到可以隨意遙控長安的地步。

不然還和它打什麼仗?直接投了算了。

不排除像九成宮事件那樣,牽扯到了薛延陀或別的什麼外部力量作爲外援。

但很明顯的是,真正的主謀就潛藏在大唐內部。

對方不但有殺掉李明的動機。

而且毫無疑問,其對李明非常瞭解,對他的行動日程瞭如指掌,並且有動手的能力。

這樣的勢力,只能在長安,只能在太極宮。

甚至有可能,就在朕的身邊……

李世民不願意多想下去。

腦海中無來由地閃現(xiàn)一副圖景:

相互競合的嫡子們,和和氣氣地齊聚在書房,激烈地討論爭辯著治國的議題。

雖然這就發(fā)生在不久前,卻讓李世民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彷彿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稍一動盪,這段美好的記憶就會破碎一般……

“恕臣告退。”

見拱火成功,房玄齡立刻一拱手,麻溜地跑了,嘴角勾著進讒成功的笑容。

很好。

看陛下這幅便秘的樣子,他在陛下和三位嫡子之間打下的釘子又生效了。

挑撥李家父子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上躥下跳地搬弄是非。

如果刺殺李明的兇手不是臨時起意的孤狼行動,那誰最有動機幕後主使這一切?

顯然是和李明直接競爭的三位嫡子啊。

陛下即使情感上不願意承認,但心底裡其實門兒清。

老房這麼輕描淡寫地一抹屎,就給三個嫡子套上了殺弟的嫌疑。

看重家庭和諧的陛下,很難不會對他們仨心存芥蒂。

三嫡子的部衆(zhòng)大有報團取暖的趨勢。

得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殺殺銳氣了。

“殿下脾氣太硬,不可能像太子、魏王、或晉王那樣,成天圍著陛下打轉,插科打諢地逗他開心。

“唉,還是得我來做這個挑撥父子關係的惡人。”

房玄齡覺得,自己爲老李一家付出了太多。

輔佐了一代人,又要削尖腦袋地輔佐下一代。

沒辦法,這也是爲了大唐的下一代。

防止陛下腦子一抽,最後選出一個不幹實事的馬屁精,讓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倒大黴。

“接下來,繼續(xù)查銅鐵礦產明細吧。”

房玄齡重新振作精神,匆匆往尚書省衙門趕。

李明殿下那句“大唐銅鐵供應是不是出問題”的猜測,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不去。

作爲李明座下頭號跟班,他對這位領導的嗅覺之靈敏大有體會。

絕不會因爲殿下的年齡,而有所輕慢。

李明如果發(fā)現(xiàn)有問題,那就多半有問題。

“可問題到底表現(xiàn)在哪兒呢?”

房玄齡百思不得其解。

就像一個活蹦亂跳的年輕人,突然被孫神醫(yī)判了“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很莫名其妙,很驚恐,但又不敢無視之。

因此,對於朝廷最近在爭的什麼“漕運調度之權”,老房作爲薛萬徹欽點的“主將”,對此並沒有很上心。

他年紀大了,精力也是有限的。

漕運這事兒,相信朝中的其他同僚們一定會處置好的。

246.第237章 八王之亂第90章 請選擇您的出生點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245.第236章 士族門閥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第353章 恁大個中原沒人要嗎?俺拾走咧第396章 天下的君父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21章 兄弟,兄弟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314章 李二:還是你李明更勝一籌啊!195.今天請假第36章 疑點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寵”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寵”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171.第170章 哦,就你叫武則天啊?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第459章 戰(zhàn)爭的最後一點掃尾工作第51章 父與子共同的對手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328章 父子的感動再會第260章 李世民最擔心的情況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20章 太子駕到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53章 士族可能得對付,但對付士族不大可能195.今天請假第96章 你們都是我的翅膀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395章 人生如戲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第448章 白嫖是結盟的最高級形式216.本故事是大團圓結局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91章 大唐度使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404章 小鳥依人楊太后第431章 罪己詔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263章 皇弟殺皇兄,江山打得通205.第197章 我也想節(jié)制天下兵馬第389章 旱地行舟第51章 父與子共同的對手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36章 疑點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yún)第155章 我那詭計多端的父皇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294章 契苾何力的不歸路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fā)現(xiàn)吧200.第193章 你去把長安的貪官除掉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第443章 殺!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392章 已經結束咧!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74章 承乾,你其實不懂突厥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fā)現(xiàn)吧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76章 內鬼守國門第346章 我纔剛爆兵,你怎麼就不行了第273章 稱心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
246.第237章 八王之亂第90章 請選擇您的出生點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245.第236章 士族門閥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第353章 恁大個中原沒人要嗎?俺拾走咧第396章 天下的君父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21章 兄弟,兄弟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314章 李二:還是你李明更勝一籌啊!195.今天請假第36章 疑點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寵”第105章 “都是假的,李明根本不受寵”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171.第170章 哦,就你叫武則天啊?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第459章 戰(zhàn)爭的最後一點掃尾工作第51章 父與子共同的對手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328章 父子的感動再會第260章 李世民最擔心的情況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20章 太子駕到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53章 士族可能得對付,但對付士族不大可能195.今天請假第96章 你們都是我的翅膀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395章 人生如戲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第448章 白嫖是結盟的最高級形式216.本故事是大團圓結局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91章 大唐度使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404章 小鳥依人楊太后第431章 罪己詔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263章 皇弟殺皇兄,江山打得通205.第197章 我也想節(jié)制天下兵馬第389章 旱地行舟第51章 父與子共同的對手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36章 疑點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yún)第155章 我那詭計多端的父皇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294章 契苾何力的不歸路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fā)現(xiàn)吧200.第193章 你去把長安的貪官除掉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第443章 殺!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392章 已經結束咧!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74章 承乾,你其實不懂突厥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fā)現(xiàn)吧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76章 內鬼守國門第346章 我纔剛爆兵,你怎麼就不行了第273章 稱心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清流县| 鹰潭市| 丹江口市| 日喀则市| 玉龙| 弥勒县| 青田县| 曲周县| 体育| 永登县| 武宁县| 黎城县| 竹溪县| 吴忠市| 墨竹工卡县| 沙田区| 临高县| 太谷县| 栖霞市| 宜州市| 密云县| 固始县| 旌德县| 张家港市| 宜兰市| 特克斯县| 广宗县| 金阳县| 鞍山市| 临洮县| 连城县| 黔南| 元谋县| 松原市| 香港 | 屏东县| 大港区| 扎囊县| 本溪|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