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內憂外患

雁門關外,遼軍軍營肅穆森嚴,一面面大旗迎風飄揚。楊繼業披掛整齊,領著剛剛增援到雁門關的石保慶走上關頭。楊繼業的四個兒子都守在關頭,他們吃住都在城頭上,片刻不敢大意。

“今日契丹人可有什麼動靜?”楊繼業這些日子來憂心忡忡,遼國數倍於己,雖然雁門關險要,可是五千人實在是少了點,若是自己主動出擊,勝算頗小,自己敗仗倒沒什麼,要是丟了大宋的門戶,那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大郎楊延貴指著城下遼軍說道:“這幾日契丹人看起來並沒什麼異常。今天還沒來城下招降呢!”

石保慶插嘴問道:“如何招降?”

楊繼業身正不怕影子斜,正要說話,忽然看見從遼軍軍營裡跑出一小隊騎兵來,撫須笑道:“這不就來了!”

只見那一小隊契丹騎兵跑到關外一箭之地便齊齊勒住繮繩,十餘匹健馬人立而起,長聲嘶鳴,隨即落下馬蹄,靜悄悄的動也不動。這一手騎術著實精湛,如若不是自幼便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想要做到如此境界,可謂是難上加難。

契丹騎兵身後,一匹馬緩緩踏前幾步,馬背上一人穿著一身銀色軟甲,掛著一襲猩紅色的披風,手中提著一支長矛,威風凜凜。只聽那人放聲喊道:“劉繼業,我父兄待你不薄,我劉繼軒也一直視你如兄弟,這幾日你考慮的如何。只要你歸順於我,過去種種既往不咎,你家受我大漢數代恩典,該當知恩圖報……”

楊大郎笑道:“每天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句,劉繼軒難道就沒新詞了麼?”他們楊家人恨劉繼軒殺了忠伯,言語之間也不客氣。

石保慶默不作聲,靜靜的看著楊繼業。他前來之時,潘美曾經暗中囑咐過他,若是楊繼業有什麼異動,叫石保慶即刻返回太原通報。那劉繼軒不叫他楊繼業,偏偏叫他在北漢時的名字——劉繼業,也要是勾起楊繼業的舊情。倒要看看楊繼業如何應對!

楊繼業手扶城垛,大聲叫道:“劉繼軒,我楊繼業頂天立地的漢子,絕不投降契丹胡虜。你就死了那條心吧。無論你再來說多少次,我還是如此答你!”

說吧,楊繼業一伸手,二郎急忙遞過來一張強弓。

石保慶早就聽說楊繼業在少年之時倜儻任俠,善騎射,好打獵,射術精湛,挽得強弓拉得硬弩,百發百中,一身武藝著實驚人。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楊繼業的本領,今日有機會,自然不肯錯過,睜大了眼睛看著楊繼業。

楊繼業拉開長弓,搭上一支利箭,遠遠瞄得親切,弓弦響處,那箭如流星飛逝,頃刻間便已飛出一箭之地,一名契丹騎士躲閃不及,竟然被楊繼業一箭射穿脖頸,哼也沒哼一聲便一頭栽倒在地。

劉繼軒等人大駭,急忙打馬後退。只聽得雁門關上楊繼業大聲喊道:“再來呱噪,這便是榜樣。若是男兒,便提兵來戰!”

城頭上宋軍士氣大振,戰鼓擂得震天響,那些士卒大聲笑道:“若是男兒,便提兵來戰!”

要知道駐守在雁門關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無一不是百戰之士,浴血沙場自當是家常便飯,縱然遼軍勢大,他們也不放在眼裡。尤其在楊繼業這樣的名將帶領下,更是悍勇難敵。石保慶看了暗暗佩服,就算是他的父親——如今在開封府掌管侍衛馬軍司的石守信,在勇武之上只怕也要略遜楊繼業一籌。

劉繼軒冷眼掃了一眼險峻無比的雁門關,即刻打馬回營。城上宋軍更是高聲叫罵,遼軍兩萬大軍屯兵在雁門關下已經有些日子了,卻始終沒來攻城,每日就是派劉繼軒前來勸降,宋軍大笑契丹人都是些無膽匪類,貪生怕死不敢攻城!奇怪的是,往日勇悍無比的遼軍竟然都乖乖的守在營中,忍氣吞聲,絕不攻城!

