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

寇準擊登聞鼓告御狀一事,很快就傳遍了開封府的大街小巷。成了開封府內的老百姓飯後茶餘的談資。一個個提起寇準來,都要伸個大拇指:“好漢!”區區一介書生居然同時狀告兵部尚書和樞密使大人,如果不是真的有冤屈,哪個人嫌命長了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跟兩位大員過不去?

再說李繼昌和王賢的名聲在開封府裡不亞於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高俅之子“高衙內”,如今有人豁出去了狀告他們,老百姓暗地裡也是拍手稱快。

“小二哥,打一壺酒,一隻雞,要清燉,再紅燒兩斤牛肉,小菜來兩碟……”

“好嘞……”小二麻利的從肩膀上扯下乾淨抹布,將靠門的桌凳擦了擦:“兩位客官稍候,酒菜馬上就到!”

這來酒店的卻是兩個尋常百姓,看樣子是做生意忙碌了一天,喝酒解乏來了。那個絡腮鬍子的大漢粗聲粗氣的說道:“齊三哥,那登聞鼓的案子,今天可有什麼消息麼?”

齊三哥拿起桌上的茶壺,倒了兩杯茶,先潤潤嗓子,這才說道:“馬老弟,你這幾日不在東京城。這案子可了不得,樞密院的副使謝大人,接到皇命的當天就帶人去開封府衙,果然從大牢裡找到王旦一家老小,還有幾名外地舉子。聽說在大牢裡被打的那叫一個慘啊!鼻子嘴巴全被人打歪了。王旦被謝大人救出來的時候,感激涕零,淚流滿面,高呼皇上聖明、說謝大人是青天大老爺……”

姓馬大漢一愣:“此事當真?那王尚書和李樞相可如何是好?”

小二正好端了酒菜上來,笑呵呵的說道:“客官怕是剛來東京城吧,這事兒現在鬧得滿城風雨,皇上龍顏大怒,查問清楚之後,便赦免那幾名舉子,可李樞相就栽了,他家公子李繼昌捅出來的簍子,黑鍋還要樞相來背,皇上一怒之下就要革職查辦,聽說許多大臣苦苦相求,纔將樞相改爲罰俸一年,貶爲西京留守。”

姓馬大漢笑道:“小二哥知道的倒清楚啊!”

齊三哥咕嚕嚕灌了口酒,咂了咂舌頭:“好酒……好酒!”小二那張圓乎乎的笑臉湊了過來:“小店的醉八仙那是東京有名的,兩位客官慢用,要什麼酒菜再吩咐小二!”

齊三哥又喝了一口,接著說道:“王尚書倒好,他是國丈爺,犯事的又是小國舅。聽說皇后娘娘在宮中又哭又求,皇上總算消了一口怒氣,判王尚書罰俸半年,外放去做了江南運轉使……”

“那如今的兵部尚書和樞相職位豈不是空缺下來了?這次一下扳倒兩位大臣,想必樞相的官位該是謝慕華了吧,那是三個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穩啊!”

齊三哥哈哈大笑:“老弟,你有所不知啊!聽說皇上有意讓謝大人出任樞相,可是謝大人推辭說自己資歷不足,和靠山王一起保舉曹彬大人爲樞相!那兵部尚書一職,現在是以前的開封府推官呂端大人暫代……”

角落裡一個青衣男子正獨酌小飲,聽這些人說起朝中之事,不由得會心一笑。坊間傳言多半是誇大的,那王旦本就是長得歪鼻子歪嘴,又怎麼會是被開封府的人打成這般的呢?謝慕華推辭出任樞相倒是真的,他也明白,在謝慕華的根基沒有牢固之前,爬的越高只會摔得越重,推薦曹彬,那是因爲曹彬是個老好人,無論跟誰的關係都不錯……

這男子正是謝慕華從代州帶回來的降將宋九茗,他去開封府任職的事情應該辦得差不多了,趙德芳被皇帝叫入宮中一頓訓斥,回來自然要拿手下人撒氣,把一羣跟李繼昌等人關係密切的統統踢出了開封府,開封府裡空下許多職位,呼延丕顯又爲宋九茗說了不少好話,謀個一官半職不成問題。

想到這兒,宋九茗不禁有些佩服謝慕華,年紀輕輕就手段老道,那晚大鬧酒樓事出突然,但是謝慕華及時佈局,後邊的事便是出自宋九茗的手筆,故意引開寇準,料定了那些惡少會動用官府勢力去尋王旦的晦氣,跟著暗中鼓譟寇準擊登聞鼓告御狀。那寇準也是極爲聰明的人,在大殿上見到謝慕華,兩人一齣戲合演的天衣無縫……

一齣戲唱下來,謝慕華一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就連之前的造兵工署的爆炸案都無人再提了,兵部在呂端的手中無論如何也要好過在王溥的手中。呂端也算得上是新晉的官員,在涿州之時,謝慕華也曾經幫呂端說話。樞密院在曹彬這個老好人的手裡,和控制在謝慕華的手中並沒有什麼不同,謝慕華還省了麻煩,免得槍打出頭鳥!

