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7章 窺九鼎(下)

這邊劉錡因爲(wèi)眼前之事而信息,那邊汴梁卻又亂成一團雜麻!由於邊疆事態(tài)一日三變,趙桓情緒起伏很大,對曹、劉聯(lián)姻一事的熱情早過去了,因此並不十分看重,故而曹廣弼在汴梁成親的場面並無預(yù)料中的隆重。但對於漢部“出兵不出將、管戰(zhàn)不打旗”的提議,大宋朝廷倒是大感興趣。

不過楊應(yīng)麒書信中又提到的三個條件:第一,關(guān)於此事乃是宋廷與漢部的口頭協(xié)議,漢部絕不留下書面印信,以免萬一落入金人手中害了大將軍的性命;第二,統(tǒng)兵武將必須由宋、漢雙方共同首肯,不能由任何一方單獨決定;第三,漢部借出的這支兵馬只能用於對付金人,而不能作其它用途。

這三條提議倒也合情合理,趙桓和他的宰相們覺得怎麼算都有利,已經(jīng)有心答應(yīng),只是在是否符合祖宗規(guī)矩上多有猶豫,而在將領(lǐng)人選上也是衆(zhòng)議紛紛,一開始李邦彥提議就用曹廣弼,但隨即覺得不妥:曹廣弼畢竟還沒有正式向趙室效忠,若是由他來統(tǒng)領(lǐng)軍隊,那這支軍隊就完全變成漢部的了。雙方使節(jié)來往,拖拖拉拉兩個來回就浪費了幾個月,但還是沒把事情解決。

此時已經(jīng)開到河?xùn)|、河北的陝西兵已經(jīng)在大宋樞密院的胡亂指揮中斷送得差不多了,李綱雖爲(wèi)兩河宣撫使,是河北、河?xùn)|各路軍隊名義上的統(tǒng)帥,也是援救太原等被困城池的負責(zé)人,但一來他手上兵少糧缺,二來在兩河活動著的各路兵馬都直接聽朝廷調(diào)動,李綱並無和他的名號相稱的權(quán)力,三來李綱雖然忠義,但畢竟是書生用兵,才能亦頗不足稱——有此三錯,致令兩河的戰(zhàn)局越來越不利於大宋。

最後宋廷終於不耐煩了,罷免了李綱,重新起用種師道爲(wèi)兩河宣撫使,但種師道面臨的困境並不比李綱好,雖然他在軍事上比李綱內(nèi)行,但他又不是神仙,哪裡就能迅速扭轉(zhuǎn)整個敗局?

在回遼口之前的傍晚,楊開遠對楊應(yīng)麒道:“如今大宋的形勢很不妙,金人若是再次得手,你是否還打算忍下去麼?”

楊應(yīng)麒道:“不忍下去又能如何?難道我們還能置大哥的生死於不顧麼?”

“置大哥生死於不顧自然不可以。”楊開遠道:“但是我們那‘一兵一卒不入宋境’的承諾,卻值得重新考慮了。”

楊應(yīng)麒心中一凜道:“三哥,你也心動了?”

“嗯,”楊開遠道:“大宋病如羸牛,既扶助不得,不如取而代之!若非如此,老二派石康回來幹什麼?”

楊應(yīng)麒道:“你是說二哥也有取宋之意了?”

楊開遠道:“他沒有明說,但照猜想應(yīng)該是——問題只在於怎麼取罷了。”

楊應(yīng)麒道:“若是這樣,那二哥還留在大宋幹什麼?他甚至還在那裡成親!難道他真想靠自己的力量救大哥出來?那怎麼能夠?”

“救大哥?”楊開遠道:“他想救大哥?嗯,依靠宋人的力量救大哥,這倒是個好主意。可是該怎麼做卻又難了。”

“救大哥,那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在大哥一旦脫困,那就是金漢正式?jīng)Q裂之時!在那之前,我們必須得讓局勢繼續(xù)朝著對漢部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楊開遠道:“可現(xiàn)在形勢對我們來說並不有利,大宋節(jié)節(jié)敗退,連帶著我們也進退失據(jù)。汴梁如能守住,那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坐觀他們互相消磨。但時局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我對趙桓是否能繼續(xù)守住都城已很懷疑。如果汴梁失守,那我們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楊應(yīng)麒道:“但是現(xiàn)在我們再要突然扭轉(zhuǎn)策略侵宋也來不及了。如今才忽然侵宋會讓我們之前佈下的棋子都變成廢棋——那樣我們會變得更加被動!”

楊開遠道:“我並沒有說要現(xiàn)在侵宋,我只是覺得我們是不是該採取更進一步的策略來限制大金的南侵?畢竟不能讓女真人的勢力再這麼順利地拓展下去。”

楊應(yīng)麒點了點頭道:“這一點我其實倒是有準備的。”

楊開遠問道:“你打算怎麼辦?”

