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命門

隨著謝慕華和曹彬的一番長談,無數官員加入了深化大宋體制改革的行列之中。 ..。.

首當其衝的便是最爲緊要的河北,在這塊和契丹人戰鬥的最前線,一隊隊精心挑選出來的禁軍進入河北,將那些已經不符合精兵體系的作戰人員緩緩的代替出來。

接近十萬的河北禁軍,在半年之內,已經更替了整整一半。餘下的五萬人馬,和新近補充進去的五萬精銳,這十萬人平均年齡一下子降到了二十七歲,堪稱戰鬥力、作戰經驗都達到了巔峰水準。

這一調動的過程,爲了安全起見,謝慕華是以千人爲單位,留將不留兵,分別調動。

斜軫看著河北禁軍的調動,以爲有機可乘,試探進攻了幾次,被李繼隆指揮部署堅決抵抗之後,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只得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其實,對於契丹人來說,當務之急不是從幽燕南下,而是在大同那一線的戰鬥。

而大同、雁門關那裡幾乎就是謝慕華的根據地,想要進行軍隊的整改工作一點也不困難。

整個大宋的官僚體系完全被髮動起來,招兵,練兵,安置從軍中出來的老兵。忙得不亦樂乎。

謝慕華有心按照後世的武警制度來保留一部分不適合在禁軍的老兵,他每出一個想法。樞密院、兵部、三衙包括吏部和三司戶部都要進行反覆論證。確保每一項決策,都能夠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而且不會給大宋的體制帶來危機。

事到如今,謝慕華才發現,想要推行全國範圍內的改革,根本是一件讓人瘋狂的事情。

後世看那些穿越裡的主角,大手一拍額頭,一個點子出來,跟著便要風機火燎的部署下去,這簡直是癡心妄想。 ..。

太多太多的現實問題聚集起來。都需要小心翼翼的處理,一個不留神,說不定就會變成隱藏在宋廷之中的導火索。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纔是國家的根本,牽涉到軍隊的每一項決策都需要謹慎而又小心的處理。

一整改花名冊,謝慕華才發現,在趙德昭時期,禁軍已經擴展到三十六萬人。而這三十六萬人裡,符合自己標準的,約有二十餘萬,也就是說,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禁軍要被裁減。這也就罷了,更要命的是,廂軍&hllp;&hllp;這個沒有什麼戰鬥力的部隊,爲了維持住地方上的戰鬥力,處理軍隊後勤,地方保障包括救災、徭役等作用,不讓廂軍變成龐大的冗兵組織。接近四十萬的廂軍,要砍去整整一半。

地方上的官員不斷把最新的情況稟告上來,離開軍隊的官兵,必須得到妥善和穩妥的安置。

所幸的是,那些官兵,對謝慕華提出的美好未來充滿了憧憬。有自己的地,減免商業賦稅。可以進入朝廷機構,比如擔當衙役,捕快等職務。這一系列的政策,對那些官兵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且極大程度上吸引了許多青壯年踴躍投軍。

禁軍的年齡體系已經定了出來。但是高齡的官兵就不再招募,而是改爲每年進入一批十**歲左右的官兵,將老齡化的官兵替代出來,維持每個人服兵役的年限。

幾年時間,一個可能窮的沒有立錐之地的家庭,因爲兒子去參軍,就可以得到地方官府的優惠政策,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等等。這,比起用大把大把的錢,去養著肥嘟嘟的軍隊,要劃算的多了。

在地方上,還掀起了一股嫁給官兵的熱潮,每一個參軍的官兵,哪怕他戰死沙場,也一樣能夠讓自己的家人擁有一筆優厚的撫卹金和一塊永遠屬於自己的土地。

姑娘家們看到了這一點。 ..。媒人們跑斷了腿,到處去跟那些在禁軍裡的官兵說合去了。當然,這一系列的舉動,都是謝慕華十分樂意看到的。

寇準不負衆望,開始組建大宋的監察體系,從士林中大批選拔熱血青年來。謝慕華說得好,監察這種事情,還是那些有鬥志,有熱血的年輕人來做才合適。

從縣裡爲單位,大宋的每一片土地上都聚集了這樣的熱血青年,他們有功名在身,不少人甚至是放棄了去做官的仕途,而改爲投入到監察機構之中。

而寇準,年紀輕輕就被謝慕華許以重任,以二十餘歲的年紀,登上從二品官員的寶座。

當然,他這個從二品,只是代表了監察系統和文官體系平起平坐的級別,跟寇準的實權並沒有任何關係。

監察系統的權力被謝慕華巧妙的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他們擁有龐大的權力,但是無法涉足軍事和政治。