看來,跟著謝慕華,算是走對了!

宋九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

過了年,就不再是太宗太平興國的年號,如今的大宋已經改元天順元年。這一年正巧是閏三月,開封府的寒冷剛剛過去,春暖花開之時,趙德昭即位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便如期舉行了。果不出開封府的老百姓所料,這次的主考大臣並非是禮部官員,而是當今皇上極爲信任的政壇新星謝慕華。

這次科舉大宋上下共有萬名舉子前來赴考,整個東京城熱鬧非凡,放榜之時,到處都有報喜的鞭炮聲與鑼鼓聲,各地舉子心情忐忑。這一考對於他們來說事關重大,若是不能高中進士,那就只能回到家鄉再從鄉試考起,十年寒窗苦,一朝登龍門。這苦他們已經捱的夠多的了。

趙德昭興致勃勃的主持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殿試,謝慕華的猜想是對的,當他擊斃了趙光義之後,蘇易簡果然沒能當上本科頭名狀元。而狀元郎居然是大鬧東京城,擊鼓告御狀的寇準!趙德昭欣賞寇準文采飛揚,詢問時政對答如流,更重要的是,在殿試之前,寇準就已經給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畏權貴,狀告兩位朝中大員的舉措,深得趙德昭的賞識,加上謝慕華一力保舉,寇準金榜題名佔魁首也就不足爲奇了。

寇準那故去的父親寇湘也是少年得意,高中狀元。如今寇準年僅十九就高中狀元,父子兩代狀元,一時間在大宋傳爲佳話。

王旦、張詠、蘇易簡、於子廉、高啓德……這些都是新一科的進士,大宋如今官位多,人才少,這些進士們春榜之後便領到了嶄新的綠色官袍,很快就要外放出去做官了。官場新人需下地方歷練是自古以來的老規矩。

這古時的地方官一爲知州、通判、知縣這樣的親民官,既要完成錢、糧等稅賦指標,還要綜合治理地方事務,責任重大。二爲判官、司戶、參軍等協助知州處理刑事、民事訴訟等事務的官員。

這些官職都非同小可,並非那些毫無經驗的進士們可以勝任的。可是現在的大宋情況特殊,一來,大宋平定荊湖、後蜀、南漢、江南、吳越之後,原先的當地官員因爲是舊朝出身,大宋不敢給他們實缺,一個個都是隻拿俸祿不掌權的“閒官”。二來,趙德昭意氣風發,爲什麼新科進士就不能獨當一面?一句話,非進士及第者不得授美官。這些新科進士就名正言順的當上了大宋的官員!

謝慕華從旁進諫,總算是把寇準、於子廉、高啓德給留了下來,這三人既沒有進翰林院,也沒有外判做官,全都被謝慕華留在樞密院!

雖然有些老臣跳出來指責謝慕華,說是哪裡能讓新科進士入樞密院?謝慕華這樣簡直是亂來,可是趙德昭聽了於子廉、高啓德對大理和越南的分析,也頗覺得應該將這兩人留在謝慕華的身邊以備南征之用。而寇準此人天賦實在是太高,入了樞密院沒幾天就處理事務頭頭是道,讓人挑不出毛病來!皇帝既然不吭聲,那些臣子叫了幾聲也就沒了下文。

“皇上,南征之日將近,臣有個不情之請!”謝慕華在福寧宮中恭恭敬敬的對趙德昭說道。

“但說無妨!”趙德昭春榜之後,自覺選拔了一批賢能,心情大好。

謝慕華笑道:“皇上,大宋男子二十歲可取字,可是我家有祖訓,若是不返回中原不取得功名便不得取字。如今……微臣斗膽,請皇上賜字!”

趙德昭哈哈大笑:“謝卿家你是早該取字了,待朕想想……”趙德昭左手托腮,右手兩指在額頭上敲了敲:“不如就叫安國,平服四夷,安邦定國,謝卿家,可莫要叫朕失望啊!”

趙德昭臉色漸漸嚴肅起來:“謝卿家,南征大瞿越國,只許勝不許敗。大理國之事,愛卿你一力處置,無需上報朝廷。朕既然派你出去,你就給朕打一場漂漂亮亮的仗,太祖皇帝武功蓋世,朕不敢和太祖皇帝相比,但也不能看著區區彈丸之地,竟敢稱王稱帝!”

謝慕華躬身道:“微臣遵旨。不過……”

“不過什麼?”

謝慕華笑道:“大軍出征不得攜帶家眷、微臣家中兩位夫人如今不敢再男扮女裝混入軍中。可是楊家九妹定要隨軍出征,不但在天波楊府吵鬧,還每日來尋微臣訴苦。微臣不敢隱瞞,請皇上定奪!”

