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立志

自從後晉皇帝石敬瑭向遼人自稱“兒皇帝”之後,割讓幽燕十六州給契丹人。雁門關就成了華夏兒女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

山西經過連番血戰,民不聊生,偌大山西現在所餘只有三萬五千多戶,放眼望去,處處荒涼。衣衫襤褸的乞丐倒斃路旁,面黃肌瘦的農夫骨瘦如柴……

偶爾有人看到這隊車馬,飢餓難耐的人們紛紛跪倒在路旁,伸出一雙雙枯瘦的手,用最可憐的眼神哀求著一個饅頭,一個銅板!有的年輕女子竟也衣不蔽體,任憑白生生的胸脯被人看見,照樣擠在人羣中,手舉的高高的,哀聲乞討!

“讓開,讓開!”

隊伍前的步卒豎起刀槍將聚攏來的饑民推開。

佘太君掀起簾子叫過楊延昭:“反正我們馬上就要到雁門關了,大家留點乾糧,其他食物就分發給他們好了。”

楊延昭喝止了正在推搡饑民的士兵,著手給饑民分派食物。

謝慕華正斜靠在馬車裡打盹,他這幾天幾夜都沒有睡好,在顛簸的馬車裡,骨頭都快散架了,哪裡能睡得著?難得遇到一段算是平坦點的路,好不容易閉上眼睛瞇了會,就被外邊的饑民吵醒。

謝慕華揉了揉眼睛,掀開車簾向外看去。

來自後世的謝慕華這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悲慘的景象。那時候,他最多就是從電視裡見過窮的沒飯吃的非洲饑民,但是眼前活生生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同樣的華夏兒女,一個個眼神迷離,身形佝僂……

“我也來幫忙!”謝慕華骨子裡還是個熱血青年,急忙跳下車,一卷袖子就加入了分發食物的隊伍中。

“滾開……”

外圍傳來一陣怒喝,隨著馬鞭抽動的噼啪聲和饑民的哀嚎聲,三十餘騎旋風般的衝了過來。馬蹄紛飛,把圍攏的饑民踢翻,馬上的騎士卻面有得色,手握馬鞭還在不住鞭打馬前的人……

謝慕華一看,一股無名野火從腳底直燒到頭頂。

三十餘騎整整齊齊一勒繮繩,馬兒人立而起,騎士們翻身落馬,動作極爲矯健。只不過這一切看起來更像是在做作。

“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潘大人屬下,特來迎接楊夫人。”騎士們齊聲喊道,俯身行禮,整齊劃一,著實是精兵強將。

楊延昭皺了皺眉頭,他很看不慣這些傲氣凌人的騎兵,但是這些人看起來應該是潘美的親衛。潘美是楊繼業的頂頭上司,又是擁立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大宋名將,而他們楊家只不過是北漢降將。

想到這兒,楊延昭扭過頭去,強嚥下這口鳥氣。

但是這口鳥氣,他咽得下去,謝慕華可咽不下去。

謝慕華快步衝了過來,指著這羣騎兵就罵:“瞅你們這點操行,牛逼是吧,出雁門關去跟契丹人死磕啊?在這跟老百姓耍什麼威風,一羣瞎得瑟的垃圾,FUCKYOUEVERYBODY……”

這段話對於這些宋兵來說,很難理解,什麼操行、牛逼、死磕、得瑟,還有最後那句莫名其妙的話!

不過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謝慕華絕對不是誇獎他們英明神武。

爲首騎兵“咣”一聲,雪亮的馬刀從刀鞘裡抽出半截,瞪著這個穿著家僕服飾的愣頭青:“你這人不倫不類,倒像是個不識王化的海外流民,居然敢這麼跟我說話?”

謝慕華冷笑一聲,他知道楊延昭和楊九妹就在身後,這次無論如何不能讓自己吃了虧,既然有人當保鏢,謝慕華的膽氣就壯了起來,他踏前一步,一臉的豪氣:

“古人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區區一個小兵卻自恃身份,真是可笑之極!”

“大宋禁軍,駐守雁門,爲的是持干戈以衛社稷,難道堂堂禁軍將士,就只會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嗎?!”