楊應(yīng)麒道:“萬一趙氏危殆,那我們就用撕裂了的天下來抵擋宗翰、宗望。”

楊開遠道:“撕裂了的天下?”

楊應(yīng)麒道:“汴梁如果失守,中原勢必有分崩離析之危局,中央暫時失去權(quán)威,各地守臣以往被大宋中央過分壓制的權(quán)力就會重新擡頭。這些地方勢力一旦擡頭,面對金人便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降金,第二就是抗金。以當(dāng)前的民氣來看,我相信兩河大部分地方勢力都會選擇抗金——一些地方就算一時降附了金人,歸心也必定不堅,一旦有什麼風(fēng)吹草低,也必有所動搖。”

楊開遠問:“你想聯(lián)合這些大宋的地方勢力來抵擋金人?”

楊應(yīng)麒點了點頭,楊開遠道:“這一招,怕是在玩火!一個統(tǒng)一的大宋尚且不能抵擋女真的鐵騎,何況是撕裂了的天下?那隻會讓金人各個擊破!”

“那可未必!”楊應(yīng)麒道:“三哥,比較一下漢唐,你覺得大宋的這種統(tǒng)一,是增強了各個地方的力量,還是讓各個地方的力量變得更弱?”

“自然是變得更弱!”楊開遠道:“如果放在漢朝,河北一路——不!只需要冀州一地就足以製得數(shù)萬胡馬難以前進。但大宋不是漢,也不是唐,經(jīng)過百餘年的不斷削權(quán),各個地方——除了陝西之外全無一戰(zhàn)之力!”

楊應(yīng)麒道:“那地方上全無一戰(zhàn)之力的現(xiàn)狀,又是怎麼造成的呢?”

楊開遠沉吟道:“是宋廷把地方上的財權(quán)、兵力收得太過厲害的緣故。”

“不錯。”楊應(yīng)麒道:“大宋讓地方——甚至邊疆的將領(lǐng)都喪失了專斷之權(quán),所以地方上的守臣纔沒有力量來抵擋胡馬的進擊。本來,大宋如果能有效地把各地的力量組織起來統(tǒng)一行動原也有可能抵擋外患,但現(xiàn)在趙桓和他的宰執(zhí)們顯然卻不具備這份能力。所以眼下大宋雖然統(tǒng)一,但這種統(tǒng)一卻是一種弱化了的統(tǒng)一。”

楊開遠看了楊應(yīng)麒一眼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說如果汴梁失守,各地守臣重新獲得被中央剝奪了的權(quán)力,反而有可能釋放各個地方的潛力,對吧?可是應(yīng)麒,一個地方的潛力變成實力需要時間。宗翰宗望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的。”

楊應(yīng)麒道:“宗翰宗望自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但我們卻可以讓一部分勢力成長的時間大大縮減——甚至大宋境內(nèi)已經(jīng)有這樣的存在了,不是麼?”

楊開遠心中一凜道:“你是說暗中扶持,就像滄州、登州那樣?”

“不錯。以當(dāng)前登州、萊州兩地而言,人口已經(jīng)超過百萬。經(jīng)過這兩年高產(chǎn)作物的普及以及農(nóng)田水利的整頓,這個耕地並不算多的半島產(chǎn)糧也已能自給自足,加上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如果體制完全放開的話,這裡養(yǎng)五到十萬軍馬沒問題。而這些兵馬在本土作戰(zhàn)的話,只怕就能拖住整支東路軍!當(dāng)然,讓登州獨抗金兵是不現(xiàn)實的,但如果中原出現(xiàn)三四股類似的勢力,互不統(tǒng)屬,卻又彼此呼應(yīng),以‘抗金’爲(wèi)號召同時將矛頭指向金國,那恐怕就算是宗望、宗翰也要忙得焦頭爛額了。”

楊開遠道:“我仍然覺得這不是萬全之策。”

楊應(yīng)麒道:“萬全……軍政大事,有時候也只能追求最有可能的成功。在救回大哥之前,我們除了扶植附屬勢力還有更好的辦法麼?”

楊開遠沉吟良久,說道:“你的這個策略很冒險。因爲(wèi)我們這樣一來我們不但需要防範已經(jīng)崛起的女真,還要防範暗中潛伏的英雄!應(yīng)麒,在混亂中殺出來的英雄是很厲害的啊!沿海的州縣比如登州、滄州,我們可以直接控制,但在遠離海岸的地方就不行了。而在我們鞭長莫及的地方,也許就藏有連我們也不是對手的猛虎!”

楊應(yīng)麒道:“你是怕出現(xiàn)項羽、劉邦這樣的草澤英雄?”

