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12.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第204章 楊氏:我也不是謙虛,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哦,你也在?”

李世民當頭看見韋貴妃,眉頭微微一揚。

“是……是,臣妾來看看妹妹。”韋貴妃恭順地說,一副和楊氏好姐妹的模樣。

陛下國事繁忙,最煩後宮勾心鬥角,所以嬪妃們不論心裡怎麼想,在外都是以和諧友愛的面貌示人的。

“嗯,甚好,是該多走動走動。”李世民姑且對韋貴妃的行爲表示認可。

他又不是第一次來立德殿,自然知道這地方以前是門可羅雀的。

對於後宮女人們的小心機,他也不便多做計較,便信步踏入。

韋貴妃覺得,自己沒有被揮退,也自然而然地綴在了後面。

“陛下。”

楊氏畢恭畢敬地福身行禮。

李明也照舊朝老李點了點頭,就算打過招呼了。

被老媽踩了一腳後,他才叉了個手行禮:

“父皇好。”

“哦?還在吃飯?真香啊,不介意添雙筷子吧?”

李世民自說自話地坐到了飯桌邊。

“怎麼會呢。”楊氏溫婉一笑,手腳麻利地備上碗筷。

好像剛纔完全沒有討論過“弒君”這個危險話題。

李明也重新端起自己的碗,照例和小蜜蜂一樣,在阿爺耳邊嘮嘮叨叨:

“你吃過飯了嗎?別一下子暴飲暴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膩,對身體好。”

他反正是做不出來什麼“弒君奪權”這種舉動的。

在統治別人之前,首先自己得當個人。

“……”

韋貴妃被晾在了一邊,走也不是坐下也不是,尷尬極了。

本宮好歹也是妃嬪之首,豈是被當成空氣的無名無份之輩!

當然,慪陛下的氣,她是絕對不敢的。

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遷怒於楊氏母子了。

可惡的罪臣之妻,若不是她和她的崽子魅惑了陛下,陛下眼中又怎麼會沒有京兆韋氏之女!

“既然陛下與楊德妃有事相談,臣妾杵在這兒,反倒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還請陛下準許臣妾告退。”

韋貴妃黛裡黛氣地說道,四十歲的歐巴桑演出了十四歲的傲嬌。

然而渣男李世民只是揮揮手:

“嗯,好。”

充滿了敷衍。

“……哼!”

韋貴妃鼓著氣,扭頭便走。

剛走到立德殿門外,隱約聽得背後傳來一句:

“吾欲立你爲後……”

什麼?!

韋貴妃覺得自己聽見了很不得了的事情,整個人如遭雷擊,下意識地回頭。

砰!

立德殿的大門,在她面前沉重地關上。

透不過一絲光線,傳不出一點聲音。

韋貴妃怔怔地傻站在門口,如同一尊雕塑。

她的嘴角滲出鮮血。

是被她自己的牙齒咬出來的。

…………

“後宮無主久矣,既不成體統,朝中大臣也就此事多有進諫。

“帝王無家事,吾亦感到,要爲萬家做表率,故欲立一人爲後。”

李世民傲嬌地念叨了一串,大意是,朕是爲了全天下,纔不得不二婚的。

“所以,以你爲大唐的皇后,那個……你覺得如何?”

一臉“商量商量,不行我再問下一個人”的表情。

嘶……李明頓時深吸一口氣。

連他也緊張激動得無法思考,忍不住舔了舔嘴脣。

別看李二說的好像隨意。

立後的決定,絕對稱得上超級重磅。

衆所周知,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而是兩個家庭的事。

而皇帝的家,就有些特殊了。

妻族沒有一定的勢力,是鎮不住“皇后”這個名的。

楊氏所在的弘農楊氏,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世族大家。

雖然和京兆韋氏相比,弘農楊氏離李唐的權力中心更遠。

但也算夠格了。

所以,楊氏的出身從來就不是問題。

這麼多年來,真正讓李世民沒有另立新後、導致後宮長期無主的,還是因爲辣個女人——

文德皇后長孫氏。

初戀的殺傷力太大,讓李世民這個多情的花心大蘿蔔也一直下不定“再婚”立後的決心。

這才讓後宮之主的寶座一直就這麼空著。

老媽可以啊,居然能擊敗李二的白月光……李明樂樂呵呵地想著。

然後,他就意識到不對勁。

長孫皇后對李世民絕對是無可替代的存在,怎麼會讓楊氏……

李明終於走出了最初的震撼,冷靜了下來。

大腦重新運轉,智商也重新佔領了高地。

李明意識到了李世民此舉的用意所在。

不是因爲兩人伉儷情深。

而是爲了他倆的兒子,李明。

是爲了填補李明接班的最後一塊,或者說,半塊短板。

雖說李明被過繼給了長孫皇后,但如前所述,禮法的嫡庶之分,不是通過燒個香磕個頭就能跨越的。

爲了堵住一切漏洞,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索性給李明的生母也升了職,讓楊氏也當上皇后。

生母和義母都是皇后,天下人無話可說了吧!