月色迷離,代州城外的樹林裡伸手不見五指,偶爾能聽見幾聲野獸飛禽的叫聲,在空曠的樹林裡顯得格外響亮。

幾條黑影在樹林裡走動,他們一個個膀大腰圓,走起路來昂首挺胸,雖然是在黑夜中也不顯得詭異,一看便知道是上過沙場見過血的戰士。

那一行人在樹林裡走了一會,忽然放慢了腳步,落在後邊的一人雙手捂在嘴上,輕聲學了幾聲鳥叫。看樣子像是要和什麼人聯絡。

過不一會,遠處忽然亮起幾個燈籠,黑漆漆的夜裡分外醒目,那幾個燈籠來回招展,引著這幾人朝樹林深處走去。

那幾人小心翼翼的互相看了看,從腰間取下兵刃握在手中,圍成一個半圓緩緩走向燈籠所在的地方。

“可是張廷濟刺史?”從燈籠處傳出一聲詢問。

走來的黑衣人沉聲反問道:“宋支使?”

從樹林裡忽然走出十來個人,方纔靜悄悄的一片,這些人聚在一處,卻紀律森嚴,非同尋常盜匪。那些人將幾個燈籠掛在樹梢上,走過來的爲首一人,身材矮胖,留著一臉絡腮鬍子,快步迎了上來,抱拳道:“張刺史,久違了!”

張廷濟收起手中兵刃,回禮問道:“其他人都來了麼?”

那位被叫做宋支使的便是北漢當年的支使宋九茗,他大手一伸說道:“來了,都在裡邊相候!”

張廷濟點了點頭,也不客氣,闊步走了過去。這林中有一片空曠的開闊地,外圍數十人暗自戒備,中間卻有七八個人站在原地相候,一見張廷濟走了進來,紛紛施禮道:“張大人!”

“各位,當日太原城陷,張某隨齊王爺殺出一條血路,到處被宋賊追殺。所幸皇天庇佑,齊王爺逃得大難,輾轉前往遼國。遼國皇帝耶律賢和皇后蕭娘娘深明大義,借王爺一支兵馬光復我大漢河山。如今,王爺的兵馬就在雁門關外,可叫衆家兄弟等得苦了!”張廷濟抱了拳團團一揖。

聚在這裡都是流落在河東路各地的北漢舊部,聽張廷濟這一說,這些漢子們急忙還禮,口中連聲說話,都是赤膽忠心之詞。

宋九茗站在張廷濟的身邊,朗聲說道:“宋人佔我河山,窮兵黷武,不顧百姓死活,只鬧得河東路上下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大漢子民無不翹首期盼齊王歸來。今日王爺請得義師,正是我等爲國出力的時候。宋某自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廷濟扭過臉,讚許的看了看宋九茗。這次張廷濟甘冒大險,悄悄潛回河東路,爲的就是裡應外合,在河東路舉事,配合劉繼軒攻打雁門關。關外的遼軍雖然只有兩萬餘人,不過那都是驍勇善戰的勇士,到時候河東路內外交困,別說是雁門關,收復太原也不是什麼難事。張廷濟越想越是得意……

“張大人,我等誓死追隨!”那些熱血漢子被張廷濟這一煽動,頓時渾身上下都熱了起來。從龍之功誰人不想?他們都是北漢的臣子,自從劉繼元投降之後,一個個或聚嘯山林或隱姓埋名,卻都不願投降大宋。

“你們手下還有多少人?”張廷濟問道。

宋九茗從懷裡取出一張紙來,展開了遞給張廷濟,說道:“下官早已命衆家兄弟報上人手,多則兩三百人,少也有四五十人,總數也有兩千多人馬!”

張廷濟滿意的點了點頭,當初他和宋九茗並不熟悉,這次返回河東路聯絡到宋九茗之後越來越覺得此人是個人才,值得重用,沒等他吩咐,宋九茗一早就準備得妥妥當當了。張廷濟大略看了一眼,吩咐道:“我們兵少,不宜和宋軍硬拼,如今雁門關吃緊,我們只需要處處點火,叫那些宋兵顧頭顧不了尾,手忙腳亂就好。到那時,河東路人心惶惶,主公攻破雁門關之後,復國指日可待。各位匡扶漢室之功,必當名留青史!”

宋九茗抱拳道:“敢不爲主公效死命?”衆人齊聲呼應。

張廷濟問道:“宋兄,你手下約有四百來人,又是當初兄臺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這一支兵當得大用,楊繼業的家眷就在代州城,楊繼業和他的四個兒子都在雁門關防禦,代州城內只有一羣老幼婦孺,不如派人悄悄混進城去劫掠一番。引開守軍之後,攻打楊府。楊繼業不知好歹,背叛大漢。倒要給他幾分顏色看看!”

