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大理竹槓

大理竹槓當裡個當……謝慕華坐在自己的大帳裡,閉著眼睛,手指輕輕在桌子上敲來敲去,就像真的在敲竹槓似的。

滿大帳的人都在等著謝慕華髮話,謝慕華睜開雙眼,看了看站著的衆人,就連正在下棋的寇準都被五郎給架回來了。於子廉、高啓德、楊延彬、孫全興、潘惟吉和曹琮等人都站在帳下。

“要是我猜的沒錯,今天晚上段肅順請咱們,十有八九就是要攤開了說話!”謝慕華朗聲說道:“大理國的竹槓我是敲定了。各位看看,咱們能敲到多少?”

現在的局勢已經明朗了,高家的勢力已經不存在了,楊峰書現在手下自己的族兵不過兩萬人,大多也是烏合之衆,尚義立讚的三萬大軍,還有兩萬餘人,只不過尚義立贊很聰明,學會保護自己,藉口要和羊苴咩城遙相呼應,先帶著大軍退到大和城去了。楊峰書現在退也不敢退,進又進不得,被殲滅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至於尚義立贊能順利的退到大和城,也是謝慕華故意讓人網開一面,否則的話,吃掉尚義立贊那些筋疲力盡的吐蕃大軍,對於大宋禁軍來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

可是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段氏的實力也消耗殆盡,段素正一敗,四萬大理正規軍幾乎全軍覆沒,而諸侯軍被尚義立贊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眼下在羊苴咩城外,除了段肅順象徵性帶來的五千大理軍馬之外,其他的四五萬大軍全是大宋的軍馬。尤其是殿前司的一萬多大軍,軍容整齊,一看就是驍勇善戰之師……

“大理國,呵呵,已經不能叫國了……”於子廉笑道:“大理已經沒有什麼軍隊了,現在若是大宋的軍隊撤回中原,那無論是吐蕃還是緬甸都可以要了大理的命。所以,現在不是我們要搶大理國的土地,而是離開了大宋的軍隊,大理國就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高啓德接著說道:“段氏的實力消耗殆盡,就算是擊敗了楊峰書,他也不能將烏族的百姓全部殺死。到時候他沒有足夠的力量鎮壓烏族,那烏族死了一個楊峰書,還會接二連三的出現新的人來造反。大理國內,白族和烏族的矛盾由來已久,以前是高家和段氏兩支白族的勢力震懾著烏族,現在高家完了,段氏只剩下一個空殼子,局勢堪憂啊!”

謝慕華點頭道:“你們說得對,現在不是我們要留,而是段肅順想繼續當他的大理皇帝就要留著我們在這裡。這個竹槓該怎麼敲呢?”

孫全興耐不住說話了:“監軍大人,既然這樣,咱們索性把大理給佔了不好麼?”

莽夫啊……滿帳的人都微微搖頭,謝慕華卻耐心的說道:“我們是漢人,他們是白族和烏族人,一旦我們要擺明車馬吞併大理,那就是民族之間的戰爭,到時候大理國就會全民皆兵跟我們作戰。他們和大瞿越國不同,交趾人千年來都是我們的領地,那裡的人習慣了被中原統治,我們只需要打垮大瞿越國的軍隊,就可以將整個國家接手過來。但是大理不行,大理國立國比大宋還早,他們從建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四代皇帝……白族人和烏族人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大理人,而不是被漢人統治的人!武力不是我們現在最好的選擇……”

“爲了控制大理,我們有必要留下軍隊在這裡,同時也可以防止緬甸和吐蕃瓜分大理,只是從中原到大理,路途遙遠,廣南西路是貧瘠之地,養活不了這麼多軍隊,到時候大理是要負擔我們的軍費的,所以駐軍多少就是個問題,多了,大理也無法養活,少了,不足以震懾吐蕃和緬甸,楊指揮使,你覺得多少駐軍能行?”寇準問道。

楊延彬想了想:“若是都是嶺南廂軍的話,我看,三萬足矣……有三萬大軍,大理國無論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以支持到禁軍趕來!”

謝慕華笑道:“我們幫他們看著國土,自然是要他們來出軍費的,不然的話,咱們豈不是虧本了?又幫別人看家,又要自己出錢?三萬,倒也合適,之前段肅順自己養了三萬大軍,也養得起。只不過咱們來幫他們看著大理國,他們只出軍費似乎不太好吧?”

潘惟吉到底是將門子弟,輕咳一聲:“監軍大人,我聽家父曾經提起,說是大理產的馬匹,長途行走甚好,雖然身材矮小,不能和遼國的高頭大馬相抗。但是能負重,能走山路,用來用軍馬甚是不錯,現在大宋沒有產馬之地,在邊市和黨項人交易的馬匹,配給騎兵之後,剩下的就不多了,況且用那些好馬來做拉車運糧的軍馬,實在是有些暴殄天物。末將以爲,不如讓大理國每年進貢一些馬匹到大宋充著軍馬,不知道監軍大人意下如何?”