幽暗的皇宮之中,謝慕華難得和小皇帝趙惟正坐在一起。宮女們送上茶點,便一個個退下了。

小皇帝帶著稚嫩的童聲問道:&ldqo;謝相公一直以來對大宋的朝廷進行整改。這些日子,也收到不少成效了吧?&rdqo;

謝慕華沉聲說道:&ldqo;是有一些成效。但要做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是需要慢慢改變。我也想一口吃個胖子。可是做不到啊。&rdqo;

趙惟正人小鬼大,賊溜溜的亮眼睛一轉,笑道:&ldqo;那石保慶怎麼辦呢?&rdqo;

謝慕華現在頭疼的就是石保慶在西北的動態。朝廷發過去的要求把軍隊進行整改的命令,石保慶接過去就沒有認真來辦。只是隨便應付著。

在西北進行的軍改是最困難的。而,現在這個時間,謝慕華還根本不能對西北做出任何動作。

耶律休哥自從被楊繼業算計了一次,導致乙室王撒合和合谷兩員大將被宋軍擒殺之後。隨即改變策略,對大同實行壓迫,調動遼軍,保持著對大同的進迫,而一支遼軍偏師開始從當年耶律清的屬地,不斷騷擾西北。

石保慶也正是以這個爲藉口,不同意朝廷對西北軍隊進行干涉。

&ldqo;我已經想過了。&rdqo;謝慕華寒著臉說道:&ldqo;石保慶有自己的想法,或許是他對朝廷失去了信心。他在西北已經成爲了一個十分不穩定的因素。我想派石守信去西北。&rdqo;

&ldqo;石守信?&rdqo;趙惟正年紀小小,但是心思很多,眨著眼睛問道:&ldqo;他是石保慶的父親,你覺得他會讓石保慶乖乖聽話?&rdqo;

&ldqo;石守信和石保慶不同。石守信只是一個想榮華富貴的人。他並沒有野心。所以他也不敢讓石保慶真的在西北鬧出什麼事來。那樣的話,只會迫使朝廷對契丹議和,然後集中力量去西北消滅石保慶。&rdqo;

謝慕華淡淡的說道:&ldqo;石守信知道禁軍的能力,他也知道西北對於大宋的重要性,在沒有收復幽燕之前,西北是大宋唯一的馬場。失去西北,就意味著大宋的騎兵會越來越少,在和遼軍戰鬥的時候,劣勢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我寧可丟掉東南,我也決不能丟掉西北。&rdqo;

趙惟正笑了笑:&ldqo;謝相公言之有理。不過,要是石保慶真的一意孤行,不聽石守信的話。難道他們還會父子相殘嗎?這樣很難吧?&rdqo;

&ldqo;父子相殘倒是不至於。&rdqo;謝慕華冷笑道:&ldqo;其實我已經和石守信說過了。他的態度很明確,假如這個兒子真的有什麼異心的話,他願意親自掛帥,去西北討伐兒子。&rdqo;

趙惟正微微搖了搖頭,這樣的話要是能相信,那纔是見鬼了。不過,他擡頭看了看謝慕華,又平靜了下來,露出天真的笑容,憨憨的笑道:&ldqo;石守信看來是準備大義滅親了?。?amp;rdqo;

謝慕華翹起嘴角,微微一笑:&ldqo;他是不是大義滅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是我斷絕供往西北的糧草。石保慶馬上就要完蛋。而且,他現在就算想要投靠契丹都不行。契丹現在缺的就是糧食。這半年以來,一直是勉強維持。今天的收成也好不到哪裡去。年初的時候,咱們的細作在契丹人的牧場佈下瘟疫。導致大批牛馬羊死亡。他們的米糧主要就是指望幽燕這一塊。而李繼隆不斷派遣輕騎前往幽燕內地,騷擾契丹人的耕作。這就叫趁他病要他命。契丹人現在自己都快吃不飽了。石保慶帶著整個西北投靠過去。蕭燕燕倒是拿什麼來養活他?&rdqo;

趙惟正聰明是聰明瞭,但是對於軍事上的事情知道的還是很少,這半年來,他耳濡目染,總算是學到一些,不過跟謝慕華這樣的狐貍一比,還是差了不少。聽謝慕華這麼一說,才知道爲什麼朝廷一直對石保慶那邊的動態表現的不是很在意。是因爲天時在自己的手中,想要他們什麼時候完蛋,就隨時可以叫他們完蛋。

&ldqo;接下來,謝相公是不是要去幽燕前線了?&rdqo;趙惟正問道。

&ldqo;應該去了。&rdqo;謝慕華露出一絲笑容:&ldqo;我很希望,這一次和契丹人的決戰可以有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我去幽燕的時候,後方絕對不能出任何事。&rdqo;

謝慕華這話說得很是露骨,他知道,對於一個孩子,無論他多麼聰明,都不需要說得太隱晦。隱晦了,反而會讓小孩子想的太多,大家還是直來直去的好。醜話說在前邊,大家自己看著辦。

