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6章 又舊又新的治國之法

“吃飯問題?大臣吃飯……難道還是一個問題?”

次日。

原平州府——現在已經被更名爲“國務衙門”——最高層的書房。

窗外暴雨滂沱,比昨日有增無減。

窗戶裡,副首相長孫無忌對著來訪的兩位陛下發愣。

李明和李世民,地球的答案、生命的頂點,冒著大雨專程來這兒一趟,就爲了這事???

“諸臣是一日兩餐還是三餐、是食肉還是吃素,並非要事,不敢驚動陛下和太上皇的大駕。”

長孫無忌生硬的聲音迴盪在寬敞的書房裡,擲地有聲。

這間書房原本是他和房玄齡共用的。

但因爲房相正在鬧辭職,所以屋裡只有他一個。

經理國家的全部重任,自然而然地也落到了他的頭上。

換言之,長孫無忌終於當上了夢寐以求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號大權臣。

只是大權獨攬以後,長孫大權臣看上去並不是很開心的樣子。

“如今我朝不亞於新生,政事千頭萬緒。

“在這個承前啓後的關鍵時點,卻要將寶貴的時間揮霍在大臣的飲食習慣問題上,陛下覺得合適嗎?”

長孫無忌雙眼無神,但是語氣很衝。

一旁的李世民皺了皺眉頭。

身爲退休老幹部,他一起跟過來只是來旁觀的。

看看李明這小子在治理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把他吊打得體無完膚。

但是看著看著,他的指導欲就上來了。

你長孫無忌什麼身份,敢對皇帝這麼說話?

李明本人倒是對大臣的無禮態度並不生氣,只是抱著胳膊,嚴肅地點頭,以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很合適,大臣乃是大國吃飯當然是個問題。”

“嘶……陛下對百官如此關心,無微不至,臣感激涕零。但……”

長孫無忌先是熟練地給自己迭了層甲,然後便開始輸出了:

“現在天下百廢待興,事務繁忙,陛下卻執著於雞毛蒜皮的飲食問題,是否會因小失大?”

陪同一旁的李世民呵了一聲:

“長孫公,你倒是成了一位敢直言進諫的忠臣了。”

將在李承幹、李治和李明陣營之間搖擺,二度跳槽的三家姓奴爲“忠”,老太上皇的諷刺不可謂不辛辣。

平心而論,長孫無忌犯顏直諫,規勸得很有道理,頗有貞觀之風。

但李世民陛下現在已經退休了。

他自己當皇帝的時候,還可以虛心納諫。

但現在老李就能放飛自我,對諫臣也照噴不誤。

噴他不行可以,當面噴他兒子更不行,兒子只能他來噴。

這不僅是因爲老李“像”小李,是個護犢子的。

還因爲老李是被小李暴打的,你長孫無忌連小李都敢噴,那豈不是更要在我老李頭上拉屎了?

這個簡單的食物鏈,讓李世民陛下必須對自己的大舅哥重拳出擊。

“承蒙太上皇陛下擡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長孫無忌完全沒有因爲自己的二五仔行爲而感到羞愧,直接給老李懟了回去。

語氣之衝,讓李世民都不由得吃了一驚,不禁正眼端詳著對方。

這才發現,大舅哥的眼眶是黑的,臉也是黑的,整個人都散發著怨念的黑氣。

這是加班加過頭的打工人,所特有的怨氣。

經常加班的朋友都知道,當你連續熬夜加班幾個日夜以後,都會進入這種天不怕地不怕、就算天王老子過來都得挨倆嘴巴子的無敵狀態。

長孫無忌現在就進入了這種狀態。

一向小心謹慎、對“妹夫陛下”唯唯諾諾的他,現在也敢正面硬懟了。

李世民被懟得眼皮子直跳,竟被對方“無敵之人”的氣勢給震退了,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身邊。

好大兒又怎麼迫害臣下了,把人逼成了這樣……

而被“以下犯上”的李明,那自然是一點也不生氣,相反吞吞吐吐的,還有點心虛。

“那個……咳咳。朕知道你和長孫延事務繁忙。

“但常言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有言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李明勉強擺起了皇帝的譜,試圖壓制副首相的氣焰。

然而不幸的是,長孫無忌完全無視之,徑直說道:

“關於陛下命臣下辦理的官制改良事宜,今想向陛下彙報最新進展,希望陛下撥冗垂聽。”

用詞都是“酌情”,但是話說到這份上,並沒有給李明拒絕的餘地。

“好……”李明面有愧色地點頭。

話音未落,長孫無忌已經自顧自地彙報了起來。

“爲了統合天下,高效治理,陛下曾下敕旨,由臣牽頭負責改良我朝的行政機構和官僚體系。

“現在,臣會同長孫延、蕭瑀等已大致辦理妥當,情況如下。”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長孫副首相不給兩位陛下整理思路的時間,便直入主題,將複雜的具體改良事項一一鋪陳開來。

行政機構和官僚體系,事關國計民生中的“國計”,乃是經濟之外、李明最關注的議題。

在創立遼東政權以來,李明就經過了一輪大的機構改組,弄出了表裡兩套制度。在打出大明旗號以後,又進行了一次改革,將表面用於應付大唐的那層“殼”徹底廢黜。

現在是第三次“機構改革”,規模非同尋常。

這不是說過去大明的體制有問題。

而是今時的大明已經不同往日,不再是佔據一角的割據政權。

而是一頭橫跨亞洲、疆域遠超傳統封建社會統治力極限的利維坦。

治理難度陡然增加,政治體系自然要與時俱進,相應做出改進。

而作爲政治老手,長孫無忌要考慮的還不光是做事。

還有做人。

以明代唐,雖不是螞蟻吞大象,但也足以稱得上是火星撞地球。

兩個體量相當的龐然大物合併,對權力版圖不啻一場巨震,將原有格局徹底洗牌重組。

誰該擁有何等職位,不同職位又該享有什麼等級的權力,如此安排是否會打破大明覆雜而精細的平衡,是否有利於國家,是否有利於自家……

既要保證行政效率,又要兼顧權力分配,簡直是米粒上雕花,牽一髮而動全身。

作爲官僚體系的領頭人之一,長孫副首相的任務有多重,毋庸贅言。

這段時間,他和他的下屬都快忙瘋了,五加二、白加黑,提前拿到了二十一世紀體驗卡。

而他的好大孫、首席秘書長孫延,更是修仙修到人憔悴,髮際線後移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

在大夥兒個個都是零零七的節骨眼上,李明陛下突然又在突發奇想,找他就爲了商量什麼“早上中午晚上”吃啥。

也難怪長孫無忌會這麼生氣。

自己都快忙到螺旋昇天了,老大卻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摸魚。

這換誰都要生氣的。

“臣已經依照陛下的意旨,對三省六部和百官職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長孫無忌仔仔細細地講述著。

而李明也一改剛纔心不在焉的態度,認認真真地聆聽著。

這是正事。

大明改制,首當其衝的便是行政機構改革。

發端自夏朝的三公九卿制,發展到唐朝時已經名存實亡,成爲了禮儀性質的虛銜,在這次機構改組中被正式廢除,壽終正寢。而前朝大隋所開創的三省六部制,現在才過了一百來年,還不至於過時。

事實上,這套體制挺適合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的,一直沿用到了一千多年以後、另一個東北起家的王朝政權——也就是帶清。

李明陛下是很務實的,不至於爲了改革而改革,因此三省的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都得以保留。

只是三者的職能有了“微調”。

尚書省作爲行政部門不變,下轄的六部尚書在權責上有些調整,自不必贅述。

變動較大的是中書和門下兩省。

中書省負責根據皇帝意旨草擬敕令,門下省則負責審查詔令。兩省的沿革都源自皇帝的內侍機構,兩者的職能也有頗多重合互補之處。

所以在後世,兩省就逐漸合併成了“中書門下”一個部門。

而在李明陛下手裡,自然不會把這個問題遺留給後人,他現在就要解決。

“門下省的詔令審查職能,悉數移交中書省,由中書省完整地負責法令的制訂與審覈發佈。

“原九卿中的大理寺、以及尚書省的刑部,併入門下省。由門下省負責監督審查全國範圍內的法令實施,司令法律。”

長孫無忌滔滔不絕地講著,李明點頭聽著。

經過這麼一通魔改,三省就分別負責了行政、立法(陛下敕旨的編撰、審覈與發佈)和司法(監督法令實施),各司其職。

在各自主管的領域內,三省分別擁有完整的權力,而在更廣大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上,三省又各自分立,互相掣肘。