謝慕華似乎在後世看《鹿鼎記》的時候,韋小寶和那個誰誰誰打賭賽馬,吳應熊就是叫人從雲南送了一批馬來,準備逃往雲南的。這樣看起來,雲南的馬或許真的很有可取之處,不管怎麼樣能把從邊市買來的優秀戰馬保存下來,用大理國的馬來做運輸的軍馬,就已經省了不少了。而且就算是那些不怎麼樣的馬,大宋從邊市購買,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好提議,還有什麼?”謝慕華讚道。

潘惟吉被謝慕華一誇,頓時有些飄飄然起來,這些人還沒有提出多少有建設性的意見,潘惟吉就已經先提出來了,隱約中自覺高人一等。

“監軍大人,只是我還是覺得不妥,怎麼說大理國也是白族人和烏族人的地方,咱們漢人在大理的很少,單憑軍隊是不是能控制住大理?”曹琮想了想說道。

謝慕華反問道:“是大宋人多,還是大理人多?”

曹琮急忙答道:“自然是大宋人多!”

謝慕華沉聲道:“太祖皇帝有命,男子十三歲就可以成婚,咱們就說十六好了,五十年便是三代人。現在大宋地方是大了,可是人少,太原連連征戰,一路人只有不到幾萬戶。生兒育女是人之天性,現在看起來五十年增加了三代人,大宋的人口就可以翻至少兩倍,這五十年裡,咱們不斷往大理國移民……”謝慕華不經營的拋出了移民這個概念,接著說道:“在大理,是漢人少,白族烏族人多。可是我們不斷往大理國移民,二十年之後呢?漢人就差不多和大理人一樣多了,再過二十年呢?這塊地方的主人到底是漢人還是白族人呢?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嗎?”

曹琮暗讚一聲,謝慕華這一招可不錯,不動聲色,現在並沒有什麼限制,宋人去大理還是大理人去宋國都是擡腳就去了,既然沒有限制,在朝廷刻意的安排下,到時候大批漢人涌入大理,別說四十年,或許二三十年,大理國就再也不是白族人說了算了。

寇準到底是古書看得太多了,居然冒出一句:“大人爲何不考慮和親?”

和親?謝慕華一想起來和親就有氣,那是和親嗎?把漢人的好女子嫁給番邦異族,就說王昭君好了,爲了漢朝和匈奴的“友好邦交”,下嫁匈奴單于呼韓邪,並且被封爲“寧胡閼氏”,可是在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以大局爲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

這是什麼樣的侮辱,別提什麼匈奴的風俗,漢人的女子爲什麼要遵照匈奴的風俗?爲什麼男人們保護不了自己的國土,卻需要一個女人嫁給父子兩人來保衛國家的平安?這不是女人的屈辱,這是中華男兒的屈辱,如果國家真的強大了,還需要用女人的肉體去換來國家的和平嗎?如果能像強漢盛唐之時,打得匈奴突厥望風而逃,還需要犧牲漢族的女人去換來所謂的和平嗎?

和平從來不是靠聯姻的來的,儘管聯姻起過一部分作用,但是決定和平的,還是實力,看誰的拳頭硬,看誰的刀更快。像漢武帝的時候,漢人不去打匈奴,匈奴人就已經樂翻天了。那是什麼樣的威風……當說出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又是何等的威風,難道這些,漢人都不記得了嗎?

去問問任何一個大宋的女子,問問她願意不願意在嫁給一個男人之後,並且生下孩子之後還要嫁給他的長子,再生下兩個女兒?

王昭君是忍辱負重了,但是她忍的不是自己的屈辱,是在爲無數漢人忍受屈辱。

寇準和親這兩個字一出口,謝慕華差點就火大,直截了當的搖了搖頭:“免談!”

寇準不依不饒的說道:“大人,我說得不是將大宋的公主嫁給大理人,而是讓大理人將自己皇室的公主嫁給大宋的王室皇子!”

“一樣,免談!”謝慕華已經變了臉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謝慕華還是明白的。對於大宋是屈辱的事,對於大理也一樣是屈辱。

寇準低嘆一聲,和親是數千年來籠絡外族最好的手段了,不知道爲什麼謝慕華這麼反感,連將大理國的公主送到大宋當老婆都不幹。

“不過我會稟明皇上,漢人和擺夷女子通婚倒不是問題!”謝慕華壓制住自己的情緒,看了看寇準:“要不,你先做了白族人的女婿?”

寇準臉上一紅,其實方纔他那話出口之後就情不自禁的想到段語靈,假如段語靈嫁給別的男人,寇準或許也會失落吧?至少長這麼大,出了那個用秤砣砸寇準的老母親之外,再沒有女子對寇準這麼“兇悍”過……

“大人,說笑了。既然如此,下官以爲,大理國剛剛經歷戰亂,國庫空虛,要他進貢馬匹就好了,其他的交給禮部官員來定吧。咱們畢竟在外,雖然現在大理國皇帝陛下想和咱們說明白,但是做得主太多……”寇準悠悠收了口。

謝慕華頓時醒悟,畢竟自己是監軍的身份,要是自己連談判這些事情都做主了。到時候御史臺不玩了命的彈劾自己專權纔怪呢!

