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章 金銀財寶

楊家在代州城裡的宅子可真不小,謝慕華本就喝了點酒,這下揹著揹包跟著楊義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只記得到處都能看到一排排的房子,一個個寬敞的院子,路過一個練武場的時候,更是豁然開朗,那裡足足有兩個籃球場這麼大小。

早已習慣了在後世住鴿子房,筒子樓的謝慕華心中驚歎,真是奢侈啊,這全家上下連上僕人能有一百人?人均下來都得佔個大幾十平吧。

謝慕華心中驚訝,臉上卻不動聲色。始終不緊不慢的走在楊義的身後。

楊義引著謝慕華走進一個安靜的院子。

院子里居中放著一張石桌,四個石凳。楊繼業和佘太君都換了身便裝,坐在那裡品著茶,七個兒子整整齊齊的站在身後

謝慕華前腳踏進院子,佘太君就急忙站了起來,指著謝慕華對楊繼業說道:“這次你我夫妻能夠再見,多虧了謝先生。”

楊繼業自幼就喜歡騎射,不愛讀書,斗大的字兒也不認得一個,自然也就不愛講什麼禮儀。他站了起來,朝謝慕華一抱拳,右手一攤:“請坐!”

謝慕華雖然喝了點酒,心裡頭可還是清醒的。楊家上上下下都在這兒,就自己一個外人,方纔引他進來的那個管家楊義,也掩上院門走了出去。一想到這,謝慕華的酒頓時醒了三分。

“謝先生,聽聞你從海外歸來,才華出衆,見識不凡,不知道謝先生是何出身??”楊繼業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查戶口了啊!還好我早有準備。

謝慕華站了起來,面色沉重:“在下一直不敢提及家門,怕辱沒祖先。楊將軍既然垂問,在下不敢相瞞。家祖謝伷,謝嘏之子。時逢侯景之亂,樑朝將亡,家祖引晉人郭璞所言,江東分三百年而與中國合,觀江東王氣將終於三百年,謝家前途難料,爲我謝家能留一血脈,家祖奉父命遠赴海外避難?!?

楊家衆人面面相覷,聽謝慕華這一說,這謝家似乎大有來頭。

佘太君動容問道:“卻不知道先生這一支這些年來在海外何方?”

謝慕華心中暗笑,臉上卻是一臉嚴肅:“我家流落海外,開枝散葉,一路飄流。落家於東羅馬帝國爲官?!?

謝慕華看衆人迷惑不解,解釋道:“那裡被我中華稱之爲大秦?,F在的皇帝叫做巴西利烏斯二世,我謝家在東羅馬世代爲高官。當初也曾經盛極一時?,F在人丁稀少了,也就逐漸衰落了下來。不過,我家祖訓,子弟必須讀中華典籍。平日裡,像我這樣的官員子弟也要學習東羅馬帝國的學問?!?

佘太君和楊延昭暗暗點頭,原來是世家子弟,又是融會中外之學,難怪能一回到大宋,聽九妹說說形勢,就對天下大勢分析的頭頭是道。

楊五郎奇怪的問道:“那你爲什麼要回來?那個什麼羅馬帝國的官兒不好做嗎?”

謝慕華嘆了口氣,悵然道:“那東羅馬帝國只準一夫一妻,我家又爲了保持血統,千方百計找漢女成親,人丁逐漸單薄。到了我,已經是七代單傳了。以前我家位高權重,想回到中原也無法回來?,F在門戶衰敗,家父臨終之前命我一定要回到中原,將謝家香火延續下去。你們看看我的名字,慕華,慕華,仰慕中華??刹幌搿已刂z路一路千辛萬苦,剛入山西,卻一回來就遇到逃兵劫掠,差點丟了性命,千里迢迢帶回的進貢寶物也被洗劫一空,我逃出來的時候,拼了性命才搶出來幾件!”

楊繼業點了點頭:“大戰剛過,流匪甚多,倒是讓謝先生受驚了!”

頓了頓,楊繼業微微一笑:“這路上承蒙謝先生相助,拙荊犬子才能安然無恙。這裡是我楊家一點心意!”

