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2章 震撼的中原大地

發生了什麼?

李世績滿問號都是腦子。

只是從陛下的表情來推測,國內恐怕發生了什麼,情況不容樂觀。

“中原危急,江淮危急,社稷已經危如累卵。”

李世民將綢布放在火把上燒了,輕飄飄地說道。

什麼什麼什麼?!

李世績覺得自己好像少看了一整季。

剛纔還在展望該怎麼反推回大明本土呢。

怎麼纔剛講了幾句話,大唐就突然又要完了?

陛下這是從哪兒染來的壞毛病?

“那廝幹得好哇!反倒是顯得朕眼光促狹,只侷限於眼前了!”

李世民咬牙切齒,從牙縫裡擠出來這句話,好像非常不情願、但又不得不承認。

李世績一頭霧水,不知道該說什麼,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陛下,那眼前的戰事……”

李世民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李世績攙扶他下了車,佇立山頭望向前線的方向。

天雖然黑了,但是明、唐雙方的陣營仍然清晰可辨——

火把整齊劃一、能讓強迫癥狂喜的,是唐軍。

反之,零星散亂、四散奔逃的火把,則屬於明軍。

明軍的火把乍一看十分雜亂,但仔細觀察又不難發現,那些星星點點的火光如同涓涓細流,逐漸匯聚成數股,向東方的太行山流去。

“世績啊,你有沒有覺得……明軍是在故意向深山老林裡逃竄?”

李世民喃喃問道,好像是在自言自語。

李世績趕忙點頭:

“陛下高見。殘兵一旦上了山,就相當於暫時失去了戰鬥力。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阻擋我軍前出河北了!”

“不,不是這樣的。”李世民緩緩搖頭:

“一旦前出河北,就落入了‘他’的圈套,我軍將被‘他’甕中捉鱉,再無破局的可能……

“雖然從現在的戰略態勢上看,我軍也已經與甕中之鱉無異了。”

這番話更是讓李世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壯起膽子問:

“陛下何出此言?中原和江淮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李世民沒有回答他,表情冷淡得出奇:

“攻下朔州後,補給兩天,即刻啓程——

“回防蒲州。”

蒲州,是山西最南邊的一個州,比大本營晉州還要靠南,乃是汾河匯入黃河之地。

幾個月前,李世民的大軍離開中原、溯黃河而上開入山西時,蒲州就是第一站。

繞了一大圈,回到初始地點幹什麼?

李世績根本不知道陛下此舉的用意爲何。

他懷疑陛下是不是又糊塗了,但他沒有證據。

“還不快傳達朕的命令!”

李世民擡高了聲量。

“是……是!”李世績不敢多嘴,立刻乖乖退下傳令。

唉……李世民長出一口濁氣,仰頭望著漫天星辰,嘴角卻咧起了一絲微笑,不知是苦笑還是自嘲。

“你小子這麼想要皇位,還真過來拿了?”

…………

中原,鄭州。

“哈欠~”

鄭州都督許敬宗喝了點小酒,微醺,閒適地躺在牀榻上,慵懶地打著哈欠。

州府的書房非常寬敞,被他一個人獨霸,打哈欠都快有迴音了。

在這場明、唐兩國的爭霸戰中,中原、以及中原的地理中心鄭州,擔當了毫無波蘭的角色——

誰的大軍出門,都要先扇鄭州倆耳光。

兩頭大象打架,最倒黴的就是其身下的草地。

而鄭州作爲這塊草地的核心,幾次三番易主,農業生產遭到了巨大的妨害。

這讓長安的朝廷都有點繃不住了,不得不在這裡設立了軍政一體的“都督一職”。

按照常理來說,這個職位給皇子親王是最合適的。

但是嘛……八王之亂,對吧,懂的都懂。

諸位皇子們證明了自己的可靠性,反向證明的。

李承幹陛下再怎麼寬宏大量,也不可能讓那些不老實的小老弟們重新掌握軍政大權。

乖乖地在地方上當個花瓶親王,養豬養到老吧。

就這麼七繞八繞,鄭州都督的桂冠就戴到了許敬宗的頭上。

許敬宗何許人也?正是昔日晉王、今日太子,李治殿下的恩師。

“嘖,無聊。”許敬宗在牀榻上翻了個身,心不在焉地看著窗外的梅花。

身爲經濟中心、戰略要害的封疆大吏,老許完全沒有被委以重任的自豪感。

反而覺得自己被打擊報復,發配邊疆了。

他覺得自己高低能得到個太子太師的任職,保底也是太子洗馬、東宮左衛率什麼的,可以展望一下宰相的風雲人物。

結果呢,被一腳踢出政治核心長安,“發配”到了鄭州。

在他看來,和京城相比,就算中原也是偏遠之地啊!