“好,那咱們就好好去敲一出大理竹槓!”謝慕華站起身來,帶著如狼似虎的衆人直奔段肅順的大帳去了。

第63章 沒有後手第26章 勝機第7章 身臨險境第51章 十日戰(二)第35章 文死諫第11章 自告奮勇第57章 各懷鬼胎第4章 鋌而走險第7章 校場私鬥第63章 沒有後手第53章 求封第24章 上朝第41章 迷霧重重第32章 勸降第72章 除夕(一)第36章 高粱河(上)第20章 訂終身(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26章 呀滅碟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22章 巷戰第10章 該殺的人第22章 小太歲第39章 大鬧皇宮第20章 談判第31章 沒有選擇後記第58章 軍營立威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45章 東京之亂第67章 天大的冤枉!第29章 北院大王(下)第69章 驚變第16章 迫你一戰第12章 拒婚第33章 登聞鼓聲第35章 搶城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91章 法爲何用?第42章 以身爲餌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54章 袖珍回回炮第31章 攔路喊冤第13章 禍根第78章 擡棺告狀第59章 立妃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80章 新罪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18章 最後一招第82章 迷亂第11章 上京求婚第57章 規矩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5章 欽差大臣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42章 以身爲餌第20章 嶺南備戰第47章 兩國相爭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84章 朝會第2章 起兵造反第13章 絕境(上)第67章 扒皮實草第29章 巧遇寇準第107章 獻土第47章 動軍心第42章 以身爲餌第7章 都給朕滾!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3章 突擊第18章 最後一招第59章 立妃第30章 東京惡少第66章 後院起火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7章 搶先認罪第7章 五大軍區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25章 洞房花燭第104章 半壁江山第32章 流水線作業第24章 羣議第27章 得勝口第18章 落入敵手第55章 不可錯過的時機第12章 借刀殺人第92章 交代第87章 金銀貨幣第86章 政治這玩意第7章 校場私鬥第19章 救世主第24章 上朝第18章 固定馬鐙第38章 大刑伺候第14章 絕境(下)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
第63章 沒有後手第26章 勝機第7章 身臨險境第51章 十日戰(二)第35章 文死諫第11章 自告奮勇第57章 各懷鬼胎第4章 鋌而走險第7章 校場私鬥第63章 沒有後手第53章 求封第24章 上朝第41章 迷霧重重第32章 勸降第72章 除夕(一)第36章 高粱河(上)第20章 訂終身(下)第7章 五大軍區第26章 呀滅碟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22章 巷戰第10章 該殺的人第22章 小太歲第39章 大鬧皇宮第20章 談判第31章 沒有選擇後記第58章 軍營立威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45章 東京之亂第67章 天大的冤枉!第29章 北院大王(下)第69章 驚變第16章 迫你一戰第12章 拒婚第33章 登聞鼓聲第35章 搶城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91章 法爲何用?第42章 以身爲餌第50章 多羅村遇伏第54章 袖珍回回炮第31章 攔路喊冤第13章 禍根第78章 擡棺告狀第59章 立妃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80章 新罪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42章 帶著你的嫁妝第18章 最後一招第82章 迷亂第11章 上京求婚第57章 規矩第45章 高楊相會第25章 欽差大臣第6章 扮豬吃老虎第63章 西北決戰(十一)第42章 以身爲餌第20章 嶺南備戰第47章 兩國相爭第41章 曖昧的迷離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84章 朝會第2章 起兵造反第13章 絕境(上)第67章 扒皮實草第29章 巧遇寇準第107章 獻土第47章 動軍心第42章 以身爲餌第7章 都給朕滾!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13章 突擊第18章 最後一招第59章 立妃第30章 東京惡少第66章 後院起火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7章 搶先認罪第7章 五大軍區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25章 洞房花燭第104章 半壁江山第32章 流水線作業第24章 羣議第27章 得勝口第18章 落入敵手第55章 不可錯過的時機第12章 借刀殺人第92章 交代第87章 金銀貨幣第86章 政治這玩意第7章 校場私鬥第19章 救世主第24章 上朝第18章 固定馬鐙第38章 大刑伺候第14章 絕境(下)第70章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汾阳市| 天门市| 南江县| 晋江市| 资阳市| 忻州市| 华容县| 新和县| 内乡县| 聂荣县| 玛多县| 河西区| 宣化县| 嘉善县| 闵行区| 泊头市| 略阳县| 邵东县| 广昌县| 卓尼县| 喀什市| 蒙城县| 乐东| 平南县| 安陆市| 达拉特旗| 保亭| 潜江市| 伽师县| 陆河县| 尤溪县| 西华县| 布尔津县| 玉溪市| 太康县| 达日县| 西丰县| 南宁市| 黄陵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