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再戰青沙河(上)

謝慕華搜腸刮肚的回想當年看過關於耶律斜軫的資料。這個人打仗用兵如神,虛虛實實,實在是神鬼莫測。想要打敗耶律斜軫,謝慕華自問還沒這麼大的本事,指望呼延丕顯和楊延昭暫時也指望不上。

謝慕華暗笑一聲,主角一旦到了古代就開始大肆搜刮人才,殊不知人才也是需要環境、機遇、磨練。就像現在楊延昭,就絕對不是耶律斜軫的對手,在雁門關苦戰多年之後,纔可以和遼國名將一較高下。還好,謝慕華沒那麼傻,沒以爲這些人的能力就像NPC的數據一樣刻在額頭上。

“好,就打耶律斜軫,不趁他分兵的時候攻打,難道等他來了援軍再打嗎?”孔守正嗓門極大,他是極爲勇敢了,可對謀略卻一知半解,一直沒有發表太多意見。

“孔將軍所言極是!”謝慕華不動聲色的說道。他的心中卻是波瀾起伏,如果後世的歷史沒有騙人,那他這把賭得可就信心百倍了。

站在一旁許久未曾說話的楊延彬此刻纔開口道:“小將日前觀謝監軍使那神臂弓的妙法,回去之後苦思冥想,也有些新鮮想法。小將想請郡王和謝監軍指點!”

謝慕華一聽此言頓時來了興致,他說提出的三隊射擊法,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比較先進的戰法了,要知道,就算是幾百年後的火槍,依舊採用的是這種三隊交替射擊之法,對付冷兵器軍隊,那是所向披靡。楊延彬只不過是看他用了一次三隊射擊法而已,居然就有些新鮮想法,莫非他更有什麼奇思妙想?

謝慕華從來不是個氣量狹小,妒忌他人的人。當下向趙德昭笑道:“郡王,既然楊將軍說有新的構想,不如我們一看究竟,可好?”

趙德昭微笑頷首,衆人隨著楊延彬走出營帳。

楊延彬喚過兩名軍士,低聲吩咐幾句。兩隊士卒快步跑了過去,在二百步外左右兩側,各擺了十個箭靶。

左側十八名戰士走了過來,爲首六人手持神臂弓,一十八人依照謝慕華所授三隊交替射擊之法整整齊齊站成三列,每排放兩張神臂弓,每張神臂弓由三人協同,一人*,一人絞盤,一人上箭!所有神臂弓共分三隊,每一隊的箭矢射出去之後,絞盤手立即動作,下一隊的箭矢立即跟上。

楊延彬一拱手,對謝慕華說道:“監軍大人,有勞您和孔將軍、六哥共同指揮這一隊神臂弓手!”

謝慕華點了點頭,孔守正見監軍也已經同意,只得同意,楊延昭走到謝慕華身側,三人訂了口令,向那十八名戰士分說明白,便站定左側,看著楊延彬能耍出什麼花樣來。

楊延彬卻朝趙德昭施禮道:“有請郡王指揮這一隊弓手!”楊延彬大手一招,也是十八名戰士跑了過來,卻是有十二人拿著神臂弓,另有六人空手站定在楊延彬身側。

趙德昭哪裡指揮過弓箭手,急忙推託道:“小王不熟軍務,還是七郎你自行指揮吧!”

楊延彬笑道:“郡王,您只需說一聲放箭即可!”

趙德昭見楊延彬語氣誠懇,微一思索,也答應了楊延彬。

那十八名戰士站在右首,卻沒有列成三隊,而是三人組成一個三角形,一個持神臂弓的戰士當前,左右身後各站一人。

謝慕華不知道楊延彬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問道:“可是要比試麼,如何比法?”

楊延彬取出半支香來,點著舉在手中:“監軍大人,以這支香爲限,射中各自對面箭靶更多者爲勝。可好!”

謝慕華看楊延彬志在必得的樣子,料想他必有妙計,但是一時間也不知道他要做些什麼,又對自己的三隊交替射擊法相當自信,當即說道:“好,若是楊將軍輸了,將來回到東京,可要做東道,宴請大家!”

楊延彬笑道:“自當遵監軍大人之命!”

楊延彬走上幾步,將那半柱香插在地上,高聲叫道:“郡王發令,便可開始了!”

趙德昭雖然老成持重,但是此時軍中壓抑許久,又見楊延彬胸有成竹,於是和謝慕華相視一笑,說道:“放箭!”

