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

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 李明:“君集,你確定這個張三是無可救藥的廢物,扔在州府大堂正中央裡都沒人能發現向垃圾?”

侯君集:“是的,張三此人貞觀四年明經墊底,歷年考覈在丁等徘徊,性格軟弱,類比劉歆。”

李明:“嗯,這位張使君大才,可以擔任平州別駕,作爲刺史的副職,輔佐韋待價治理平州!”

韋待價:“殿下,我覺得這個李四更適合輔佐我。此人貞觀八年落第,靠家族廕庇才當的官,考覈丁等下,年年被扣俸祿。但家裡有錢,所以就這麼混著。”

李明:“哎呀太好了,這簡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人才!快快請他來平州,他不來也沒關係,可以遙領的嘛!”

議事堂,李明和他忠誠的左膀右臂,按照吏部每年的官員績效考覈結果,爲遼東兩州的官府挑選“驚兵嗆將”。

嗯,他們是按照考覈表,倒著往上查的。

丁等起步,甲乙丙看都不看。

丁等上?沒有特殊才藝,比如腦癱癲癇什麼的,原則上不予錄用。丁等中?是個人才。丁等下?哎呀郎君請快快上座!

心機深沉的皇帝陛下不是不肯完全放手遼東的人事,一定要從官僚系統中選擇遼東的地方官,只留給李明建議權嗎?

好,沒問題!

李明決定以毒攻毒,就用沒用的垃圾填滿整個官府!