那些騎兵臉上陰晴不定,卻都看著爲首的那個騎士。那人年約二十多歲,身高馬大,看起來很是彪悍,手裡的鋼刀已經抽了半截出來,咬牙切齒,臉上肌肉不住跳動,顯然憤怒到了極點。

原本蜷縮到路邊的饑民一看有人出頭爲他們撐腰,壯著膽子也走了過來,在謝慕華的身邊密密麻麻站了一大堆人。

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聲:“打他們狗日的!”

這一下羣情激昂,四下裡的饑民只怕得有二百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被點燃似的,憤恨的看著這些騎兵。他們本就當了數十年的大漢子民,對宋軍沒什麼好感。他們只知道北邊有契丹人經常劫掠他們,身旁還有個大宋跟他們打了幾十年。

這一聲喊等於是點爆了火藥桶。饑民們吶喊了起來,團團圍住那羣騎兵。

“怎麼著?想造反?”爲首的騎士鋼刀終於拔出了刀鞘,翻身上馬,他身後的戰士也紛紛跳上馬背,眼瞅一場血腥屠殺就要上演。

“住手。”

佘太君終於從馬車裡走了出來,楊延昭,楊九妹帶著衛兵在人羣中給她擠開一條路。

“敢問將軍大名!”佘太君眼前彷彿沒看到這些羣情激憤的饑民和蓄勢待發的騎兵似的,盯著爲首的那名騎士問道。

那名少年騎士倒轉刀柄,抱拳行禮:“在下潘惟吉!家嚴隨皇上出征之前,得知楊夫人不日即將到來,特命我在此迎接楊夫人!”

這句話落在佘太君和楊家兄妹的耳朵裡還沒什麼。

但是謝慕華的心裡卻是狂跳啊,這個潘惟吉不是別人,正是當初周世宗柴榮的幼子。天哪!

當初趙匡胤黃橋兵變,剛剛進宮的時候,遇到一個宮女抱著個小孩。趙匡胤問這是誰?那宮女回答說是周世宗的幼子。

身旁的大臣趙普等人都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只有潘美沉默不語。

趙匡胤這才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爲!”

後來,潘美向趙匡胤要來這個孩子,抱回自己家去,收了當兒子,改姓潘,取名惟吉。趙匡胤從來也不問這個孩子的事,潘美自然也就什麼都不說。再後來,這個孩子居然還入朝爲官,一生平安。

當初謝慕華還是個網蟲的時候,天天就喜歡研究這些歷史之謎,沒想到穿越來宋朝沒幾天,就遇到了前朝皇帝的兒子。謝慕華一時間目瞪口呆,看著潘惟吉,說不出話來,腦子裡閃過一個驚人的念頭:“要是潘惟吉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那隻怕……”

而這個潘惟吉的親哥哥,後周的最後一位皇帝,柴宗訓,早在六年前就已經死在房州,當時只不過才二十歲而已,宋史上當然說柴宗訓死於疾病,真相早已不得而知。

不過一向有點陰謀論的謝慕華自然腹黑的認定,柴宗訓死於謀殺。

當年英明神武的柴榮,現在的後代男丁除了那個捧著丹書鐵劵混飯吃的小娃娃之外,就剩下這一個潘惟吉了。

佘太君可不知道謝慕華驚訝什麼。她低聲向楊延昭說道:“繼續給饑民分發食物!”

楊延昭帶著士兵分開饑民,拿著乾糧一一分發給他們。

看到局勢漸漸緩和下來,潘惟吉跳下馬來,規規矩矩給佘太君行禮:“多謝楊夫人解圍之恩!”

潘惟吉說著話,依舊不滿的掃了謝慕華兩眼。

謝慕華現在還震驚在潘惟吉的身世裡,茫然不知。楊九妹急忙跑了過來,拉住謝慕華:“你不是要給饑民分發食物嗎?快點過來幫我!”

謝慕華被楊九妹強行扯到一邊,這小丫頭看謝慕華一臉不高興,還幫腔道:“我也看那傢伙不順眼,裝腔作勢的。咱們不跟他一般見識!”這句咱們一出口,九妹的俏臉紅了紅,鬆開了謝慕華的手。

茫然不覺的謝慕華苦笑了一聲,自己哪裡是跟他過不去啊。分明是被潘惟吉的身世給驚住了。

好容易給分發完了食物,潘惟吉帶著他的騎兵當先開路,引著這行人馬向代州進發。

代州城並不是氣勢磅礴的大城,與金陵,太原,幽州這樣的大城一比,這裡簡直就是窮山僻壤。但是它扼守著契丹進犯的咽喉,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眼下的大宋在北中國的一隻拳頭。

許多人早就聚在代州城的門外,穿戴得整整齊齊,不住向西南方向眺望。

不知道是誰爆了聲喊:“夫人他們到了!”

