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章 固定馬鐙

潘美終於姍姍來遲了,不過最好的消息就是,潘美終於來了!

謝幕成長出了一口氣,呈報戰功的事終於讓潘美看清楚一個事實。他在這一仗裡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換言之,楊繼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大宋的忠誠,謝慕華親臨敵前,設計大敗遼軍;只要謝慕華願意,他大可以自己寫一份公文轉呈到東京去。只是到那時,趙德昭會怎麼看潘美這位駐守河東路的第一大員,那就很難說了!

花花轎子人擡人,潘美在官場混了一輩子,如何不懂得這個道理?謝慕華等人白白把功勞送上,要是潘美再不知道怎麼做事,只怕天下人都要奇怪潘美是如何當上大宋的太師,河東路的兵馬都部署了!

潘美親自領著兩萬大軍趕到雁門關,如此一來雁門關上下宋軍達到三萬餘人,無數軍旗飄揚如海,無數刀槍茂密如林。雁門關得了大批援軍,楊繼業更是勝券在握!

“太師!之前我軍避而不戰,是因爲我軍兵少,遼軍又善於野戰,倘若出戰不利。唯恐雁門關有失。如今太師親率大軍來此,楊繼業願領一支軍出城野戰。取耶律善補首級!”楊繼業大聲說道。

潘美如今可是名副其實的坐在雁門關的太師椅上了,雁門守將、謝慕華等人云集在此。潘美聽楊繼業這麼一說,轉臉朝謝慕華看去。

謝慕華笑道:“在下雖然奉旨監軍,但是行軍打仗的確不是在下的長處。之前太師鎮守太原,在下才與楊將軍商議,蒙皇上庇佑,總算是勝了一場。不過是僥倖至極。如今太師親臨雁門關,在下自當謹守職責。退敵之事,還請太師和楊將軍決斷!”

潘美心中暗罵小狐貍,狡猾狡猾地!贏了一場得了功勞之後,就開始老老實實當監軍了?看自己來到雁門關,便把大小事往老太師身上一推,這小子倒是油滑的很那!

潘美想了想,說道:“耶律善補雖然攻城受挫,不過他手下遼軍還有兩萬餘人。遼軍騎兵又多,來去如風。我軍駐守雁門,多是步軍。出戰就算打勝也無法全殲敵軍。與其這樣不如堅守雁門關,待鎮州一線退敵之後,耶律善補自然知難而退了!”

楊繼業待要再說什麼,卻見謝慕華使了個眼色,便不再說話了。

謝慕華自家知道自家事,如今身居高位,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成百上千人的性命。潘美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已經是太師了,潘美又沒有篡位的野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已。要是楊繼業再堅持出關迎戰,贏了倒好說,要是輸了,這個黑鍋總是要有人來背的。雖說花花轎子人擡人,可是牆倒也是衆人推。真要是楊繼業一力堅持,十有八九潘美會逼楊繼業立個軍令狀下來,讓他先把責任攬上身。

謝慕華倒不是覺得楊繼業一定會打敗仗,只是戰場險惡,沒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能取勝?,F在的歷史已經不是謝慕華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歷史了。況且楊繼業很快就是自己的泰山老丈人,要是他背了黑鍋,就等於謝慕華自己背了黑鍋……

潘美只是說些雁門關上的軍情佈置,謝慕華越聽越是無趣,這些事情多半他都是不懂的。正無聊的快要打哈欠的時候,忽然潘惟吉快步走到門前,大聲叫道:“有軍情稟告!”

謝慕華頓時來了精神,卻還知道自己的身份,強忍著沒問出來,只聽潘美問道:“何事?”

潘惟吉說道:“雁門關外的遼軍,看樣子是要撤了!”

潘美立刻站了起來,二話不說大步朝關口走去。謝慕華等人急忙跟在潘美身後,一行人快步走上雁門關城頭,舉目望去,遠處遼軍營寨塵土飛揚,一隊隊士卒往來穿梭。謝慕華並不懂行軍之事,卻聽楊繼業和潘美兩人指指點點,想必是遼軍之前來的那一支軍並不是要來強攻雁門關,而是來接應耶律善補的。如此一看,只怕是真的要撤軍了。

“既然契丹人撤軍,不如我們隨後追殺?”潘惟吉忍不住插口說道。

潘美一聽這話,本來有點生氣,可是那畢竟是自己的養子所說,耐著性子說道:“惟吉,你仔細看看,遼軍此退,進退有據,井然有序。必定是做足了功夫。若是貿然追擊,只怕落入敵人圈套?!?

