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

“咄咄怪事,真是咄咄怪事!”

方甫退朝回到立政殿,李承幹就忍不住向皇太弟大倒苦水。

在協力對抗老十四的過程中,皇儲李治積極出謀劃策,同時又謙遜有禮,不覺得這很合乎周禮嗎,完美符合封建社會對儲君和弟弟的想象。

簡直讓李承幹都想親自爲他寫一本《太子範》了,幾乎都忘了李治這小子也曾是這場吃雞大賽的種子選手,有什麼拿捏不準的問題都找他商量。

“如今戰況膠著,父皇和敵軍在山西一線打得難解難分,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每日的開支都猶如浩瀚星辰,巨大無比。”

李承幹拉著李治的手,喋喋不休:

“而這邊廂,爲了支撐這場大戰,國家已經被掏空。府庫空虛,民生凋敝,所有人都疲弊不堪,亟待休養生息。

“再這樣打下去,明軍還沒打進來,大唐的百姓就要先蜂擁四起攻入長安了!江山社稷就要先自己垮塌了!”

李承幹越說越激動,握著李治的手也越捏越緊,捏得他生疼。

但這貨不愧是被評價爲“仁孝”的角色,硬是忍著不吭聲,連嘴角都沒有歪一下,仍然一副洗耳恭聽的恭敬表情。

“可是,可是那羣庸臣卻……咳咳!”

李承幹說到了最讓他憤怒不已的地方,終於放開了皇太弟的手,劇烈咳嗽起來。

一邊咳嗽,還不忘一邊控訴:

“他們卻把精力,全放在了帝皇家事上!還說什麼‘天人感應’!

“父皇在外領兵打仗,換不換後連吾都管不著……咳咳!關他們何事?

“難道父皇不休妻,天下就要大亂,大唐就要亡了?難道換一個太后,一切就會好起來了?!……”

他還沒有發完牢騷,就被一陣劇烈的咳嗽打斷,喉嚨裡甚至涌出了些許腥甜的血腥味。

真是字面意義上的被氣吐血了。

李治全程安靜地聽著,用眼神示意宦官退下,自己親自爲皇兄拍背順氣,一邊和風細雨地勸慰道:

“陛下憂國憂民,其心日月可鑑。

“大唐得君如此,乃百姓之福,上天只會降下恩惠,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又怎會降下責罰呢?”

這話聽著就很舒服了,李承乾的氣果然就順多了。

畢竟他也不是老十四那樣堅定的唯物主義戰士,對這類天地鬼神的東西,心裡多少是有些膈應的。

“只是,陛下過於兢兢業業,以致於大臣們跟不上陛下的腳步,不得不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議題,轉移您的火氣,讓他們得以喘息一會兒。”

李承幹皺了皺眉,聽出了李治的弦外之音。

“皇弟的意思是,吾把諸臣逼得太緊了?”

李治恭順地作揖:

“欲速則不達。”

李承幹鬱悶地撇了撇嘴。

作爲練習時長半年、剛過實習期的新皇帝,李承幹在和大臣們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也瞭解到了他們的一些基本套路。

比如當皇帝的目光集中到大臣們不希望他集中的地方時,羣臣便會主動拋出一些不痛不癢的議題。

以此來干擾皇帝的視線,從而達到轉移其注意力的目的。

“陛下拋出的難題沒人接得住,又怕您問責太嚴厲,所以羣臣只好出此下策,暫時撐過今天的朝會,並非他們真的人浮於事,不關心國家大事。”

李治輕聲細語地替惹惱了皇帝的大臣們打圓場。

畢竟活兒還得由文武百官來幹,如果把他們全砍了,難道讓皇帝一個光桿司令扛著槍,去前線面對李明的千軍萬馬嗎?

先維持朝中團結,渡過眼前的難關,秋後算賬可以以後再說嘛。

反正如果腹黑李治來當皇帝,他是會這麼做的。

“唉……”李承幹苦惱地嘆氣。

對於和羣臣之間既合作又鬥爭的複雜博弈,他實在難以把握得當,遠不如他的父皇和兩位皇弟。

“先不論羣臣的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眼前的迫切問題該怎麼解決啊?

“父皇在山西前線不斷地要人、要物、要錢、要糧,可是國庫空虛,民力枯竭,後方已經難以支撐這樣的消耗了。”

已經一滴都沒有了,怎麼大戰三百回合?

