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

鄧肅以漢部參軍的身份隨著楊開遠南北奔走,他能詩文,擅擊劍,來黃龍府後和文武雙全的宗雄等人頗爲投緣,不過北國畢竟不比遼南,對他這樣一個讀書人感興趣的只是少數。

楊應麒和楊開遠深談過以後便約了楊開遠、鄧肅在郊外打獵,楊開遠“忙著公務走不開”,第二天赴約的只有鄧肅一人。

這黃龍府楊應麒來過好幾次了,輕車熟路,領著鄧肅四處奔馳,大宋太學中的高材生通常都是文武兼通,鄧肅不是個讀死書的人,論到馬術弓箭也都不在楊應麒之下,楊應麒見他射箭頗有法度,喝彩道:“外人都說汴梁風氣柔弱,看來不見得啊!”

鄧肅哼了一聲道:“大宋並非無人,恨無能者居有能者之上耳!”

楊應麒聽了這句話心想:“他能說這樣的話,那是有些意思了!”問道:“鄧大哥這趟北來可有所得!”

鄧肅道:“這次出海,才知道汴梁諸公全都自困井底,不知井外天地大變!”頓了一頓,又道:“我在遼口時,聽二將軍講起你們千里遠遁的事情,深有感觸,聽說你們逃到宋境之時,邊將不但不納,而且還有意加害!”

楊應麒仰天嘆道:“不錯,每次想起這件事情我們都很難過!”

鄧肅問道:“那你是不是很恨大宋!”

楊應麒黯然道:“不是恨,是怨,不過我去了汴京一趟之後,怨懟中又摻著神傷!”

“神傷!”

楊應麒道:“我很喜歡汴京,很喜歡大宋,可我卻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大宋朝廷!”

鄧肅眼中的神采也黯了一下道:“當下奸臣當道,朝綱不正,確實令人扼腕!”

“奸臣!”楊應麒道:“你爲何只說奸臣,不說皇帝!”

鄧肅一震道:“皇……皇上……”

楊應麒道:“捫心自問,若沒有道君皇帝的縱容,蔡京朱勔他們如何能夠逞奸,普天下人都在罵朱勔,但這禍亂天下的花石綱朱勔運到汴京去,還不是給道君皇帝享受!”

鄧肅嘆道:“當今聖上,確實有不是之處,可我們爲臣子的,也當儘自己的力量拾遺補缺,以濟蒼生!”

楊應麒道:“你打算怎麼拾遺補缺!”

鄧肅默然良久,說道:“盡力而爲!”

楊應麒單刀直入斥責道:“志宏如此豪人,居然也要用‘盡力而爲’這種空話來搪塞,其實你是感到無處措手,對吧!”

若換了一年前在汴京時,鄧肅一定高聲辯論,但這時卻無正言以對,避重就輕道:“全身以??纱畽C,總比身在外戎、不思根本好!”

楊應麒哼了一聲道:“志宏兄是在說我麼!”見鄧肅不否認,楊應麒問道:“那麼志宏兄所說的根本,究竟是什麼?”

鄧肅道:“落葉歸根,根在故國!”

楊應麒追問道:“是故國之君,還是故國之民!”

鄧肅怔了一下道:“這有區別麼!”

“當然有!”楊應麒冷笑道:“君是君,民是民,國君之立,便在爲民,若皇帝與民同欲,則君民一體之說尚可自圓,但若皇帝荼毒百姓,禍害萬民,這樣的皇帝便是萬民的仇寇!”

鄧肅默然無語,忽有一頭小獸從草叢中竄出,他張弓發箭,卻落了個空,楊應麒看得出他心裡正在龍虎交戰,也不出聲打擾,兩人一前一後,任馬隨行。

走出數裡,鄧肅才嘆道:“這段時間我四處遊歷,以見聞驗證所學,頗感自東漢以降,陋儒頗失秦諸聖之意,古人云:‘四方無君者,其民少者使長,長者畏壯,有力者賢,暴傲者尊,日夜相殘,以至於族盡種滅,’如今北國形勢,不正如此麼,蠻夷之人,不知長幼之倫,遇事論力不論義,知暴力不知公理,殺人盈城不以爲過,滅人種族不以爲非,想來如今北國蠻夷之情勢,與我春秋先儒所見亂世略同,其時聖人大倡君臣父子人倫之道,正是要平息紛爭以利天下萬民,是則立君王非爲君王,乃爲百姓,而我等臣工出仕,亦非爲君,乃是爲民,故范文正公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非‘先君之憂而憂,後君之慮而慮’,爲人君當與賢士大夫共治天下,非驅小人荼毒萬民!”