楊繼業也有些惋惜,低聲說道:“若是不追,只怕是縱虎歸山了!”

潘美忍不住說道:“楊將軍行伍出身,想必不知道孫子兵法有云,窮寇莫追。商鞅的商君書中所說——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何況現在遼軍並不是被我們擊退,而是自行退卻,他們能沒有埋伏?”

此時城下遼軍已經開始撤退了。謝慕華仔細看著遼軍動態,這次遼軍採用的是交替撤退法,即在離雁門關最近的軍隊撤退的時候,他們身後的軍隊保持作戰狀態。待撤退軍隊撤過作戰軍隊後方,變換爲作戰隊形之後,作戰軍隊向後撤退。如此反覆!直到進入安全區域,這纔開始整軍撤退!

謝慕華隱約想起在後世好像看過這樣的撤退法,要是遼軍採用這樣的策略。就算是追擊出去也不會有什麼戰果。其實在雁門關雙方只不過是交戰一次而已,遼軍根本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打擊,戰鬥力保持了完整。

“我知道一條小路,可以從那裡繞過雁門關,若是有一支軍能吊住遼軍的話。我可以帶兩千軍馬繞到敵後,從北向南向遼軍發動突襲。如此一來,遼軍必然大亂,到時候我們前後夾擊,可獲全勝!”楊繼業還是有點不甘心,又提出一個建議。

潘美皺了皺眉頭:“果真有這條小路?”

楊繼業斬釘截鐵的答道:“有!”

潘美思索良久,終於下了決心:“我給你兩千精銳,你帶人潛入敵後。石保慶!”

石保慶急忙出列,抱拳道:“末將在!”

“你領驍武軍,跟著遼軍卻不接戰,主要鎮住遼軍,延緩他們撤退的速度便罷!”石保慶得了將令,和楊繼業一起下關點兵去了。

謝慕華笑道:“太師,若是楊繼業此番成功,那也多虧了太師指揮有方。”

潘美心中得意,他並不瞭解雁門關的地形,聽說有這條小路在,那便是勝券在握了。楊繼業在雁門關打了一輩子仗,只怕再沒有人比他對雁門關熟悉了吧!

潘美笑道:“可惜雁門關的遼軍始終沒有滿城那邊多,耶律善補也不過是個區區統軍使而已,就算抓到劉繼軒這個漢賊,也算不上什麼大勝。而且這些遼軍馬匹精良,他們騎術又極精湛,就算是前後夾擊,想來戰果也不會太大……”

潘美喃喃道:“契丹人的鐵騎著實厲害,若是我大宋能有一支皮室軍那樣的精銳精兵就好了??上?,無論是驍武軍還是驍騎軍……侍衛馬軍司的精銳始終是稍遜皮室軍一籌。”

謝慕華低聲說道:“太師不必憂慮,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孩童學會走路就開始騎馬射箭,騎術精湛那是自然。我大宋騎兵都是入伍之後纔開始訓練,要想趕上皮室軍,倒要在器械上多下功夫……”

潘美想了想道:“兵刃?馬匹上無非就是繮繩、馬鞍、馬刺、馬鐙……”

謝慕華一聽馬鐙這兩個字,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用力拍了拍腦門,口中還喃喃自語道:“馬鐙……馬鐙……”

潘美看謝慕華這副模樣,不知就裡,急忙說道:“謝大人,不如先坐下來歇息一會吧!”

“我想到了!”謝慕華忽然高聲叫了起來:“太師,你想,若是馬鐙能固定在馬鞍上,那又如何?”

不等潘美答話,謝慕華就滔滔不絕的說了下去:“步弓之所以比馬弓更遠更勁,是因爲步卒腳踏實地,能使用全身力氣放箭,不在馬背上顛簸,準頭自然精準。可是如果馬鐙能固定在馬鞍上,就可以大大減少騎兵控制馬匹的力量,馬弓威力至少增加一倍,兩軍交戰之時,騎兵雙腿能夠發力,威力更加強大……”

謝慕華聽到潘美提起馬鐙頓時想了起來,正是宋遼期間,纔出現了固定馬鐙的戰術,在那之後,騎兵的馬弓射程增加了一半,而在馬上衝鋒的時候,衝擊力也更加強大。

當初在論壇跟網友辯論的時候,謝慕華就曾經說過,如果在對馬的訓練上無法戰勝遊牧民族,那就要在器械上想辦法,只是來到大宋這麼久。謝慕華一直事務纏身,居然把固定馬鐙這一茬給忘記了。

潘美也被謝慕華一語驚醒,撫掌大笑起來:“原來如此,只需要固定馬鐙便可……”

潘美口中雖然是如此說話,但是他和謝慕華心裡都明白,固定馬鐙是確實可行的,但是騎兵的訓練也要跟上。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見到成效的事情。但是謝慕華這句話卻是給大宋的騎兵點出一條明路,這位在沙場打拼了一輩子的老將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謝大人,你這獻策的功勞,不下於殲敵三萬啊!”潘美笑呵呵的看著謝慕華。

謝慕華微微一笑,兩人的心思都飛到馬鐙上去了!

