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

第168章 李明:滅國爲什麼要打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工部尚書、右衛將軍、駙馬都尉薛萬徹,與李明的小姑姑,丹陽公主的婚禮當晚。

公主與新郎官對坐牀頭,眼波含媚地念出這句事故高發的先秦詩歌。

坐等文成武就的郎君念出下一句“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然後“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

然後,然後……!

“好!”

不料,薛萬徹突然站了起來,在新娘子疑惑的目光中,衝出了臥室。

再回來時,他手裡拿著一塊用茅草包著的鹿肉。

“白茅家裡沒有,就用茅草湊合一下吧。”

薛萬徹滿臉憨厚的笑容,一雙銅鈴大眼閃爍著得意的光芒。

我居然知道麕是鹿,我真是太有文化啦……薛萬徹覺得自己簡直機智。

丹陽公主就這麼看著面前這張將來得看一輩子的蠢臉,小嘴微張。

當夜,薛萬徹第一次發現,原來家裡的柴房門板漏風。

…………

“昨晚全是肉,吃得我消化不良,屙屎都屙不出來……”

李明抱怨著昨天薛萬徹喜酒的菜餚,坐在西市的空店鋪裡,從尉遲循毓手裡接過遼東的一季度報告。

房玄齡和侯君集這幾天抽不開身,不是在宮裡商議、就是在三省的衙門裡辦公。

似乎朝廷在醞釀著什麼大事。

李明假裝不知道大唐準備北伐薛延陀,與尉遲循毓一起研究著一張張報表。

這店鋪是李明當初倒賣絲綢時盤下來的,是他最早的秘密基地。

現在已是物是人非。

小夥伴們現在都集中到了西市旁邊的長安報社,而店鋪旁的施粥攤也已經拆除了。

倒不是因爲“人亡政息”,在李明殿下的注意力轉移以後,就不給流民施粥,讓他們自身自滅了。

貞觀的官員們也是會學習的,也是要臉的。

他們也汲取了李明在遼東的某些經驗,組織這些流民做工、修路、開墾荒地。

以工代賑,兩難自解。

雖然長安城裡仍不乏流民,但數量明顯較以往減少了,而且也不會在一處地方扎堆,形成一般市民止步的“貧民窟”。

“嗯……嘖嘖。”

李明坐在窗邊,吹著冷清的風,閱讀著遼東的一季度財報,不甚滿意地搖搖頭:

“差強人意吧,還可以再努力努力。”

唐朝已經產生了會計制度的雛形,基層吏員對記帳並不陌生。

“差強人意,也就是說勉強還行咯?”

尉遲循毓對李明的評價感到不太理解。

“糧食、布匹、鹽鐵、家畜等產出都翻幾番地增長,從外地遷徙而來的人口也成倍增加。

“礦井還在持續勘探中,發現了大量高品質的煤礦和鐵礦,對外貿易也收穫了大量利潤。

“明哥,我簡直想象不出一份更好的報告了。你爲什麼仍然覺得一般呢?

“難道你還嫌這發展的速度還不夠快?”

他覺得李明委員長疑似有點太激進了。

不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要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不,是這對外貿易的利潤有問題。”李明指著總表的最後一行。

“你是懷疑會計在做假帳?”

在基層歷練久了,尉遲循毓當然也知道下面操弄數字、糊弄上面的各種伎倆。

他立刻翻開總表附錄裡的“對外貿易明細”,試圖從各科目數字的勾稽關係之間尋找錯漏。

“不是這個問題。”李明的手排在明細科目表上:

“而是經發會,他們的思路有問題。”

經發會,是經濟發展委員會的簡稱。

下轄“商社司”,統管遼東軍鎮所有的“國有企業”——在這裡稱爲商社。

在“士農工商”商人墊底的唐朝,公家下海親自經商多少有點抽象了。

不過在遼東,委員長的權力是無限的。

更沒有既得利益集團跳將出來說什麼“與民爭利”。

於是,“大唐集團公司”就這麼愉快地成立了。

主營從金屬勘探採掘、到鐵器製成品、糧食布匹貿易等,無所不包。

在遼東的對外貿易中,有相當一大塊就是這些公營商社貢獻的。

“思路有問題?”