楊開遠道:“不錯。曹操崛起之前,天下誰不矚目於董卓、袁紹?孫策橫掃江東之前,天下誰知道這個默默無聞的男人會割據(jù)一方?我們現(xiàn)在雖然做得還不錯,可要是放任天下大亂,說不定一個不慎殺出一個橫掃天下的人物,那時我們漢部在後人眼裡也許就會變得像袁紹、劉璋一樣可笑。”

“這確實是很可怕的問題,”楊應(yīng)麒道:“所以對於我們無法直接控制的勢力,在扶植他們的同時,我們也要利用另外一種東西來鉗制他們。”

楊開遠道:“什麼東西?”

“忠。”楊應(yīng)麒道:“對大宋的忠。”

楊開遠問:“對宋室的忠誠——這東西到時還有鉗制英雄的力量麼?”

“有的。”楊應(yīng)麒道:“忠是一種尋求歸屬的渴望,除了個別狂妄到認爲(wèi)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的人外,大部分人都需要它。所以它只能被代替,而不能被消滅。特別是對於我華族來說,幾次大一統(tǒng)時代的輝煌已經(jīng)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對大一統(tǒng)近乎本能的習(xí)性: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統(tǒng)一天下的政權(quán)來作爲(wèi)我們團結(jié)的對象!至於這個這個政權(quán)是誰家天下反而有些無所謂。正是有這個原因在,所以現(xiàn)在大宋雖然疲弱,朝廷又昏庸無能卻仍然有很強的號召力!也正是因爲(wèi)宋室還有這等號召力,所以我纔不敢輕易動它。”

楊開遠道:“但萬一趙氏繼續(xù)疲弱下去,疲弱到無法維繫天下人對它的期望呢?”

楊應(yīng)麒道:“萬一?我們不怕這個萬一,我天天期盼著這個萬一呢!”

楊開遠道:“你是說,到時候你就會出兵大宋?”

“不錯!”楊應(yīng)麒斬釘截鐵道:“到時我絕不會猶豫的!”

楊開遠道:“但我還擔(dān)心另外一個萬一……”

楊應(yīng)麒問道:“什麼萬一?”

楊開遠道:“我擔(dān)心大金早一步比我們得到宋人的這種忠誠……”

楊應(yīng)麒嘆道:“三哥你的擔(dān)心也有道理,人心畢竟是厭死惡生的,如果沒有選擇,大概他們會逐漸麻木於胡馬的鐵蹄下而不知振作。可是……可是現(xiàn)在我們漢部可以給了他們一個選擇,一個更好的選擇!”

“只是可能更好而已。”楊開遠道:“沒錯,我們漢部是和宋人更親近些,但如今在大部分宋人眼中,女真還是比我們漢部來得強大!所以他們會選擇親者還是選擇強者,這恐怕很難說吧?”

楊應(yīng)麒聽到這裡有些黯然道:“不錯。但兩國兵力強弱對比的改變,並不是其中一方想改變就能改變的!因爲(wèi)那不但需要努力,而且需要機會!”

楊開遠道:“你在等這個機會?”

“不是!”楊應(yīng)麒道:“我想創(chuàng)造這個機會!雖然我不知道我能否成功,但是……”

“不用但是了。”不等楊應(yīng)麒說完,楊開遠便拍了拍楊應(yīng)麒的肩膀,微笑道:“其實我從一開始就相信,你會成功的——不!是我們!我們會成功的!”

楊開遠的這句話讓楊應(yīng)麒心中一陣安定,折彥衝失陷以後,能夠給他這種支持的,或許就只有三哥了。

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58章 故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80章 異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dāng)年誓(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60章 利害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3章 狼羣(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5章 收俘虜(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66章 使者第202章 自辱第342章 議戰(zhàn)(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21章 當(dāng)世活佛(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上)第175章 間第11章 夜遁(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76章 詔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192章 密見第3章 論武(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82章 諾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165章 陰陽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251章 兩個戰(zhàn)場之間(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
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58章 故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80章 異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dāng)年誓(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60章 利害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3章 狼羣(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25章 收俘虜(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66章 使者第202章 自辱第342章 議戰(zhàn)(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21章 當(dāng)世活佛(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上)第175章 間第11章 夜遁(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76章 詔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192章 密見第3章 論武(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82章 諾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165章 陰陽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251章 兩個戰(zhàn)場之間(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称多县| 穆棱市| 黄大仙区| 鹤庆县| 亚东县| 许昌县| 南京市| 景泰县| 阜平县| 宝兴县| 天全县| 建宁县| 体育| 敦化市| 资中县| 平果县| 抚宁县| 汉沽区| 华蓥市| 台山市| 平乡县| 望都县| 子洲县| 正蓝旗| 万山特区| 钟山县| 玛纳斯县| 安图县| 武威市| 高阳县| 巩留县| 越西县| 济阳县| 遂溪县| 麻城市| 钦州市| 衡水市| 遂平县| 绩溪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