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章 勸降

寫在前邊的一點話,3100字正文在下邊,麻煩各位讀者大大先看看……最近身體不太好,所以更新不是很正常。先給大家致歉。

其實大家都知道,縱橫是有買斷政策的。但是買斷的作者並非旱澇保收,我們也很有危機感。這一本書的成績,事關下一本書,說嚴重了,就是關係到一個作者在縱橫的前途。

這本書,我自問有許多不足之處,讀者們很支持我,很寬容我。看看數(shù)據(jù),我也很開心,八十多萬的點擊了。548收藏了。在榜單上,也算是說得過去的成績。

從點擊來看,有許多收藏遠比我高的作品,日點月點均比我的書低。我猜或許是有些讀者大大懶得註冊一個賬號收藏吧。其實,您花一分鐘註冊個賬號,收藏一下我的書,對於我在縱橫的前途可是大大的有用。如果您覺得這本書還能打發(fā)您閒暇的時間,博您一樂的話。還請您能註冊收藏一下,我在這兒先謝謝大家了!

跟各位讀者大大來個約定吧。現(xiàn)在的收藏是548.從明天開始,每天12點和19點的更新,風雨無阻不斷。每增加10個收藏,第二天便在下午15點加更一章。收藏數(shù)是能在小說排行看到的。呵呵!謝謝諸位的支持!好啦,正文送到!!

——————————————————————

午後的陽光總是讓人懶洋洋的不想動彈,要是坐在日頭底下曬上一會,伴隨著西北的微風,呼吸著大地的氣息,直讓人想睡覺去。但是固州城的老百姓可沒那麼清閒,匆匆忙忙吃了午飯之後,城頭上又熙熙攘攘都是人。這些老百姓沒有作戰(zhàn)的經驗,也不知道該如何守城,一股腦的將城裡的弓弩、石頭、檑木都搬上城頭,有些年輕的小夥子並不知道他們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的危機,還笑嘻嘻的擺弄著身上的紙甲,擦著手中的兵刃。

“好像有人來了?”在南門把守的是原來黨項人一羣專門做皮毛生意的漢子,他們的頭兒叫鮮無通,今年已經四十有三,看起來身材健碩,比尋常人都要高了半個腦袋,身上的灰色布袍子裂開衣襟,露出毛茸茸的胸膛,手裡倒提著一把樸刀,另一手按著城垛上的箭孔,極目遠眺,口中還唸唸有詞。

“誰?是謝相公的人馬麼?”鮮無通身邊站著個三十來歲的瘦高漢子,他和鮮無通倒是身高相仿,身上揹著一把長弓,腰裡掛著箭壺,看樣子像是個會家子。如今正有模有樣的學著鮮無通朝南方看去。

鮮無通搖了搖頭:“我記得大宋的軍隊,旗號鮮明,隊伍整齊,不會這麼一股腦的就過來。謝相公御下極嚴,手下的將領都是能征善戰(zhàn)的驍將。要是相公的軍隊來了,至少早有人來通報過了……”

那瘦高漢子名叫孔楊,聞言不禁皺緊了眉頭:“出了謝相公之外,別人來固州,只怕就是要來打仗了。”

兩人心情忐忑不安,孔楊還記得吩咐城頭上的民兵準備好要作戰(zhàn),那些從來沒有打過仗的老百姓一聽說有軍隊來了,倒是有一大半人都變了臉色,城頭上也鬧了不少笑話。有的抄起弓弩就衝到箭垛那裡,拿著箭半天也裝不到弩上去。有的還不待吩咐,就一把抱起身邊的石頭,幾十斤重的大石頭抱在懷裡,汗珠一會兒就順著臉滾了下來,還有的抓緊了身邊的刀槍,待要走動,才發(fā)現(xiàn),原來兩個人抓住的是同一支槍……城頭上紛紛擾擾,好不混亂。

只見一個白衣白甲的少年將軍孤身一人,騎著一匹棗紅色的戰(zhàn)馬,頭戴沖天盔,身後裹著烏黑的披風,手中長矛寒光閃爍。那一人一騎,獨自縱馬來到城下,少年將軍脣紅齒白,面如冠玉,一身戎裝又是威風凜凜,孔楊和鮮無通不由得齊聲讚了句:“好漢子!”