楊繼業招了招手,七郎楊延彬親自捧出一個黑色小箱子出來,放在石桌上。

楊繼業把箱子打開,推到謝慕華的面前。謝慕華這一看,剩下的酒勁幾乎都全醒了。

箱子裡整整齊齊放著一疊疊銀錠子,最上邊還擺放著八個小巧玲瓏的金元寶。一時間金光銀光,交相輝映,幾乎照花了謝慕華的眼睛。

謝慕華生生的吞了下口水,這些可都是錢啊。雖然大宋金銀並不作爲貨幣流通,但是它們的價值可沒變,一兩銀子就是一貫銅錢……謝慕華心裡忍不住算了起來,瞅這一箱子金銀,少說也值個六七百貫。

“這裡是一點薄禮。還請笑納!”七郎低聲說道。

謝慕華咬了咬牙,把箱子推了回去:“我不能收!”

楊繼業皺了皺眉頭,要是謝慕華還嫌少的話,他可真的拿不出來更多了,偌大的楊府每天都要開銷,這已經是他能給出來的極限了。

謝慕華翻過一個茶杯,自顧自拎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茶,剛纔酒喝的太多,口乾舌燥,不潤潤嗓子都懶得說話。

“在下剛剛回到中原,許多事情並不瞭解。有幾句話想問楊將軍!”謝慕華壓低了聲音。

佘太君和楊繼業對視了一眼:“先生有什麼想問的,但問無妨!”

“我雖然第一次回到中原,卻也曾經翻閱祖先典籍,知道高齊時,太原乃是霸府所在。我謝家雖然遠在海外,卻也關注中原消息,聽說這太原本是先朝唐國的龍興之地,想必是苦心經營幾百年,卻不知道這戰亂之後,規模如何?”謝慕華舉起茶杯一飲而盡,扶著石桌站了起來。

楊繼業微微一笑:“太原數十年來依然是中原之堅城。後唐,石晉,後漢皆以太原龍興。眼下燕雲十六州在契丹人手,太原就是北地重鎮,不過當今聖上以爲太原弱則先叛,強而後服。有意遷址廢棄?!?

“哦,如此說來,這次攻打太原,只怕大宋也付出不少代價吧?”謝慕華淡淡的問道。

太原之戰是楊繼業心中的痛,但是之前答應了謝慕華,只得老老實實的答道:“皇上御駕親征,命潘美,曹彬帶領大軍兵分四路攻打太原,圍困太原之後,並不急於攻城,而是先派樞密使曹彬擊敗耶律沙帶領的遼國援軍,大將郭進在石嶺關陣斬遼將耶律敵烈。從此遼軍不敢南下。斷了太原的援軍之後,皇上親自帶軍從鎮州出兵,攻破隆州。然後御駕到太原城下督戰,激戰數日,漢將範超,郭萬超先後出降?;噬险娜屎?,親自下詔勸劉繼元投降。這就攻下了太原!”

“哦……”謝慕華故作高深的哦了一聲,話鋒一轉問道:“我被逃兵抓住的時候,聽他們說,對契丹遼國很是畏懼!契丹之名,我在東羅馬帝國都聽說過,想必是大國,卻不知道和慕容燕國北魏比起來,規模如何?”

楊繼業嘆了口氣,他和遼國人打了一輩子,如何不知道?

“這契丹建國不到百年,後晉石敬瑭爲了求遼國出兵,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遼國的國勢就越發強盛,十年前,遼國國主被弒,即位的耶律賢又體弱多病,本以爲遼國會衰落下去。偏偏他的妻子、遼國皇后蕭燕燕確實是個人才,幫助耶律賢把偌大遼國管理的井井有條。現在的遼國,軍隊彪悍,將領善戰,的確是大宋的勁敵!不亞於慕容燕國、北魏?!?

謝慕華悠悠的說道:“我從海外歸來,從來沒有打過仗,有幾句話不知道說得對還是不對!”

