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

“爹爹,”李奭把由於趙登的啓發而想到的憂慮跟李處溫說了一遍,用的當然是他自己的語言:“你看眼下這流言到底是無風起浪,還是有人暗中使壞?”

李處溫左思右想,問道:“你這些話是從哪裡聽來的?”

“孩兒有個門客叫趙登,是幫我們在南京買地的一個漢兒!這些話是他來跟我說。後來我又派人四處去打聽,坊間果然流言甚多。”

李處溫哼了一聲道:“奭兒!你好糊塗!這種大事,怎能光憑幾個家人門客道聽途說!”

李奭愣了一下問道:“那該如何?”

李處溫道:“你馬上去禁衛局,讓他們發派人手打探這事到底從哪裡傳出來的!”

李奭道:“禁衛局?那不是蕭昂該管的麼?”蕭昂卻是北樞密使蕭奉先之子。

李處溫點頭道:“就是因爲是蕭昂該管,所以才讓你去!”

李奭醒悟過來,知道他老爹不敢獨立去查這件事情,要讓蕭昂去承擔責任,便道:“孩兒明白了。”

這個蕭昂正是當初漢部千里遠遁時曾被蕭鐵奴利用的那個敗家子!他在大漠南北闖下那麼大的禍事,不但旗下數千宮帳軍被一羣來歷不明的人打得落花流水,而且還把剛剛投誠的烏古部弄得天翻地覆。但只因有個王爺老爹罩著,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他居然沒有受到任何處分,反而一路升官發財,好不得意。

父交父,子交子,蕭奉先和李處溫狼狽爲奸,蕭昂也和李奭臭味相投,這時聽了李奭的話,馬上吩咐手下去打聽清楚。他的手下辦事倒也“神速”,沒多久就來回稟:“中京這邊的流言,都是從幾家酒樓、琉璃店、蔗糖店、茶坊傳出。但那裡的人也是聽幾個客人說起。”

蕭昂問有沒有查到在這些店面樓坊散播謠言的人,手下回答道:“這些店坊的小二、夥計異口同聲,都說是幾個兵勇模樣的人。”

“兵勇?”

“是,好像是從北邊來的。我們再查卻查不到這些兵勇到哪裡去了。”

蕭昂對這些平素懶散慣了的屬下這麼快就打聽到的消息竟沒半分疑惑,打發了手下,和李奭對視一眼,說道:“這事看來有些蹊蹺!”

李奭道:“我先回家和家父稟告,你也回去和相爺說知。”

兩個二世祖告別後,李奭便回家跟李處溫說明經過,李處溫道:“看來散播謠言的人,不是耶律餘睹,就是女真了!”

李奭道:“女真人爲什麼要散播對敖魯斡(晉王)有利的謠言?再說,女真要入境哪有那麼容易!”

李處溫道:“也是!哼,若真是耶律餘睹乾的,那他可真是居心叵測了。”

李奭問:“這事爹爹你要不要和蕭相說?”

李處溫道:“當然要!他兒子既然已經知道這事,我們若不主動去說,未免顯得不夠忠誠!”

李奭道:“但萬一……萬一蕭相和耶律餘睹那廝起了衝突,我們可怎麼是好?難道真把耶律餘睹那廝殺了?現在我們是靠他在抵擋女真人啊。”

李處溫笑道:“你這便不懂了,且不說沒有耶律餘睹女真人未必便能打到這裡來,就算女真人把大遼給滅了,我們也不怕。”

李奭奇道:“爹爹,這是什麼道理?”

李處溫道:“女真人是一羣蠻子,他們就是得了江山百姓,總也得有人來替他們治理啊!若真有那麼一天我們便在破城之前向大金投效就是了,伺候契丹主子和伺候女真主子,又有什麼區別?”

李奭連聲稱是,李處溫又道:“但耶律餘睹又不同了,這人若是得勢,我們父子倆別說官位身家,就是性命也難保!所以寧可把這大遼江山送給大金或大宋,也決不能讓晉王得勢登基!哼!其實這次的事情查不查都無所謂,不管這事是不是耶律餘睹做的,只要國人有擁護敖魯斡(晉王)之心,這耶律餘睹便不能不除!”

