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

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

大撒幣,只是解決錢荒的第一階段。

這階段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是朝廷做東請大家吃飯。

所以百姓是很願意接受“紙幣”的——反正是白來的,還能用來換糧食吃。

就算換不了糧食,紙對普通百姓來說也不是常見物事,拿來可以教小孩子寫寫畫畫,就算擦屁股也橫豎不虧。

在這一階段,紙幣與其說是錢,倒更像是糧票。

當然,這種吃大鍋飯的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根據李明的計劃,錢荒處置要推進到第二階段了——

讓老百姓主動接受“紙幣”,作爲自己商品交易和勞動報酬的支付手段。

讓這些花花綠綠的紙張完成第二次飛躍,成爲“一般等價物”,達到、甚至取代錢幣的流通功能。

這纔是解決這輪經濟危機的真正重點。

同時也是難點。

因爲從這一刻開始,老百姓要真正開始承擔風險——

朝廷的違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萬一朝廷翻臉不認人,貶低、甚至否定紙幣的價值。

那老百姓的血汗、乃至積蓄,就全打水漂了。

說直白一些,大唐能不能渡過這一劫,就看平時積攢的“人品”怎麼樣了。

“要堅定普通百姓對朝廷、對衙門的信心,樹立貨幣信用,宣傳是關鍵。

“說理不如講故事,多寫小作文,重點在‘徙木立信、一諾千金’。”

長安報社,李明親自坐鎮指揮,要做好這次輿論攻勢。

所有僱員今天不出門採訪,全部悶在辦公室裡,奮筆疾書。

“明哥,長安這邊我們還能努把力。但其他州縣,可沒有報紙這東西啊。”狄仁傑小聲說道。

長安報社顧名思義,輻射範圍只侷限於長安一地。

雖然在遼東和平壤還有分社,但也只涵蓋遼東二州、以及高句麗的部分城鎮而已。

因爲人手緊缺、控制力不足,在廣闊的大唐腹地,反而形成了輿論戰的空白區域。

“那隻能依賴當地府衙的皇榜告示了。”

長孫延嘴上這麼說,遣詞造句在不經意間,處處透露著對大唐體制的不信任感。

開過比亞迪後再騎回雅迪,是有這種落差感的。

雖然在長安的京官,能用個人能力彌補制度的不足。

但在地方,尤其是偏遠州縣,能執行成什麼樣,還真得打個問號。

“此次的目的是解決錢荒,不是改革官制。”李明提醒了一下疑似有點太激進的小夥伴們。

“長安是全國的交易商貿中心,只要長安的情勢得到控制,全國的金屬價格都能同步回落。

“屆時,全國的錢荒就能逐步緩解了。”

一個字,磨。

只要控制住長安,隨著時間推移,哈耶克的無形大手遲早會將銅錢、以及其他金屬的價格,撥正到原位。

“如果是這樣,那我沒有別的意見了。”

狄仁傑說道。

李明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幹。”

說完,馬不停蹄地離開西市,回到了他忠實的尚書省。

“殿下。”

房玄齡的書房,此時可謂羣賢畢至,賓客盈門。

門下、中書和尚書,三省的中高層官員雲集,等待同平章事兼參知政事閣下下達命令。

下達此次錢荒最重要、最關鍵、也是最難的那個命令。

這些朝廷高官,此時就像剛上科舉考場的舉子,個個緊張萬分。

房玄齡還算淡定,只是嚥了口水,道:

“殿下,下命令吧。”

看著他們這幅慫樣,李明忍不住就想笑:

“怕什麼?就算失敗了又能如何?

“大不了回終南山,打游擊。”

百官悚然。

…………

次日,一條政令劃破了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長安城——

紙幣,就是之前朝廷賑濟饑民所發放的“糧食兌換券”,正式變成“錢”了。

具體來說,紙幣也成爲朝廷衙門正式承認的所謂“法定貨幣”之一,可以用於購買貨物、支付薪酬、繳納罰金等,和銅錢無異!

這消息一出,百姓們陷入了集體的迷茫。

這些花花綠綠的紙張白給他們,那他們當然是要的。

但是,如果要讓他們花力氣去“掙”那些紙張,那就另當別論了。

畢竟相比輕飄飄的紙張,還是沉甸甸、亮晶晶的貴金屬,拿著更讓人踏實。

從漢代流傳下來的五銖錢,照樣在唐朝的市場上可以流通。

而這些紙張,那就說不好咯。

誰知道朝廷會不會出爾反爾,過一段時間就翻臉不認了?