“一切都是爲了讓我當太子麼……”

若是以前,李明恐怕要激動得昏古七吧。

但是現在,當意識到成爲太子可能會招致一連串麻煩、讓他都有點打退堂鼓以後。

李明就不那麼激動了。

心情一平靜,腦子就很好用,自動算計起了未來朝堂的形勢。

理所應當的,以楊師道爲首的弘農楊氏妻族一定會大擡頭,迎來一波發展。

在李明登臨大寶之前,這支力量就會成爲自己的主要支撐力量之一。

在朝內的聲量和作用,不會比房玄齡、侯君集等“遼東派”小多少。

但這些“楊”都是半路出家,不見得有多少是被他李明的“個人魅力”所折服、吸引的。

除了楊師道等親緣關係較接近的族人以外,其他的楊氏更像是爲利益而依附於他。

待他真的登基以後,這些母族外戚不見得不會成爲皇權的掣肘。

比如漢朝的竇氏。

所以,在啓用楊氏族人時,還要注意多加限制,和其他勢力制約制衡…… ωωω ?ттκan ?c ○

就在李明冷靜盤算的時候,當事人楊氏則更爲冷靜。

“妾身並無野心追求高位,只是在初入宮時,妾身便立志虔心侍奉陛下。

“若爲陛下操持後宮百事,方爲侍奉陛下之道,則不論妾身本人意向如何,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義不容辭。

“妾身當場就念了一句詩:封后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楊氏巴拉巴拉地念誦著勝選感言。

把李世民都說得內疚了起來。

封楊氏爲後是爲了她兒子,這對她本人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李世民想著想著,不由得納悶兒了起來。

朕明明給她升了官兒,爲什麼還要感到不好意思啊……

…………

“朕欲立楊氏爲皇后,誰贊成,誰反對?”

就在次日,臨時召開的大朝會上,李世民向京城的百官發問。

立後是件大事,往大了說,是會影響國家未來走向的。

所以,不能像之前將楊氏升爲德妃一樣,隨便在宗廟燒個香念段經就能搞定的。

是要徵詢重臣意見的。

作爲歷史上以納諫著稱的皇帝,李世民陛下直接把這事拿到大朝會上說。

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朕聞過則喜。

我反對……大臣們都蠢蠢欲動。

改立皇后這種大事,是會直接影響當下政局、讓一堆弘農楊氏雞犬升天的。

蛋糕就這麼大,楊氏多分一點,其他人就會少得一點,所以沒人反對才奇怪。

更何況,這位預選的新皇后楊氏,身份也有點特殊——

6◇9◇書◇吧

是李世民陛下的弟弟兼政敵、巢剌王李元吉的原配。

我弟弟的媳婦就是我的媳婦,這多少有點抽象了。

以後在史書上,難免又會給陛下多記一筆“殺弟奪妻”之類的花邊逸事。

尤其是長孫無忌及其黨羽,更是驚駭得渾身發抖。

如果楊氏成了外戚,那他們長孫氏算什麼?

牛夫人?

不可始亂終棄啊陛下,文德皇后還在昭陵哭泣呀……羣臣的口腔體操已經按捺不住了。

然而,諫言涌到嘴邊,又被硬生生堵了回去。

因爲就在陛下的旁邊,還坐著一個人。

李明。

雖然他已經不再是“同平章事”,同時又沒有正式肩負“監國”之責,根據規章和禮法,不應該出現在大朝會上。

但是李明就這麼出現了,理所應當地坐在太子專屬的左手邊。

而李明還有一層身份,有點特殊。

嗯,就是預備皇后楊氏的親生兒子,也是她唯一一個兒子。

此時的李明,正高踞小龍榻上,居高臨下地俯瞰羣臣,一臉和藹可親的微笑:

“誰贊成,誰反對?”

咕嘟……所有人都聽見了自己咽口水的聲音。

不能反對,反對了就被這小閻羅盯上了。

李明殿下最是記仇,又是最有可能繼承大統、幾乎被內定爲儲君的皇子。

和他唱反調,那就是和自己的九族唱反調。

算了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哦?無人反對?”

李世民自己都有些吃驚。

他本來都以爲會有一堆“啓奏陛下”,都已經做好舌戰羣儒的準備了。

結果,就這?

楊氏原來這麼得人心的嗎?

