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

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 “那小子竟是如此打算?!”

仔細研究著地圖,李世民終於將李明前後的行爲串聯起來了。

因爲怕被皇兄猜疑,那廝一直在裝瘋賣傻,嚷嚷著要被開除宗籍。

而當他在九成宮事件之中過於閃耀,已經不可避免地引來了太子的仇視後。

他流竄到了幾乎與內地隔絕的遼東,割據一方,自成體系,以達到讓政敵望而卻步的目的。

時間一長,李明什麼時候復活戰國的“大燕”,討要個燕王的封號也不奇怪。

“問題是,朕該如何應對?”

裂土割據,這本來就是李世民曾經試圖推行過的國策。

早兩年,他還整出過“世襲刺史”這種絕世爛活,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聯手噴了回去。

站在他的那個時代,他也是有理由的。

在唐朝之前的秦和隋,兩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王朝,都踏入了二世而亡的死衚衕。

反倒是分封的周王室和部分分封的兩漢,茍的時間還能更長一點。

李明只要還認這個大唐,繼續盤踞遼東、擴大華夏的影響力,反而是件好事。

都是老李家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嗯,就像秦國開發西戎、楚國開發荊楚那樣,是好事……

嗎?

“那傢伙的心思纔不會安於一個諸侯王?!?

李明是個不安定因素,東北同樣也沒安定到哪裡去。

兩個不安定湊一塊兒,盤踞在大唐的頭頂上。

作爲皇帝,李世民不可能腦袋上的那麼大一坨威脅淡然視之。

他擔心如他所願了,但沒有完全如他所願。

大唐確實拿了周朝的劇本。

只不過不是“其命維新”的西周,而是“風雨飄搖”的東周。

李明還年輕,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變數。

更何況,他麾下的房玄齡、侯君集,一個賽一個的野心勃勃。

就算李明不想上進,想安心做個燕王。

他的部屬會安心龜縮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和傻麅子呲牙嗎?

時候一到,他的手下會推著他上進的。

對此,李世民自己也深有體會。

“以遼東爲跳板,以高句麗等爲後方,以燕山爲前線。

“厲兵秣馬、民如虎狼……”

李世民的臉色陰沉了幾分。

站在遼東節度使的角度來看,戰略形勢其實非常清晰明瞭——

整兵備戰。

“所以他優先選擇了遼東……”

從這個角度出發,李世民徹底看懂了李明的佈局。

若以華夏爲目標,那麼東北地區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可進可退。

退可退守燕山一線,小門一關,自己過日子。

進可揮師南下,一路衝下去就是寬闊的山東河北平原地帶。

“然後山東河北的士族還都是他的親家,這次大戰中,他還收受了幽州刺史的幫助……”

李世民久久凝視著地圖,在腦子裡將李明的勢力和潛在合作力量一一標記。

忽然感到一陣久違的頭疼。

“嘶……那豎子,已經成勢了!

“他的意向絕不止在遼東或者東北,而是覬覦整個大唐啊!

“無智,無謀,無情!”

老李忍不住破口大罵。

手下人琢磨著武力篡國,哪個皇帝碰上這種事都得開罵。

挑戰君權是一方面。

朕給你的你也照單全收,朕不給你的你還照單全收。

那有沒有朕,對你還重要嗎?

你纔是那個應該自稱“朕”的人啊!

另一方面,也是真正讓李世民生氣、讓他大罵無智無謀無情的是。

李明的這套佈局,不是走傳統的“奪嫡”或者“朝堂政鬥”路線。

而是筆直奔著打內戰去的??!

他李世民雖然也搞過政變,但都是自己人在小範圍裡隨便玩玩的。

跟李明這樣以天下爲棋盤、軍隊爲棋子的大陣仗相比,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漢末三國亂過,五胡十六國亂過,隋二世亂過。

如果唐二世再這麼來一遍,那天下百姓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如此一來,岑文本、劉洎對李明的奏本未必是錯,張亮的情報也未必是假了……”

李世民全面反思著之前的種種蛛絲馬跡。

“所以,在李明收服山匪、擅自建立政權之後,他是故意不向朕和朝廷說明情況的。

“他就是要瞞著朝廷,自作主張地另起爐竈,培養起一套完全聽命於他、而非朝廷的班底,爲他作爲與大唐朝廷分庭抗禮的基礎……”