反正這些官員只是花架子,讓陛下別亂起疑心的安撫奶嘴。

如果不小心招來了智商稍微高一點的官員,讓他們品出了其中的貓膩,那就有點難辦了——

因爲在李明“舊瓶裝新酒”的框架中,真正治理遼東的,本來就不是這些“入流”的職官。

而是“不入流”的胥吏。

胥吏這個團體,在正史上容易被忽略,但在古代社會中,作用非同小可。

收稅、戶籍、喪葬、治安、徵發……老百姓一生中,需要與官府打交道的絕大部分事務,接待處理的其實都是胥吏。

一介平頭草民想要見到正兒八經的官老爺,哪怕是個九品芝麻官,那也不容易。

在大唐,平均每一個職官,能對應二、三十個胥吏。

這個基層公務羣體,就像帝國的毛細血管,承擔著最基本、也是最繁瑣的上傳下達的任務。

胥吏掌握著最基礎的行政資源,社會地位卻很低,不算官、也不能當官。

甚至連財政都不直接列支他們的工資預算。

而是將這筆祿米統一發給地方官員,由職官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僱傭。

所以,理論上,胥吏的僱主不是國家,而是這些官員。

這就給李明他們提供了鑽空子的空間——

他將整個“政治委員會”以及下轄的各級分支機構,一股腦兒全部打包,平替了整個平州的胥吏體系。

反正之前的那批官員連同胥吏,幾乎全被慕容燕的那把火給燎了,正好留下了空缺。

李明的計劃是,從下至上,用“胥吏”徹底架空朝廷派來的官員。

明面上,這些蠅頭小吏都是使君、明府們的好走狗。

實際上,他們個個是身懷絕技的地下黨,閉著眼睛都能摸出燕山有幾塊石頭幾棵草。

他們遵守“政治委員會”的內部制度,從組織領取工資,內部升遷也依照組織的規章辦法。

統一遵循政治委員會委員長的最高指示,日常工作上服從韋待價委員的領導。

而另一方面,在明面上的州府體制之中,韋待價作爲兩州刺史坐鎮,爲這套李代桃僵的體系加了一重保險。

在韋待價之上,還有李明這個遼東節度使作爲最終兜底。

如果府衙裡的哪個白癡突然開了竅,發覺自己好像是繡花枕頭,李節度就會提醒他“軍鎮自有特殊情況”,給他年度考覈加一級,一腳踢出遼東。

至於在軍事方面,就由宋王府司馬侯君集就當這個保險。

李明設計的軍事體系也與文官體系類似,用基層赤巾軍戰士,來架空掉正規唐軍,但也有所不同。

營州都督府的張儉、以及原有的營州軍,是不能碰的。

只能看薛仁貴小老弟能有多給力,能拉攏、感化多少底層戰士了。

嗯,作爲白手起家的寒士,薛仁貴對李明的這套敘事高度認同,應該沒什麼問題。

至於李明提議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其目的不僅僅是爲了給李世民表忠心。

更是爲了獲得編制。

不是人員編制,因爲李世民不可能把原·赤巾賊成建制地納入自己的軍事系統——

又不是宋徽宗招安梁山好漢打方臘,李二不屑於用這招——

李明通過建立平州都督府要爭取的,是盔甲的編制。

赤巾軍可以以“鄉勇民團”的形式繼續存在,定期訓練、發放軍餉,舞個槍弄個棒什麼的。

當地鄉民積極守邊,朝廷不但不會干涉,還會提供除幫助外的一切支持以資鼓勵。

只要別讓朝廷掏錢,一切都好說。

人的問題好解決,難搞的是盔甲。

這玩意兒就像亻韋哥,如果讓人看見你碰了,容易引起一些會讓你社會性死亡、或者生物性死亡的誤會。

戰爭時期還好說,現在已經和高句麗議和了,這些違禁物品就得上交了。

而李明計劃新設的平州都督府,正是儲存這些盔甲的最佳地點。

戰釁一開,開倉放甲,放都督府裡和放自己家裡基本沒區別。

別看都督府的指揮權在皇帝手裡。

只要這地方設在平州地界,肯定是由李明最終實際控制的。

因爲平州這地方太遠了,府兵是不願意千里迢迢趕過來的。

到最後,李世民還是得就地徵募募兵,來填這個都督府。

而只要在平州當地招募,那會徵到什麼背景的“唐軍”,就由不得朝廷說了算了。

“長孫延他們把法令條文修改好了嗎?”李明問道。

“還在隔壁改著呢。”韋待價和侯君集頭都不擡,細細研究著長長的官員名單及其簡歷。

李明蹦下了椅子:“我去看看。”

議事堂旁邊的書房,三小隻、會同平州各鄉各里的吏員,一起研究著山一樣的大唐律令條文。

“能把我們的律令改得‘看起來像’《貞觀律》及其附屬法條嗎?”李明問。

長孫延對著密密麻麻的條文嘩嘩掉著頭髮,一邊掉一邊說:

“在改了在改了。”

其他人根本鳥都沒鳥這個一把手,專心致志地鑽著唐律的空子。

看見大家這麼積極地打法律的擦邊球,李明就安心了。

在唐朝行唐法,李明覺得非常正確,遼東除外。

首先,什麼良賤籍這種糟粕第一時間廢除了。

當然,平州的百姓們對此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因爲大家都是慕容燕的家奴,你是良民還是賤民並沒有什麼鳥區別。

均田制、以及基於均田制的租庸調,李明也順帶著廢除了,而是因地制宜,實行類似國營農場與承包責任混合的一套體制。

田地所有權在委員會,使用權分給農民,使用權的交易限制了又沒有完全限制,在保證生存的上下額度內,允許使用權的有限轉讓。

此外,還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給予困難戶基本口糧,等等。

相對自負盈虧的小農,平州的農民更像按收穫比例領取報酬的農場職工。

當然,這種對土地分配方式的改良,朝廷是不會感興趣的。

因爲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京畿之地,均田制都已經名存實亡了,關中良田被士族門閥瓜分殆盡。

百姓的早就拿不到《均田令》的什麼“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了。

所以李明也完全可以掛“均田制”的羊頭,賣“生產大隊”的狗肉。

關鍵是稅收。

要把“土地收穫三成歸公”這種類似攤丁入畝的分成制,和按戶口徵收的租庸調對齊。

想明白了其實也不復雜。

只要我們的吏員把田稅按租庸調的口徑折算入庫,不就行了?

同樣兩攤小米放在這兒,你告訴我,哪攤是租庸調的,哪攤是攤丁入畝的?

至於收上來的稅如何使用,這支配權更是牢牢捏在李明手裡。

節度使、刺史、司馬,加上倉曹、司庫……所有環節都是我的人,你一個丁等的流官怎麼和我鬥?