或者,更隱蔽一點,會不會暗中濫發紙幣貶低價值?

畢竟經過隋末的“惡錢”洗禮,上了年紀的城裡人,多少對“通貨膨脹”是有點概念的。

就算朝廷的信譽值得信賴,那商人呢?

如果商販不認這紙幣,那還是白搭!

然後,百姓們就看到了這條政令的第二條——

東西市商販,必須無償接受紙幣支付,否則城管——也就是“監市”——有權對他們進行罰款。

商戶不認也得認,這讓老百姓鬆了口氣。

但還是沒有解決第一個關鍵問題——

朝廷不認,怎麼辦?

直到他們讀到了最後的兜底條款:

朝廷在每個裡坊都開設了錢莊,允許將紙幣和銅錢以一比一的比例任意兌換,時間、金額不限。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拿起剩餘的紙幣,爭先恐後地衝向錢莊。

趁朝廷剛發佈政令的頭幾天,得趕快兌換。

萬一過幾天儲銅消耗殆盡,朝廷就算想兌換也拿不出更多的銅錢來呢!

幾乎是一瞬間,全長安一百零八個裡坊,每一處門前都排起了長隊。

無一例外,他們都是要用這輕薄的紙幣,來換取目前昂貴而稀缺的銅錢的。

用紙換銅,簡直是一本萬利!

隨後的幾天之內,隨著這條政令沿著馳道向各州縣擴散,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都上演了同樣的一幕。

只是,那些州縣還沒有被李明的報社所滲透,沒有被小作文心理按摩。

所以,他們搶兌銅貨的浪潮更爲瘋狂,生怕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而與此同時,朝廷也根據李明的部署,開始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

說人話就是,大量發行紙幣。

通過官吏薪俸、官奴例錢、工匠苦力工錢、朝廷採買花費等形式,儘快將紙幣發出去。

力求讓這批新發的錢儘快流入市場,先緩解最要命的通貨緊縮。

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每座錢莊門前,都大排長龍。

絕大部分人在收到紙幣以後,都第一時間前來將紙再兌換成銅錢,不惜排上幾個時辰的隊。

畢竟今天朝廷還能信守承諾。

可眼睛一睜,到了明天呢?

“殿下,各州縣府庫的銅錢庫存已經捉襟見肘,連長安也出現緊缺。”

民部尚書唐儉憂心忡忡地稟報:

“再不暫停兌換,李世績從絳州調來的那批銅,將全部告罄。我們將無銅可兌!”

“先關了這些錢莊,停了兌換吧。”侯君集粗著喉嚨悶聲道:

“那些愚民屬實可惡,怎麼就這麼不信任朝廷呢!

“誰敢不用紙幣交易,國法從事!”

他試圖用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掰掰手腕。

“你能把全城的人都抓進牢裡麼?這才幾天,就要把朝廷攢起來的一點臉面全部敗光?”

房玄齡對這糙漢子的魯莽行徑嗤之以鼻,轉頭出了個更陰險的主意:

“殿下何不減少錢莊的夥計,大門只開一辦,讓兌換的手續變得冗長繁雜,同時減少對外營業時間。

“這樣一來,隊伍就會排得很長,而且排了隊也不一定能排到自己,不耐煩的人自然就會散去,來擠兌的人就少了。”

李明抱著胳膊,氣定神閒地聽著左膀右臂支招,轉頭問自己的首席秘書:

“長孫延,你覺得應該如何?”

“我?”長孫延有點卡殼。

首先排除侯君集的答案。

至於房玄齡支的陰招,確實夠陰險,長孫延也總覺得好像哪裡有問題。

然而,在當下擠兌風潮不減、而朝廷銅庫存日益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好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若是在遼東,斷然不會發生此事。

“就算有個別人對紙幣有疑問,我們也會盡力說服他們……”

長孫延有些垂頭喪氣地說。

這纔回長安半個月,他已經句句離不開“想當年在遼東”了。

李明拍拍他肩膀:

“長安不是平州那樣的小地方,百萬人口呢,不可能讓你挨家挨戶地做說服疏通工作。

“要解決這問題,需要巧勁……”