李世民的疑心升到了頂點。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太多疑了。

“不,李世績彙報說,李明願意重回唐制,官吏也皆由朝廷任命,營州都督府保留,甚至還主動申請在平州也建立都督府。

“他說私自開府招募幕僚是權宜之計,私自豢養甲兵也是權宜之計,是否爲真暫且不論。

“但主動上交人事權和兵權,將自己納於中央的監視之下,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李世民感到心情十分矛盾。

這十四子,到底是反了還是沒反,想反還是不想反,是亂臣賊子還是大唐忠臣啊?

都說人心隔肚皮,小李明的肚皮那更是九轉十八彎,讓人抓不住頭緒。

李世民發現,自己根本不瞭解、也許這輩子也無法瞭解這個最小的兒子。

“朕該如何應對?”

他頭一次發現,做一項決策能這麼難。

把李明噶了這個選項首先排除。

就算兒子真造反了,李世民都捨不得殺,想方設法保一條命。

何況李明只是有造反潛力,沒有付諸行動。

更別提他那一身在九成宮等事件中刷的buff了。

“削弱李明,將他調往別處,或直接將他召回太極宮?”

一般的皇帝肯定優先考慮這一對策。

看似一團和諧,既避免了內戰的風險,又沒有一個人受到傷害。

皆大歡喜。

嗯,至少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是這樣。

“問題是,朕……的身後,誰又能保護他?”

諸皇子、尤其是太子李承幹對李明的敵意,李世民已經切身領教過了。

以此子的才能、以及拉的仇恨,李世民難以想象,在他駕崩以後此子能怎麼活下來。

李世民絕不希望這位小兒子早早夭折。

所以,李明冒著生命危險給自己搭建起來的安全屋,李世民還不能就這麼隨隨便便就強拆了。

進,怕引發內戰讓大唐成爲歷史;退,怕寶貝小兒子提前退出歷史舞臺。

一邊是江山社稷,一邊是兒子性命。

難道,又是“最是無情帝王家”的悲哀嗎?

難道,李明也要重蹈南朝劉子鸞的覆轍,願來生“不復生帝王家”嗎?

難道,他這個父親只能眼睜睜坐視人倫慘劇一再循環往復嗎?

“身爲皇帝,難道就不能公私兩全嗎?”

李世民又感到了一陣酸楚。

兒子不想丟,但如果因爲兒子而丟了大唐江山,那也絕對非他所願。

更何況,就算他李世民真的無情最是帝王家了,放棄李明以保江山。

恐怕江山也難保,淪爲雙輸的局面。

以那小子的受迫害妄想,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他很可能並不會乖乖交出遼東,交出權力坐以待斃。

而會直接改旗易幟,堅守遼東,拒大唐於燕山之外。

以遼東地利、以及當地土人的人和,他完全有底氣這麼幹。

到時候,就真的如張亮所說,李明悍然謀反、與高句麗勾結了!

“這是提前引爆了矛盾,把兒子給逼反了啊?!?

李世民覺得腦袋越來越疼,簡直要爆炸了。

兩全其美,兩全其美……

這世上竟沒有兩全其美之法嗎?

李世民苦思冥想而不得,惆悵地望著大唐堪輿圖。

看著這幅他們李家共同打下的廣袤江山。

嗯,李家,都是李家……

李世民忽然有了一個荒唐的點子,呼吸陡然急促起來。

既然他怕李明發動內戰、強取江山。

那如果……

直接把江山給他,如何?

“可他既非嫡也非長,如何能繼承大統……

“嗐,嫡長又有何干?他總歸是姓李的……”

李世民的心裡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他恍然發現,大唐的一切隱患、宮中的一切矛盾、他這個老父親的一切煩惱。

皆是因李承幹而起。

因爲他決定將國家政權,交給一個不合格的繼承人。

因此導致諸子不滿,導致朝臣也各自站隊、拉黨結派,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甚至李承幹自己,也被這沉重的壓力壓垮了,被逼得有些瘋癲,屢做狂悖之舉。

可又是誰規定,一定得是李承幹繼承大統呢?

就因爲他是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兒子?

