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

近百年來大華夏圈諸國的國際禮儀,基本是圍繞“澶淵之盟”這個核心盟約而形成了一個有理可循的複雜體系。澶淵之盟中,宋遼兩個大國宋爲兄,遼爲弟,蕭太后爲叔母,算是勢均力敵。宋遼以外,西夏爲西北一制衡關鍵,宋夏間是且戰且和,而遼夏之間則是舅甥關係——遼主是舅舅,夏主是外甥。至於高麗、大理,則分別向遼、宋稱臣,地位比西夏要低得多。安南分裂出去時日不久,宋廷對其獨立地位不予承認,只是北面事重,一時無法顧及而擱置。日本尚遊離於這個體系之外,在海外自大自娛。

在這個體系下,遼使出使大宋,用的是敵國之禮,出使高麗,使者與高麗國王分庭抗禮,出使西夏,則遼國使者執臣子之禮,居於下位,夏主立而受之。金承遼統,本來也是此制,在吳乞買全盛時期,曾壓迫西夏要乾順稱臣,但現在宗翰以雲中之地,兵力或可與西夏抗衡,但形勢卻大見侷促,所以宗翰再不敢要西夏稱臣,而只是要和乾順兄弟相稱。故而此番高慶裔來到,嵬名仁禮本要高慶裔代表宗翰稱臣,高慶裔抵死不肯,嵬名仁禮無法,只答應夏主將在偏殿召見。

高慶裔到了偏殿,行了兄弟國家使者見君之禮,嵬名察哥代夏主乾順答禮,然後便問高慶裔此來所爲何事。

高慶裔道:“特奉我大金皇帝之命,來救西夏百萬軍民的性命!”

嵬名察哥冷笑道:“怕是怕要我西夏出兵,救你大金都元帥的性命吧?!彼@麼說,那是仍不肯承認宗翰是皇帝之尊。

高慶裔深知此來目的,更知道現在宗翰確實是處在一個十分糟糕的局面,所以也不在這個細節上糾纏,說道:“我雲中尚有精兵強將三十萬足以縱橫天下,眼前受困只是暫時,將來龍騰九天,亦未可知?!?

嵬名察哥淡淡道:“雲中除去三十萬大軍,不知有沒有三十萬士民?士民之中,耕作的農夫不知道有沒有十萬人!若是沒有,請貴使回去後奉勸都元帥,還是早些讓三十萬大軍解甲歸田的好。聽說如今石康在居庸關,曲端在晉北,打的都是守備的主意,並未進攻,都元帥留下十萬八萬的軍馬,足以守土。”

高慶裔冷笑道:“晉王對中原之事,知道的原來不少。既然如此,我們也不兜圈子了!不錯,我大金眼下確有存亡之危,但如今折彥衝勢如暴秦,大金與西夏已是脣齒相依。一旦雲中爲折彥衝所並,晉王以爲,西夏還能獨存麼?”

嵬名仁忠道:“當年大宋掩有中原兩河、川陝湖廣、江南嶺外,漢地幾乎一統,亦奈何不了我西夏。如今東南仍歸趙氏,折彥衝以北土半壁江山,未必便能吞併我大夏?!彼趦炔繒h時雖與嵬名察哥各執一端,這時面對高慶裔卻是攜手以抗。

高慶裔看了嵬名仁忠一眼,行了一禮道:“這位是人稱西夏賢相的濮國公吧?高慶裔遠來,一直都是舒國公接待,一時卻還沒機會拜見濮國公?!?

西夏在境外分別受遼宋金漢“國王”封號,在境內卻自稱皇帝,所以嵬名仁忠、嵬名仁禮兄弟才能被封爲濮王、舒王,這時夏人不肯承認宗翰爲皇帝,所以高慶裔也只認乾順是個國王,濮王、舒王自然要降一等稱國公。嵬名仁忠學問精深,修養雅厚,哼了一聲,也不發作。忽然想起剛纔高慶裔稱嵬名察哥用的是“晉王”,心道:“這個高慶裔,他方纔是口誤,還是說他消息靈通,對我西夏將相在這件大事上的主張都打聽到了,所以言語之間有褒有貶,意圖拉攏分化?”

他一時未能斷定,便已聽高慶裔道:“濮國公一門忠烈,尤其令尊在當年梁氏作亂時力挽狂瀾,更顯安社稷、定乾坤之股肱本色,足以永銘史冊,與西夏同不朽?!鼻樀母赣H秉常在位期間,西夏曾經發生動亂,被當時的樑太后軟禁,幸而得到仁忠、仁禮的父親嵬名景思的保護才得以度過大難,嵬名仁忠和嵬名仁禮能得乾順封爲濮王舒王,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嵬名仁忠卻道:“盡忠爲國,護主效力,乃是所有大夏子民的本分。再說這等陳年舊事,貴使提來作甚!”

高慶裔道:“此事雖舊,卻需後人永記在心!唉,可惜啊可惜,嵬名景思大人一世英明,如今卻是後繼無人,西夏朝堂上下,盡是一批鼠目寸光之徒!”

嵬名仁禮大怒,便要呵斥,乾順已先一步斥道:“大膽!你一介寒儒,雖是金國都元帥的使者,也不當妄議我西朝大政,更不得當衆污衊我西朝大臣!你可莫以爲你是外來使者我便殺不得你!”

高慶裔行了一禮,道:“大夏皇帝容稟。”

他這個稱呼叫了出來,乾順的氣才順了幾分,說道:“你既有話,容你稟來!若道不出個所以然,縱然是你金國來使,我也絕不輕饒!”