“大唐地大物博,國力難道真的已經枯竭了嗎?”李治反問。

李承乾麪有慚色:

“恐怕是的。在父皇當政的時期,同樣年年對外用兵,百姓家中尚且還能存儲幾年的餘糧。

“而吾才主政幾個月,只打了半場戰爭,貞觀年間的積蓄就已經被揮霍一空了。

“有些地方的稅賦都已經收到了好幾年以後,土地大量拋荒,百姓整鄉整裡地流亡。

“如果再苦一苦百姓,增加民間的負擔,怕是要民變四起,國家危亡了。”

李承乾菜只是相對的,不代表他真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不體恤民情。

更不代表他不知道“官逼民反”這項常識。

李治眨眨眼睛:

“真的嗎?臣看未必。”

李承幹肅然起敬:

“賢弟你想做什麼?再苦一苦百姓?

“地皮都快被刮出火星子了,再刮就得刮吾等的頭皮了。”

難道賢弟想破罐子破摔,攢起一波流和大明拼了?

勸他還是別動這個心思了。

怕不是會遭到反噬,沒被明軍打,先被暴民給一波推到主基地了。

畢竟有“廣神”隋煬帝這個“珠玉”在前,後世的皇帝們就算無意當儒家理想中的標準仁君,也總得該爲自己的皇位和項上人頭著想,偶爾與民生息吧。

更何況,今時不同往日。

以前的老百姓沒得選,被敲骨吸髓,能忍也就先暫時忍忍了。

現在隔壁多了個大明,像個燈塔似的立在那兒。

老百姓看看那邊,再看看一團烏糟的家裡,可是會用腳(跑路)和用手(造反)投票的!

“百姓不能苦一苦,那還可以苦一苦別人。”

李治低著頭,掩飾自己勾勒的嘴角。

“別人?除了百姓還能有誰……哦。”

李承幹先是一愣,隨即也反應了過來。

“對哦,除了百姓,確實還有一類人可以榨出點油水來。”

那個待宰的肥羊,便是——

“士族。”

兄弟倆異口同聲,默契地相視一笑。

之前他們就效仿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明皇,割過一波士族的韭菜。

只能說,很爽,早就該割割了。

雖然在細節上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從宏觀的層面上,確實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多湊出來的每一文錢都化作了射向李明的箭簇。

因此,食髓知味的兄弟倆也產生路徑依賴了。

“可是之前實行的新政,已經讓那些土皇帝們有頗多怨言。這次再勒索他們,不會引起反彈嗎?”

李承乾冷靜下來,擔憂地問:

“他們在地方上可都是有武裝的呀。”

李治對此倒是毫不擔心:

“隨他們便。如果大唐亡了,他們就得獨自面對李明的鐵蹄了。”

“對哦。”李承幹一拍腦袋。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位地主老爺,你也不希望土地被山匪沒收吧?

有了外部威脅,在內部推行改革新政的阻力就大大減少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戰爭也是老李家父子兄弟聯手噶門閥士族韭菜的行動。

“有一些大門豪族的成員在朝中擔任要職,在宮廷中也廣有關聯,例如韋氏、高氏等等。對他們不能隨意下手,恐會招致反彈。”

李承幹又說道。

誠然,大唐是建立在過去歷朝的基礎之上的,不像大明是另起爐竈,屎山代碼堆迭,不能隨便亂動底層代碼。

指不定就係統崩潰了。

“這不難。”李治壓低了聲音:

“今日在朝堂上,是誰最先出言指摘陛下的?”

“是劉洎。”李承幹恨恨地咬著牙回答。

李治微微點頭,在腦海裡快速地過了一遍,道:

“劉尚書的家族倒不顯山露水,和其他顯赫的家族也沒用聯姻。

“何不拿他開刀?”

李承幹肅然起敬。

這位弟弟,確實夠腹黑啊。

…………

次日,是個大晴天。

御史臺韋挺帶隊,抄了劉洎尚書的家。

是因爲有人舉報劉尚書貪污受賄,和昨天在兩儀殿上劉尚書對太上皇的婚事多嘴完全沒有關係。

帝王無家事,陛下怎麼會因此而給臣下穿小鞋呢。

抄家的結果很是驚人吶,抄出了良田萬畝,全都位於劉尚書的荊州老家。

這也是唐朝官員的老傳統了,不管自己在哪裡任職,發達了一定要在老家買地。

不衣錦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至於查抄劉洎在京城的府邸,爲什麼會抄出遠在荊州的田產。

別問,問就是陛下明察秋毫。

“荊州地方多山水,民無立錐之地,而劉尚書一人竟佔地萬畝,觸目驚心,觸目驚心吶……”

大朝會上,李承幹陛下專門把這事兒挑出來樹典型。

劉洎那個冤啊,簡直和十二月飛雪一樣冤。

雖然按他的俸祿,確實買不起這麼大的地,應該是收了不被法律允許收的錢。

可是法律不允許收,不代表實際通行的“規矩”不允許他收啊!