一句好漢子剛剛出口,那些神經過敏的民兵情不自禁的就鬆開了手中的弓弦,雖然不是很多,但也有數(shù)十支羽箭衝著那少年將軍就飛了過去。準頭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密集型的殺傷力也頗爲驚人。少年將軍掄起長矛,車輪般的轉了起來,護著人馬,擋開羽箭,一邊高聲叫道:“黨項人李繼遷就在這裡!可有人敢與我說話!”

孔楊和鮮無通揮手製止了那些民兵還要放箭的衝動,鮮無通大聲叫道:“可是靈州李繼遷?”

李繼遷笑道:“李繼遷又不是什麼英雄豪傑,值得冒名頂替嗎?城頭那漢子,我看你頗像黨項人。若是同族,便應該知道我李繼遷的爲人。城中可有人能做主的與我一談?”

孔楊側過身,貼住鮮無通低聲說道:“怎麼辦?談還是不談?”

鮮無通沉吟道:“李繼遷的名聲一貫是很好的,他倒不會言而無信。只是你看,離城不到三裡,大軍就在那兒。要是開了城門,三裡對於那些騎兵來說,只不過是轉眼就到的距離。危險實在太大,我不是信不過李繼遷,但是城裡萬餘百姓的性命要緊,要是因爲咱們開了城門,就丟了城池。實在是……”

孔楊點了點頭,鮮無通說的沒錯,固州城池雖然不大,但是城門也構造的極爲堅固。開閉一次城門,總需要一會兒功夫,那些黨項人的騎兵就在不遠處虎視眈眈。孔楊也沒有把握確保李繼遷是不是騙城來的。

“咱們不是說等謝相公來嗎?現(xiàn)在李繼遷來了算什麼意思?那是開門還是不開呢?”孔楊喃喃的說道,軍國大事,在這些平日裡只顧著一家?guī)卓谌顺燥埖睦习傩湛磥恚嗌龠€是有些艱辛。而且廟堂之上,國家民族之間的鬥爭,又並非是他們能完全理解的。老百姓求的是三餐一暖,片瓦遮頭,這就足夠了。到了李繼遷親自來談的時候,反而亂了陣腳。

“從城上吊個繩子,把我吊下去!”鮮無通想了想說道。

孔楊急忙勸阻道:“下去畢竟是有風險的,我去好了!”

“別!”鮮無通伸手攔住孔楊:“說到底我也是黨項人,李繼遷這個人名聲是極好的。在族內也稱得上是名噪一時的年輕豪傑。我去跟他談談,看看他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總好過你下去的好!”

“那你小心!”孔楊覺得鮮無通說得也很有道理,便吩咐民兵準備繩索將鮮無通吊下去。

李繼遷的耐心倒是好得很,他也不再言語,就提著長矛坐在馬背上,等著城頭衆(zhòng)人商議。大地蒼茫,陽光明媚,長矛筆直,健兒雄姿……一人一騎在城下,卻是氣勢非凡,讓人看到了暗暗心折。尤其像李繼遷這樣的人,城頭上的老百姓都知道,要是真的調來牀子弩、強弓硬弩、再開城衝出去一隊騎兵,決計能在三裡外的大隊人馬趕到之前殺死李繼遷,但是人家好整以暇的騎馬在那兒溜達,渾然不在意,光是這份膽略,就已經讓人佩服了。

“李老弟,你且等等,我這就下來!”鮮無通試了試身上的繩索是不是夠結實,給城頭上的士兵交代幾句,便雙手抓著繩索,順著城牆緩緩的吊了下來。城頭的民兵嚴陣以待,一張張長弓拉起,瞄準著下邊的李繼遷,要是他有何異動,定要將他萬箭穿心。

鮮無通落到地上,解開身上的繩索,大踏步朝李繼遷走了過去。李繼遷急忙翻身下馬,將長矛倒插在地上,弓箭都放在馬背上,披風一甩,迎面走了幾步,兩人互相施禮。李繼遷這時已經不再說漢話:“敢問兄長大名!”

