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播下種子

&ldqo;西北那裡是個變數啊。 ..。&rdqo;謝慕華籠著雙手,深深的嘆息一聲。坐在他對面的寇準和王旦面面相覷,都知道他在想什麼,事情過了這麼久了。石保慶那邊已經接到了新皇登基的詔書。身爲邊境領軍大將,石保慶不用回到開封府來面聖。但是石保慶的態度很奇怪,到了現在還沒有回書,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來說,絕對是不正常的。

寇準想了想,揣摩著謝慕華的心思,謹慎的說道:&ldqo;石保慶將軍未必就有什麼別的想法。我看相公也是多慮了。西北那裡被相公平亂之後,局勢只能說是表面上穩定了下來,其實內裡暗潮涌動。要是石保慶想要西北做什麼文章的話,失去了中原的支持,他的下場比李繼遷可要慘多了。&rdqo;

謝慕華微微笑著搖了搖頭,他擔心的並不是這些。而是石保慶這個人曖昧的態度,會不會對宋軍沿桑乾河北上構成巨大的影響。遼國人不傻,知道這一條絕戶計的厲害。現在休哥面對西北宋軍,休哥怎麼可能讓宋軍安然無恙的沿桑乾河北上呢?

定了定心神,謝慕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熱茶,對寇準說道:&ldqo;如今,你進了中書,這不是我的本意。平仲,我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想交給你去做。&rdqo;

更重要的事情?寇準是個極爲聰明的人,中書掌握大宋權柄,可以說是文官夢寐以求的機構。可是謝慕華居然說要自己還有更大的用處。這個,就實在難倒寇準了。怎麼想,他也不覺得自己離開中書還會有更大的用處。

看著寇準疑惑的眼神,謝慕華笑道:&ldqo;你也不用多想,這事兒,得你和張詠一起辦了纔好。我問你,你覺得大理寺,御史臺,怎麼樣?&rdqo;

暈,寇準頓時愣住了,現在自己已經進了中書,要是把自己放到御史臺,放到大理寺,那八成還得給自己降職啊。 ..。雖然說寇準明白謝慕華並沒有惡意,但是無論是任何人都很難接受被降職的可能性吧?在這個封建年代,怎麼可能有那種&ldqo;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rdqo;這麼高的思想覺悟?

王旦嬉笑道:&ldqo;平仲,這下你要小心啦。&rdqo;

謝慕華解釋道:&ldqo;平仲,我一說你便明白了。御史臺監察百官,本意是好的。但是御史臺的官員品級低,而且御史臺的官員將來都是想要跳出御史臺,到文官系統裡做事的。你見過什麼人會一輩子死守在御史臺的?這也不可能。既然早晚要來到文官系統。就不得不和文官系統的人打成一片。已經打成一片了。還怎麼可能保持對百官的監察獨立性?所以,我想把御史臺給砍了。這個機構,以後再也不要了。&rdqo;

不是吧?寇準和王旦這次都真的嚇了一跳。砍掉御史臺,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那御史臺裡的御史們還不得馬上出來跟謝慕華拼命?就算不拼命,他們私地下也要詛咒,扎謝慕華的草人,翻他的祖宗十八代。

王旦若有所思,仔細的想了想,這才說道:&ldqo;其實謝相公說得很對。御史臺,自古以來,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並沒有發揮出他應該具有的作用。歸根到底,就是大家一樣屬於文官系統,一樣是要早晚混在一起的人物。雖然朝廷有規定,御史必須要如何如何,可是規定只不過是規定而已。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人?&rdqo;

寇準忽然眼前一亮,脫口而出:&ldqo;相公的意思並非是要把御史臺完全砍掉。而是要成立一個全新的,獨立的,有自己特點的全新機構?&rdqo;

謝慕華讚許的看了看寇準,現在跟他們說什麼三權分立,還有些太早,況且,寇準他們也未必能接受這樣的事情。( ..)只能說一點點將自己的萌芽播種下去。於是,謝慕華說道:&ldqo;你們都應該知道本朝太祖皇帝,在開創大宋之後,獨創的官制吧?&rdqo;

寇準和王旦兩人一起點頭。他們都知道,謝慕華說的就是趙匡胤推行官、職、差遣制度,將&ldqo;他官判銓司&rdqo;成爲一種制度。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趙匡胤繼&ldqo;杯酒釋兵權&rdqo;之後,又創立了官、職、差遣制度。

趙匡胤知道兵權的重要,更清楚用人權的舉足輕重。爲了大宋江山,不但要掌握兵權,還要掌握用人權。他要建立這樣一種制度:任何官員只有經過他的授權才能行使權力,沒有他的授權,都只是虛位一個。這樣,任何人都無法濫用職權,任何人都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對皇權構成威脅。