話音還沒落,只見楊延昭和潘惟吉雙騎飛奔而來。隨後一個青衣少女揮鞭策馬,緊緊跟著。遠處塵土揚起,百多人的車馬隊緩緩的行了過來,當先一排騎兵,扯著旗幟,豎著刀槍,盔甲明亮,戰馬矯健。

“是娘到了!”

“六弟……”

“九妹回來了……”

原本安安靜靜站在城門口等待的人羣,頓時鬧騰了起來,好幾個人搶了出來,迎向飛馬而來的三人。

楊延昭翻身下馬,迎面給了一個英氣勃勃的少年一拳,這一拳正中那少年的肩膀。那少年卻不抵擋,反而挺起胸膛接了楊延昭一拳,笑呵呵的說道:“六哥,一個月沒見了,沒想見面就打弟弟!”這嬉笑少年卻是七郎楊延彬。

楊延昭哈哈一笑,身旁幾名男子聚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說不出的親熱。那正是他們楊家的七個兒子。

楊九妹跳下馬來,幾個哥哥卻率先都招呼六郎去了。幾個美貌女子拉著九妹的手:“讓他們男人瘋去吧。咱們等娘來!”

九妹難得老實了一會,垂著手站在她們身邊,低聲叫道:“大嫂,二嫂,三嫂,四嫂、八姐……”

楊八姐拉著九妹的手,仔細看了一圈,這才拍拍胸脯:“謝天謝地,你沒事!聽說你們路上遇到了劉繼軒,被他伏擊,情況怎麼樣?幾位哥哥一聽這事都急的不得了,紛紛跟父親請命要去接娘。”

九妹俏麗的臉上掠過一絲哀傷:“忠叔死了!”

“什麼?”一個略有些矮小,但是極爲結實的漢子大喊起來:“忠叔怎麼死的?”他性烈如火,正是楊家五郎楊延環。

楊忠在楊家待了一輩子,從僕人做到管家,楊家這一代人幾乎都是楊忠看著長大的,打心裡都把這位忠厚老實的老管家當成了一家人。驟然聽到他的死訊,已經有人忍不住垂下眼淚來。

遠處的車馬已經走近。

佘太君下了馬車,步行走了過來。

楊家子弟紛紛迎上前去,城門頓時拜倒一片人。楊家自小教育非常嚴格,對父母長輩都是極爲尊重。

謝慕華撲騰一聲從後邊的馬車上跳了下來,看著滿地跪倒都是人,忍不住有些好笑。這還只是接母親而已,要是皇帝來了,這跪的不得是一片一片的啊?

還好,謝慕華抓著頭皮想了半天,愣是沒想起來自己在後世有下跪的經歷,貌似就算過年給爺爺奶奶辭歲,也沒有磕頭過。

“你是什麼人?怎麼穿著我楊府的衣服?”

問話的是楊府另一位管家,楊義。他跟楊忠一樣,都是在楊家當了一輩子工的人。今年已經五十有二了!

這老頭爲人做事眼裡揉不得沙子,看謝慕華穿著家丁的衣服,卻穿的吊兒郎當,壓錯了襟,腰帶也系在中間,打了個蝴蝶結,更要命的是頭髮剪得短短的。楊府上下都是非常規矩的人,哪見過這麼頑劣的家丁?

謝慕華愣了一下:“問我是誰?問你家小姐就知道了!喂,你倒是替我說說啊!”

他說著,習慣性的向楊九妹的肩膀上拍去。

這應該沒多大個事啊,後世裡,他和女同學,女同事打招呼,這麼拍下肩膀很正常。要說楊九妹主動拉他的手,還拉過好幾次呢,雖然都是事出有因,可好歹也算是肌膚之親啊。宋初,理學還沒盛行,應該不會那麼保守吧?

謝慕華正想著,手還沒碰到九妹的肩膀,忽然眼前一黑,金星直冒,鼻子裡兩股熱流奔騰而下,竟然被人踢了個仰面朝天。

謝慕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重重一腳踏在胸口。謝慕華掙扎著擡頭看去,卻見一個面貌俊朗的年輕人,國字臉,濃眉大眼,穿著打扮很是華貴。他的右腳正踩在謝慕華的胸口,一手指著謝慕華:“九小姐豈是你能碰的?”