他掃了一眼楊家衆人:“大宋禁軍雖然精銳,但是攻克堅城已經成了疲勞之師。千里奔赴幽燕,假若是要向遼國開戰的話,皇上想必是要速戰速決,趁遼兵不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求一戰成功。”

謝慕華喝了口茶:“若是無法速決,圍城困戰,那……遼軍大將必然來援,倘若遼國大軍兵臨幽州,而大宋尚未攻佔幽州的話,疲憊之師對上遼國精銳,只怕……”

謝慕華苦笑一聲:“我海外書生,不解中原事,卻是不知爲何皇上定要提兵北上,傾禁軍精銳孤注一擲呢?”

楊繼業聽得滿頭大汗,他帶了一輩子的兵,打了一輩子的仗,如何不知道以疲憊之師千里奔襲的危險,只是……

他不過是區區降將,趙光義徵遼又在興頭上,他的親信大將曹彬,潘美都不敢說,楊繼業又怎麼敢說呢?

楊繼業心中盤算,這大戰一開,勝負只是五五之數。難言取勝。

楊繼業臉色堅毅:“先生料事如在眼前,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眼下駐紮在幽州,幽州附近還有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蕭討古數萬大軍,幽州太守是韓德讓,智謀過人,守將耶律學古經驗豐富。要是一旦開戰,只怕耶律沙,遼國大將耶律休哥也要前往幽州……勝負難料,皇上之意,楊繼業不敢輕測!”

“將軍不必多慮,我也是猜測,皇上又沒詔告天下要攻打幽州……再說大宋名將如雲,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假如真的要打幽州,那隻怕是皇上想要一戰功成……”謝慕華緩緩的說道。他的話點到即止,沒必要說的太明。

“我有一事相求,我從東羅馬來,貢品雖然被匪徒洗劫,可我總算拼命搶回幾件珍寶!”謝慕華心疼的看了看包裡的卡迪亞手錶和望遠鏡:“想請楊將軍派一隊人馬送我去鎮州求見皇上。要是對遼國開戰的話,海外歸子進貢珍寶也是吉兆??!”

“謝先生,既然你決意去鎮州獻寶,護送你的任務就讓六郎一力承當吧。”楊繼業站了起來,長髯飄動,英武不凡。

“怎麼敢勞動少將軍親自送我?”謝慕華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樣。

“無妨……”楊繼業扭頭吩咐道:“七郎,你去挑選一百名精銳騎兵,跟六郎一起護送謝先生去鎮州?!?

楊家二子凜然領命。

佘太君一招手:“七郎,還不把這箱子搬下去,這等阿堵物,污了先生的眼!”

楊七郎應了一聲,搬走箱子。

謝慕華看著那箱閃著金光銀光的元寶被七郎搬走,心裡那叫一個疼啊,人家送上門來的錢居然不要,還要自己親手給推出去,真恨死個人了……

………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杜甫的詩句就是對太平興國四年六月,盛產精銳禁軍的河北、京東兩路的緊張、混亂的氣氛給予的最好描述。

這一個月,爲中國未來數百年的歷史埋下了悲哀的種子。在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草原之前,南方農耕政權最有可能戰勝北方遊牧政權的機會,就在這一仗。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生活在中原的漢族子民作爲全世界最強大的農耕民族與塞外的遊牧民族有過長時間的較量,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來,這種戰爭幾乎就沒有停止。

生活在草原大漠的遊牧民族天生具備侵略性,掠奪是他們經濟上的重要來源之一。幽燕自古就是軍事重鎮,是漢人重要的農業、畜牧業生產基地,更是北方蒙古高原的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天然分割線。如爲中原政權所得,則可據此爲險,以爲國防屏障,阻止異族入侵。否則,北方遊牧民族則可據此隨意南犯,將之作爲南下搶劫或勒索的前進基地,中原再無寧日。

而在北宋初年,代表著漢人農民文明的是趙匡胤一手建立的大宋政權,北宋剛剛平定內亂,一統中原??稍诒狈酱碇[牧文明的遼國建國已久,全民皆兵,軍事實力極其強大,堪稱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帝國。

自從後晉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換取遼國人支持以來,漢人就失去了北方屏障,數十年來中原北門向遼人敞開,遼國人的馬刀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高高懸掛在漢人的頭頂。不知道哪一天,契丹鐵騎就會南下,血洗中原。

趙光義滅了北漢之後,幽燕就成了他最後一個心腹大患,手握二十萬雄軍的趙光義一則爲了保衛新生的北宋政權,二則爲了建立個人威信,於是揮軍北上,於遼國人一較高下,就是趙光義的不二選擇!