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39章 誰利用誰?第96章 驅虎吞狼第27章 得勝口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35章 誅心第50章 十日戰(一)第105章 到底是誰的?第3章 夏日春色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7章 校場私鬥第24章 公審大會(下)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11章 自告奮勇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29章 新皇第57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3章 通敵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5章 小周後第7章 五大軍區第21章 搏命第5章 立志第5章 小周後第24章 公審大會(下)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56章 三百對兩千第12章 借刀殺人第48章 決戰前夕(七)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92章 交代第13章 楊氏投降第37章 增援第8章 抗議第26章 呀滅碟第24章 上朝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13章 卿本佳人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24章 耍無賴第53章 求封第73章 科技是第一戰鬥力第88章 官逼民反後記第71章 野心不小第13章 絕境(上)第3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章 絕境(上)第84章 不想你死第27章 火藥作坊第57章 各懷鬼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78章 除夕(七)第61章 連環計第92章 就地正法第16章 迫你一戰第11章 彈劾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1章 援軍第32章 勸降第62章 芙蓉帳裡奈君何第26章 從龍之功第25章 一路順風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30章 真相第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章 聖旨賜婚第46章 破敵之計第2章 播下種子第16章 收降第16章 迫你一戰第24章 上朝第28章 蒙汗藥第13章 楊氏投降第74章 奇襲九州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40章 博弈第55章 西北決戰(三)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57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故人相逢第96章 驅虎吞狼第29章 假私濟公第57章 規矩第76章 會見日本使臣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29章 巧遇寇準第10章 討價還價第67章 扒皮實草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7章 固州之變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6章 呀滅碟
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39章 誰利用誰?第96章 驅虎吞狼第27章 得勝口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35章 誅心第50章 十日戰(一)第105章 到底是誰的?第3章 夏日春色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7章 校場私鬥第24章 公審大會(下)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11章 自告奮勇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29章 新皇第57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3章 通敵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5章 小周後第7章 五大軍區第21章 搏命第5章 立志第5章 小周後第24章 公審大會(下)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56章 三百對兩千第12章 借刀殺人第48章 決戰前夕(七)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92章 交代第13章 楊氏投降第37章 增援第8章 抗議第26章 呀滅碟第24章 上朝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13章 卿本佳人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24章 耍無賴第53章 求封第73章 科技是第一戰鬥力第88章 官逼民反後記第71章 野心不小第13章 絕境(上)第3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章 絕境(上)第84章 不想你死第27章 火藥作坊第57章 各懷鬼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78章 除夕(七)第61章 連環計第92章 就地正法第16章 迫你一戰第11章 彈劾第8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01章 援軍第32章 勸降第62章 芙蓉帳裡奈君何第26章 從龍之功第25章 一路順風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30章 真相第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章 聖旨賜婚第46章 破敵之計第2章 播下種子第16章 收降第16章 迫你一戰第24章 上朝第28章 蒙汗藥第13章 楊氏投降第74章 奇襲九州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40章 博弈第55章 西北決戰(三)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57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故人相逢第96章 驅虎吞狼第29章 假私濟公第57章 規矩第76章 會見日本使臣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29章 巧遇寇準第10章 討價還價第67章 扒皮實草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7章 固州之變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6章 呀滅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弥渡县| 油尖旺区| 湖口县| 连南| 丰顺县| 宜兴市| 堆龙德庆县| 全州县| 渝北区| 保德县| 田林县| 永新县| 呼图壁县| 锦屏县| 丹东市| 杂多县| 云安县| 子长县| 凉山| 偃师市| 琼海市| 聂拉木县| 高碑店市| 栾川县| 海盐县| 凤台县| 陆丰市| 钟祥市| 崇州市| 澄城县| 库伦旗| 靖安县| 无锡市| 库尔勒市| 甘德县| 虞城县| 江阴市| 疏勒县| 莱州市|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