說白了,只要抓住“人”,其他制度問題都是小事。

而在遼東,就是用最聰明精幹的吏員,去對付最愚笨無能的職官。

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唉,劉歆刺史不在的第一百多天,想他。”李明突然有所感悟。

在自己動了別的心思以後,他才恍然發現,劉歆這種甩手掌櫃簡直是寶藏刺史。

被地頭蛇架空了十幾年,這哥們兒也能和沒事兒人似的,該吃吃該睡睡。

簡直是反賊的夢中情官啊。

“嘶,說起劉歆……”

李明忽然想起了誰。

好像那誰也玩了一套比這更低級的“偷樑換柱”,把持了平州的軍政大權……

也正是那誰,捅出了遼東的這一個大簍子,把李明趕進了山裡,最後兜兜轉轉建立了這一大套完整獨立的治理體系來著……

“說起來,我們爲什麼要一直貓在山裡呢?”

這麼一聯想,李明忽然跳出了思維慣性,發現了華點。

…………

盧龍縣。

街上空蕩蕩的,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房屋傾倒,到處是燒焦的痕跡,地面一片狼藉,全縣找不到幾所完好的房屋。

高句麗人剛進來時,劫掠三天。臨撤軍時,又縱火焚燒,整座縣城幾乎被毀於一旦。

至於其中的縣民,大多早就躲進山裡、加入李明瞭。 留下來的大多是害怕李明的地主、被蠱惑的小有產業的人、以及慕容燕的親屬。

在經歷了高句麗人的浩劫後,也是死的死、逃的逃。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臨榆縣。

平州轄內的兩個縣,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城。

盧龍縣,某處大宅的地下。

慕容燕在這裡給自己建了一座地宮,終日躲在地底下惶惶不可終日。

他在盧龍縣郊的那處誇張的大宅第,早就被赤巾軍攻佔了。

慕容燕在死硬家丁的掩護下,被驅趕回了盧龍縣,從此窩在地宮裡不敢出來。

佛他也不拜了,不保佑他的佛有什麼用?

省點力氣去討好高句麗人,比什麼都強。

“該死的,高句麗人怎麼這麼磨蹭,都幾個月了還沒把那夥山賊剿滅乾淨!”

慕容燕和家人們吃著午飯,嚼著大米拌小米。

“我都替他們開了城門,兵甲也給了,縣城也讓他們劫掠了。

“怎麼部隊突然就轉移走了,連說也不說一聲?

“按照這進度,什麼時候把我的大宅子奪回來?”

高句麗軍隊離開了盧龍縣,他是知道的。

但爲什麼離開,他也不敢問。

生怕這是高句麗的軍事機密,他多嘴會惹貴人們生氣。

就在這時,一位家丁入內回報:

“主君。”

“你喬裝打扮出縣,打探到了什麼消息沒有?我的宅子還好嗎?”慕容燕氣鼓鼓地幹嚼著大米拌小米,嘴裡都快淡出鳥來了。

這地下他是一刻也不想呆了。

“主君的宅子,還好。只是……”

家丁哆嗦著斟酌詞彙:

“只是山匪把田地分給了農民,各種鐵器、鍛造坊也全部被山匪所用。

“庭院都被刨開種上了菜,房子則就近分給了農民和工匠。”

慕容燕一陣肉疼。

真是山豬吃不了細糠,被那羣賤民如此折騰,到時候他整修得花多少錢啊!

媽的,其實也不用他花錢。

等高句麗人把山賊都打跑了,他就把這些賤民全抓過來,讓他們把破壞的一草一木全部恢復,少一根毛就砍一根手指!

看著緊張兮兮的家丁,慕容燕輕巧地擺了擺手:

“只要高句麗發起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主君,高句麗人……”家丁喉嚨發澀,艱難地嚥了口水:

“高句麗人撤出平州了,赤巾軍刺殺了高句麗王,新王和赤巾軍首領李明媾和了。”

慕容燕如遭雷擊,整個人呆坐在位子上,久久不能言語。

過了好一會,他顫抖地把筷子放好,吩咐道:

“其他人,出去。你,留下。”

家人們瑟瑟發抖地離開了,關上了門。

慕容燕用力一拍桌子,唾沫橫飛:

“奶奶的,就差一點!赤巾賊就差一點就能徹底剿滅了!

“要不是你們這些叛徒和廢物,我怎麼用得著和更廢物的高句麗合作?

“我幾年前就該把你們全部掃地出門趕進燕山,就像耶律部落對待赤巾賊那樣!”