李處溫第二日來見蕭奉先,他來到蕭府時,蕭奉先正發脾氣,重重一拳將一張紙砸在桌上。李處溫上前寒暄,問蕭奉先何事發火。蕭奉先黑著臉不答,李處溫向那張裂了的紙慢慢伸出手去,見蕭奉先沒有阻止的意思,便拿起來一看,卻是一首詩:“丞相來朝劍佩鳴,千官側目寂無聲。養成外患嗟何及!禍盡忠臣罰不明。親戚並居藩屏位,私門潛蓄爪牙兵。可憐往代秦天子,猶向宮中望太平。”

李處溫大驚道:“這……誰這麼大膽!這分明是諷刺……不!侮蔑蕭相啊!”

蕭奉先怒道:“除了那個賤人,還能有誰?”

李處溫更是驚訝:“文妃娘娘?”

李處溫所說的“文妃娘娘”,正是耶律餘睹的妻姨,和蕭奉先的妹妹元妃在後宮素來誓不兩立。而文妃所生的晉王耶律敖魯斡更是蕭奉先的心頭大患!這個國舅可是天天盼著他那兩個外甥秦王或許王能登基的,但大遼上下卻個個看好晉王,如何叫他不嫉恨?

蕭奉先道:“她自己悄悄寫了便罷,最可惱是讓人到處張貼傳抄,如今中京城內,不知道這幾句狗屁不通的詩的只怕沒幾個了。”

李處溫沉吟道:“派人到處傳抄?這……不像文妃的性子啊,該不會是有人好事自發傳抄的吧……”

這句話沒說完蕭奉先便臉上變色,李處溫這樣講豈不是說這首詩大得人心?李處溫見了蕭奉先的臉色連忙改口道:“一定有人暗中主使!要把後臺的人抓起來,重重懲處!”

蕭奉先哼了一聲,似乎不想再提這件事,轉而問道:“李相這麼晚來,是爲了謠言的事情麼?”

李處溫道:“是!一切都逃不過蕭相的神機妙算。”

蕭奉先神色稍和,說道:“這事我查了,依我看十有**是那耶律餘睹搞的鬼!只是拿不到證據,甚是可惜。”

李處溫道:“證據什麼的倒在其次,眼下最要緊的,是要查明這廝在中京和各部族中有無同謀!”

兩人正商議間,忽報遼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到了,李處溫奇道:“耶律大石?這林牙子來做什麼?”

蕭奉先道:“前些天回離保老聒噪說南朝有異動,可能已經和女真結盟。我被他聒噪得不得了,便派耶律大石去南京打探消息。”

李處溫聽說耶律大石到來,心頭一動,附耳到蕭奉先耳邊道:“蕭相,這耶律大石雖是進士出身,但也通武事,和各部武將多有來往,要不就試試他的口風,看看內外諸將對耶律餘睹是何態度。”

蕭奉先沉吟片刻道:“好!”

李處溫道:“那我先退到內室。”

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78章 會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96章 夜訪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83章 臨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9章 塞外(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8章 伏擊(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198章 五論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46章 故人矣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349章 聞逝(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97章 聯姻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0章 絕地(下)第1章 瘟疫(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172章 信任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4章 烏古(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
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78章 會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96章 夜訪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83章 臨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9章 塞外(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8章 伏擊(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198章 五論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46章 故人矣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349章 聞逝(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97章 聯姻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0章 絕地(下)第1章 瘟疫(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172章 信任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4章 烏古(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四会市| 蕉岭县| 临潭县| 皋兰县| 定南县| 航空| 乌恰县| 错那县| 长泰县| 正蓝旗| 桑日县| 兴城市| 苍梧县| 钦州市| 高雄县| 辰溪县| 渭南市| 彭水| 沂源县| 麻栗坡县| 嘉荫县| 高陵县| 磴口县| 巴彦县| 上犹县| 高阳县| 澳门| 农安县| 五莲县| 古交市| 临江市| 昭苏县| 盘山县| 怀来县| 股票| 泸西县| 三门峡市| 安吉县| 手游|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