潘惟吉站在那人身邊,一臉得意。

謝慕華一咬牙,手撐著地,想要站起來,那人的腳力還真是很大,壓得謝慕華動彈不得。

楊九妹臉色一沉,伸腳向那人腿上踢去。那男子一縮腿,九妹也不追擊,先把謝慕華扶了起來。

佘太君轉過臉來,看著那人。

那男子和潘惟吉急忙拜倒在地。

那人聲音清越,斯文有禮:“在下潘惟清,行三。在此恭候楊夫人大駕!”

“起來吧!”佘太君伸手將兩人拉起,那潘惟清看起來眉清目秀,氣度不凡,身旁的潘惟吉也是儀表堂堂,威風凜凜。再看站在一旁的謝慕華卻是一副衣衫不整的樣子。

佘太君不由得嘆了口氣,謝慕華伸手去拍楊九妹,終究有些失禮,佘太君倒並不怪他,想那謝慕華雖然智慧過人,見識不凡。可畢竟久在海外,不識中原禮節。他這次被潘惟清踢了一腳,倒也在情理之中。想到這,佘太君多看了謝慕華兩眼,終究沒有作聲。

謝慕華心中怒火不住升騰,好啊,潘家看不起我也就算了,你楊家一向自負清高,看自己來歷不明,又沒有權貴撐腰,就不把我謝慕華放在眼裡。

莫名其妙的被潘惟清一腳踢翻,楊家七子竟然沒有一個施以援手,楊門女將也只有一個熟識的九妹爲他解困。就連佘太君也沒有爲他說句話。

一股火氣忍不住衝了上來,在後世,爲了生活,爲了端穩當飯碗,自己已經被這世道磨得又圓又滑。

穿越到了宋代,沒想到又連番遇到這樣的窩囊氣,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我總不能兩輩子都當一個任人魚肉的小蝦米。

一股豪氣涌上心頭,就算是你們的皇帝趙光義又怎樣,只不過是個強姦了小周後,還畫圖自賞的變態,就算是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又能怎樣,他不識大體,在位時卻不立太子,離奇身死之後,皇位就被弟弟給佔了去。

想起日後,契丹人,金人,蒙古人入侵大宋,殺得河南河北一片荒涼,富饒的江南屍山血海,謝慕華的眼睛都有些抽搐。

宋初,宋初,我就要在這個時代鬧一個改天換地出來。讓中華文明不再被外族的屠殺而斷續,讓歷史永遠鐫刻下謝慕華這三個大字。

城門處馬蹄聲響起,一小隊人馬飛馳而來。爲首一員大將,威風凜凜,面方鼻闊,雙目如電,長髯飄動。

城門外的衆人紛紛讓開道路,數百人在這裡,卻是鴉雀無聲。來人正是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楊繼業,後世人稱“楊老令公”。

楊繼業滾鞍下馬,走到佘太君的身邊,他們少年成親,相濡以沫已經三十多年了,夫妻之間相親相愛。自從楊繼業歸降之後,還沒有和妻子見過面,這一次再見,楊繼業已經從大漢將軍變成了宋軍統帥。

兩人這一見,恍如隔世。

一行人馬跟著楊繼業回到居所,潘家兄弟和流著鼻血,揹著小揹包還高昂著頭的謝慕華也跟著大夥來到了楊家。

佘太君歸來,今兒的午飯吃的格外豐盛,在邊關要塞,想吃頓油水足、味道好的飯菜還真不容易。好多人都趁這機會好好打打牙祭。

謝慕華肚子早就餓的咕咕叫,但是宴席上畢竟要注重斯文,也要在楊家衆人面前留個彬彬有禮的印象,就始終不敢放開肚皮。這一頓飯吃下去,肚裡還不覺得飽,又喝了一點黃酒。

在後世,謝慕華就不是個酒量太好的人,一壺酒下肚只覺得腳下軟綿綿的,眼睛也有些花,淡淡的醉意涌了上來,說不出的舒服。

楊義一直垂手站在一旁侍奉著,直到謝慕華放下筷子,這才說道:“老爺夫人有請!”

紅票、收藏、點擊,一個也不能少啊!拜託大家點點鼠標哇!

