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5章 什麼叫“家天下”啊

楊太后腦袋微微一歪,有些納悶地看著目瞪口呆的爺倆二人,疑惑地開口問道:

“你們怎麼了?怎麼突然不說話了?”

李世民靠到好大兒耳邊,大聲地說著悄悄話:

“你大明是不是要出個竇太后了?”

竇太后是漢景帝的娘,漢武帝的奶奶。擅權胡搞,把西漢給霍霍得夠嗆。

李明搖搖頭,中肯地點評道:

“我看未必,阿孃還是很能幹的,當個呂后沒有問題。”

呂后就不必介紹了,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兼合夥人。

雖然在歷史上常以“惡毒後媽”的形象示人,但放下私德如何先不談,她公義是有的,治理能力很強,大漢開啓“文景之治”有她一份功勞。

“只是這樣的話,這天下還是我們李家的天下嗎?”李世民大聲地表示疑慮。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李明大聲地表示,如果她想要,就自己來拿。

“臣妾不知道二位在說什麼哦,臣妾只是一個沒出過宮、沒見識的婦道人家哦。”聽著爺兒倆的大聲密謀,楊太后面不改色,仍舊笑瞇瞇地說著。

高手過招,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和諧的一家三口繼續(xù)喝著茶,親切友好地進行著家庭會議。

會議內容,是整個天下。

現在,李明統(tǒng)治的疆域冬至東海、西至蔥嶺,南至天涯海角,北至黑龍江。

領土橫跨萬里,遠超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極限,將公元七世紀地球上最適宜耕種和放牧的土地盡收囊中。

要治理好這廣大到離譜的國土,可不容易,需要極其高超的統(tǒng)治手段、精巧的權力架構設計,以及超乎時代的政治思維。

巧了,上述特質被老李家的吉祥三寶都給集齊了。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暢談著,口吐的每一個字,都牽動著千秋萬代、億萬生靈。

在李明“君主離線”期間,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發(fā)生了什麼,現狀如何,將來該採取什麼樣的政策、達成什麼樣的目的。

簡言之,便是天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過去的這場大旱,主要在淮水以北的中原、關中和山西地區(qū)肆虐。

“東北和遼東氣候溫和,降水充沛,豐收可期。

“南方地區(qū)則剛經歷梅雨季,剛入伏旱,又遇上了連續(xù)的颱風,導致降水其實比往年更多一些。”

農耕永遠是這個民族的頭等大事,楊太后也不藏私,將自己所知的一一道來。

李世民靜靜地旁聽著,心頭卻是一驚。

中原以南,一直是大唐的勢力範圍吧!

當時尚處於敵對狀態(tài)的楊太后,怎麼對大唐的情況知道得這麼清楚,掌握得如此細緻!

過去數月,自己只顧著打仗了,沒想到對自己國家的瞭解尚不及敵國的太后!

而更令李世民脊背發(fā)涼的是,李明對母后知道這麼多並沒有感到十分詫異,只是淡定地點點頭道:

“既要抗旱,又要防洪,看來這個夏天註定不平靜啊。”

李世民感到頭皮發(fā)麻。

原來自己國家對大明一直是單向透明的麼?

這是何等恐怖的情報能力,難怪大唐輸得這麼慘……

是的,這場“明唐爭霸戰(zhàn)”,別看在場面上打得很熱鬧,雙方有來有回,見招拆招。

其實大唐一方算是輸得很慘的了。

因爲從李明旗幟鮮明地打出反唐大旗開始,到把大唐的皇帝、皇儲和太上皇打至跪地迫他們做俘虜,一共才花了幾個月時間。

都快比老李最得意的“虎牢關之戰(zhàn)”的持續(xù)時間都要短了。

虎牢關之戰(zhàn),李世民歷時近十個月,死磕下了堅城洛陽,就這還被誇讚爲“神速”。

可小李用差不多的時間,席捲了整個天下。

這麼一看,怎一個慘字了得……

“阿爺你腫麼了?在想心事?”

李明見老爹突然陷入了沉默,好奇地戳戳。

李世民面無表情地說:

“你阿爺在後悔。”

李明:“後悔什麼?”

李世民:“後悔沒把狄仁傑和姓來的那小子給砍了。”

讓那倆小子當內鬼!

李明:“?”