鮮無通笑道:“我只是固州城一個賣皮毛獵物的,賤名鮮無通。以前是卑喇氏的,後來家中到處流浪,到了我這一代,也說不清是屬於那個氏族了。”

李繼遷笑呵呵的說道:“英雄不問出身。咱們黨項人在西北跟宋軍作戰(zhàn)許久,也沒有攻下一城一池在手。老兄只不過是一天功夫,就發(fā)動固州人,將宋軍的這座城池拿了下來。假以時日,鮮無通的大名必然在黨項族內威名赫赫。”

“別調侃我了!”鮮無通明知道對面就是率衆(zhòng)造反的李繼遷,身後還有數(shù)千雄兵,但是他也頗沉得住氣,不卑不亢。自己走了兩步,挑了塊平坦的地上席地而坐。李繼遷微笑著走到他身邊,跟著坐了下來。兩人相視一笑!

“其實……”鮮無通有些支吾。

李繼遷淡淡的說道:“黨項人就是一家人,咱們不說氏族,不說輩分。你年長我年幼,鮮無通大哥就像剛纔那樣叫我一聲李老弟就行。”

這句話無形中又拉近了兩人的距離,鮮無通緩緩的說道:“好,李老弟,咱們黨項人講究個痛快豪爽,你這次來固州到底是爲什麼?”

李繼遷正色道:“實不相瞞。固州城雖然小,但是它的位置處在宋國、遼國邊境之地,也是懷州軍隊支援靈州夏州的必經之路。宋軍的糧草必過固州。既然固州已經被咱們黨項人拿下,小弟還請大哥將固州讓出。”

“你要來守固州?”鮮無通詫異的問道。

“不!”李繼遷聲音漸漸悠長了起來:“想我黨項人當年跟吐蕃作戰(zhàn),九死一生。非是戰(zhàn)不過他們吐蕃人,而是那兒的雪原高地,不值得黨項人去爲之拋頭顱灑熱血。來到中原正值唐朝。黨項人爲唐朝立下大功,唐朝皇帝將西北賜予咱們黨項人。這便是咱們的地方,是咱們黨項人的熱血男兒用生命換來的土地。爲什麼宋朝皇帝一句話就要咱們獻土?我們黨項人其實是一家人。我們應該穿皮毛,恢復自己的姓氏,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字,建立自己的國家。這是我的理想,也應該是每一個黨項人的夢想……”

鮮無通不得不說,李繼遷的這番話的確很有感染力,他的心中隱約覺得,似乎就是這麼個理兒……只聽李繼遷繼續(xù)說道:“固州,我們不可能永遠守住。這裡離遼國和懷州都太近。只要宋人或者契丹人想要奪去,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輜重跟他們去拼!”

“那你要固州何用?”鮮無通有些迷茫。

李繼遷微微一笑:“鮮大哥,實話實說。這座城事關重大,城內有黨項人也有漢人。我自問不能統(tǒng)治那些漢人。我是意思是,這城,我暫時替你們守著。然後,把固州送給遼國的楚王、耶律清!”