這二十萬精銳禁軍,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畢生心血,這些戰士普遍身高要求在一米七至一米八之間,體形“琵琶腿,車軸身,取多力?!苯涍^多年的內戰鍛鍊,這時的宋軍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作戰能力均爲北宋史上最強。

年輕的戰士們鬥志昂揚,剛剛消滅了依附遼國的北漢政權,柴榮,趙匡胤兩代軍事偉人都無法拿下的雄城太原,被他們一戰而下。眼下,宋軍的士氣正是最高峰,收復幽燕,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小菜一碟。太原不就是最好的樣板嗎?

“最晚明天黃昏,我們應該就能追上皇上的大軍了!只怕我們人還沒到鎮州,皇上就已經收到我們的飛鴿傳書了!”

天色暗淡,疲累了三天三夜的將士們升起篝火,吃著乾糧。楊延昭攤開一張地形圖,身旁七郎楊延彬舉著火把爲他照亮。

坐在一旁的謝慕華哭喪著臉,摸著大腿。以前也曾經騎馬玩過,不過那都是一路小跑,最多跑十來分鐘就下來了。這一下,連續在馬上奔馳了三天,大腿的皮都磨爛了。好歹這馬還算溫馴,一路上沒給謝慕華使性子,要不然的話,更讓他吃不消。

這一隊騎兵只有一百人,卻是跟著楊繼業南征北戰的精銳戰士。

兵,貴精不貴多。

謝慕華看著周遭的戰士,靜悄悄的圍在火堆前吃飯,沒有人喧譁,沒有人隨意走動。在任何一處停留的時候,自然馬上有戰士在外圍警戒。這支精兵,上下一體,令行禁止,果然是名將楊無敵帶出來的精兵。

“謝大哥,吃點東西!”

九妹遞過來一張麪餅。她少女脾氣拼死拼活也要跟著楊延昭來河北。不過楊九妹到底是將門虎女,武藝出衆。楊繼業自己又是個不識字的文盲,被女兒磨了半天,只得同意六郎帶著她一起出發。

佘太君不放心這個小女兒,索性讓楊八姐跟著一起出來好了。八姐這個女孩冷靜沉著,聰明伶俐,不像九妹個性衝動,有她在一旁照看的話,就放心多了。

謝慕華接過麪餅,咬了一口。

“謝先生,接到消息,今天,大軍已經從鎮州出征?;噬弦呀浽t告天下,要收復幽燕了……”

謝慕華略微思索:“皇上從鎮州出發,必然要去定州。我們這一行人馬今夜再辛苦一次,連夜抄近路,務必要在後天趕到定州!”

楊延昭答應一聲,急忙吩咐士兵準備去了。

謝慕華拿出水袋,灌了口水。心裡一陣低嘆,今天已經是六月十二,大軍從鎮州出發,六月十三就到了定州,一天一夜急行軍一百八十里。趙光義真的太急了!

要知道中國古代的軍隊,在非戰鬥狀態下,每天的行程是在六十里到一百二十里之間。趙光義這樣豁出命的急行軍,簡直是拿二十萬精銳將士的命來開玩笑??蓢@的是,趙光義的身邊都是經驗豐富的大將,卻沒有一個人敢反對!

而且,一路風餐露宿,苦不堪言的宋軍將士,到現在還沒有拿到攻克太原,平定北漢的封賞。原本高漲的士氣,就這樣一點點被趙光義給消耗的乾乾淨淨。

謝慕華拍了拍腦門,還好趙光義這個人軍事上的才能遠遠不如的他大哥趙匡胤,他的聰明才智用在內政上還行,打遼國人?防禦還湊合,主動出擊就沒贏過幾次!要不然自己拿什麼去盜他的大宋?

想到這裡,謝慕華不禁微微一笑,搬過一個馬鞍,趁著部隊還沒出發,先偷睡一會吧。

紅票在哪裡?收藏在哪裡?都在讀者朋友的點擊裡。

請讀者大大們高點貴指,你的紅票和收藏是對作者最好的鼓勵!