不過李世民也沒有過多地糾結於這個話題。

那場戰(zhàn)爭已經是過去時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人總是得向前看的。

“今年夏收的形勢固然嚴峻,但是抗洪抗旱有阿爺、阿孃和羣臣輔佐,我便可安心無虞,垂拱而治了。”

天氣的問題已經談透徹了,李明切換到下一個話題。

“國內工農業(yè)產出和國家財政情況如何?”

收支收支,相比賑災這類支出項,李明更關心收入項。

楊太后笑盈盈地指了指書櫃:

“我就知道你最關心經濟問題,已經提前讓房相和遺則整理好了賬冊,都在這裡了,供你查閱。”

李世民忍不住揚起了眉毛。

好傢伙,替皇帝安排日程、給宰相發(fā)號施令,這怕不是比呂后更呂后,這都快變成常務副皇帝了。

早知如此,當初是不是該給後宮設立更嚴格的門禁制度,將她們徹底隔絕於朝政之外……

老李又開始在心裡後悔了。

不過李明倒是完全不怵太后擅權。

相反,甚至在御駕親征以前,他還特意放權給楊太后,並叮囑房玄齡、長孫無忌配合太后的工作。

互相猜忌搞內耗不是他的風格。

李明輕快地打開賬冊,只是瞟了一眼,便不禁嘖嘖稱讚:

“不愧是兩代房相,做賬就是做得漂亮。”

把一個國家億萬民衆(zhòng)、形形色色又錯綜複雜的經濟民生活動,以數字的形式轉錄,以一目瞭然而邏輯嚴密的形式展示出來。

想來也知道,這是一項多麼困難的壯舉。

“因爲在統(tǒng)計製表時,原唐國疆域還沒有納入我國管理,財務數據沒有獲得,因此數據範圍僅限於大河以北的原大明領土範圍之內。”

楊太后笑呵呵地端詳著翻閱賬本的李明,就像普通的慈祥母親端詳埋頭苦讀的兒子一樣:

“兩國合併、天下歸一,首先得要合併統(tǒng)計數據口徑。”

只是母子之間的對話內容有點超綱。

“嗯,我在前線的時候,已經寄信給長孫延,讓他牽頭落實此事,並讓房遺則協辦了。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們有的忙了……”

李明一邊翻閱著賬目,一邊應和著。

國家之大,記錄經濟活動的賬目自然也是天文數字。

但是房家父子記賬很有技巧,主要條目一目瞭然,堪稱人肉excel。

李明看著看著,眉頭就擰了起來。

“經濟增長不高,並沒有達到預期啊,就算考慮到戰(zhàn)爭因素,我國的實力也應該不止於此……”

李世民在一邊靜靜地聽著,沒有吭聲。

很明顯,好大兒認爲羣臣的業(yè)績不理想。可是李世民不這麼認爲。

他這一路看過來,大明王朝豈止是蒸蒸日上,簡直是蒸蒸日上。

這還是在戰(zhàn)爭花費巨大的前提下,所達成的成就。

羣臣已經做得很努力很到位了,爲什麼要扣他們的績效,果然是黑心老闆……李世民爲可能得扣工資的大明權臣默哀一秒鐘。

楊太后還是笑呵呵的:

“明兒也別太難爲他們了。河北大旱,作物歉收,賬面數字難免難看。

“天不遂人願,非人之過也。”

儘管在李明的推動下,大明在大搞基建,大鍊鋼鐵,大興貿易。

但是在公元七世紀的時代侷限下,農業(yè)仍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在國民經濟中佔據著絕對地位。

換句話說,大明也逃不脫“看天吃飯”的魔咒。

“真的是因爲客觀因素麼……”李明沉聲嘀咕著,在思考明天開大會的時候,要不要以這個話題爲由頭,申斥一下羣臣,讓他們收收骨頭,繃緊神經。

李世民插話道:

“你在京鎮(zhèn)守時羣臣做得好,你出門在外時羣臣做得不盡如人意,這不正說明了這個國家缺你不可嗎?

“如果你在和不在都一個樣,如何凸顯你的必要性?要你何用?”