平心而論,以他對長孫皇后的感情、對長孫無忌的器重。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這個念頭他是根本不會有的。

然而,現在不一樣。

一方面,李明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才幹。

在他的治下,大唐叫不叫大唐另說,但華夏絕對是國富民強的。

而另一方面,李承幹也充分暴露了他的不夠格——

心胸狹隘、陰晴不定、猜疑心重,還是個精神突厥人。

更不用提那誇張的造型了。

主少國疑,指的是主上很有少女感,導致國民很疑惑。

如此有大缺陷的人,把大唐交到他手裡,那纔是藥丸。

“爲什麼要拘泥於嫡長呢,如果換一個,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呢……”

李世民的心思在飛快地運轉著。

立嫡長的根本目的,是人爲製造一個儲君的客觀標準。

這樣大家都不用爭,不用打得頭破血流、國破家亡。 但現如今,嫡長繼承法反而成了不安定的源泉。

那他李世民也不能刻舟求劍,盲目追求嫡長。

畢竟,他自己也非長子??!

“李泰和李治,兩人都比李承幹寬和,行事也更爲正常合理。

“讓他倆當國君,都好過李承幹這個嫡長。

“而如果直接指定李明……”

李世民在腦海裡繼續演繹著這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讓李明當太子,會如何?

朝廷必然一片哀嚎,世襲地主、士族門閥們以頭搶地,戰戰兢兢。

然後,被李明以各種或暴力、或陰險的手段,紛紛鎮壓。

最後天下大同,百姓富足,將周邊的土雞瓦犬逐一掃滅。

而國家的治理形式,也從皇帝與士族共治,變成了權力集中於皇帝之手……

這是任何一個最高權力者,都夢寐以求的景象。

“大唐若能有此歸宿,也好……”

李世民喃喃著,但遲遲下不了決心。

換太子,是一件必須謹慎再謹慎之事。

草率決定、倉促行事,必然會釀成大禍。

更何況,換一個嫡出的都得吵破頭皮。

要是換一個庶出的,朝野都要爆炸了……

不,爆炸的只是“朝”。

“野”這一塊一定是歡欣雀躍。

因爲民間輿論就控制在李明手上。

“要不索性讓李治來當這個太子?”

反正都想開了,李世民的思緒也越來越狂野了。

李治是嫡子,年齡也比李明大,從“嫡”、“長”的標準來度量,身份上就比李明強。

而且李治的性格寬厚,與李明的關係也還不錯。

至於李泰,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則排在最後一位。

甚至遠在李明之後。

雖然魏王李泰備受寵愛,屢屢逾越禮法,和太子李承幹打著擂臺。

讓李承幹無時無刻不感到巨大的壓力,一度以爲自己會被李泰奪嫡,以至於養成了疑神疑鬼的性格。

但其實,李世民只是拿李泰作爲磨刀石,來砥礪磨鍊李承乾的心境的。

他打心底裡就沒想把江山交到李泰手裡。

因爲李泰其人,僞。

什麼都是虛僞的,性格是僞的,連所謂文采才幹,也是假的。

只是沒想到,李泰不行,李承幹更非寶刀。

磨礪了一下就斷了……

“不論李明還是李承幹,都太極端了。

“選一個保守的李治,似乎是中庸之道……

“嗐,朕在胡思亂想著什麼?”

李世民自嘲地笑笑,打住了換儲君的念頭。

現在提換儲,還爲時尚早。

但有些事,一旦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那就收不住了。

這個念頭在腦海深處揮之不去,讓李世民不自覺地做出具有傾向性的決策。

“或許……應該給李治的晉王府,也指派一些精明能幹的幕僚了?!?

李世民背著手擡著頭,細細地琢磨著人事調動。

“李世績是個文武全才,在幷州與李治有舊交。就讓他去晉王府,給李治當個司馬。

“原晉王師許敬宗雖然人品一般,但也是江南大族許氏的子嗣,素有才名。讓他從洪州回來,重回晉王府。

“李治過於老實闇弱,需要狠厲之人輔佐。笑裡藏刀的李義府正合適。

“以及高季輔、張行成……”

李世民很快給晉王李治做好了人事安排。

接下來,就是李明瞭。

“首先得盯住那小子,在老子歸西之前,他可別按捺不住,先造反了!”