尉遲循毓疑惑地看著這些商社的合併報表。

開業才幾個月,就有了不俗的收入。

不但能完全覆蓋營運成本,還產生了不菲的利潤,運營非常健康。

如果這財報的數據可靠性本身沒有問題,就一筆生意來說,尉遲循毓完全看不出哪裡還能有問題。

“利潤太高了,這就是問題。”李明點著報表:

“尤其是對高句麗的貿易,結餘了太多的資金,這並不好。”

“不好嗎?!”尉遲循毓完全聽懵了。

這世上還有嫌賺錢不好的?

尤其還是賺敵國高句麗的錢!

這不是喜上加喜嗎?

這不是說明我們遼東的生產力很強嗎?物美價廉嗎?吊打高句麗那些粗糙野蠻的手工作坊嗎?

若是其他人,以小黑炭頭的這小暴脾氣,一定噴得對方媽都不認識。

但明哥這麼說,一定有他的理由。

“這是爲什麼呢?”尉遲循毓真心求教。

李明輕嘆一口氣:

“因爲這些公營商社成立的初衷,不僅是賺錢補充財政。

“還要承擔社會責任。”

尉遲循毓還是沒明白:

“把賺到的錢分給大家改善民生,不就是社會責任了嗎?”

“如果把從高句麗和外地州縣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遼東的市場中,只會對社會造成災難。”李明嚴肅地說。

這個災難,叫做通貨膨脹。

遼東的底色仍然是生產力捉急的農業社會,而且因爲地理阻隔的原因,遼東實際上是一個較爲封閉的市場。

當外界突然輸入大量資金,而本地的生產力和外界輸入的商品無法匹配的時候。

就會造成物價飛漲,貨幣幣值崩潰。

當然,在餓不死人就算成功的小農經濟社會,通貨膨脹不算什麼。

反正大家都能種地,大不了不用錢,以物易物。

在大唐,米和布也是硬通貨。

但李明顯然不想開歷史倒車,因爲經濟過熱而把貨幣體系幹崩。

更何況,遼東已經養了一大批工匠、“記者”等第二、三產業從業者。

如果貨幣崩了,他們買不起米,就得造反了。

“那該怎麼辦?”

在聽了李明的推演後,尉遲循毓不由得大汗淋漓。

沒想到,賺錢太多居然還會誘發這麼嚴重的後果!

治國真是一門馬虎不得的學問啊!

“對策也簡單,就是讓商社把錢留在高句麗當地,這筆熱錢不能隨便進遼東。”

李明一邊說,一邊思索著,手指彈著桌子。

尉遲循毓覺得自己懂了:

“在高句麗採購當地的人蔘、鹿茸、皮毛等特產,再轉手賣到中原,採購米麪等物資再運回遼東?”

不得不說,尉遲循毓的進步也是明顯的。

已經能設計一條三角貿易線路,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了。

但,李明還是搖頭。

“從單純做生意的角度來講,這樣確實可行,利潤也挺豐厚。

“但別忘了我說的,我的商社還需要承擔社會責任。”

尉遲循毓被說糊塗了:

“明哥,你說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呀?”

李明的手指停止敲擊,目光望向窗外的遠方:

“滅亡高句麗。”

滅亡高句麗?

就靠這些商社?

怎麼滅亡,用錢砸?

把高句麗的錢砸原地砸回高句麗,也不會讓他們物價暴漲啊。

還不如用嘴吹來得靠譜呢!

尉遲循毓越聽越蒙圈,連他也覺得明哥疑似有點太魔怔了。

“錢要花在正確的地方。”李明收回目光,看向尉遲循毓:

“這裡面還需要你的幫助。”

“我的?”

“是的。”李明點頭道:

“高句麗國內山林沼澤密佈,道路不通,各地官員和部落酋長有很大的自主權。而淵蓋蘇文新君上任,也擺平不了這些地頭蛇。

“我們可以用這燙手的錢,買通這些地頭蛇……”

“讓他們造淵蓋蘇文的反?”尉遲循毓一下子速敗轉速勝。

“……那倒也沒有那麼方便。”

“那買通他們做什麼?”

“獲得他們的默認,使我們的商社可以在他們的地盤上兼併土地、開山採礦。”

這一套企業出海的“潛規則”,時至今日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也仍然適用——

要在當地搞建設做生意,搞定當地政府沒用,得搞定地頭蛇。

尉遲循毓還是沒明白:

“然後?”

李明:“然後資源往遼東運回來,資金收益作爲分紅,大頭留給那些酋長地頭蛇。”

尉遲循毓:“然後呢?”

李明:“剩下的小頭則分給僱傭的當地人,以低於我們遼東、而略高於當地的水平發放。”

尉遲循毓:“再然後呢?這樣就能滅亡高句麗了?”