這番話,讓李明和楊太后娘倆愣了愣。過了一會兒,兩人會心一笑。

“還得是父皇,抓住了皇權的本質。”李明笑道。

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一家三口決定著未來的天下大勢。

…………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便是傍晚。

外面的雨還在噼裡啪啦地下著,天色晦暗一片,看不出早晚。而宮人自然也不敢冒昧打擾三位貴人商討要事。

是李明隱約聞見了殿裡的飯香,才意識到已經到飯點了。

楊太后溫婉地笑道:

“先吃飯吧。你們大老遠的,一回來就在工作,肚子一定餓壞了吧。”

雖然表情一直沒變,但微妙的氣場變化讓人莫名覺得,楊氏好像從一位專權的太后又變回了賢妻良母。

“正好,我也餓了。嘶,腿都麻了。”

李世民剛想站起,又坐了回去,敲著偏癱的右腿。

中風偏癱的半邊軀體只是動不了,一切感覺是如常的,所以該麻還是得麻。

“請讓臣妾來服侍陛下。”

楊太后彎著腰,小心翼翼地來到李世民的身側,溫柔地抱住他的胳膊,慢慢攙扶他起身。

兩人好像又回到了立德殿的時光,李世民仍然是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天策上將,而楊太后還是那個楊氏。

“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李世民輕輕撫摸著她的頭髮。

“陛下……”楊太后羞赧地低下了頭。

兩人四目相對,一個激情似火,一個柔情似水。

“咳咳。”

某顆電燈泡陛下乾咳一聲,打斷了這對肉麻的公婆,生面無表情地說道:

“對了,突然想起來——提起吃飯,我忘記還有一件事了——”

語氣生硬,完全沒有“突然想起來”的感覺,屬於是演都懶得演了。

嘖……李世民不耐煩地咂了咂嘴。

要不是這顆燈泡頂著“陛下”的名頭,橫豎得給他丟出去。

楊太后依舊是一臉溫和的笑容:

“皇帝陛下有何吩咐呀?”

像極了哄小孩子睡覺,晚上爸媽有活兒要忙的語氣。

李明完全無視之,繼續(xù)面無表情地說道:

“大臣們的吃飯問題,我認爲有必要規(guī)劃一下。”

李世民聽得神色一變:

“只是沒有達到你的預期而已,沒有必要扣俸祿扣得這麼狠吧!”

楊後也是滿臉疑惑,不解地微笑著:

“我國……不至於讓大臣連飯都吃不起吧?”

“不是吃不吃得起,而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吃的問題。”李明搖搖頭。

便將房玄齡因長期素食導致精力不濟、以及尚藥局博士們的診斷,一一告知了父皇和母后。

“我必須要杜絕大臣們因爲身體原因,導致無法履行職責、甚至提前退休的情況發(fā)生。

“而飲食是最影響身體狀態(tài)的因素之一,我認爲有必要合理科學地‘替他們’規(guī)劃規(guī)劃。”

李明徵詢地看向阿爺阿孃。

“二位覺得如何,有什麼意見?”

楊太后先給乖兒子套了頂高帽子

“皇帝思慮周全,能如此關心屬下,實乃天下之幸事也。”旋即話鋒一轉,委婉地說:

“不過衆(zhòng)口難調,吃什麼乃個人的私事。相比宮牆之內幾位近臣的一日飲食,皇帝是否應更關注宮牆之外,兼愛全天下的廣大百姓呢?”

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順便給“偏愛”的皇帝進了一諫,太后的回答堪稱完美。

“不是我偏心,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李明搖搖頭,拍了拍堆積如山的賬冊,道:

“如你們所見,房相是我的股肱之臣,是內政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如果因爲每日飲食不合理這點小事,而無法繼續(xù)爲國效命,那是全天下的損失。”

此話在理,楊後也微微蹙眉,重新思考了起來。

“推而廣之,除了房相以外,其他重臣莫不如是。”

李明的表情逐漸嚴肅了下去。

“國家太大,各項事務紛繁複雜。每一位大臣都是寶貴的財富,少一人就會對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說得道貌岸然,一副關心臣子的好老闆的形象。

但李世民不知爲什麼,卻聽出了一點不一樣的意思——爾等皆是朕的‘財富’,在物盡其用以前,別隨隨便便地報廢啊!