&ldqo;那就恭祝謝相公旗開得勝。&rdqo;趙惟正呵呵一笑:&ldqo;大宋,也該把幽燕拿回來了。&rdqo;

第1章 楊門虎將第93章 座談風呂第19章 救世主第44章 決戰前夕(三)第61章 清君側正大統第31章 漢人家園第101章 援軍第19章 何時輪到高麗人?第83章 霸王硬上弓第57章 規矩第8章 一觸即發第4章 早朝鬧劇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26章 呀滅碟第54章 十日戰(五)第22章 新婚前夕(上)第45章 決戰前夕(四)第9章 再入河東路第40章 你死我亡第47章 動軍心第36章 雙管齊下第54章 十日戰(五)第87章 玩個大的第48章 大同第22章 小太歲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33章 登聞鼓聲第7章 五大軍區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章 鎮州告急第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5章 欽差大臣第17章 草料場第16章 留一口氣第33章 通敵第2章 起兵造反第26章 造兵工署第18章 最後一招第4章 早朝鬧劇第30章 真相第37章 增援第20章 嶺南備戰第86章 兩堂會審第60章 西北決戰(八)第66章 後院起火第7章 面聖(上)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55章 殺了他最好第4章 退敵第77章 除夕(六)第8章 一觸即發第40章 宮門刺殺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25章 欽差大臣第70章 多事之秋第54章 有恃無恐第1章 王府許婚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13章 突擊第77章 大宋軍火商第59章 西北決戰(七)第36章 順水推舟第39章 天不絕我第57章 各懷鬼胎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20章 訂終身(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77章 除夕(六)第26章 造兵工署第68章 逼朕第48章 大同第90章 窩裡反第29章 新皇第16章 貴客臨門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84章 朝會第13章 突擊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7章 扒皮實草第58章 好戲第57章 規矩第101章 援軍第25章 欽差大臣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26章 呀滅碟第4章 早朝鬧劇第96章 驅虎吞狼第94章 高麗第82章 伏誅第85章 彪戲第16章 收降第8章 抗議第16章 貴客臨門第53章 林虎子第73章 科技是第一戰鬥力第46章 保人連坐
第1章 楊門虎將第93章 座談風呂第19章 救世主第44章 決戰前夕(三)第61章 清君側正大統第31章 漢人家園第101章 援軍第19章 何時輪到高麗人?第83章 霸王硬上弓第57章 規矩第8章 一觸即發第4章 早朝鬧劇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26章 呀滅碟第54章 十日戰(五)第22章 新婚前夕(上)第45章 決戰前夕(四)第9章 再入河東路第40章 你死我亡第47章 動軍心第36章 雙管齊下第54章 十日戰(五)第87章 玩個大的第48章 大同第22章 小太歲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33章 登聞鼓聲第7章 五大軍區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章 鎮州告急第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5章 欽差大臣第17章 草料場第16章 留一口氣第33章 通敵第2章 起兵造反第26章 造兵工署第18章 最後一招第4章 早朝鬧劇第30章 真相第37章 增援第20章 嶺南備戰第86章 兩堂會審第60章 西北決戰(八)第66章 後院起火第7章 面聖(上)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55章 殺了他最好第4章 退敵第77章 除夕(六)第8章 一觸即發第40章 宮門刺殺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25章 欽差大臣第70章 多事之秋第54章 有恃無恐第1章 王府許婚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13章 突擊第77章 大宋軍火商第59章 西北決戰(七)第36章 順水推舟第39章 天不絕我第57章 各懷鬼胎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20章 訂終身(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77章 除夕(六)第26章 造兵工署第68章 逼朕第48章 大同第90章 窩裡反第29章 新皇第16章 貴客臨門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84章 朝會第13章 突擊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7章 扒皮實草第58章 好戲第57章 規矩第101章 援軍第25章 欽差大臣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26章 呀滅碟第4章 早朝鬧劇第96章 驅虎吞狼第94章 高麗第82章 伏誅第85章 彪戲第16章 收降第8章 抗議第16章 貴客臨門第53章 林虎子第73章 科技是第一戰鬥力第46章 保人連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维西| 洞口县| 阿拉尔市| 普兰县| 丹江口市| 滨海县| 万山特区| 安溪县| 台北市| 洪江市| 丰原市| 内黄县| 镇康县| 东阳市| 岑溪市| 福贡县| 景东| 芜湖县| 灵石县| 平舆县| 巴马| 樟树市| 梁平县| 九龙坡区| 巧家县| 都匀市| 安阳县| 梅河口市| 东乌珠穆沁旗| 江门市| 呼和浩特市| 武乡县| 秀山| 宁津县| 涿州市| 布尔津县| 亚东县| 长乐市| 西贡区|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