這時,宮中的宦官來了,呈上了皇帝陛下的信箋。

這幾天,李明正在和李二陛下鬧彆扭。

白天藉口上班不回宮,晚飯在立德殿阿孃身邊吃,吃完倒頭就睡。

不給阿兕子姐姐把他扛回立政殿的機會。

自忖做錯事的李二陛下也不好意思硬闖立德殿,只能順著幺兒的毛往下捋,和他玩起了筆頭交流。

這次給李明的信也大抵如此,問了問最近的工作近況。

只是在信的倒數第二段,李二陛下提了一嘴,將士們的軍餉已經拖欠一個月了。

在最後一段,李世民又補充道,他完全沒有催促李明快點解決經濟危機的意思,只是陳述了一下目前的客觀情況而已,千萬不要因此打亂原本的施政計劃。

“父皇也開始擔心了,打起了退堂鼓。”

李明一眼就看穿了老李同志這封信的真正意思。

李世民的性格,可以說是均勻地播撒在了三個嫡子身上。

李承幹繼承了他的多情,李治繼承了他的多慮。

李泰則繼承了他說話的彎彎繞繞、遮遮掩掩。

聽見陛下的這個態度,房玄齡莫名鬆了口氣:

“那,就以老臣的方法,使用軟性的限制措施,來鉗制住百姓兌換銅錢的總量?”

侯君集和長孫延都點頭同意。

這似乎是當前局勢下,最好的辦法了。

李明抱著胳膊,卻是不答。

房玄齡眉毛微微擰起:

“殿下意下如何?”

“嗯,我有個一個不太一樣的點子。”李明說道。

三人精神一震。

當李明殿下有有點子的時候,那是真的能解決問題的。

“給錢莊增派人手,三班倒。

“不論晝夜,十二個時辰隨時開放,放開了讓老百姓來兌。”

6◇9◇書◇吧

聽著遼東點子王出的主意,三人忍不住嘴角抽搐。

…………

當天,當拿到同平章事閣下的新草案時,三省六部爆發了極爲激烈的爭吵。

同樣的爭吵又蔓延到了太極宮。

這做法實在太亂來了,放開百姓兌換,這不是生怕國庫不空虛麼?

就算陛下再怎麼放權給李明殿下,有良心的百官也恕難從命。

然而,就在李世民陛下也拿捏不準,準備把李明小老弟叫進宮裡問問的時候。

李明已經自說自話地下到每一個錢莊。

被動等待,不是他的風格。

他打算以主辦官的身份,親自給諸位掌櫃宣讀這份命令,來一個“政令下鄉”。

長安城有一百零八個裡坊,也就有一百零八個錢莊。

他在侯君集、長孫延的陪護下,一路輕車簡從。

這些錢莊門前,無一例外地大排長龍。

在衆目睽睽之下,李明越過衆人,大搖大擺地往錢莊裡鑽。

立刻有人認出了他:

“李明!是李明殿下!”

李明的豐功偉績,經過長安快報的一通吹捧,已經深深刻入了每一個長安人的DNA裡。

加上他的外貌太有辨識度了——一個舉手投足過於成熟的臭屁小孩。

很難不認識他。

現場立刻熱鬧起來,歡呼雷動。

一是終於能看見傳說中的大名人了,還這麼平易近人。

二是,他們也知道,這次賑濟的主事人就是李明。

給大家大撒幣的大善人,誰不喜歡呢?

加上他在長安施粥時留下的、以及從遼東傳來的,近乎“活菩薩”的古怪都市傳說。

讓大家對他的信任,更甚於對這個朝廷。

“把錢莊裡的錢裝進木條筐裡,給我搭個臺子。”李明小聲吩咐長孫延。

後者立刻找到了錢莊的掌櫃。

掌櫃一輩子都沒聽見這麼古怪的請求。

木條框的縫隙較大,雖然不至於讓串在一起的銅錢漏出來。

但毫無疑問,對外面排著長隊等待兌換的百姓來說,這誘惑力太強了。

他生怕這銅錢一露頭,就被暴民搶完了。

但掌櫃不敢不從,把錢莊裡所剩銅錢的大半,塞進了幾個木條筐裡,全部搬了出來。

李明大搖大擺地站上了這座用錢搭起來的臺子上。

銅錢透過木條的寬大縫隙,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橙黃色,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個孩子,站在錢堆上。