宋九茗知道張廷濟的心意,楊繼業的家眷若是現在落入他們手中,用來要挾於他。一旦楊繼業開關獻城,那功勞可就大了。就算楊繼業死不投降,到時候將他家眷全部斬殺,也可亂他心神,迫他出關接戰。契丹騎兵數倍於雁門關守軍,還能怕了區區五千軍馬不成?宋九茗當即說道:“張大人高見!”

張廷濟臉上神色嚴肅無比,沉聲說道:“宋兄,此事關係重大,兇險萬分,宋兄多加小心。在下靜候佳音。”

宋九茗點頭答應,衆人圍坐下來,分頭計議如何行事。遠處沉睡在夜色下的代州城,茫然不覺在它的身邊,危機四伏!

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41章 年輕的心第18章 落入敵手第75章 搶灘登陸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30章 得手第41章 首議第3章 和親求援第62章 過來洗澡第88章 交心第31章 奏摺第2章 官逼民反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56章 德妃第33章 一路煙塵第41章 年輕的心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34章 爭分奪秒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33章 賜第27章 重逢第69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93章 座談風呂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7章 搶先認罪第97章 白江口海戰第41章 迷霧重重第68章 大振國威第29章 新皇第48章 大同第27章 火藥作坊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8章 固定馬鐙第30章 呼家女將第2章 二女爭夫第31章 漢人家園第21章 搏命第57章 規矩第35章 誅心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31章 攔路喊冤第5章 自辯第22章 小太歲第1章 要不得第24章 耍無賴第1章 要不得第14章 絕境(下)第47章 殺雞駭猴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30章 呼家女將第1章 楊門虎將第12章 打虎將軍第92章 交代第91章 指證第32章 江寧夜宴第37章 鬼門關第89章 孤身犯險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50章 十日戰(一)第45章 案件重演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59章 西北決戰(七)第90章 風平浪靜第46章 破敵之計第60章 西北決戰(八)第12章 打虎將軍第14章 原州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23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禍根第34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74章 奇襲九州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69章 驚變第8章 雁門關第41章 首議第30章 真相第14章 絕境(下)第36章 雙管齊下第54章 西北決戰(二)第9章 抗旨不從第101章 援軍第77章 除夕(六)第91章 法爲何用?第62章 過來洗澡第1章 要不得第58章 軍營立威第37章 鬼門關第8章 雁門關第30章 得手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2章 拒婚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30章 真相
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41章 年輕的心第18章 落入敵手第75章 搶灘登陸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30章 得手第41章 首議第3章 和親求援第62章 過來洗澡第88章 交心第31章 奏摺第2章 官逼民反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56章 德妃第33章 一路煙塵第41章 年輕的心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34章 爭分奪秒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33章 賜第27章 重逢第69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93章 座談風呂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7章 搶先認罪第97章 白江口海戰第41章 迷霧重重第68章 大振國威第29章 新皇第48章 大同第27章 火藥作坊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8章 固定馬鐙第30章 呼家女將第2章 二女爭夫第31章 漢人家園第21章 搏命第57章 規矩第35章 誅心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31章 攔路喊冤第5章 自辯第22章 小太歲第1章 要不得第24章 耍無賴第1章 要不得第14章 絕境(下)第47章 殺雞駭猴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30章 呼家女將第1章 楊門虎將第12章 打虎將軍第92章 交代第91章 指證第32章 江寧夜宴第37章 鬼門關第89章 孤身犯險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50章 十日戰(一)第45章 案件重演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59章 西北決戰(七)第90章 風平浪靜第46章 破敵之計第60章 西北決戰(八)第12章 打虎將軍第14章 原州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23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禍根第34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74章 奇襲九州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69章 驚變第8章 雁門關第41章 首議第30章 真相第14章 絕境(下)第36章 雙管齊下第54章 西北決戰(二)第9章 抗旨不從第101章 援軍第77章 除夕(六)第91章 法爲何用?第62章 過來洗澡第1章 要不得第58章 軍營立威第37章 鬼門關第8章 雁門關第30章 得手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2章 拒婚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30章 真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香河县| 北碚区| 德格县| 嘉祥县| 肃宁县| 宜宾县| 乐陵市| 新宁县| 敖汉旗| 兴仁县| 团风县| 淮安市| 恭城| 万年县| 华阴市| 启东市| 北流市| 定边县| 定州市| 阳西县| 樟树市| 宁津县| 盱眙县| 榆树市| 齐河县| 汕头市| 江油市| 和静县| 正定县| 孙吴县| 玉屏| 榆林市| 广汉市| 锦屏县| 通城县| 江川县| 宁远县| 青阳县| 科尔|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