謝慕華、孔守正和楊延昭三人指揮三列神臂弓手,分別依照號令,箭去如流星,朝箭靶射去。

此時營帳周圍已經圍了不少軍士,天氣炎熱,夏日炎炎,許多人索性光了膀子團團圍著兩隊弓箭手,看楊延彬的妙法。

楊延彬右手邊的那一隊戰士,一聽趙德昭叫聲放箭,隨即踏動腳蹬,放出弩箭,只是楊延彬的戰法不同,他爲首的只有六名弓手,神臂弓手的身後站著兩人,弓手拿著神臂弓朝衝鋒而來的遼軍放箭,隨手將放完的神臂弓交給身後左側的戰士,跟著右手從身後右側的戰士手中接過一架已經上好箭的神臂弓……

這小小三角陣圓轉如意,放箭軍士幾乎手不停歇,放箭的只顧放箭,裝箭的只顧裝箭……效率竟然比謝慕華親自指揮的箭陣更高。

那支香快要燃到盡頭,兩側箭靶上的箭不用去數,一眼就能看得明明白白,必然是楊延彬勝了。

這連環射擊之法,是楊延彬在看到謝慕華用三隊交替射擊和三人同組一架神臂弓之後,所琢磨改良出來的妙法,大宋的神臂弓雖然是一種弩,但是爲了方便使用。一直是按照一人使用的方式設計的!

若是要三人協同一張神臂弓的話,雖然快是快了,但是卻浪費了人力。楊延彬天賦聰明,舉一反三,看到謝慕華的妙法,頓時想到,若是能把每一名神臂弓手的能力都發揮出來,那射速、威力豈不是更大?

這改良過的戰法,今日一試果然威力十足,整個神臂弓陣更爲流暢的在運作,放箭的只管放箭,收過空弓的就讓身後的戰士裝箭,而裝好的箭就遞給右側的戰士,保證他能把有箭的神臂弓源源不斷的送到箭手的手中……

楊延彬不愧是後世稱之爲楊門第一將才,雖然年紀還輕,但是他對戰爭的領悟卻是他人遙不可及的。這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改進神臂弓,就連謝慕華看到了也是讚不絕口,比起他自己提出的三隊交替射擊更是方便了許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依照楊延彬設計的戰法,大宋的神臂弓不用再單獨佈置在某一面,而是隨心所欲的任意轉到陣地的任何一面。

謝慕華心中卻更有一番想法,當年看書上說,楊家兄弟當中最有才華的當屬七郎楊延彬。之前楊延彬就展露才華,這一次更是讓人心悅誠服。謝慕華知道自己的本事,若不是有後世的千年見識,他在這個時代最多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科舉無望,或許能做點小生意。但是楊延彬是人才,真正的人才。

尤其讓謝慕華更動心的是,楊家歸附宋朝前後纔是兩三個月的事情,哪怕是一對情侶分手,也得段緩衝時間才能去尋找新的感情吧!更何況,以忠義聞名的楊家將,歸降大宋……楊繼業不敢揣測,但是這年紀輕輕的楊家七郎,若說之前對北漢是忠心耿耿,那眼下對大宋可還真不好說呢……

這樣的將才要是不收爲自己的臂助,那謝慕華就太對不起自己了。既然想要在大宋建立起自己的班底,無論文臣武將,情報商業無一不需要人手。謝慕華是隻恨人才少,不嫌能人多。

謝慕華想得出身,盯著楊延彬呆呆的看著,一會兒嘴角含笑,一會兒又是眉頭深鎖,倒叫一旁的孔守正犯了迷糊。這監軍大人來自大秦,二十多歲了還未娶妻……再看楊延彬脣紅齒白,眉清目秀,端的是一表人才……莫非這謝監軍有什麼斷袖分桃之癖?

謝慕華哪裡知道孔守正心中的這些齷齪念頭,半晌纔回過神來,當即輕咳一聲,讚道:“楊將軍果然是將門虎子,這神臂弓如此使用,神乎其技。謝慕華佩服佩服!”

楊延彬急忙施禮道:“七郎哪裡當得起監軍大人如此稱讚。只盼來日我這神臂弓之法,可在戰場上如監軍大人之妙法一般給契丹人一個迎頭痛擊,教那些契丹胡虜知道我大宋的厲害!”

趙德昭也笑呵呵的走了過來,說道:“以此戰法迎戰耶律斜軫,定可叫他吃個大虧!”

謝慕華低聲說道:“下官還有個主意。耶律斜軫此人用人虛虛實實,他既然分兵入城,就必然料到我軍會趁他分兵之際進攻,以他的用兵之道,定然會將得勝口的駐軍調來一部,伏擊我軍。”

謝慕華貼近了趙德昭:“郡王,下官請帶一支兵,偷襲得勝口。”

趙德昭被謝慕華這大膽猜測嚇了一跳,他只道謝慕華要偷襲耶律斜軫,沒想到他的胃口這麼大,居然連得勝口也要拿下來。但是先鋒軍中馬匹不多,一支輕騎果然就能拿下得勝口麼?