極具視覺震撼力。

“大家不相信紙幣,不相信朝廷,不相信我,生怕銅錢被別人兌完了,自己趕不上趟,所以想快些用紙幣兌換銅錢。

“你們的這份擔憂,我理解。”

李明聲音不大,但所有人都聽得全神貫注。

“不過,如你們所見,銅錢有的是,敞開了兌換。”

李明指了指錢莊的鋪面:

“每天從早到晚,半夜也開放兌換。所有窗口全開,一個錢莊不夠,我就再開一個錢莊。

“你們想兌多少,就兌多少,應兌盡兌。”

簡短地說完,李明便爬下了錢堆,揚長而去。

排隊的衆人面面相覷。

心裡好像響起了一個聲音:你個二貨,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在這兒排隊幹嘛?

就在他們拿捏不定的時候,一個打扮誇張的女人,腰纏一串銅錢就來了,喉嚨梆梆響:

“掌櫃!我要兌紙幣!”

掌櫃和夥計們、包括門外排隊的人,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她。

大家都用紙換銅錢,怎麼來了個傻缺用銅錢換紙?

“我做大買賣的,用銅錢太重了!

“既然這些紙幣能當錢用,不用纔是傻缺,傻缺才揹著一串銅錠跑來跑去,不方便還容易被搶!”

那大姐大著嗓門嘟嘟囔囔的,撂下銅錢,揚長而去。

看著那女人消失的背影,排著隊的衆人更覺得自己像傻缺了。

如果紙幣真的能買到東西。

如果朝廷真的有數不完的銅錢,隨時隨地放開了任由大家兌換。

那這些紙片,不就等於是真錢了嗎?

反正都是隨意使用,都是能購買商品服務。

和銅錢、米綿之類,有什麼區別?

不就是一個標誌、一個代幣麼?

“隊伍這麼長,我明天再來。”

“就是就是,反正錢莊還有那麼多錢,不差這麼一兩天。”

“我先用紙幣去市場買菜,反正朝廷規定必須得收,剩下有多的再來兌換。”

“還兌換啥啊兌?你不覺得銅錢太重嗎?紙多輕便啊。”

大傢伙忽然沒有了搶兌銅錢的氣勢和理由。

畢竟,朝廷可以不信。

但李明殿下的話,大家還是願意相信的。

意識到朝廷有充足的銅錢作爲準備,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兌換需求以後。

百姓對紙幣的信心自然而然地就膨脹了起來。

信心一足,安全感有了,恐慌自然消弭,大家反而不想兌換了。

於是,在錢莊掌櫃的目瞪口呆中,排隊搶兌銅錢的人羣,竟漸漸散去。

…………

在錢莊一旁,陰暗的角落。

“演技還是有些浮誇,得虧大家不容易注意到你的人,只看得見你出場時腰纏的幾貫錢。”

李明對著剛纔那兌換紙幣的女人,就是一通評頭論足。

雖然經過喬裝打扮,但還能看出一些端倪。

這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女人,正是李明的心腹細作,胡三娘。

她的作用也很直白,就是來當託的。

胡三娘聽得極爲專注認真。

而侯君集和長孫延,則忍不住捂臉。

論鬼點子,真沒人比得過李明殿下。

演戲、演說、請託,什麼小伎倆花招都使了出來。

老實巴交的長安市民,哪見識過這個啊!

隨便一忽悠就被勸退了。

從結果上來看,效果拔羣。

“我們收拾收拾,趕緊接著去下一個錢莊。”

李明點評完畢,便吩咐侯君集、長孫延和胡三娘:

“就這麼照葫蘆畫瓢,每一個都演一遍。”

這幾日,李明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輾轉在長安的一百零八個裡坊、以及東西兩市之間。

在每一個錢莊門前,都表演了剛纔那一出話劇。

而每一個目擊者,都迫不及待地將這一幕分享給身邊的親友。

很快,這股“紙幣也是幣”的認識,就迅速席捲了整座長安城。

並隨著往來的商貿,逐漸向全大唐擴散。

…………

太極宮兩儀殿,聽到消息的李二陛下,都快氣得發瘋了。

“什麼?!李明那廝真的這麼幹了?

“真的放開所有錢莊,不捨晝夜,對百姓予求予取,隨便讓他們兌換寶貴的銅錢?!”