在這種制度下,不但吏部由他官權判,其他機構也由他官權判。&ldqo;臺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蒞實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rdqo;。在這種體制下,吏部尚書只是一個名義,並沒有任何權力,吏部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官、職、差遣制度將吏部和其他官員都變成了閒官。

居其官不謀其政,這種官員在宋代以前就已存在。在這種體制下,官職只是表明一個人的身分,是官而不是老百姓,官職的大小與權力的大小已沒有任何的關係。官大並不說明權就大,大官小官都是無權的官,只是領取的俸祿不同而已。

由於官只是一種身分,用來領取俸祿,又沒有定員限制,所以,任用起來也就比較隨便,多一個少一個似乎都是無所謂的事。這樣,便造成了庸官氾濫。爲官者不謀其政,吏部無權管官,這成爲宋朝吏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宋代的法制本來是十分健全的,可以說,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爲健全的封建法制社會。但是因爲法律執行的不到位。導致了,有法跟無法差不多。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無所謂了。

謝慕華看著寇準和王旦,笑道:&ldqo;咱們中原的歷史過於悠久,歷代興亡的往事也積累得過多。一方面是每代開國,總是企求長治久安,致力於堵塞各種招致敗亡的漏洞,另一方面又是從來無不亡之國,無不敗之朝。儘管每朝每代的覆滅,總是各有許多具體的條件和情況,而其中一個根本性的因素還是&ldqo;**&rdqo;兩字。**的根源,是等級授職制。千年以來的歷史已經證明,等級授職制必然成爲貪官污吏的溫牀;貪腐現象滋生不息的怪圈,必然出現官官相護的情況,而編織成龐大的貪腐保護。&rdqo;

寇準和王旦兩人聽的心驚膽戰,幾乎說不出話來,謝慕華這些話,可以說句句都是誅心而論。什麼叫**?**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難道謝慕華準備把皇帝都給架空了不成?哪怕謝慕華自己要篡位,就不要專權了?

謝慕華轉過目光,看著寇準說道:&ldqo;平仲,你說說,要對付貪官污吏,有什麼好辦法?&rdqo;

寇準仔細想了想,朗聲答道:&ldqo;對付有兩個要件:一是監督必須有力,其二是官員的俸祿應該合理。&rdqo;

謝慕華讚道:&ldqo;平仲,你果然一句話就說到點子上去了。咱們宋朝,對於官員的俸祿是一點兒也不吝嗇的。每一級的官員都可以領到豐厚的俸祿。一個縣令,一年的俸祿,可以去買一隻名貴的獵鷹。要知道獵鷹比房子還貴,比土地還貴。你說的第二點,自然是迎刃而解了。那麼就剩下第一點,如何才能讓監督得力呢?&rdqo;

不等兩人答話,謝慕華接著說道:&ldqo;要想監督得力,就要把監察官員從文官系統之中徹底獨立出來。以後,但凡進入監察系統的,就在監察系統升官任職。在文官系統的,就只能在文官系統裡升官任職。監察系統的官員,和文官系統平起平坐。監察系統,只需要對皇帝負責。但是,監察系統不得伸手干涉任何朝政的事務。整個系統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監督百官。同樣,文官系統也絕對不允許插手監察系統的任何事務。&rdqo;

寇準失聲道:&ldqo;大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培養出一個龐大的,任何人都無法遏制的強大機構出來,最後的結果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rdqo;

謝慕華笑了笑:&ldqo;這是必須要做的。我很明白,這樣的一個監察系統,一旦權力膨脹起來,就是個怪物。&rdqo;謝慕華說著,心中想起了後來的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的變態機構。不過,謝慕華還是堅定的搖了搖頭,如果要想千秋萬代,指望皇帝的基因一直遺傳下去,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把權力合理的分配。當然了,自己這一代人,未必能夠做到。把種子播下去就行了。再說了,完善的工作,爲什麼要讓自己來做呢?放著寇準,王旦這樣的好腦子,不用的話,豈不是對不起人?