第61章 鬼門關上走一遭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7章 攻城第90章 風平浪靜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25章 欽差大臣第28章 自立皇號的平將門第38章 固州巷戰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21章 太后寢宮第45章 東京之亂第12章 楊家?烏族?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6章 金銀財寶第80章 一箭西來第10章 沙河之戰(下)第30章 得手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4章 新婚前夕(下)第2章 起兵造反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58章 好戲第36章 順水推舟第11章 彈劾第20章 談判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5章 洞房花燭第75章 搶灘登陸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19章 山呼萬歲第40章 宮門刺殺第41章 撤退第23章 再戰青沙河(上)第32章 勸降第71章 野心不小第27章 得勝口第64章 牟山谷第96章 驅虎吞狼第15章 以你爲榮第8章 抗議第47章 遼國來使第32章 流水線作業第74章 除夕(三)第8章 抗議第40章 你死我亡第2章 二女爭夫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35章 誅心第67章 天大的冤枉!第47章 兩國相爭第20章 訂終身(下)第4章 風月東京第7章 身臨險境第36章 混戰第14章 原州第52章 十日戰(三)第45章 高楊相會第14章 將計就計第58章 兵敗如山倒第10章 沙河之戰(下)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80章 一箭西來第17章 突襲第41章 迷霧重重第52章 意在大羅城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4章 絕境(下)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87章 金銀貨幣第23章 入城第35章 他鄉遇故人第107章 獻土第47章 動軍心第55章 殺了他最好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5章 再戰青沙河(下)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21章 搏命第8章 雁門關第3章 外敵當前第2章 二女爭夫第20章 訂終身(下)第23章 入城第46章 破敵之計第47章 兩國相爭第83章 擁立第54章 袖珍回回炮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15章 以你爲榮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6章 貴客臨門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81章 春宵閣第62章 芙蓉帳裡奈君何第34章 告御狀第42章 決戰前夕(一)
第61章 鬼門關上走一遭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7章 攻城第90章 風平浪靜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25章 欽差大臣第28章 自立皇號的平將門第38章 固州巷戰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21章 太后寢宮第45章 東京之亂第12章 楊家?烏族?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6章 金銀財寶第80章 一箭西來第10章 沙河之戰(下)第30章 得手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4章 新婚前夕(下)第2章 起兵造反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58章 好戲第36章 順水推舟第11章 彈劾第20章 談判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5章 洞房花燭第75章 搶灘登陸第10章 一彎明月掛枝頭第19章 山呼萬歲第40章 宮門刺殺第41章 撤退第23章 再戰青沙河(上)第32章 勸降第71章 野心不小第27章 得勝口第64章 牟山谷第96章 驅虎吞狼第15章 以你爲榮第8章 抗議第47章 遼國來使第32章 流水線作業第74章 除夕(三)第8章 抗議第40章 你死我亡第2章 二女爭夫第23章 公審大會(中)第35章 誅心第67章 天大的冤枉!第47章 兩國相爭第20章 訂終身(下)第4章 風月東京第7章 身臨險境第36章 混戰第14章 原州第52章 十日戰(三)第45章 高楊相會第14章 將計就計第58章 兵敗如山倒第10章 沙河之戰(下)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80章 一箭西來第17章 突襲第41章 迷霧重重第52章 意在大羅城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4章 絕境(下)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87章 金銀貨幣第23章 入城第35章 他鄉遇故人第107章 獻土第47章 動軍心第55章 殺了他最好第66章 鴛鴦陣大顯神通第25章 再戰青沙河(下)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21章 搏命第8章 雁門關第3章 外敵當前第2章 二女爭夫第20章 訂終身(下)第23章 入城第46章 破敵之計第47章 兩國相爭第83章 擁立第54章 袖珍回回炮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15章 以你爲榮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6章 貴客臨門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81章 春宵閣第62章 芙蓉帳裡奈君何第34章 告御狀第42章 決戰前夕(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盟| 湖南省| 丰镇市| 凤庆县| 定日县| 收藏| 治多县| 游戏| 侯马市| 昭通市| 江陵县| 河津市| 浠水县| 天祝| 广宁县| 格尔木市| 通许县| 甘德县| 枞阳县| 桂东县| 浦江县| 内丘县| 郑州市| 乌苏市| 吉木萨尔县| 长宁县| 周至县| 友谊县| 桐庐县| 沭阳县| 四会市| 新沂市| 新野县| 榆中县| 玉溪市| 北海市| 邵阳市| 无为县| 满城县| 石门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