李明:“地頭蛇在嚐到甜頭以後,必然會巧取豪奪當地人的土地,將資源交給我們的商社開發,他們分得一杯羹。

“而失去農田的當地人,肯定擠破頭地往我們的農場和礦山鑽。”

尉遲循毓:“然後我們可以大量僱傭廉價的當地人了?”

李明:“不,我們維持工人的待遇不變,只僱傭一小部分人,時刻保持我們在做善事的形象。”

尉遲循毓:“就像我們當初在這裡施粥一樣?”

李明:“就像施粥一樣。我們只管做善事,讓酋長和高句麗王庭只管做惡事。

“然後我們實話告訴那些工人,錢都被酋長官員們拿走了,不然大家還能分得更多。

“兩相對比,一正一邪的襯托之下,廣大失地的高句麗人會怎麼看我們赤巾軍?又會怎麼看他們自己的統治者?”

尉遲循毓這才豁然開朗:

“收買人心!”

要一勞永逸地滅亡高句麗國,非收買人心莫屬啊!

不,不僅是人心!

明哥這一手,還把廣大高句麗的勞動力,吸收進了遼東的生產體系之中!

同時攥住了高句麗人的心和胃!

這樣的滅國策略,不比打仗簡單多了?

否則以平、營兩州羸弱的自然稟賦,要想鯨吞高句麗得到猴年馬月了? “我懂了!”

尉遲循毓騰地站了起來:

“我這就讓《平壤日報》開足馬力宣傳!”

他得幫幫不明真相的高句麗羣衆獲得“真相”,接觸遼東的先進思想,認清當地統治者的反動本質。

而之前吸收培養的高句麗潤人,也已經走上輿論戰線了。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高句麗,所寫的內容很接地氣,足以打動高句麗讀者。

李明讚許地看著成長起來的小夥伴:

“這是你的任務之一,其二是指揮吳大娘繼續滲透高句麗,幫助商社打通環節,讓他們能順利接觸到土司酋長。”

以公營礦山、農場團結底層,以《平壤日報》等宣傳材料吸引知識分子。

雙管齊下,沒有哪個前現代農業國家頂得住。

何況高句麗這種剛從部落過渡到農業社會、國內剛經歷大動盪、領導人不做人、各種debuff疊滿的大漏杓。

一場“平壤之春”很快就能席捲東北全境。

讓他李明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吞併高句麗國。

連土地帶人心的、完完整整的高句麗。

在他的構想中,高句麗也是華夏的核心領土。

打仗不但成本高昂、破壞社會,更會破壞人心。

增加了未來將其整合入華夏的難度和時間。

而唐朝氣候溼潤、東北適合農耕的時間窗口,也就這麼一兩百年。

不一定等得起。

如果能用有毒的熱錢來“買”下整個國家,那簡直是無本萬利!

不過這套手法也只適用於步入農業社會、產生階級分化的高句麗。

換到西北的薛延陀、西突厥這種鬆散的遊牧文明。

這套階級敘事、連同“商社”這種生產形式,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在工業文明萌芽以前,沙漠草原那塊地方還是隻能靠“打”。

“好的明哥,沒問題明哥。”尉遲循毓幹勁滿滿:

“我什麼時候回遼東?”

李明也緩緩起身:

“先跟我把長安報社那攤子事理清楚吧。”

…………

目前,李明在大唐南北各有一個特務機構。

一個是長安報社,另一個也是長安報社。

只是兩者名字相同,但內含完全不同。

在遼東的那個分社,是情報委員會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直屬李明委員長。

尉遲循毓和吳大娘這兩位負責人,雖然未必有多精明能幹,但最大的優點就是忠誠。

而長安這邊的總社,情況就有點複雜了。

“明爺,嘿嘿,您今兒有空?”

來俊臣還是一如既往的猥瑣模樣,搓著雙手。

這傢伙除了在大理寺獄提審犯人時,會短暫血脈覺醒,像個人樣。

其他時候,都像只賊溜溜的老鼠。

在他身邊,狄仁傑陪同一旁,兩人貌合神離。

李明還沒到,他們倆就已經提前站在報社門口候著了。

呵,眼線佈設得還挺多……李明心裡輕輕一呵,對來俊臣應和一聲:

“嗯,我和尉遲循毓過來坐坐。”

接著又向一旁的狄仁傑點點頭。

狄仁傑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走進報社,裡面一如既往地繁忙。

如今的長安報社,除了李明的“小學黨黨徒”外,還吸收了一大批年輕的文人雅士。

從遼東回來以後,李世民便默許了李明也開設文學館,像李泰那樣培養自己的文客。

有了這塊金字招牌,大批文士趨之若鶩,以探討文學之名攀附朝廷新貴。

若能助力主君成龍,也不失爲一樁美談。

沒想到,李明的風格與熱衷空談的李泰截然不同。

在這兒真的得幹活啊!