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2章 夜襲第4章 鋌而走險第33章 賜第33章 土地兼併第57章 規(guī)矩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29章 巧遇寇準第79章 狙殺第18章 落入敵手第10章 反間計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85章 刺殺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17章 攻城第17章 搶先認罪第38章 大敗虧輸(上)第70章 多事之秋第24章 上朝第23章 趁火打劫第3章 和親求援第6章 真真假假第33章 賜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5章 立志第7章 請你造反第30章 呼家女將第15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14章 原州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88章 官逼民反第60章 滅口第37章 欺行霸市第63章 沒有後手第25章 文化第2章 起兵造反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6章 勝機第85章 刺殺第23章 趁火打劫第43章 失蹤已久第69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8章 破舊圖新第81章 春宵閣第64章 牟山谷第3章 聖旨賜婚第8章 雁門關第31章 奏摺第30章 真相第21章 幽州之戰(zhàn)(上)第36章 我就是王法第43章 失蹤已久第104章 半壁江山第9章 命門第1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8章 一觸即發(fā)第5章 自辯第48章 決戰(zhàn)前夕(七)第64章 牟山谷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6章 鎮(zhèn)州告急第44章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第24章 再戰(zhàn)青沙河(中)第63章 西北決戰(zhàn)(十一)第61章 鬼門關上走一遭第30章 呼家女將第47章 決戰(zhàn)前夕(六)第55章 西北決戰(zhàn)(三)第28章 合約第39章 誰利用誰?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26章 聖旨第7章 請你造反第19章 西山坑谷第88章 交心第2章 官逼民反第53章 西北決戰(zhàn)(一)第25章 洞房花燭第18章 金呼家,銀楊家(下)第27章 火藥作坊第52章 意在大羅城第22章 新婚前夕(上)第30章 東京惡少第4章 退敵第13章 絕境(上)第47章 決戰(zhàn)前夕(六)第7章 面聖(上)第23章 新婚前夕(中)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74章 奇襲九州第30章 東京惡少第32章 流水線作業(yè)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44章 決戰(zhàn)前夕(三)第39章 大鬧皇宮第37章 故人相逢
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2章 夜襲第4章 鋌而走險第33章 賜第33章 土地兼併第57章 規(guī)矩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29章 巧遇寇準第79章 狙殺第18章 落入敵手第10章 反間計第23章 不平輩的兄弟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85章 刺殺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17章 攻城第17章 搶先認罪第38章 大敗虧輸(上)第70章 多事之秋第24章 上朝第23章 趁火打劫第3章 和親求援第6章 真真假假第33章 賜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5章 立志第7章 請你造反第30章 呼家女將第15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14章 原州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88章 官逼民反第60章 滅口第37章 欺行霸市第63章 沒有後手第25章 文化第2章 起兵造反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6章 勝機第85章 刺殺第23章 趁火打劫第43章 失蹤已久第69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8章 破舊圖新第81章 春宵閣第64章 牟山谷第3章 聖旨賜婚第8章 雁門關第31章 奏摺第30章 真相第21章 幽州之戰(zhàn)(上)第36章 我就是王法第43章 失蹤已久第104章 半壁江山第9章 命門第1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8章 一觸即發(fā)第5章 自辯第48章 決戰(zhàn)前夕(七)第64章 牟山谷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6章 鎮(zhèn)州告急第44章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第24章 再戰(zhàn)青沙河(中)第63章 西北決戰(zhàn)(十一)第61章 鬼門關上走一遭第30章 呼家女將第47章 決戰(zhàn)前夕(六)第55章 西北決戰(zhàn)(三)第28章 合約第39章 誰利用誰?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26章 聖旨第7章 請你造反第19章 西山坑谷第88章 交心第2章 官逼民反第53章 西北決戰(zhàn)(一)第25章 洞房花燭第18章 金呼家,銀楊家(下)第27章 火藥作坊第52章 意在大羅城第22章 新婚前夕(上)第30章 東京惡少第4章 退敵第13章 絕境(上)第47章 決戰(zhàn)前夕(六)第7章 面聖(上)第23章 新婚前夕(中)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74章 奇襲九州第30章 東京惡少第32章 流水線作業(yè)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44章 決戰(zhàn)前夕(三)第39章 大鬧皇宮第37章 故人相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乡县| 西安市| 长阳| 阿拉善盟| 东辽县| 沾益县| 麻城市| 辉县市| 朝阳市| 兰州市| 海南省| 东阳市| 富顺县| 乐山市| 甘南县| 临夏县| 姜堰市| 峨眉山市| 汝州市| 曲阜市| 阳曲县| 东兰县| 略阳县| 彰化县| 卓资县| 宝山区| 上高县| 苍山县| 昭平县| 信阳市| 深圳市| 赤水市| 十堰市| 珠海市| 沾化县| 祁门县| 东海县| 武平县| 康保县| 承德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