謝慕華自然知道趙德昭的疑慮,又進言道:“猛虎撲食必盡全力,耶律斜軫若不打垮這一支前鋒軍,也不敢隔青沙河與我軍對峙。下官若是帶同楊延彬一道出發,只需一千五百輕騎,自帶三日干糧,敢保拿下得勝口。”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謝慕華又悠悠的說了一句。

趙德昭咬咬牙,下了狠心,拼了!

呵呵,今日上了分類封推,各位讀者大大不要忘記給筆者紅票鼓勵哇!謝謝大家1

第39章 天不絕我第44章 牆頭草,隨風倒第7章 校場私鬥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101章 援軍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58章 西北決戰(六)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44章 敵避鋒芒第38章 大理國三足鼎立第19章 故人第44章 敵避鋒芒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19章 西山坑谷第18章 落入敵手第90章 窩裡反第77章 除夕(六)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6章 迫你一戰第40章 你死我亡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8章 北院大王(上)第49章 奪勢第21章 賞罰分明第30章 呼家女將第73章 除夕(二)第48章 大同第5章 小周後第58章 好戲第86章 兩堂會審第35章 搶城第17章 攻城第19章 救世主第1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91章 法爲何用?第60章 醫術學堂第101章 援軍第47章 動軍心第14章 絕境(下)第7章 請你造反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2章 二女爭夫第81章 春宵閣第76章 除夕(五)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8章 面聖(下)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54章 有恃無恐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18章 落入敵手第31章 沒有選擇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23章 趁火打劫第34章 石炮攻城第25章 再戰青沙河(下)第31章 漢人家園第32章 江寧夜宴第8章 募兵制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37章 增援第84章 朝會後記第10章 內憂外患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章 王府許婚第100章 神機妙算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17章 攻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3章 人盡其才第10章 該殺的人第55章 一招制敵第7章 校場私鬥第18章 落入敵手第38章 大刑伺候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55章 一招制敵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19章 故人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63章 沒有後手第53章 求封第43章 失蹤已久第4章 退敵第14章 將計就計第19章 何時輪到高麗人?第33章 登聞鼓聲第93章 座談風呂第74章 奇襲九州第9章 沙河之戰(上)第4章 鋌而走險第6章 鎮州告急第57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9章 巧遇寇準
第39章 天不絕我第44章 牆頭草,隨風倒第7章 校場私鬥第49章 女扮男裝喝花酒第101章 援軍第57章 西北決戰(五)第58章 西北決戰(六)第15章 李繼隆投敵第65章 密林誘敵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44章 敵避鋒芒第38章 大理國三足鼎立第19章 故人第44章 敵避鋒芒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15章 奪命戰法(上)第19章 西山坑谷第18章 落入敵手第90章 窩裡反第77章 除夕(六)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6章 迫你一戰第40章 你死我亡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8章 北院大王(上)第49章 奪勢第21章 賞罰分明第30章 呼家女將第73章 除夕(二)第48章 大同第5章 小周後第58章 好戲第86章 兩堂會審第35章 搶城第17章 攻城第19章 救世主第1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91章 法爲何用?第60章 醫術學堂第101章 援軍第47章 動軍心第14章 絕境(下)第7章 請你造反第32章 絕對的服從第2章 二女爭夫第81章 春宵閣第76章 除夕(五)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59章 大宋鴛鴦陣第8章 面聖(下)第46章 決戰前夕(五)第54章 有恃無恐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18章 落入敵手第31章 沒有選擇第62章 最後一支宋軍第23章 趁火打劫第34章 石炮攻城第25章 再戰青沙河(下)第31章 漢人家園第32章 江寧夜宴第8章 募兵制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37章 增援第84章 朝會後記第10章 內憂外患第12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章 王府許婚第100章 神機妙算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17章 攻城第39章 大敗虧輸(下)第61章 西北決戰(九)第3章 人盡其才第10章 該殺的人第55章 一招制敵第7章 校場私鬥第18章 落入敵手第38章 大刑伺候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55章 一招制敵第6章 明德太皇太后第19章 故人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63章 沒有後手第53章 求封第43章 失蹤已久第4章 退敵第14章 將計就計第19章 何時輪到高麗人?第33章 登聞鼓聲第93章 座談風呂第74章 奇襲九州第9章 沙河之戰(上)第4章 鋌而走險第6章 鎮州告急第57章 各懷鬼胎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9章 巧遇寇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沈丘县| 聊城市| 鄂尔多斯市| 东源县| 嘉鱼县| 堆龙德庆县| 新绛县| 林西县| 镇雄县| 淮滨县| 四平市| 独山县| 马尔康县| 普宁市| 滁州市| 双鸭山市| 阿合奇县| 商丘市| 彭阳县| 包头市| 弋阳县| 台南市| 金溪县| 石柱| 黄山市| 衡东县| 涞水县| 盱眙县| 麻江县| 南投县| 建湖县| 沭阳县| 卢氏县| 桓台县| 云霄县| 安化县| 宜都市| 措勤县| 尖扎县|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