“是劉洎排擠我嗎?還是阿史那社爾?一個寒族、一個蠻族,兩人不講文德,偷襲我這個江南許氏的獨苗!

“還是說,是因爲皇帝陛下忌憚太子殿下,連帶著對我也有所提防?”

百無聊賴之中,許敬宗開始打起了肚皮官司。

人啊,一無聊就容易多想。

而在天下大戰的關鍵時刻,中原地區的軍政大員居然還能閒出屁來,這也是這場戰爭的一大奇景了。

不是許敬宗不幹正事,而是他確實沒有正事可幹。

莫看“大都督”這個名頭牛皮閃閃,看似主掌一地的軍隊和民生。

但是,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明、唐兩方勢力在中原都沒有佈置什麼軍隊。

只有打著“軍隊”幌子的民夫,在各座城裡搞基建、修城牆。

這等於砍了“大都督”的左手。

而又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中原的民生一塌糊塗,根本沒有油水可撈。

這就又砍了“大都督”的右手。

“無權無利,我是遭昏君奸臣的迫害,懷才不遇啊!”

許敬宗不禁發起了文人的牢騷,酸溜溜地怨天尤人了起來。

拋開他是否“懷才”不說,不過他的“不遇”倒是真的。

李承幹陛下將他派遣到鄭州,確實有打發、降級使用的意思在裡面。

李治小老弟也沒有嘗試撈一把自己過去的老師。

而老許覺得,自己被冷落全是別人的錯。

絕不是因爲他差點教壞了李治,把太子閹割成士族的傀儡。

也絕不是因爲他對待平民疑似有點極端,在李明開設長安報社、煽動起了民間輿論的時候,在朝堂上公然要求對長安市民出重拳。

“如何能回長安?如何能重得二聖的歡心?

“在我離開長安以前,聽說財政已經出了很大的問題了。如果我能籌到糧款,爲陛下解燃眉之急……”

大戰當前,許敬宗挖空心思在鑽營上,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扯起嗓子喊起來。

“李使君,許某有事要商量。”

急促的腳步聲,一位長相貴氣的中年人亦步亦趨地來到許都督的門口。

“許都督何事?”

他便是鄭州刺史,狄仁傑的犬父狄知遜所服侍的鄭王李元懿。

八王之亂疊加屬下之子狄仁傑疑似通“明”,兩層debuff下來,這位李淵的第十三個倒黴兒子被一擼到底。

如今的鄭王只擔任名譽職位,一切實權都被眼前這個賊眉鼠眼的文官奪走。

連許敬宗都督現在所霸佔的書房,原本都是他的。

“不知許都督所爲何事?”

形勢比人強,李元懿也只能低聲下氣地伺候著這個南方士族。

“不敢叨擾,只是許某有一事拿捏不定,希望使君替許某出個主意。”

許敬宗說得客氣,可是人卻一點也不客氣,就讓李元懿在門口杵著,也不請進來喝口茶,而自己則還慵懶地躺在榻上。

連對李元懿的稱呼,用的也是對刺史的“使君”,而非對親王的“殿下”。

宵小也是得意猖狂了啊,都蹬鼻子上臉了……李元懿心中不免生出憤怒悲涼的情緒,硬是憋住了,客客氣氣道:

“都督請說,李某必傾囊相助。”

許敬宗右手撐著腦袋,也不睜眼瞧對方,以一種十分怠慢的姿勢說道:

“許某想給鄭州和下轄三個縣加點稅,不知該加多少。一成,還是兩成?

“某覺得再提三成比較合適,使君意下如何呢?”

李元懿聽得眼皮直跳,當即反懟道:

“都督不是剛把鄭州全境的稅收到了十年以後嗎?怎麼又要增稅?”

就算竭澤而漁也要講究可持續啊!這是生怕百姓不往對面跑嗎?