這樣既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又保持了一定的權力制衡。

“而在三省之上,原門下省政事堂升格爲‘國務衙門’,便是此處府院。

“國務衙門統合三省,在三省長官之上,再設正副首相各一人,便是房玄齡房相和在下。”

長孫無忌繼續說道。

政事堂是原本諸位宰相共同議事的地方。以前的三省雖然分了權,可是遇上需要各部協調的大事,還是需要各位宰相在一起碰頭商議的。

政事堂便是羣相辦公的地點,位於門下省。

李明索性把這個臨時機構轉正,凌駕於三省之上,統一調令國家大事,正式成爲國家行政的中樞。

這便是最終敲定的,大明王朝政治權力基礎結構(再改剁手版)。

說是大改吧,一切框架都是從舊有的體制上發展而來的。

說是承襲舊制吧,權力格局是切切實實地改變了。

給人一種又新又舊的感覺。

也好,改革就該一步步來。

步子太大會扯著蛋的。

“之後,便是各部尚書人選。”

蘿蔔坑已經挖好了,接下來便是栽蘿蔔了。

長孫無忌繼續向李明介紹著人員任職情況。

這沒什麼好說的,因爲人事權是一切的基礎,是李明的逆鱗,是他牢牢抓在手裡,絕不允許他人、包括親爹孃染指的權力。

各級官員人選他早就已經欽定了,長孫無忌只是向陛下確認,他的意旨得到了落實而已。

李世民在一旁聽著,全程安靜得像個學生,沒有再放飛自我地發表意見。

信息量太大,他必須要好好消化一下。

國務衙門的設立和三省六部的重新分割,對他的震撼自不必說。

光這個“選人用人”,就充滿了學問——

每個衙門必定配備一位大唐舊臣爲副手。

這地區平衡、權力平衡,玩兒得溜啊……

彙報完畢,長孫無忌呼出一口氣:

“經陛下調教,三省便能獨立地處理自己職能範圍內的事務,而不必跨部門會辦,縮短了辦事流程,減少了推諉扯皮。

“行政效率提升,便可助臣等統治這遼闊無邊的疆域。

“陛下,英明!”

說著,他鄭重地向李明一拜。

這是他發自內心的讚揚,不是拍馬屁、諷刺,或者進諫的起手式。

各部門掌握辦事的全流程,上面再架設一個牽頭機構,之上是發號施令的皇帝,這是專爲效率而生的權力結構。

和大明這個國家的氣質最爲搭配——效率優先,銳意進取。

李明陛下雖然偶爾會……突發奇想,但是在大政方針上,他何時出過差錯?

是一位值得百官信賴的明君啊。

今次的政治改革,必將載入史冊……

“英明麼……”

李明並沒有感到得意。

這種權力分配方式,效率固然是提高了。

但也存在著另一個隱患——各部權力分立,容易板結一塊,形成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

人話說就是,缺乏制衡,容易形成利益集團。

在李明的勵精圖治下,通過定期輪崗、人員流動等方式,姑且還能延緩利益集團的形成,讓這套行政機器保持高效。

可時間一長,機器仍然難免鏽蝕……

也罷!

“後人的事,就相信後人的智慧吧。

“今人得先解決眼面前的問題,以效率爲先,先把這大到離譜的國土給治理好。”

李明嘀咕著,心裡不禁想到。

若是房相還在,他大約不會說什麼“陛下英明”,而是面無表情地列出證明此舉愚蠢的一二三項理由吧……

“對了,說起房相。”

李明想起了來這兒的正事,話鋒一轉:

“長孫相,你希望你的同僚房玄齡回來嗎?”

伏惟陛下意旨是尊,但臣竊以爲,房相年老體衰、思維遲滯,於公於私,都應放他告老還鄉爲好……一旁的李世民自娛自樂地在心裡替長孫無忌回答著,一邊慢悠悠地喝著茶。

開玩笑,好不容易妨礙他專權的絆腳石走了,難道還請回來不成?

“希望。”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簡短地回了這兩個字。

“噗!”李世民差點把茶湯吐出一地,以一種看陌生人的表情,詫異地打量著長孫無忌。

這位大舅哥,今天讓他感到陌生!