&ldqo;所以,平仲,你和子明兩人,要會同張詠、蘇易簡這些傢伙,大家一起想想,多廢廢腦子。給我拿出一個辦法出來。&rdqo;謝慕華微笑道,自己先過過獨裁的癮,再給大家一個三權分立的機會吧。

&ldqo;等我安定了河北,希望能聽到你們的好消息。&rdqo;謝慕華這句話一出口。寇準和王旦就變了臉色。

河北,李繼隆?看來,謝慕華是要親自去和這位大將,談談人生,聊聊將來了。

第74章 除夕(三)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51章 竟然是她?第53章 十日戰(四)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34章 告御狀第26章 聖旨第6章 辭官第23章 趁火打劫第24章 耍無賴第48章 七郎定軍心第33章 通敵第44章 牆頭草,隨風倒第40章 宮門刺殺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82章 伏誅第17章 我是老臣我怕誰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91章 指證第70章 多事之秋第86章 政治這玩意第53章 求封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72章 除夕(一)第2章 官逼民反第35章 他鄉遇故人第100章 神機妙算第79章 誘敵第24章 上朝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56章 西北決戰(四)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9章 抗旨不從第88章 官逼民反第15章 皇上最聖明第17章 突襲第31章 官場險惡第23章 新婚前夕(中)第13章 卿本佳人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23章 再戰青沙河(上)第30章 真相第12章 借刀殺人第41章 迷霧重重第36章 順水推舟第26章 二選一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19章 山呼萬歲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0章 真相第8章 面聖(下)第75章 除夕(四)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45章 奔向自由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21章 出乎意料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5章 立志第29章 假私濟公第54章 十日戰(五)第52章 十日戰(三)第36章 高粱河(上)第77章 除夕(六)第36章 高粱河(上)第17章 搶先認罪第37章 故人相逢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14章 無法相信的真相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78章 除夕(七)第22章 小太歲第51章 十日戰(二)第5章 再戰李繼遷孟拱第47章 兩國相爭第56章 德妃第1章 王府許婚第75章 除夕(四)第18章 固定馬鐙第27章 固州之變第28章 破舊圖新第31章 奏摺第13章 禍根第11章 彈劾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43章 決戰前夕(二)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章 定計第8章 抗議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74章 奇襲九州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30章 江寧府
第74章 除夕(三)第2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50章 決戰前夕(九)第51章 竟然是她?第53章 十日戰(四)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34章 告御狀第26章 聖旨第6章 辭官第23章 趁火打劫第24章 耍無賴第48章 七郎定軍心第33章 通敵第44章 牆頭草,隨風倒第40章 宮門刺殺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82章 伏誅第17章 我是老臣我怕誰第17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第53章 西北決戰(一)第91章 指證第70章 多事之秋第86章 政治這玩意第53章 求封第98章 白江村阻擊第72章 除夕(一)第2章 官逼民反第35章 他鄉遇故人第100章 神機妙算第79章 誘敵第24章 上朝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56章 西北決戰(四)第52章 決戰前夕(十一)第43章 謝慕華的危機第9章 抗旨不從第88章 官逼民反第15章 皇上最聖明第17章 突襲第31章 官場險惡第23章 新婚前夕(中)第13章 卿本佳人第57章 一問定終身第23章 再戰青沙河(上)第30章 真相第12章 借刀殺人第41章 迷霧重重第36章 順水推舟第26章 二選一第106章 三管齊下第19章 山呼萬歲第2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0章 真相第8章 面聖(下)第75章 除夕(四)第51章 決戰前夕(十)第45章 奔向自由第48章 有苦說不出第21章 出乎意料第4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第5章 立志第29章 假私濟公第54章 十日戰(五)第52章 十日戰(三)第36章 高粱河(上)第77章 除夕(六)第36章 高粱河(上)第17章 搶先認罪第37章 故人相逢第14章 張齊賢彈劾第14章 無法相信的真相第55章 一招制敵第22章 幽州之戰(下)第78章 除夕(七)第22章 小太歲第51章 十日戰(二)第5章 再戰李繼遷孟拱第47章 兩國相爭第56章 德妃第1章 王府許婚第75章 除夕(四)第18章 固定馬鐙第27章 固州之變第28章 破舊圖新第31章 奏摺第13章 禍根第11章 彈劾第51章 打破平衡的第三方第59章 大宋的硬拳頭第43章 決戰前夕(二)第6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章 定計第8章 抗議第34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74章 奇襲九州第27章 平將門之亂第39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30章 江寧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昭苏县| 杭锦后旗| 沂源县| 海盐县| 突泉县| 云浮市| 泊头市| 炉霍县| 大冶市| 松江区| 观塘区| 新余市| 工布江达县| 杂多县| 公主岭市| 察哈| 崇仁县| 澎湖县| 峡江县| 府谷县| 陈巴尔虎旗| 鹤峰县| 杂多县| 贞丰县| 新巴尔虎右旗| 淳化县| 新兴县| 叙永县| 江口县| 介休市| 嫩江县| 东城区| 耒阳市| 咸宁市| 东至县| 固安县| 射洪县| 杭锦后旗| 探索|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