家丁並沒有生氣,只是目光遊移,神色甚是慌張。

慕容燕繼續痛罵著:

“奶奶的,那李明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不但滅了你們,還滅了高句麗?!

“他到底是誰,爲什麼獨獨和我過不去!”

家丁開口了:

“我查清了,李明就是那位遼東節度使,和侯尚書他們一起‘微服私訪’、前來接手遼東的那位皇子殿下。”

“他?原來是他?”

慕容燕從模糊的記憶裡,終於找到了那個白白胖胖、沒大沒小的小屁孩。

ωωω ●т tκa n ●Сo

居然,是他?!

完了,全完了,那小子絕不會放過自己的……

慕容燕立刻起身。

“主君您去哪?”家丁緊張地舔舔舌頭,直挺挺地堵在慕容燕面前。

“滾開!”慕容燕暴躁地推搡他:

“那破宅子老子也不要了,先離開平州這個鬼地方!

“讓那些赤巾賊等著,我慕容燕還會回來的!”

家丁仍然堵在原地,紋絲不動,語氣卻平緩了下來:

“主君不用焦急,我已經給您尋了一塊絕對安全、李明殿下絕對找不到的地方。”

慕容燕疑惑地擡頭:

“你在說什麼胡話?”

“請您上路,西方極樂!”

那家丁的神情忽然變得猙獰,掏出佩劍,齊刷刷砍下了慕容燕的腦袋。

圓滾滾的頭顱落在地上,表情仍然帶著驚疑。

…………

“嘖嘖嘖,平州州府燒成了這個樣子啊,重建需要不少錢吶。”

李明背著手,視察著盧龍縣城。

不費吹灰之力,赤巾軍就接手了盧龍、臨榆兩座縣城。

倖存的居民們不論之前對李明和赤巾軍的態度如何,現在都喜迎王師了。

田地乃身外之物,命沒了那就什麼都沒了。

“整座縣城的裡坊都被毀了,坊牆也被推倒了,嘖嘖。”李明漫不經心地說道。

長孫延立刻掏出筆記,加上一條:

“廢除裡坊制。”

裡坊制是大唐的城市管理制度,將城市用分成數個裡坊,用坊牆分隔。

每到夜晚宵禁時,關閉裡坊的大門,居民不得離開裡坊四處串門。

此外,買賣也必須集中在規定的集市,在集市之外做生意是違法的。

這種制度有助於治安,但有害於除了治安以外的一切城市生活。

而受害最深的方面,莫過於經濟。

做生意有這樣那樣的限制,那還發展個毛線經濟。

至於治安,在路不拾遺、全民虎狼的遼東,這種治安方式,和脫褲子放屁沒什麼區別。

只是,裡坊制是大唐的基本國策之一……

“哎,長孫秘書此言差矣。

“我是大唐忠臣,怎麼能廢除裡坊制呢?”

李明嚴肅地批評道:

“只是因爲城市毀於戰火,坊牆傾頹,而遼東民窮,老百姓連西北風都喝不起,沒有錢修繕坊牆。

“不得已,只能任由百姓侵街,隨意出入、隨意佔道經營。”

長孫延一邊記一邊點頭:

“對對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都是大唐忠臣。”

就在他們一路視察的時候,吳大娘眼眶通紅,提著一個腦袋過來了。

“這是?”

李明看著她手裡的頭顱,覺得有點眼熟,但又不太想得起來。

“我的殺父仇人,也是您的仇人,慕容燕。”吳大娘有些哽咽:

“我的探子買通了慕容燕的家丁,將他的腦袋獻給您。”

李明沉重地點點頭:

“節哀,你就能用它祭奠你父親的在天之靈吧。”

吳大娘一愣:

“您不要嗎?”