高慶裔道:“請問陛下,當初宋哲宗斷西夏歲幣,興兵相犯,而陛下得以化險爲夷,靠的是什麼?”高慶裔說的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乾順親政不久,大宋國勢仍強,宋哲宗採取了宰相的建議停止劃分地界,斷絕給西夏的“歲賜”,對西夏實行強硬政策,步步進逼。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對還是少年的乾順來說實是永世難忘。

乾順聞言不語,仁忠代爲答道:“靠的是大夏祖宗保佑,我主英明神武,邊疆將士用命。”

高慶裔問:“若無遼主居中調停,此事能善終否?”

乾順不答,仁忠道:“遼主居中斡旋,亦有恩助,凡有恩於我大夏者,縱是小惠,亦不敢忘懷?!?

高慶裔也不去理會嵬名仁忠言語間避重就輕的文字機關,又道:“宋神宗時,宋廷發五路侵夏,俱從東、南而來,雖然此戰已敗,但當時若從雲內、天德再加一路大軍,沿黃河西進南下,夏人尚能支持否?”

嵬名察哥哼道:“如今雲內、天德已爲我所有,漢軍便要來侵,如何能從雲內、天德進兵?”

高慶裔反問:“晉王明鑑:雲中一旦有閃失,雲內、天德尚能獨保?”

嵬名察哥默然。

高慶裔道:“漢人慾得隴右,自漢武帝以下歷代皆然。漢人不內亂動盪,則亡西夏、得甘隴之心不死!西夏百年來得以稍安者,實因有大遼在北,以牽宋人之勢。如今折彥衝之軍威,勝宋人遠矣,東海之富,更非遼人能比。一旦折彥衝平定漠北,是將兼備遼人之雄與宋人之富!請問大夏皇帝,以西夏一隅,能敵遼宋聯手一擊否?”

乾順聞言悚然不安,高慶裔又道:“西夏之與大金,豈止脣亡齒寒而已!折彥衝之暴又過於秦始皇十倍,據聞那楊應麒已製得一環宇圖,但凡可見之地,都欲納入囊中。貴我兩國,與折彥衝不得同立於天地之間,此事三尺孩童亦深知之!若不趁折彥衝北上,聯手出兵覆滅漢廷,則折彥衝從漠北歸來之日,便是雲中陷落之時,雲中陷落之後,夏人還能在河西逍遙稱制麼?若大夏皇帝不想效仿劉禪、孫皓,則聯軍滅漢,勢在必行!折彥衝欲圖先北後南,那是自尋死路,而漠北進軍不順,致令蕭鐵奴被困可敦城,更是天將亡漢之徵兆。有道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嵬名察哥也動容道:“高大人所言極是?!?

乾順道:“聞漢廷以楊應麒留守,南有曹廣弼,北有楊開遠,西有劉、種,東有歐陽,恐怕我兩家聯手,仍然滅不得他?!?

高慶裔道:“我們兩家聯手,或許還滅不了他。但他漢家混一兩河秦晉不過一年,根基未牢,若大金雲中、河南兩路,加上大宋一起動手,滅他何難!”

乾順驚喜道:“六王子與趙氏,也決定出兵了麼?”

高慶裔道:“若非南方兩家已有響應,我主焉敢動手?此事我主已與六王子、趙構議定:滅了漢部,陝西、秦鳳便歸西夏;河東、燕京歸我家;河北東西路歸六王子;山東以及漢廷海外地方均歸趙構。天下大勢已然明朗:聯手出擊則四家皆存,躊躇不前則四家必亡。請大夏皇帝速作決斷!”

嵬名仁忠問:“趙氏與六王子答應出兵,可有證據?”

這時西北與東南消息隔絕,高慶裔所說的聯盟實際上並未達成,這時被嵬名仁忠一問,心想此人果然老辣,但他面上卻不動聲色,說道:“南北使者往來,需經宋境,故而都是密談,文書卻無法得通?!币娢飨木嘉⒙恫恍胖?,高聲道:“四家脣齒關係,已然昭如日月,何須懷疑!”

乾順道:“請貴使到驛舍休息,來日在議?!北惴愿蓝Y部官員好生款待。

高慶裔也看得出夏主君臣已然心動,只是懼怕漢廷兵威,一時還下不定決心。他待要再說,嵬名仁禮已經來請,自忖要光靠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夏人立刻答應起兵也難,便起身告辭去了。

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9章 塞外(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151章 夕下論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67章 裂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143章 塘沽問第12章 鷹兔(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187章 匕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64章 請辭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178章 會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章 部勒(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177章 勢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楔子終極遊戲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60章 利害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
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9章 塞外(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151章 夕下論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67章 裂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143章 塘沽問第12章 鷹兔(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187章 匕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64章 請辭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178章 會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章 部勒(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177章 勢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楔子終極遊戲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60章 利害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当阳市| 开平市| 洛南县| 衢州市| 横山县| 来宾市| 杂多县| 保定市| 海阳市| 陇西县| 嘉义县| 讷河市| 高密市| 亳州市| 沅陵县| 基隆市| 江都市| 潢川县| 香港| 尚义县| 乡宁县| 闻喜县| 吴江市| 根河市| 赞皇县| 驻马店市| 天门市| 德昌县| 博爱县| 库伦旗| 黄骅市| 女性| 容城县| 台中县| 汶川县| 玉林市| 黑河市| 开平市| 新和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