許敬宗不接他的話茬,而是反問道:

“如今明匪猖獗,朝廷爲了守衛江山社稷而殫精竭慮,國庫告罄。

“事到如今,鄭王身在自古富庶的中原之地,不思爲國分憂,卻要韜光養晦,這是何意呀?”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誰遭得住啊。

“不聽我的話就是反賊”這個邏輯確實很流氓,但是對李元懿這個黃泥掉褲襠的“鄭王”來說,還真沒辦法反駁。

“……彳亍口巴。”

李元懿本來就是個被都督架空的無權親王,既沒有爲民請願的魄力,也沒有阻止對方胡作非爲的能力,只能應承下來,悻悻離去。

“麻煩使君以刺史的身份發佈這條政令,訓諭鄭州愚民爲國分憂。”

許敬宗對李元懿的背影說著風涼話。

鄭州本來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之所以花力氣把這位“李使君”叫過來,不是爲了尊重他的意見,而是爲了甩鍋。

加稅的命令是刺史李元懿做的,和我冰清玉潔的都督許敬宗有什麼關係呢?

“這些刁民雖然榨不出多少油水,但幾千上萬貫的財富還是能斂起來的。

“這筆錢該怎麼用呢?不宜一下子給朝廷上交太多,不然下個月就要攤派更多了。

“可以先上交朝廷一千貫左右,剩餘的錢,一半打點長安的關係,一半我另有所用……”

許敬宗正在規劃著遠大的前景。

一名文吏突然急匆匆地闖了進來,驚慌失措地大喊著:

“都督!明軍打過來了!”

許敬宗的臉色頓時晴轉多雲。

“什麼明軍?賊匪也配稱‘軍’?!”

他嚴厲地斥責道。

這個不解風情的文吏,說話實在是太政治不正確了。

文吏怔了一怔,不得不根據都督的意思換了一個說法:

“稟告都督,明賊入侵鄭州,已經在城下列陣了!”

“胡說八道。”

許敬宗在榻上翻了個身,把後背對著火急火燎的文吏。

“明匪歸根到底不過是一羣匪類,烏合之衆而已,他們如何能奈何得了鄭州堅城?”

他是知道的,明軍正在山西與太上皇死磕,所以中原方向一片空虛。

對面沒有扛槍的士兵,只有掄錘頭的民夫而已。

民夫怕個蛋?

太上皇也是過於謹慎了,在將鄭州換防給他許敬宗的時候,還特意吩咐他主持修葺鄭州城防。

有這個必要嗎?

對面的民夫還能攻城不成?

所以許敬宗自作主張,將原本撥付給城防建設的資金“節省”下來,用於更重要的方面。

比如打通朝廷關節、廣邀名士之類。

有本事,大明的民夫能用錘頭把城牆砸倒不成?

轟~轟~

遠方傳來沉悶的響聲,彷彿春雷滾滾。

“要下雨了?”

許敬宗納悶地擡起頭,望向窗外。

天高氣清,陽光明媚。

哪裡來的雷聲?

轟!

這一聲格外響亮,伴隨著窸窸窣窣、好像土石塌落的聲音。

“是……是投石車,李明要打進來了!”

文吏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上樑不正下樑歪,許敬宗的手下也全是一夥精緻的文人,絕對沒有以身殉國的想法。

“哎哎,你去哪兒?”

許敬宗納悶地看著手下的背影,

那小子也忒杯弓蛇影了吧,居然被遠方的雷聲給嚇破了膽,逃得就和有明匪在背後攆他似的。

“呵,李明?許某正想會會他,他有膽識就來啊!”

許敬宗伸了個懶腰。

老許雖然沒有直接接觸過李明,但是間接受了那小子不少“恩惠”。

比如讓李世民陛下下定決心抑制士族、導致他被一腳踢出權力中心的肇因,就是李明那貨。

“那無父無君之輩若真的敢來,許某必在陣前罵得他擡不起頭!

“只要將他生擒、獻與陛下,宰相之位就是我的了。”

許敬宗安逸地打了個哈欠,決定小憩一會兒。

“可惜,頂多是些民夫而已,李明那廝必不敢來犯。”