“那,朕就封楊氏爲皇后。冊封儀式在朕出征以前舉行。”

李世民就這麼輕鬆愉快地把這事兒定了下來。

“呼……”李明鬆了口氣。

幸好在出徵前就把這事兒定了,皇帝老爹沒立什麼“這次戰爭結束就要回家再婚”這種重量級flag。

“臣等謹遵鈞命。”

房玄齡帶頭,京中百官一齊表態。

大家都不傻,知道陛下這次立後,不是被某位嬪妃魅惑,非要立其子爲太子。

比如某位漢高祖劉邦。

而是恰恰相反,陛下是被某位皇子魅惑,非要立其母爲皇后。

在這種情況下,羣臣的反對是無用的。

話說回來,陛下立楊德妃爲後,無非是爲了進一步提升李明殿下繼位的合法性。

其實不需要這樣操作,李明的儲君之位已經很穩了。

有能力、有政績、有民心、有能臣,甚至有地盤、有兵。

誰能與之爭鋒?

而李世民陛下還覺得這不夠穩當。

寧可放下與長孫皇后的深情,再立李明的生母爲後,只爲給李明再上一道保險,爲他的太子之路保駕護航。

陛下是有多看重李明殿下啊!

“如此便好。”李明嘴角勾勒,俯瞰羣臣。

羣臣莫敢與之對視。

在補足“出身”這最後半塊短板以後,現在的李明殿下幾乎是無敵的。

他被過繼給了長孫氏,禮法上的義母是皇后。

而他的生母楊氏現在也成了皇后。

兩個皇后伺候他一人,這福氣還小嗎?

他現在的合法性,甚至超過了嫡子。

甚至超過了現在的太子李承幹!

因爲李明的兩個媽都是皇后,而且他還是新任皇后的嫡長子呢!

李承幹也沒有兩個皇后媽啊!

“斯文掃地,將來史書會如何評價……”岑文本痛心疾首,對陛下殺弟奪妻的行徑非常不齒。

但他也只敢在心裡痛一痛,可不敢當面表達出來。

長孫無忌已經面如土色了,眼皮直跳。

他最大的仰仗、皇后親兄這一層身份,不說被徹底剝奪吧,但也已經被大幅度稀釋了。

家族式微已成定局。

甚至在陛下駕鶴、新皇上位之前,長孫家族就急速地滑向了衰敗!

“嗯……許多人心裡不服,將來一定會給我暗中使絆子,不太好辦啊。”

李明坐在臺上,對臺下羣臣的微表情洞若觀火。

他和他母親已經動了許多人的蛋糕,遭受反撲是意料之中的事。

“萬里長征第一步,先看好這個家,監好這個國吧……”

…………

楊氏的冊封典禮,就定在幾天後的良辰吉日,並沒有召集外地的藩王回京。

一是出征之日在即,沒有時間;二則這一年也召集太多次了,讓他們歇歇吧,送信告知一下就行了。

宗廟禮拜、祭祀天地,一套流程如常。

除了李明,在京的皇子只有李承乾和李治,他倆自然也得參加這次典禮。

二人的親爹李二藉著這次儀式,無言地告訴了他們一個壞消息:

李明已經內定勝出,只要不作死,你倆幾乎沒有機會了。

同時,又告訴了他倆一個好(更壞)消息:

朕給你倆找了個繼母。

殺人,還要誅心?

李治的眼圈紅紅的,李承幹也眼神黯淡,神情恍惚。

但他倆還是不忘老演員的淡然與從容,平靜地向楊氏跪拜。

就算認了她這個娘了。

“他倆是我媽禮法上的兒子,而我又是他倆的媽禮法上的兒子……

“什麼互相換家?”