趙德昭微微一笑:“好你個謝慕華,這等事也來煩朕……不過,楊家九妹弓馬嫺熟,在幽州之時也爲朕立下過汗馬功勞。哼,那時候女扮男裝就以爲瞞得了朕……她要去,你便帶去吧,交付給七郎好生看管。古有花木蘭從軍的佳話,如今朕豈能不讓將門虎女爲國出力?”

“謝主隆恩!”謝慕華實在是被這些女人吵鬧的頭疼,聽趙德昭金口一允,頓時喜出望外!

天順元年五月,皇帝降旨:楊延彬爲殿前司御龍直、指揮使,統一萬五千精銳步軍。樞密院知院事謝慕華爲監軍,剋日南征大瞿越國!

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1章 定計第57章 各懷鬼胎第14章 虛假夜襲第24章 上朝第42章 官官相護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37章 故人相逢第22章 巷戰第30章 得手第13章 楊氏投降第9章 命門第19章 西山坑谷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41章 首議第74章 奇襲九州第86章 兩堂會審第13章 楊氏投降第31章 攔路喊冤第4章 遭遇戰第71章 野心不小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58章 軍營立威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52章 十日戰(三)第10章 討價還價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56章 西北決戰(四)第11章 大理竹槓第37章 鬼門關第38章 大刑伺候第5章 狼狽至極第27章 重逢第30章 江寧府第24章 再戰青沙河(中)第8章 募兵制第51章 十日戰(二)第105章 到底是誰的?第71章 曉之以理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85章 彪戲第13章 絕境(上)第23章 趁火打劫第87章 玩個大的第97章 白江口海戰第8章 面聖(下)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19章 山呼萬歲第31章 攔路喊冤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3章 和親求援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12章 借刀殺人第13章 禍根第4章 早朝鬧劇第10章 討價還價第5章 狼狽至極第30章 江寧府第13章 卿本佳人第58章 兵敗如山倒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88章 交心第44章 許王遇難第55章 西北決戰(三)第27章 童年時第24章 羣議第65章 密林誘敵第17章 突襲第72章 除夕(一)第3章 聖旨賜婚第45章 東京之亂第33章 通敵第56章 德妃第61章 清君側正大統第74章 除夕(三)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5章 洞房花燭第26章 從龍之功第45章 決戰前夕(四)第107章 獻土第39章 誰利用誰?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8章 一觸即發第1章 定計第40章 博弈第71章 野心不小第44章 決戰前夕(三)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67章 扒皮實草第68章 逼朕第10章 內憂外患第29章 巧遇寇準第95章 曲水宴第47章 兩國相爭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45章 奔向自由第28章 蒙汗藥
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1章 定計第57章 各懷鬼胎第14章 虛假夜襲第24章 上朝第42章 官官相護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37章 故人相逢第22章 巷戰第30章 得手第13章 楊氏投降第9章 命門第19章 西山坑谷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41章 首議第74章 奇襲九州第86章 兩堂會審第13章 楊氏投降第31章 攔路喊冤第4章 遭遇戰第71章 野心不小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58章 軍營立威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52章 十日戰(三)第10章 討價還價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56章 西北決戰(四)第11章 大理竹槓第37章 鬼門關第38章 大刑伺候第5章 狼狽至極第27章 重逢第30章 江寧府第24章 再戰青沙河(中)第8章 募兵制第51章 十日戰(二)第105章 到底是誰的?第71章 曉之以理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85章 彪戲第13章 絕境(上)第23章 趁火打劫第87章 玩個大的第97章 白江口海戰第8章 面聖(下)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19章 山呼萬歲第31章 攔路喊冤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3章 和親求援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12章 借刀殺人第13章 禍根第4章 早朝鬧劇第10章 討價還價第5章 狼狽至極第30章 江寧府第13章 卿本佳人第58章 兵敗如山倒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88章 交心第44章 許王遇難第55章 西北決戰(三)第27章 童年時第24章 羣議第65章 密林誘敵第17章 突襲第72章 除夕(一)第3章 聖旨賜婚第45章 東京之亂第33章 通敵第56章 德妃第61章 清君側正大統第74章 除夕(三)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5章 洞房花燭第26章 從龍之功第45章 決戰前夕(四)第107章 獻土第39章 誰利用誰?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8章 一觸即發第1章 定計第40章 博弈第71章 野心不小第44章 決戰前夕(三)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67章 扒皮實草第68章 逼朕第10章 內憂外患第29章 巧遇寇準第95章 曲水宴第47章 兩國相爭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45章 奔向自由第28章 蒙汗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塔河县| 鹰潭市| 广元市| 南郑县| 中西区| 锦屏县| 台南市| 武平县| 奉化市| 濮阳市| 柘荣县| 永昌县| 饶平县| 商河县| 阳曲县| 峨眉山市| 聊城市| 大城县| 西昌市| 开化县| 循化| 平塘县| 榆林市| 南溪县| 西青区| 虞城县| 察隅县| 金门县| 兴业县| 江孜县| 和林格尔县| 施秉县| 饶阳县| 辽阳市| 阿鲁科尔沁旗| 元谋县| 丹东市| 宜良县| 兰溪市|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