原本處事圓滑的,今天變得剛直無比。

原本權利慾旺盛的,今天卻要另請高明。

來大明的這段時間,長孫無忌到底是怎麼了?!

“工作任務太重,事情太繁複了……”

長孫無忌聲音虛弱,神色疲勞,臉上寫滿了生無可戀。

“兩位首相的職責,壓在我一人身上,著實有些勉強。

“我上書請求陛下擢升新的首相,或者將部分首相職責分出去,可陛下又不肯……”

“畢竟首相乃是羣臣之首,茲事體大。除了房相和長孫相,其他人我誰也不敢信任啊。”看著快要過勞死的長孫無忌,李明的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意。

“如果我說,只要重新規劃羣臣的飲食,就能讓房相回來呢?”

長孫無忌頓時精神一振,死氣沉沉的臉上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先是驚喜,再是疑問,最後是篤定。

“請陛下細說。”

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217.第208章 原來你纔是內鬼?!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219.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第369章 鐵索橫江第47章 世襲的賤人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183.第180章 李二:你辦事,我放心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72章 只有父皇才擋得住他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404章 小鳥依人楊太后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43章 滿城風雨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450章 官場PUA第433章 終極侮辱第322章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第386章 山上一把火,陛下愛上我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295章 運營也不如,操作也不如,怎麼打?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60章 李世民之死?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286章 《“明”教》242.第233章 李治:誰誰誰把龍榻放這兒的?一分鐘也沒敢坐第287章 安內先攘外第346章 我纔剛爆兵,你怎麼就不行了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258.第249章 李治的小煩惱和大問題第415章 退而不休的某人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第312章 提桶跑路最重要的是時間185.下一章免費,修複人被殺沒有死的bug第124章 我要節製兵馬,自己的兵馬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第345章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109章 龍椅,你坐得我也坐得222.第213章 李泰,是你麼?第445章 天降正義!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94章 遼東情報局的雛形221.第212章 李乾祐,每次掃黑都有你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49章 活字印刷術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286章 《“明”教》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77章 神斷來俊臣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260.第251章 真正的天兵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20章 太子駕到第395章 人生如戲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1章 逆子!第351章 老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8章 逆子出息了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26章 薪火相傳238.第229章 李明的陽謀,無解
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217.第208章 原來你纔是內鬼?!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219.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第369章 鐵索橫江第47章 世襲的賤人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183.第180章 李二:你辦事,我放心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72章 只有父皇才擋得住他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404章 小鳥依人楊太后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43章 滿城風雨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450章 官場PUA第433章 終極侮辱第322章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第386章 山上一把火,陛下愛上我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295章 運營也不如,操作也不如,怎麼打?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60章 李世民之死?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286章 《“明”教》242.第233章 李治:誰誰誰把龍榻放這兒的?一分鐘也沒敢坐第287章 安內先攘外第346章 我纔剛爆兵,你怎麼就不行了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59.第59章 長孫無忌:那小子居然在下大棋?!258.第249章 李治的小煩惱和大問題第415章 退而不休的某人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第312章 提桶跑路最重要的是時間185.下一章免費,修複人被殺沒有死的bug第124章 我要節製兵馬,自己的兵馬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第345章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109章 龍椅,你坐得我也坐得222.第213章 李泰,是你麼?第445章 天降正義!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94章 遼東情報局的雛形221.第212章 李乾祐,每次掃黑都有你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49章 活字印刷術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286章 《“明”教》今天請假,小孩發燒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77章 神斷來俊臣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260.第251章 真正的天兵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147章 我向李二妥協了,我裝的第20章 太子駕到第395章 人生如戲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1章 逆子!第351章 老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8章 逆子出息了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26章 薪火相傳238.第229章 李明的陽謀,無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工布江达县| 芦山县| 泰安市| 泸水县| 河曲县| 临澧县| 广西| 青浦区| 灌阳县| 宁夏| 平远县| 大渡口区| 宁夏| 青岛市| 轮台县| 阳原县| 红桥区| 民勤县| 吴忠市| 砚山县| 临高县| 广东省| 电白县| 汨罗市| 桓仁| 红河县| 庆阳市| 澄城县| 应城市| 象山县| 双辽市| 新竹市| 奎屯市| 黄石市| 鄯善县| 广东省| 高雄县| 黑山县| 大理市|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