李明已經被李二的這套換家騷操作給搞得眼花繚亂了。

不論激起多少勢力的不滿,不論後宮有多少女人在半夜裡驚醒,不論外地的藩王們有多麼尖叫抓撓。

有李世民和李明這一對虎狼父子鎮著,立後一事,還是波瀾不驚地塵埃落定了。

楊氏正式母儀天下,掌管後宮。

而時間也來到了秋收以後。

大唐北伐薛延陀的日子,到了。

…………

傍晚。

房玄齡踏著橘黃的夕陽,熟練地穿梭在立政殿的廊道之間,站在了熟悉的御書房門外。

陛下御駕親征的前夕,一封密詔,將他召到了此處。

第85章 我打長孫無忌?真的假的?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264章 罪魁禍首的隕落221.第212章 李乾祐,每次掃黑都有你第257章 血腥的恆山之戰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228.第219章 監國監國,監甚鳥國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21章 兄弟,兄弟217.第208章 原來你纔是內鬼?!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145章 高句麗?已經結束嘞!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96章 你們都是我的翅膀第155章 我那詭計多端的父皇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4章 沒想到狄仁傑你濃眉大眼第384章 就喜歡你們看不慣 卻還不得不共建大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法第446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第263章 皇弟殺皇兄,江山打得通第309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252.第243章 開門揖盜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309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第113章 釣魚執法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401章 陛下,老臣能辭職嗎第99章 蠢蠢欲動的野心家們第91章 大唐度使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5章 李泰:可以和解嗎?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98章 吃吃陛下的人血饅頭第336章 戰時經濟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417章 都是百濟的陰謀!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223.第214章 有問題要抓,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抓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319章 大明寶船下南洋第437章 奢侈品是國家的恩人啊!第414章 政治真有趣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290章 戰爭機器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第108章 齊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第400章 兩個老男人的修羅場第271章 李明破除封建迷信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47章 世襲的賤人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375章 茶壺裡的風暴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460章 父皇,我不辭職了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275章 治理草原可能輕鬆,但輕鬆治理草原不太可能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第136章 平州,一輪強勁的音樂響起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35.第226章 我這該死的魅力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268章 我的貨幣政策實在太穩健了第293章 李明:和我打貨幣戰爭?第459章 戰爭的最後一點掃尾工作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334章 父類子第333章 李世民應該打,但打李世民不大應該第255章 道不同,相爲謀198.第191章 長孫無忌:李明可能得幫,但幫李明不大可能第327章 李明,你老子我來了!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
第85章 我打長孫無忌?真的假的?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48章 最有效的雞血是加工資第264章 罪魁禍首的隕落221.第212章 李乾祐,每次掃黑都有你第257章 血腥的恆山之戰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228.第219章 監國監國,監甚鳥國167.第167章 父皇,您後背涼不涼?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21章 兄弟,兄弟217.第208章 原來你纔是內鬼?!第160章 長孫皇后的大胸襟第145章 高句麗?已經結束嘞!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96章 你們都是我的翅膀第155章 我那詭計多端的父皇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289章 “失敗纔是作亂,成功就是革命!”第4章 沒想到狄仁傑你濃眉大眼第384章 就喜歡你們看不慣 卻還不得不共建大229.第220章 糟了,李世民陛下丟了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法第446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第429章 君臣的雙向奔赴第453章 你贏贏贏,最後輸光光第456章 還是太當人了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142章 我們被李明保護得太好了第263章 皇弟殺皇兄,江山打得通第309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第86章 拯救大帥侯君集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50章 目標:李世民!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252.第243章 開門揖盜247.第238章 給臭外地的一點小小的遼東震撼第309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第113章 釣魚執法第412章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第401章 陛下,老臣能辭職嗎第99章 蠢蠢欲動的野心家們第91章 大唐度使255.第246章 爲什麼先要有錢才能花錢?168.第168章 李明:滅國為什麼要打仗?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65章 李泰:可以和解嗎?第278章 長孫無忌謀反案第98章 吃吃陛下的人血饅頭第336章 戰時經濟第44章 拉攏的藝術第29章 五姨娘,你又來吃我家大米了?第49章 活字印刷術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417章 都是百濟的陰謀!241.第232章 陛下可能要救,但要救陛下不太可能223.第214章 有問題要抓,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抓第324章 完全體大唐第319章 大明寶船下南洋第437章 奢侈品是國家的恩人啊!第414章 政治真有趣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290章 戰爭機器232.第223章 李明:埋個大雷給哥哥們第108章 齊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第400章 兩個老男人的修羅場第271章 李明破除封建迷信第163章 李二:皇位你想要,就自己過來拿第290章 戰爭機器第47章 世襲的賤人第33章 名偵探狄仁傑第375章 茶壺裡的風暴第315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16章 “臥槽,大明好強!”“我去,大唐好猛!”第460章 父皇,我不辭職了第161章 你阿孃還是你阿孃第275章 治理草原可能輕鬆,但輕鬆治理草原不太可能第15章 封王,一定要封!第279章 長安不留爺,爺去投李明第164章 李二:你收人心都收到朕頭上了第136章 平州,一輪強勁的音樂響起第301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235.第226章 我這該死的魅力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268章 我的貨幣政策實在太穩健了第293章 李明:和我打貨幣戰爭?第459章 戰爭的最後一點掃尾工作第366章 李二,你的鵝幾在我手上第63章 大唐coser李承乾第334章 父類子第333章 李世民應該打,但打李世民不大應該第255章 道不同,相爲謀198.第191章 長孫無忌:李明可能得幫,但幫李明不大可能第327章 李明,你老子我來了!259.第250章 北伐!迎回二聖!第104章 太子的陽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石林| 罗平县| 南投市| 孝义市| 峨山| 菏泽市| 孝昌县| 即墨市| 竹溪县| 诏安县| 田阳县| 资阳市| 郴州市| 广灵县| 洪湖市| 西林县| 青河县| 珠海市| 阳城县| 连州市| 孝昌县| 织金县| 仁布县| 洪泽县| 正定县| 葵青区| 安福县| 德州市| 陇西县| 斗六市| 闸北区| 那坡县| 北宁市| 蒙阴县| 都江堰市| 隆化县| 沙雅县| 正安县| 玛多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