“這等小事,何需皇帝費心。”

楊後呵呵笑道:

“不過臣子也是人,如果強迫他們吃什麼不吃什麼,雖然嘴上不說,心裡難免心生芥蒂,與陛下就疏遠了。

“不如在他們辦公之地,備置各種小菜時蔬,讓他們按需索取,各得其樂。”

大致就是“自助餐”的雛形,頗有黃老“無爲而治”的風韻。

嗯,另一位信奉黃老學說的知名太后,叫呂后……

李世民搖了搖頭,希望把這無端聯想從腦子裡搖晃出去。

“嗯……”對於母后的建議,李明沒有多說什麼,只是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先吃飯吧。”

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fā)生什麼不好的事吧第344章 臥龍大戰(zhàn)鳳雛第306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義)第283章 大“明”王朝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62章 李明,危!第11章 大人的世界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212.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248.第239章 恩!情!第419章 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島國第411章 陛下,你下面呢?第373章 歷代先哲上我身第427章 羣衆(zhòng)裡面有壞人哪!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zhàn)線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第31章 死於安樂第74章 破局的關鍵,是一起舊案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56章 玄武門第二季,火熱籌備中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239.第230章 李靖:我來助你!第275章 治理草原可能輕鬆,但輕鬆治理草原不太可能第84章 侯君集危在旦夕?第368章 內訌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zhàn)法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第440章 那廝,明哥,神皇陛下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397章 戰(zhàn)略性模糊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12章 玄齡之怒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35章 我太想你進步了第162章 阿兕子你別死!(沒死)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第80章 磨刀霍霍向唐皇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367章 浩浩天下大勢第292章 哪個弟弟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248.第239章 恩!情!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32章 南下!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173.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兒哇!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第282章 巨唐再臨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455章 永久性無害化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170.小孩發(fā)高燒,今天可能晚點更新,還是兩更第19章 站隊與羅織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381章 船破偏遇打頭風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第138章 李明:有我這個家得散第443章 殺!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14章 臣懇請輔佐李明殿下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395章 人生如戲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250.第241章 朕的那些逆子們第31章 死於安樂
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fā)生什麼不好的事吧第344章 臥龍大戰(zhàn)鳳雛第306章 草木皆兵(字面意義)第283章 大“明”王朝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30章 好肉麻的倆公婆第62章 李明,危!第11章 大人的世界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212.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248.第239章 恩!情!第419章 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島國第411章 陛下,你下面呢?第373章 歷代先哲上我身第427章 羣衆(zhòng)裡面有壞人哪!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zhàn)線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常主政的樣子第31章 死於安樂第74章 破局的關鍵,是一起舊案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135.第135章 有這軍隊,老侯敢打東京第156章 玄武門第二季,火熱籌備中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388章 李明的千層套路239.第230章 李靖:我來助你!第275章 治理草原可能輕鬆,但輕鬆治理草原不太可能第84章 侯君集危在旦夕?第368章 內訌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zhàn)法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第440章 那廝,明哥,神皇陛下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308章 大的要來了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397章 戰(zhàn)略性模糊177.第174章 房玄齡:這就是躺贏的感覺麼?第12章 玄齡之怒172.今天還是一更吧,寫不了一點,抱歉諸位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35章 我太想你進步了第162章 阿兕子你別死!(沒死)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第80章 磨刀霍霍向唐皇第102章 直把東北作緬北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367章 浩浩天下大勢第292章 哪個弟弟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248.第239章 恩!情!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409章 我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第300章 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第132章 南下!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173.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兒哇!第140章 明弟,姐給你寄了點土特產第282章 巨唐再臨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455章 永久性無害化第428章 領導不甩鍋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170.小孩發(fā)高燒,今天可能晚點更新,還是兩更第19章 站隊與羅織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381章 船破偏遇打頭風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第138章 李明:有我這個家得散第443章 殺!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今天請假,小孩發(fā)燒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14章 臣懇請輔佐李明殿下182.第179章 李治,你未來的媳婦兒沒了第395章 人生如戲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70章 辭職一時爽,吃土火葬場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250.第241章 朕的那些逆子們第31章 死於安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丽江市| 宜兰县| 紫阳县| 绥芬河市| 弥勒县| 改则县| 阿合奇县| 巴楚县| 三都| 宁强县| 永年县| 二手房| 始兴县| 双牌县| 涟水县| 美姑县| 措美县| 临高县| 响水县| 西安市| 嘉鱼县| 新巴尔虎右旗| 许昌县| 平陆县| 罗定市| 满洲里市| 卓尼县| 乐安县| 黔南| 胶州市| 电白县| 彰化县| 柳河县| 邵阳县| 洛隆县| 宜兰市| 阿拉善左旗| 连平县| 桂平市|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