第34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17章 我是老臣我怕誰第16章 收降第2章 送錢來第55章 不可錯過的時機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6章 勝機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37章 故人相逢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28章 北院大王(上)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40章 宋帝德昭第40章 你死我亡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21章 出乎意料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章 王府許婚第42章 決戰前夕(一)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29章 巧遇寇準第7章 面聖(上)第19章 救世主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28章 無毒不丈夫第27章 得勝口第16章 留一口氣第4章 早朝鬧劇第91章 法爲何用?第26章 聖旨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32章 勸降第86章 兩堂會審第33章 土地兼併第44章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7章 童年時第11章 自告奮勇第1章 要不得第59章 立妃第45章 奔向自由第68章 大振國威第47章 動軍心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8章 一觸即發第39章 天不絕我第14章 絕境(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92章 交代第50章 十日戰(一)第41章 首議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13章 卿本佳人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3章 人盡其才第13章 楊氏投降第11章 彈劾第34章 告御狀第16章 迫你一戰第29章 北院大王(下)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5章 皇上最聖明第48章 七郎定軍心第9章 抗旨不從第9章 公主歸國第7章 校場私鬥第53章 林虎子第27章 固州之變第79章 誘敵第12章 拒婚第81章 天助我也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25章 跟我走吧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9章 清遠軍城第52章 十日戰(三)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24章 耍無賴第82章 迷亂第5章 惹是生非第46章 破敵之計第53章 十日戰(四)第40章 宮門刺殺第90章 風平浪靜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47章 決戰前夕(六)第43章 決戰前夕(二)第13章 遼營相議第56章 迫敵決戰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54章 有恃無恐第75章 除夕(四)第33章 一路煙塵第11章 大理竹槓
第34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17章 我是老臣我怕誰第16章 收降第2章 送錢來第55章 不可錯過的時機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6章 勝機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37章 故人相逢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28章 北院大王(上)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40章 宋帝德昭第40章 你死我亡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第21章 出乎意料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章 王府許婚第42章 決戰前夕(一)第103章 仁川登陸第29章 巧遇寇準第7章 面聖(上)第19章 救世主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28章 無毒不丈夫第27章 得勝口第16章 留一口氣第4章 早朝鬧劇第91章 法爲何用?第26章 聖旨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16章 久旱逢甘雨第32章 勸降第86章 兩堂會審第33章 土地兼併第44章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7章 童年時第11章 自告奮勇第1章 要不得第59章 立妃第45章 奔向自由第68章 大振國威第47章 動軍心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8章 一觸即發第39章 天不絕我第14章 絕境(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92章 交代第50章 十日戰(一)第41章 首議第43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第13章 卿本佳人第22章 公審大會(上)第3章 人盡其才第13章 楊氏投降第11章 彈劾第34章 告御狀第16章 迫你一戰第29章 北院大王(下)第35章 新科狀元寇老西兒第15章 皇上最聖明第48章 七郎定軍心第9章 抗旨不從第9章 公主歸國第7章 校場私鬥第53章 林虎子第27章 固州之變第79章 誘敵第12章 拒婚第81章 天助我也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25章 跟我走吧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9章 清遠軍城第52章 十日戰(三)第11章 再回得勝口第24章 耍無賴第82章 迷亂第5章 惹是生非第46章 破敵之計第53章 十日戰(四)第40章 宮門刺殺第90章 風平浪靜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47章 決戰前夕(六)第43章 決戰前夕(二)第13章 遼營相議第56章 迫敵決戰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54章 有恃無恐第75章 除夕(四)第33章 一路煙塵第11章 大理竹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南靖县| 曲靖市| 抚远县| 正镶白旗| 海晏县| 湖口县| 正定县| 商城县| 长丰县| 金阳县| 南靖县| 榆社县| 纳雍县| 瓦房店市| 长寿区| 巴青县| 山东| 汝阳县| 南通市| 阳东县| 柳江县| 格尔木市| 永年县| 威海市| 胶南市| 德保县| 蕉岭县| 准格尔旗| 上栗县| 当涂县| 广平县| 深泽县| 平利县| 盐亭县| 饶平县| 德州市| 娱乐| 二手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