老劉作爲首席宰相,收黑錢還沒他的下屬收得多,簡直是清廉的典範啊!

陛下爲什麼非但不表彰,反而還要抄他家,治他罪呢!

劉洎心中很是不服,在朝堂上理直氣壯地張望,試圖尋找盟友。

但是上次小朝會上和他攻守一致的同盟,現在全都避開了眼神。

現在大家都知道,陛下是在抓典型。

還是別觸這個黴頭,獻祭掉一個犧牲品讓陛下息息怒吧。

反正老劉是寒門出身,和大族並沒有什麼瓜葛,大家都懶得出手保他。

“劉侍郎,你還有什麼話要說?”李承幹威嚴滿滿,中氣十足,咳嗽也不咳了,顯然心情大好。

劉洎意識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癱軟地坐在席位上,不情不願地叩首:

“臣……負皇恩,任憑陛下處置。”

一聽就不是很服氣的樣子。

把你家抄了天就晴了,這是不是某種天人感應啊……李承幹拼命忍住開嘲諷的衝動,裝作寬宏大量的樣子。

“朕念你勞苦功高,就不重罰你了。

“職位不動,品秩降半級使用,貪腐所得的田地充公,罰俸三年。”

只罰錢,不抓人,作爲一門專門拿到大朝會上來公審的案子,可以算得上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這也太輕了,讓在座的老狐貍們覺出了一絲非同尋常的味道。

本來他們還等著劉洎跌倒,自己能遞補上這個空缺呢。

結果沒想到,陛下不是衝著人,而是衝著錢來的啊!

這是什麼意思,是否代表著上頭又想出了什麼折騰他們的新主意?

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略過龍榻上的皇帝,落在了一邊靜靜坐著的皇太弟身上。

劉洎不知該說什麼,只能跪謝:

“謝主隆恩……”

“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李承幹露出了自己繼位以來最燦爛的笑容,笑瞇瞇地轉向座下羣臣,故作苦惱道:

“最近國庫空虛,與大明帝國的戰爭幾乎無以爲繼。

“諸位愛卿,如之奈何呀?”

得,果然是爲了錢……大家懂了。

看著大家警惕又肉疼的表情,李承幹話鋒一轉:

“如果這場仗我們敗了,李明就將接管整個大唐,按他的意圖重分天下土地,剷除所有豪門大族了。

“諸位愛卿,你們也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吧?”

此話一出,太極殿裡的風向就開始轉變了。

是啊。

現在出點血讓點利,只要大唐還在,這套制度還在,他們遲早可以再賺回來。

可是如果讓李明那傢伙霍霍了,那就好比海水倒灌,土地都變成鹽鹼地,他們家族從此以後就別想在土地上撈到什麼好處了!

不得不承認,唐初的士大夫們,還是比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朝代末期的蟲豸有格局的。

明末那幫清流文官,死到臨頭還抓著錢不放,到最後被東北老鐵一頓圖圖就老實了。

但在大唐永慶皇帝一朝,諸位貴族仍然樂意慷慨解囊,共赴國難。

有捐錢捐地的,也有自減俸祿的。

他們積極響應皇帝陛下的號召,各盡所能地展開自救。

大唐,還遠遠沒有爛透。

…………

山西前線,幷州。

唐軍主力雲集於此,每天車輛、牲畜、人員來往巨大,把這山間谷地整得比京城還要熱鬧。

大軍就像一頭饕餮巨獸,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沒有這無數條臍帶運送養分,撐不了多久就會餓死。

在收復了晉陽城以後,唐軍一度士氣高漲,準備趁勢北上,收復整個太行山以西,順手把叛匪都給剿滅了。

然後,就捱了李靖的當頭一棍,前進的勢頭被打斷,兩邊在幷州一線展開了拉鋸戰,久久僵持不下。

所幸,雖然沒有達到預期戰略目的,但是將士們的士氣都還保持得不錯。

除了天策上將治軍有方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後勤補給十分充足。

“哦?大郎和九郎爲了籌措軍費,居然想出了這妙招?讓世家大族主動掏錢?”