一人領一塊工牌,在工位上吭哧吭哧寫新聞。

大家雖有怨言,但工資還不錯。

況且還能學到別處沒有的真才實學。

所以大家也就這麼幹下來了。

只需個把月,他們就寫出了諸如《駙馬都尉的新婚夜,公主直呼太粗了》、《岑侍郎不愛光顧平康坊,獨愛宮裡的這個殿》等優秀新聞報道。

這極大緩解了主編裴行儉的負擔。

加上印刷廠廠長張衡進一步改良了活字印刷,發明了木盤轉檯,方便分門別類地選取活字。

內容與平臺一齊發力,《長安快報》已經做到了一日一更,進一步加強了洗腦……宣傳能力。

李明隨手抄起一份今日份的報紙。

除了各種標題聳人聽聞的“常規”報道外,還多了幾則啓事:

長安東城某員外,與人合股行商被騙,騙子捲款跑路,重金懇求線索云云。

一連幾條,都是不同人被“電詐”、尋求追回財產的啓事。

這些受害者之中,有商人、有士族子弟,也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親屬。

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最次也是個中產。

這也不奇怪。

在農業社會,普通人能吃飽飯、支付得起在京城的房租,就燒高香了。

哪來的閒錢被人詐騙?

李明鼻子輕哼一聲,放下報紙,與狄仁傑、來俊臣和尉遲循毓一道,走進了獨屬於自己的書房。

剛纔所見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長安報社。

關起門來,裡面的畫風截然不同。

“明爺,按您的吩咐,已經將我們的人都安插進了朝廷要員的府上,或作爲下人,或作爲賣菜賣炭翁等。”

來俊臣流暢地彙報道,神情中不無得意,還不忘拍個馬匹:

“小的們工作順利,離不開明爺的號召力。”

這倒不全是馬屁。

李明在長安民間,和在遼東一樣,也已經沾上了點神性了。

因爲他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從慷慨施粥拉一波關注開始,勇救皇帝、白手起家、打退蠻夷、廣分田地、建設遼東……

每一件都是不得了的壯舉。

而這些事,不但李明一個人幹了,而且僅用了短短一年!

配合上《長安快報》的宣傳,李明在長安民間的口碑幾乎成了小菩薩。

而原本的不毛之地遼東,也快變成大家心中的地上天國了。

這給李明在長安民間吸了一大波死忠粉,紛紛過來投奔。

這就相當於白送了一個巨大的人力池,而且個個都忠心耿耿。

而忠誠,是諜報人員最重要的品質。

來俊臣就可以從這個人力池中精挑細選,擇優錄取爲密探。

經過訓練後,撒入各大要員的家中,組成了一張巨大的諜報網絡。

大大增強了李明的情報力量。

不得不說,來俊臣足夠精明能幹,在辦事能力上遠超尉遲循毓。

但……

李明視線移向一旁。

狄仁傑點了點頭,悶聲說道:

“確實如此,收穫頗豐。”

從遼東回來以後,李明只要一有空就來報社坐坐。

他發現,儘管安排了狄仁傑牽制來俊臣,讓這對老冤家繼續相愛相殺。

然而從實際成效來看,狄仁傑在鬥爭中明顯落於下風。

雖說來俊臣不一定是壞人。

但也不能讓情報機構變成他的一言堂……

“有什麼收穫?”李明暫時擱置思考,問道。

來俊臣搶先一步回答道:

“我手下的一位流民姑娘,在李君羨家當傭人。”

買流民爲奴,在長安蔚爲風尚,價格便宜又聽話。

李明問:

“李君羨是誰?他有什麼特別嗎?”