李世民覺得,不能排除那廝提前搞事的可能性。

尤其在河北士族的慫恿下,鬼知道李明會幹出什麼石破天驚的傻事。

而要暗中看住李明,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

李世民彈著桌案,吩咐近侍:

“把張亮叫來?!?

…………

大衆臉的工部尚書張亮,今天在人羣裡格外顯眼。

因爲他臉色蒼白得幾無血色,冷汗涔涔,渾身發抖。

“怎麼?張愛卿身體抱恙?”

李世民又好氣又好笑地問自己的密探頭子。

張亮哆哆嗦嗦,好像真的很冷:

“是……是,不瞞陛下,郎中說,臣有些體虛盜汗……”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

“那朕把你叫來,是朕的不是咯?”

“不敢不敢,陛下有令,臣即使赴湯蹈火也萬死不辭!”張亮趕忙說道。

他覺得自己這次死定了。

傳假情報、挑撥陛下和皇子的關係被拆穿不說。

還因此間接害死了一位朝廷重臣魏徵。

這口巨鍋……不,這就是他的責任,是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的。

“張亮,你侍奉朕這麼久了,朕實在不忍你走歪路。”

李世民輕輕拍著桌子:

“但是,有人密告朕,說你豢養義子,意圖不軌啊。”

開始了開始了,開始清算了……張亮面如死灰。

這些頂著“義子”名頭的密探,究竟是爲了誰豢養的,別人不知道,陛下您還不知道嗎?

但張亮也辯無可辯。

自己做賊心虛,被人買通,犯了事闖了禍。

那責任也得自己背了。

他一句也不辯解,只是低著頭說:

“臣……只能懇請陛下格外開恩,保全臣的兒女家族……”

看著老夥伴這副可憐兮兮的模樣,李世民心中也涌起了陣陣酸楚。

說到底,張亮雖然疑似與太子勾結。

但勾結對象好歹也姓李,仍然是皇族之內,而且太子名義上也算半個皇帝。

李世民這副朝不保夕的病軀,誘使大臣們提前找好下一個東家,雖不忠誠,但也還算情有可原。

張亮的問題,他李世民也得承擔一定的責任……李世民長出一口氣,直白地說道:

“朕留你一條命,你的‘義子’們,就交由朕來‘撫養’?!?

張亮猛然擡頭,眼睛裡閃爍著點點亮光。

呆立許久,立刻跪倒在地:

“陛下大德,臣……涕零不知所言!”

李世民微笑道:

“將來有你‘言’。

“工部尚書是不能讓你當了,下放河北道當個巡察使吧,巡察地方吏治?!?

河北道包括山東河北和遼東,正好把李世民最頭疼的地區全部囊括在內。

張亮咚咚磕頭:

“謝陛下,謝陛下……”

李世民眼神變得犀利起來,低聲道:

“你的主要職責,就是看住遼東方面的動向、以及遼東與河北士族的交往。

“有任何異動,你不要干涉,直接報告給朕即可?!?

張亮重重地點頭,大拜道:

“臣,領旨!”

李世民點點頭,笑容溫和:

“以後你就別再‘不知所言’亂說話了?!?

“再有不稱職之舉,臣罪該萬死!”張亮表起了忠心。

“還有?!崩钍烂竦男θ萦l和煦:

“以後,你也別再與某些人朋黨了。

“你只能聽命於一人,那就是朕?!?

張亮的臉色又唰地一下白了。

都知道,陛下都知道……

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

張亮有種“腦袋只是預先存放在脖子上”的涼快感,顫顫巍巍地離開了立政殿。

…………

送走張亮,李世民輕出一口氣。

不知這樣一擒一縱後,張亮那廝能不能老實一點。

別再和李承幹、李祐或別的什麼皇子大臣鬼混在一起了。

安排完張亮,順帶著給李明上了一道保險以後。

李世民便琢磨起了加強李明的辦法。

既然解放了思想,從立嫡長轉變爲了立賢與嫡長並重。

那對李明這位庶子,也不能一味地打壓。

需要擡他一手,讓他擁有能與其他嫡子一較高下的資本。

“遼東所需的銅鐵、良種、工匠、人口,要儘快到位。

“袁天罡是誰?爲什麼李明在信中,專門點名要他?