“我要這玩意兒幹嘛?”李明一臉嫌棄。

“不是,您當時不是說……”吳大娘提醒道:

“要拿慕容燕的頭蓋骨當夜壺使嗎?給。”

寧這是要我當著手下和百姓的面,當衆脫褲子撒尿嗎……

李明輕巧地搖搖頭:

“我不記得了。”

說罷,便背著手,繼續向前走去。

這種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卡拉米,不值得他記仇。

掉逼格。

當初居然被這種貨色逼到絕境,這絕對是他人生中不堪回首的一段黑歷史。

過去了,都過去了。

“平州事了,還有一個州。

“差不多該啓程去營州了吧。”

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110章 讓他裝,讓他裝!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第32章 不安的種子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啊!第390章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117章 遼東只能有一個話事人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189.第183章 父皇,和這羣蟲豸怎麼能搞好政治呢?溜了溜了249.第240章 《綠 色 新 能 源》第252章 真正的天兵第392章 已經結束咧!第43章 滿城風雨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299章 旗鼓相當的對手226.第217章 李靖我要定了,父皇也帶不走他我說的173.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兒哇!205.第197章 我也想節制天下兵馬第431章 罪己詔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452章 對倭最終解決方案223.第214章 有問題要抓,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抓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89章 分封三要素: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第274章 承乾,你其實不懂突厥第364章 好巧啊,老大,老九請假一天走親戚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131章 你知道一石米多少錢嗎?五百文!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423章 海船一定要浮在海上!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啊!第410章 名偵探上線第285章 房玄齡:這樣處置蠻族會不會太極端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280章 李治:我也投了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272章 只有父皇才擋得住他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254.第245章 沒把皇后當深宮婦人,也沒把她當人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6章 這都是父皇造的孽啊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76章 內鬼守國門197.第190章 大撒幣的藝術第37章 初見端倪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第166章 薛萬徹:殿下的大腿,好粗好壯!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第332章 還得是薛萬徹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344章 臥龍大戰鳳雛第253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292章 哪個弟弟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242.第233章 李治:誰誰誰把龍榻放這兒的?一分鐘也沒敢坐第19章 站隊與羅織第76章 內鬼守國門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210.第202章 一個幽靈,一個玄武門的幽靈,在太極宮遊蕩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27章 父子間的隔空鬥法第357章 傻孩子,快跑啊!第5章 治國之才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
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110章 讓他裝,讓他裝!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第32章 不安的種子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啊!第390章 船帆升起,船帆落下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117章 遼東只能有一個話事人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189.第183章 父皇,和這羣蟲豸怎麼能搞好政治呢?溜了溜了249.第240章 《綠 色 新 能 源》第252章 真正的天兵第392章 已經結束咧!第43章 滿城風雨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299章 旗鼓相當的對手226.第217章 李靖我要定了,父皇也帶不走他我說的173.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兒哇!205.第197章 我也想節制天下兵馬第431章 罪己詔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321章 夭壽了,皇帝差點被氣死了!第452章 對倭最終解決方案223.第214章 有問題要抓,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抓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89章 分封三要素: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第274章 承乾,你其實不懂突厥第364章 好巧啊,老大,老九請假一天走親戚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131章 你知道一石米多少錢嗎?五百文!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423章 海船一定要浮在海上!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啊!第410章 名偵探上線第285章 房玄齡:這樣處置蠻族會不會太極端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280章 李治:我也投了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272章 只有父皇才擋得住他第40章 殿下回到了忠誠的長安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254.第245章 沒把皇后當深宮婦人,也沒把她當人第426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6章 這都是父皇造的孽啊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第76章 內鬼守國門197.第190章 大撒幣的藝術第37章 初見端倪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第166章 薛萬徹:殿下的大腿,好粗好壯!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第332章 還得是薛萬徹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344章 臥龍大戰鳳雛第253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292章 哪個弟弟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242.第233章 李治:誰誰誰把龍榻放這兒的?一分鐘也沒敢坐第19章 站隊與羅織第76章 內鬼守國門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第361章 勝利轉進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210.第202章 一個幽靈,一個玄武門的幽靈,在太極宮遊蕩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27章 父子間的隔空鬥法第357章 傻孩子,快跑啊!第5章 治國之才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益阳市| 新密市| 开化县| 会理县| 大姚县| 米林县| 青河县| 抚远县| 北辰区| 定日县| 通渭县| 朔州市| 子长县| 兴义市| 荆门市| 江都市| 科尔| 四会市| 盐城市| 麦盖提县| 南召县| 综艺| 德保县| 开原市| 巨鹿县| 马龙县| 蒙自县| 永和县| 曲阜市| 昌平区| 江山市| 德昌县| 时尚| 老河口市| 甘德县| 北宁市| 庆阳市| 阿拉善左旗| 阿坝|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