“是看守玄武門的屯衛將軍,潛伏在其他官員府中的眼線們,最近突然常聽見這個名字。”

來俊臣流利地對答:

“所以我安插了一個探子進去,沒想到,還真有收穫。”

來俊臣嘴角得意洋洋地勾起,神秘兮兮地壓低了聲音。

李明眉頭微皺:

“別賣關子。”

“咳咳。”來俊臣尷尬地乾咳一聲:

“李君羨暗地裡似乎接手了張亮的盤子。”

“張亮?”李明覺得這名字很耳熟。

來俊臣的笑容擴大,十分得意地挺起胸膛:

“李君羨接手了張亮的‘義子’們,成了皇帝的密探頭子!”

“哦?”李明眉頭一挑。

居然在我老爹的密探裡打進了密探,釘子裡釘進了釘子?!

我去,情報富礦啊!

那確實值得你洋洋得意地賣關子的。

你小子可以啊……

來俊臣的可靠性雖然成疑,但本事是真的大。

“探子發現,李君羨最近主要在調查兩起案子。”來俊臣繼續彙報道。

居然還有後續?

李明艱難地忍住驚訝的表情,淡然地問:

“哪兩起?”

千萬別告訴我,我爹正在暗中用密探調查我……

“一起是九成宮事變,陛下似乎懷疑幕後主謀另有其人,這倒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另一起案子……”

來俊臣舔了舔嘴脣,小心翼翼地擡起眼睛,觀察著李明的表情:

“明爺,與您有關。”

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62章 李明,危!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218.第209章 李治:我很理智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現吧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446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257.第248章 靜坐戰第280章 李治:我也投了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199.第192章 李明賢甥,你教得好啊!194.第188章 李明:諸位愛卿平身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159章 我單挑長孫皇后?真的假的?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26章 薪火相傳第166章 薛萬徹:殿下的大腿,好粗好壯!第411章 陛下,你下面呢?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第26章 薪火相傳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第311章 逃出生天嗎186.第181章 (補救,免費)則天大聖,李節度向你問好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24章 封王,封個屁!第61章 消失的李明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82章 李世民頗有李明之姿啊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273章 稱心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125章 李明瘋了,他要搞新大唐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230.第221章 臭魚爛蝦們的逆襲180.第177章 肅反委員會在行動第325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面第32章 不安的種子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第325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面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214.第206章 父皇,李明好可怕嗚嗚嗚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264章 罪魁禍首的隕落第9章 新目標第320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10章 名偵探上線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95章 你好李令,再見李令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297章 李世民:叫阿爺第450章 官場PUA第355章 出長安記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236.第227章 我要你的人,更要你的心第47章 世襲的賤人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第150章 鬧得歡?拉清單。第273章 稱心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第87章 臣請輔佐皇子明,若陛下不許,請殺臣!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第265章 李世民炸了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
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62章 李明,危!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218.第209章 李治:我很理智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現吧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446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257.第248章 靜坐戰第280章 李治:我也投了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199.第192章 李明賢甥,你教得好啊!194.第188章 李明:諸位愛卿平身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159章 我單挑長孫皇后?真的假的?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26章 薪火相傳第166章 薛萬徹:殿下的大腿,好粗好壯!第411章 陛下,你下面呢?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第26章 薪火相傳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第311章 逃出生天嗎186.第181章 (補救,免費)則天大聖,李節度向你問好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24章 封王,封個屁!第61章 消失的李明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82章 李世民頗有李明之姿啊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273章 稱心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125章 李明瘋了,他要搞新大唐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230.第221章 臭魚爛蝦們的逆襲180.第177章 肅反委員會在行動第325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面第32章 不安的種子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第325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面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214.第206章 父皇,李明好可怕嗚嗚嗚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264章 罪魁禍首的隕落第9章 新目標第320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10章 名偵探上線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95章 你好李令,再見李令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297章 李世民:叫阿爺第450章 官場PUA第355章 出長安記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236.第227章 我要你的人,更要你的心第47章 世襲的賤人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第150章 鬧得歡?拉清單。第273章 稱心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第87章 臣請輔佐皇子明,若陛下不許,請殺臣!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第265章 李世民炸了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北海市| 班玛县| 安化县| 蒙城县| 宣汉县| 修文县| 浮梁县| 弥渡县| 黎城县| 毕节市| 双辽市| 白山市| 金湖县| 镇原县| 安庆市| 云浮市| 鲜城| 财经| 花莲县| 徐水县| 大荔县| 大厂| 兴仁县| 泸州市| 乐陵市| 烟台市| 沧源| 来凤县| 卢湾区| 班玛县| 邳州市| 丘北县| 融水| 阜新市| 民丰县| 吉木萨尔县| 申扎县| 云林县| 宁河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