充作大本營的晉陽府中,李世民眉飛色舞地讀著後方傳來的消息。

軍費不足,朕所惡也;士族跋扈,亦朕所惡也。

沒想到皇帝和皇儲能讓兩害抵消,用士族的錢來補充軍費。

那兩人,也是成長了許多啊。

“不過,這勢頭不大妙啊……”

讀著讀著,李世民的臉色凝重起來。

第106章 撲朔迷離的功績與過繼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286章 《“明”教》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276章 天可汗之所以姓“天”第66章 陛下打算立長還是立賢?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05章 戰局的思維盲點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207.第199章 李二:皇帝是這麼當的,朕教你195.今天請假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329章 校場領餉,不帶甲兵第31章 死於安樂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310章 李二:是個人才,便宜那小子了第11章 大人的世界第451章 黑船渡來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第421章 半島人民思路廣,島國人民樂趣多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2章 我不同意這樁婚事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9章 新目標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107章 不寵?都快寵上天了!第431章 罪己詔第130章 老房:這個家沒我得散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74章 破局的關鍵,是一起舊案第62章 李明,危!第23章 冷暖鋒的碰撞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現吧第24章 封王,封個屁!第383章 山西園區第6章 這都是父皇造的孽啊第46章 你的工坊不錯,下一秒是我的了178.第175章 我有一個點子,殺武則天的點子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269章 我到河北省來207.第199章 李二:皇帝是這麼當的,朕教你258.第249章 李治的小煩惱和大問題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1章 逆子!第81章 九成宮之變第397章 戰略性模糊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422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306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義)第26章 薪火相傳第20章 太子駕到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204.第196章 房玄齡:我家少主不可能這麼腦洞大開第84章 侯君集危在旦夕?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131章 你知道一石米多少錢嗎?五百文!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174.今天還是一更,第二趟跑醫院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08章 齊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第389章 旱地行舟
第106章 撲朔迷離的功績與過繼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286章 《“明”教》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276章 天可汗之所以姓“天”第66章 陛下打算立長還是立賢?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第5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河北士族第305章 戰局的思維盲點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207.第199章 李二:皇帝是這麼當的,朕教你195.今天請假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329章 校場領餉,不帶甲兵第31章 死於安樂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310章 李二:是個人才,便宜那小子了第11章 大人的世界第451章 黑船渡來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第421章 半島人民思路廣,島國人民樂趣多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22章 我不同意這樁婚事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9章 新目標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107章 不寵?都快寵上天了!第431章 罪己詔第130章 老房:這個家沒我得散第254章 長孫無忌:沒有,我絕沒有跑路遼東的想法第363章 叛賊守國門第74章 破局的關鍵,是一起舊案第62章 李明,危!第23章 冷暖鋒的碰撞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121章 這位姐,你也不想救錯人被發現吧第24章 封王,封個屁!第383章 山西園區第6章 這都是父皇造的孽啊第46章 你的工坊不錯,下一秒是我的了178.第175章 我有一個點子,殺武則天的點子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第111章 遼東,我素未謀面的故鄉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第330章 太行山大規模徒步指南第307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277章 貨幣戰爭第418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269章 我到河北省來207.第199章 李二:皇帝是這麼當的,朕教你258.第249章 李治的小煩惱和大問題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1章 逆子!第81章 九成宮之變第397章 戰略性模糊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422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第343章 這支軍隊疑似過於謹慎了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306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義)第26章 薪火相傳第20章 太子駕到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204.第196章 房玄齡:我家少主不可能這麼腦洞大開第84章 侯君集危在旦夕?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137章 我趕時間,你倆一起上吧第131章 你知道一石米多少錢嗎?五百文!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174.今天還是一更,第二趟跑醫院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08章 齊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第389章 旱地行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大荔县| 靖边县| 甘谷县| 大新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安远县| 台南市| 义马市| 崇左市| 昌都县| 永嘉县| 胶南市| 邵东县| 定陶县| 江达县| 离岛区| 琼海市| 秭归县| 应城市| 郑州市| 阿巴嘎旗| 肇东市| 朔州市| 普兰店市| 张家港市| 长葛市| 诏安县| 四平市| 邮箱| 普兰县| 慈溪市| 旌德县| 孙吴县| 福海县| 祥云县| 云浮市| 依安县| 墨竹工卡县| 崇阳县|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