“算了,許他用馳道,一併打包送去。

“至於稅賦減免,念遼東路遠,許其租稅就地徵收使用,不必上交朝廷。”

李世民做著一系列安排,總覺得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李明不缺資源,這傢伙什麼玩意兒手搓不出來?

開局一個碗,結局要造反好吧。

李明的短板,不在於別處。

而就在於其出身。

既非嫡,又非長。

假設李明在李承幹這個位子……不,甚至只需在李治這個位子上。

就沒有之後這一大堆麻煩事了。

朕已經決定了,就欽定你來當下一個皇帝。

“簡而言之,李明真正的弱點,就在其生母楊氏身上。

“楊氏,該如何處理楊氏的身份問題……”

李世民靜靜地思考著,手指嗒嗒點著桌案。

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22.第213章 李泰,是你麼?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442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254.第245章 沒把皇后當深宮婦人,也沒把她當人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326章 天爲幕布 地爲戲臺的行爲藝術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445章 天降正義!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117章 遼東只能有一個話事人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261章 平壤之冬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184.關於武則天吐便當的若乾爭議與意見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431章 罪己詔第79章 清君側(字面意思)!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327章 李明,你老子我來了!第398章 這是你自找的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28.第219章 監國監國,監甚鳥國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252章 真正的天兵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a>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253.第244章 闖關東第114章 這孩子什麼來頭?!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238.第229章 李明的陽謀,無解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第90章 請選擇您的出生點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a>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79章 清君側(字面意思)!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248.第239章 恩!情!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第396章 天下的君父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第266章 精突太子:此處不留爺,爺去投突厥!第23章 冷暖鋒的碰撞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288章 吾兒,朕能辭職嗎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273章 稱心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第114章 這孩子什麼來頭?!第391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嗎?第381章 船破偏遇打頭風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37章 初見端倪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200.第193章 你去把長安的貪官除掉248.第239章 恩!情!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385章 啊臥槽李明怎麼這麼壞啊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
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22.第213章 李泰,是你麼?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442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254.第245章 沒把皇后當深宮婦人,也沒把她當人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326章 天爲幕布 地爲戲臺的行爲藝術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445章 天降正義!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117章 遼東只能有一個話事人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261章 平壤之冬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184.關於武則天吐便當的若乾爭議與意見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431章 罪己詔第79章 清君側(字面意思)!第101章 遼東人才喜加一第327章 李明,你老子我來了!第398章 這是你自找的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228.第219章 監國監國,監甚鳥國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252章 真正的天兵第342章 某種意義的雙向奔赴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302章 穿越就是爲了暴打(劃掉)報答李世民啊!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253.第244章 闖關東第114章 這孩子什麼來頭?!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238.第229章 李明的陽謀,無解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第90章 請選擇您的出生點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a>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79章 清君側(字面意思)!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248.第239章 恩!情!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第396章 天下的君父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第266章 精突太子:此處不留爺,爺去投突厥!第23章 冷暖鋒的碰撞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第288章 吾兒,朕能辭職嗎第360章 一明抵五唐!第273章 稱心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第114章 這孩子什麼來頭?!第391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嗎?第381章 船破偏遇打頭風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37章 初見端倪243.第234章 明弟,借你人頭一用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200.第193章 你去把長安的貪官除掉248.第239章 恩!情!第380章 傻人有傻福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沒人配與他政鬥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234.第225章 朱雀門之變第262章 李靖魅力時刻第385章 啊臥槽李明怎麼這麼壞啊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应城市| 黑水县| 拜泉县| 平乐县| 神农架林区| 满城县| 晋宁县| 乡城县| 平阳县| 五台县| 文昌市| 永修县| 蚌埠市| 延庆县| 冕宁县| 嘉善县| 个旧市| 澄城县| 湘乡市| 八宿县| 岳西县| 澄江县| 乐亭县| 开封市| 买车| 长汀县| 东方市| 陆良县| 克拉玛依市| 安福县| 容城县| 临猗县| 舟山市| 上高县| 乡宁县| 葫芦岛市| 天等县| 红原县| 湘阴县|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