楊應麒聽得怔住了,他也沒想到自己一句冷笑會引發鄧肅的這番宏論。

鄧肅續道:“我在管寧學舍與進祖兄(李階)讀應麒兄手跡,其中駭人聽聞之處甚多,想來是應麒兄家世受禍慘酷,因恨花石綱暴政,便連帶著不滿朝廷,甚至不滿當前的君臣之道!”

他說到這裡楊應麒心道:“其實我自己倒不是受禍慘酷,那些原君非君難君的言論,很多倒都是剽竊夢中‘後賢’之語!”幼年被迫出海的記憶在他心中印記很淡,並未將楊應麒的性情往憤世嫉俗的方向推。

卻聽鄧肅繼續道:“但進祖兄仍道:‘七將軍所言雖有過猶不及處,但卻也是堂堂正正的道理,比只知道諂媚君王的腐儒強出百倍,’如應麒兄言:‘原君之立,非因縹緲天道,乃在時勢民心,’又云:‘民爲主,君爲客,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君之本職也,至於以天下之利歸於己,以天下之害歸於民,則爲獨夫,人之視獨夫,當如視仇寇,’此言進祖兄與志宏均頗感動,因此言而觀大宋之亂政,再對照遼南民生,乃知漢部百里之治,非由來無因!”

楊應麒呆呆地看著鄧肅,這半年多來他一直在算計著如何拉攏李階、陳正匯,既盼著他們能留在漢部,又時常盤算著如何監督、防範他們,總是認爲和他們敞開胸懷暢談的時機還沒到,但鄧肅這番話一說,楊應麒才知道這些人對漢部認知和認可的程度遠在自己估計之上。

鄧肅道:“當初你們走出大鮮卑山時,折大將軍曾與部民立下誓約,說要帶領大家去建立一個同寒同暖、共飢共飽、知禮崇文、自強自立的國度,那誓言你們分別銘刻在津門市集、遼口城牆、朱虛山壁上,我們這些大宋來的新民,可讀了不止一次了!”

楊應麒問道:“志宏是因爲讀了這些銘文,所以才決定加入漢部的麼!”

“也是,也不是!”

“這話是怎麼說!”

鄧肅道:“我加入漢部成爲二將軍的參謀,固然是因爲讀了這些銘文後覺得加入漢部不會使祖宗蒙羞,也是因爲從二將軍那裡得知漢部將有助宋之行動,因此想出一分力氣!”

“助宋!”

“幫大宋取回燕雲十六州的事情……”鄧肅懇切地問道:“七將軍,能讓我在這件事情上略盡綿力麼!”他忽然叫出了七將軍,那便是以漢部屬僚自居了。

,,,,,。

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74章 逆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5章 誓約(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193章 秦檜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04章 思良將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8章 伏擊(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9章 塞外(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章 論武(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章 部勒(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
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74章 逆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5章 誓約(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193章 秦檜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04章 思良將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8章 伏擊(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9章 塞外(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章 論武(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章 部勒(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南丰县| 昭通市| 白城市| 友谊县| 嘉祥县| 荣昌县| 涿鹿县| 米易县| 土默特左旗| 卓尼县| 澄迈县| 九龙城区| 河南省| 濮阳县| 凤翔县| 榆中县| 泰宁县| 招远市| 宁晋县| 浮梁县| 喀什市| 策勒县| 渝中区| 鄂伦春自治旗| 新竹市| 内江市| 平昌县| 历史| 洛隆县| 博白县| 宁晋县| 孝昌县| 阿拉善盟| 芒康县| 乌苏市| 和龙市| 泰宁县| 光山县| 石嘴山市|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