李世民差一點就又要在小朝會上拍案而起了。

稟報此事的大司空長孫無忌,也被陛下的反應嚇了一跳,戰戰兢兢地低頭道:

“確係如此……”

“可門下省呢?門下省不是把這條政令封駁了嗎?劉侍郎!”

李世民質問黃門侍郎劉洎:

“你在幹什麼?你爲什麼不阻止同平章事?!”

劉洎一臉茫然:

“同平章事並未向門下省……下發此條命令啊……”

“他繞過了門下省?!”

李世民一怔,嘴裡喃喃。

第107章 不寵?都快寵上天了!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第423章 海船一定要浮在海上!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65章 小“兜”子第310章 李二:是個人才,便宜那小子了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184.關於武則天吐便當的若乾爭議與意見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231.第222章 玄武門的意思是後門第72章 我那刀法精準的太子哥哥(求追讀,衝三江!)239.第230章 李靖:我來助你!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81章 九成宮之變256.第247章 我也是有靠山的第419章 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島國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第447章 華夏知名物質文化遺產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329章 校場領餉,不帶甲兵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109章 龍椅,你坐得我也坐得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213.第205章 李靖:不是,陛下???第340章 虎狼之民248.第239章 恩!情!第406章 又舊又新的治國之法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397章 戰略性模糊212.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20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24章 東瀛碩鼠第14章 臣懇請輔佐李明殿下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27章 撈人(物理)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253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355章 出長安記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第5章 治國之才第21章 兄弟,兄弟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10章 信息差是讓你裝逼的嗎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71章 韋待價升職記(衝三江,求追讀!)186.第181章 (補救,免費)則天大聖,李節度向你問好第13章 京兆韋氏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424章 東瀛碩鼠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第57章 “此子英果類我啊!”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180.第177章 肅反委員會在行動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7章 撈人(物理)第19章 站隊與羅織第403章 風雲既變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185.下一章免費,修複人被殺沒有死的bug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143章 世界名畫《高句麗皇在西天極樂》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17章 線索第16章 一開口就是老和珅了第130章 老房:這個家沒我得散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
第107章 不寵?都快寵上天了!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第423章 海船一定要浮在海上!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65章 小“兜”子第310章 李二:是個人才,便宜那小子了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38章 五族共和李孝恭184.關於武則天吐便當的若乾爭議與意見第284章 向唐僧取取經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231.第222章 玄武門的意思是後門第72章 我那刀法精準的太子哥哥(求追讀,衝三江!)239.第230章 李靖:我來助你!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81章 九成宮之變256.第247章 我也是有靠山的第419章 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島國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第447章 華夏知名物質文化遺產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329章 校場領餉,不帶甲兵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109章 龍椅,你坐得我也坐得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213.第205章 李靖:不是,陛下???第340章 虎狼之民248.第239章 恩!情!第406章 又舊又新的治國之法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397章 戰略性模糊212.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20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24章 東瀛碩鼠第14章 臣懇請輔佐李明殿下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27章 撈人(物理)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253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355章 出長安記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第5章 治國之才第21章 兄弟,兄弟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10章 信息差是讓你裝逼的嗎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第71章 韋待價升職記(衝三江,求追讀!)186.第181章 (補救,免費)則天大聖,李節度向你問好第13章 京兆韋氏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424章 東瀛碩鼠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第57章 “此子英果類我啊!”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180.第177章 肅反委員會在行動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7章 撈人(物理)第19章 站隊與羅織第403章 風雲既變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185.下一章免費,修複人被殺沒有死的bug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143章 世界名畫《高句麗皇在西天極樂》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17章 線索第16章 一開口就是老和珅了第130章 老房:這個家沒我得散第420章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广汉市| 上林县| 福清市| 麻江县| 杭锦旗| 许昌县| 通海县| 民勤县| 浑源县| 九台市| 唐河县| 安化县| 偃师市| 盱眙县| 丹阳市| 定安县| 晋宁县| 团风县| 龙岩市| 南宫市| 孝义市| 台中县| 平遥县| 客服| 调兵山市| 石狮市| 郎溪县| 广宁县| 哈密市| 龙岩市| 唐海县| 商水县| 通江县| 昌宁县| 峨眉山市| 泽普县| 时尚| 安平县| 长岭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