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

華元一六八三年,正月,折彥衝在塘沽登壇祭天,正式登基,即皇帝位,國號漢,建元興中。

折彥衝向四方宣告:大漢之立,乃天命攸歸,是遠承三代、近接唐宋之正統皇朝。在折彥衝宣言中,世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只有一種區別:已經進於中華和尚未進於中華,漢廷存在意義便在於以一統環宇來消弭戰爭,以推行仁政來消弭貧困,最終實現至聖先師期盼千年的大同理想。

同日,元部民會議議長狄喻宣佈,元部民會議改名爲元國民會議,四方代表齊聚,以證折彥衝之登位,實爲天下萬民所擁護。

折彥衝登基以後,正式任命楊應麒爲宰相,設吏、禮、兵、刑、工、戶、商諸部以及十二司、院衙門,各部司職權範圍,與宋代相比有重大調整。各部部臣之上,有陳顯、韓昉、陳正匯、張浩四人分掌樞要,協理政務。

又設御史以監察百官,御史向皇帝負責;設諫官以監督皇帝,諫官向元國民會議負責。

司法系統之人事亦有調整,狄喻不再兼任中央首席大法官,改由李階專任。

折彥衝又冊封曹廣弼、楊開遠、歐陽適、阿魯蠻、蕭鐵奴五人爲元帥,劉錡、種彥崧、種去病、王彥、王宣、趙立、曲端、石康、蒙兀爾等爲上將軍。此外各級文武官員,均有升賞,又大赦天下,減南宋來年歲幣之半,寬減兩河、陝西稅賦,與民休養生息。

消息傳開,舉國同慶,軍方更是士氣大振,平灤、遼口兵馬左右夾攻,終於攻克了圍困了大半年的榆關,迪古乃被俘,送到燕京領功。

各國聞訊,反應不同。趙構上表慶賀,乾順遣使稱臣,宋江在曰本隔海稱藩,但動作最快的,卻還是聰明的高麗人。高麗國都開京與塘沽隔海相望,一聞此訊,國王馬上遣大臣金富軾,奉表二封道賀,其一爲有些遲到的賀平金錶,其文曰:

非常勝事,不世異恩,實千古之未聞,舉一方而祗服。皇帝陛下應三靈之符讖,襲累世之宗祧,仁之漸者深,則義之所制者衆。德之施者廣,則威之所屈者多。故得神兵一揮,率土大定。東西南北,拓地增疆。華夏蠻夷,望風束手。功業光輝於竹素,威靈聳動於乾坤。今者,飭使節以有宣,與侯邦而同慶。便蕃上眷,渥縟多儀,惠厚及遐,固論酬而無計。心存事大,但忠盡以爲期。

其二爲誓表,其文曰:

使節賁來,訓詞密喻,俯僂聞命,凌兢矢圖。竊以周官司盟,掌其盟約之法,盟邦國之不協與萬民之犯命者,而詛其不信而已。至於衰季,春秋之時,列國交相猜疑,不能必於誠信,而惟盟誓之爲先。故詩人譏其屢盟,而夫子與其胥命。伏惟皇帝陛下,至德高於帝堯,大信孚於天下,光開一統,奄有四方。大邦震其威,小邦懷其惠。惟是小邑,介在邊隅,聞真人之作興,先諸域而朝賀。故得免防風之罪,辱儀父之褒,略諸細故,待以殊禮。錫之以邊鄙之地,諭之以貢輸之式,朝廷更無他故,屬國敢有異心?而嚴命薦至,敢不祗承?謹當誓以君臣之義,世傳藩屏之職。忠信之心,猶如皎日,茍或渝盟,神其殛之。

楊應麒拿到誓表後罵道:“這些高麗人,和我玩這文字遊戲,欺我看不懂他的意思麼?”但顧念大局,還是命韓昉製作詔書,上呈給折彥衝審閱,準備敕封高麗爲大漢第一藩屬。

折彥衝看了詔書,卻不加璽,說道:“高麗孩兒雖然孝順,然如今我大漢水師發達,不比往朝。又定都於燕京,與此半島隔海相望,順風來去不過數日,比江南尤近,想來此藩終須內附。”

楊應麒道:“高麗內附固遲早之事,然以先後而論,不在今日。雲中尚容其且存,何況高麗?”

折彥衝這才允了,楊應麒留金富軾居太學,命胡寅爲使,前往高麗敕封。胡寅因向韓昉請教待高麗之禮節。

韓昉道:“依舊禮,中國上使往高麗,使者與國王抗禮。”

胡寅道:“謹受教。”

和高麗的順從不同,雲中宗翰、河南宗弼卻都以一場戰爭來挑釁新漢政權。曹廣弼在南方打得十分辛苦,曲端在太原卻大獲全勝,宗翰向南不利,自忖向東也未必奈何得了楊開遠,這才服軟,派遣使者,表示願和折彥衝“東西並尊”。

折彥衝冷笑道:“東西並尊?他以雲中一地,與我並尊?莫的惹人笑話!”