咚~

又是一聲沉悶的巨響,許敬宗感到身下的臥榻,好像都跟著震了震。

第334章 父類子225.第216章 壞了,李二陛下好像有危險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367章 浩浩天下大勢第303章 優勢在我!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2章 這就是我的逃跑路線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255章 道不同,相爲謀第271章 李明破除封建迷信216.本故事是大團圓結局第257章 血腥的恆山之戰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今天請假,小孩發燒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443章 殺!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368章 內訌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326章 天爲幕布 地爲戲臺的行爲藝術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第322章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第150章 鬧得歡?拉清單。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286章 《“明”教》第78章 殿下真神仙手段!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今天請假,小孩發燒230.第221章 臭魚爛蝦們的逆襲第281章 李世民:入關!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447章 華夏知名物質文化遺產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226.第217章 李靖我要定了,父皇也帶不走他我說的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27章 撈人(物理)第4章 沒想到狄仁傑你濃眉大眼第162章 阿兕子你別死!(沒死)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第9章 新目標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286章 《“明”教》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195.今天請假236.第227章 我要你的人,更要你的心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7章 神斷來俊臣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第438章 “難辦?難辦就別辦了!”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87章 臣請輔佐皇子明,若陛下不許,請殺臣!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252.第243章 開門揖盜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260.第251章 真正的天兵151.第151章 開門!均田製!204.第196章 房玄齡:我家少主不可能這麼腦洞大開第371章 父愛如山崩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78章 殿下真神仙手段!第323章 三聖臨朝246.第237章 八王之亂第138章 李明:有我這個家得散第127章 父子間的隔空鬥法214.第206章 父皇,李明好可怕嗚嗚嗚第398章 這是你自找的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215.第207章 第一次監國,怎麼裝作經常監國的樣子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454章 跑啊,你怎麼不跑了?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350章 兵敗就如山倒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413章 殺人以刃與政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
第334章 父類子225.第216章 壞了,李二陛下好像有危險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367章 浩浩天下大勢第303章 優勢在我!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2章 這就是我的逃跑路線第73章 玄武門的預感(求追讀!衝三江!)第255章 道不同,相爲謀第271章 李明破除封建迷信216.本故事是大團圓結局第257章 血腥的恆山之戰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第115章 香忌兩短一長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今天請假,小孩發燒202.第194章 我哥是李靖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443章 殺!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368章 內訌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第393章 兄弟們,又要到飯了!菩薩保佑你!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326章 天爲幕布 地爲戲臺的行爲藝術179.第176章 李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後宮和諧,朕心甚慰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第322章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第150章 鬧得歡?拉清單。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376章 我們沒幹什麼,只是準備剷平晉陽而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286章 《“明”教》第78章 殿下真神仙手段!第28章 上馬!你老子帶你裝逼!今天請假,小孩發燒230.第221章 臭魚爛蝦們的逆襲第281章 李世民:入關!206.第198章 李二陛下,能不能麻煩您躺平一下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447章 華夏知名物質文化遺產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226.第217章 李靖我要定了,父皇也帶不走他我說的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27章 撈人(物理)第4章 沒想到狄仁傑你濃眉大眼第162章 阿兕子你別死!(沒死)169.第169章 全唐肅反委員會第9章 新目標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286章 《“明”教》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195.今天請假236.第227章 我要你的人,更要你的心第3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7章 神斷來俊臣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291章 大唐全明星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233.第224章 蘇定方:我太難了第438章 “難辦?難辦就別辦了!”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第87章 臣請輔佐皇子明,若陛下不許,請殺臣!第416章 什麼叫“君父”啊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252.第243章 開門揖盜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260.第251章 真正的天兵151.第151章 開門!均田製!204.第196章 房玄齡:我家少主不可能這麼腦洞大開第371章 父愛如山崩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78章 殿下真神仙手段!第323章 三聖臨朝246.第237章 八王之亂第138章 李明:有我這個家得散第127章 父子間的隔空鬥法214.第206章 父皇,李明好可怕嗚嗚嗚第398章 這是你自找的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215.第207章 第一次監國,怎麼裝作經常監國的樣子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454章 跑啊,你怎麼不跑了?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350章 兵敗就如山倒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317章 來自未來的歷史教訓第413章 殺人以刃與政第144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遼東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和平区| 唐山市| 成安县| 佛山市| 博爱县| 固阳县| 天水市| 汤原县| 克拉玛依市| 碌曲县| 麻城市| 奎屯市| 伊金霍洛旗| 玛纳斯县| 三江| 东至县| 万盛区| 桐梓县| 武威市| 阳原县| 沛县| 无棣县| 民勤县| 永昌县| 罗平县| 新和县| 化隆| 元氏县| 科尔| 青田县| 乾安县| 锦州市| 上犹县| 岱山县| 阳高县| 元阳县| 洪湖市| 长治市| 梅州市|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