分管北國理藩的韓昉道:“名義上且擱住莫提,然而他求和一事,可以答允,以應先北後南之策。”

折彥衝哼了一聲道:“這樣就和了,恐怕燕京永無寧日!”不顧羣臣勸阻,於二月初興兵,以李世輔爲先鋒,蒙兀爾爲左,石康爲右,折彥衝的中軍在燕京還沒動,前鋒就已經一舉攻下了居庸關。

宗翰大恐,再次派人求和,楊應麒移書折彥衝,認爲宗翰尚強勁,漢軍軍力雖勝,但新收服的兩河問題多多,要同時兼顧幾路大軍的後勤與河北東西路的改革,漢廷在錢糧上精力上都顧不過來,如果先外後內。而且他認爲,就算僥倖打下了雲中,恐怕馬上又要對付西夏,集中精力處理內部問題將遙遙無期,現在西北有山脈爲隔,南方有大河爲堵,國防線已經完整,不如暫留雲中,以行先內後外之事。

折彥衝卻回書道:居庸關已下,曲端亦在請戰,此時爲進軍良機,若不出戰,恐慢了軍心。

楊應麒又回了一封書信,這次卻沒說什麼,直接把一份賬目給折彥衝送了過去。原來這幾個月來漢廷既要給河北東西路減免賦稅以收人心,又要支持漠北、黃河的用兵,錢糧耗費極大。這次攻打居庸關補給線短,再說居庸關爲燕京西北門戶,攻佔後對節省漢廷的國防開支大有好處,所以楊應麒並不十分反對,但若折彥衝要繼續進兵覆滅宗翰,那就不是一場短線戰鬥,而是一場大戰役了,楊應麒寄這份賬目表實際上是在向折彥衝攤牌:漢廷現在的財政狀況,打不起這場戰役!

折彥衝這才允許,命石康爲居庸關守將,以防雲中之兵。

金使又請以蒲魯虎、安塔海易迪古乃。軍方重將都認爲這筆一虎易二鹿的買賣不劃算,但折彥衝卻一口應承,諸將便不敢多言。

原來當初韓昉、種去病設計救援折彥衝時,蒲魯虎和安塔海就分別被拘在第一、第二輛大鐵車中,因此不得走脫,忽忽幾年,直到此刻才得以迴歸。

完顏虎聽說折彥衝肯用迪古乃去換蒲魯虎、安塔海,心道:“總算他還有良心!”她到達塘沽才一個多月,還不是很習慣這個地方的水土,聽到消息後卻親自趕往居庸關來接兩個外甥。

蒲魯虎和安塔海在雲中過了幾年的俘虜生活,幸好宗翰念在同宗,又拿他們當奇貨,並未虐待,但少年兒郎被禁經年,終究是極痛苦的事情。這時得以迴歸漢廷,恍如隔世,在居庸關遇見來接他們的完顏虎,姑甥三人抱頭痛哭。

伴隨母親前來的折允武道:“兩位表哥這番苦楚,都是代父皇承受,允武在這裡代父皇給兩位表哥行個大禮,以表感念之萬一。”

蒲魯虎和安塔海這幾日早已問清了時局大概,聞言哪敢受他的大禮?蒲魯虎當即拉住道:“允武表弟,你現在是太子了,我們哪裡受得起!”

完顏虎道:“什麼太子不太子的,都是一家人,計較得這許多!你們替他爹受了這麼多罪,他給你們行個大禮,又有什麼受不起的?唉,當初若能將你們也救出來,這幾年的苦你們便不用捱了。”

安塔海道:“姑姑,您這般說便不是了。當初姑丈得以逃脫,宗翰手底下那些人天天都來與我們鼓譟,說姑丈棄了我們。我們卻不這樣想!當時的境況,能救出姑丈已是萬幸,如何能奢望連我們也救出來?我們雖久困雲中,卻都知道:只要姑丈能得成大業,我們脫困是遲早的事。今日果不其然,姑丈果然沒忘了我們。”

蒲魯虎和安塔海回到塘沽的當日,華夏世界又誕生了兩個皇帝——宗翰和宗弼分別在大同和汴梁稱帝了,兩人都自承大金正統,而視對方爲篡逆。

對於這兩個末日政權,南宋和西夏的態度都頗爲曖昧。趙構和乾順都認爲在折彥衝如日方中的壓力下,這兩個政權遲早都得面臨被吞滅的下場。不過在當前的局勢下,保留這兩個政權對於制衡崛起驚人的新漢政權是必要的。所以,南宋和西夏在公開場合都沒有承認這兩個政權的合法性,但私底下卻都派遣了秘密使者前往商討共同牽制漢廷的事宜。

宗翰宗弼稱帝的消息傳到塘沽,漢廷士林對此羣起而攻,從各個層面論證這兩個政權的荒謬性。反而是折彥衝聽說後只是一笑,對左右道:“他們想稱帝自娛,就讓他們稱好了,這麼當真作甚!”

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62章 講演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194章 正名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3章 狼羣(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198章 五論第351章 囚君(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95章 李綱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7章 去向(下)第161章 民議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9章 塞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182章 諾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03章 鉅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59章 針鋒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7章 去向(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章 論武(上)
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62章 講演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194章 正名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3章 狼羣(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198章 五論第351章 囚君(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95章 李綱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7章 去向(下)第161章 民議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9章 塞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182章 諾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03章 鉅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59章 針鋒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7章 去向(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章 論武(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英德市| 武胜县| 襄垣县| 南昌市| 沭阳县| 利辛县| 库伦旗| 剑河县| 崇义县| 吉木乃县| 洛南县| 永嘉县| 洛川县| 青浦区| 布尔津县| 永吉县| 内丘县| 南宫市| 肇庆市| 祁东县| 东方市| 乳源| 尖扎县| 安图县| 河西区| 淮阳县| 镇巴县| 保康县| 马关县| 石阡县| 福泉市| 浮山县| 亚东县| 鹰潭市| 都江堰市| 休宁县| 普宁市| 离岛区| 济宁市|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