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

對於楊應麒要去解決耶律餘睹,阿骨打併不看好。實際上,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宗翰、宗望等人也不覺得楊應麒能夠成功。耶律餘睹在上京道一戰大大改變了大金諸將對契丹豪傑的的輕蔑,知道這個強族立國二百餘年,雖在末世,仍有餘威。

楊應麒離開阿骨打行在之後便秘密部署人手,或南下津門,或前往上京。當初他離開遼口時曹廣弼撥給了他一個百人隊,由遼口軍中新崛起的將領徐文帶領。出了遼口後徐文遵從楊應麒的吩咐先帶七十餘騎來到黃龍府候著,另外三十六騎則護著楊應麒一路南北隨行。除此之外,楊應麒身邊還跟著幾十個文武吏員,但靠著這點人手想去打敗耶律餘睹,無異於癡人說夢!

楊開遠知道這件事情後問楊應麒道:“你這次是亂誇海口,還是另有妙策?”

楊應麒道:“我心中確實有個計策,一些事情在津門時也早有安排,只是還缺一個人!”

楊開遠問道:“缺什麼人?”

楊應麒道:“我大致的方略其實已經展開,由楊樸在後方全面主持,趙觀則在前線處理細節。但在楊樸和趙觀之間,還得有一個人。楊樸如今身份已經不低,讓他深入大遼中京、南京可不大妥當。而趙觀畢竟是生意人出身,眼光不夠開闊,處理細節事物可以,但只怕沒法無法縱觀遼、金、宋三國大局,沒有這種眼力,便沒法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楊開遠道:“所以這人要擅於機變,又能獨當一面!此外還有通悉大遼內部的政局。”

楊應麒道:“不錯,若有這樣一個人,那我便能安心前往臨潢府,而將南邊已經安排好的局面由他們幾個來掌控。”

楊開遠問:“要是找不到呢?”

楊應麒沉吟道:“那只有讓楊樸冒險入遼了。”

楊開遠又想了一陣道:“你看鄧肅如何?”

楊應麒想不到楊開遠竟然會舉薦鄧肅,微感吃驚:“三哥怎麼會提起他來!”

楊開遠道:“你覺得不合適?”

楊應麒猶豫了一下,默認了。

楊開遠問道:“你是覺得他才能不足當此,還是不信任他?”

楊應麒道:“兩方面的原因都有。就能力而言,他雖然機警,但對大遼的事情瞭解不足,只怕處理不來這些事情。就信任而言,我倒不是信不過他的爲人,而是還把握不準他的心意。”

楊開遠問道:“那你爲何還要重用李階、陳正匯?”

楊應麒道:“陳正匯在流求已有了根基,要是把他連根拔起,流求的發展至少要倒退一年、停滯五年!再說他本人雖然親宋,但大宋奸臣當朝,他若此刻貿然倒戈不但難有作爲,甚至大宋朝廷不接納他也大有可能——他是聰明人,想來不會看不透這一點。他和我們共事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的瞭解和依賴就會越深!將來全心成爲我們的夥伴的可能性就越大。眼下我們和大宋的關係還很友好,所以對這個人我還等得起!李階的情況也類似。”

楊開遠道:“既然你容得一個陳正匯、李階,爲何卻不能多信任一個鄧肅?”

楊應麒嘆道:“那不同啊。陳正匯且不提,李階先生乾的是慢活兒,手中又沒什麼實權,就算出了什麼岔子也容易補救。但對付耶律餘睹這件事情卻是一件急事,而且涉及軍謀!若出了什麼岔子不但來不及補救,甚至會讓事態擴大!這樣的事情,必須是我們高度信任的人才做得來。志宏加入漢部畢竟爲時尚短,這事如何交給他去做。而且我剛纔說了,他是一個宋人,對大遼的朝政不熟。”

“這你可就錯了。”楊開遠道:“他到遼口以後便對大遼的內政十分關心。這些年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刺探到的遼廷虛實的存檔大多在遼口,他在遼口時已經看了個飽。”

楊應麒驚道:“這些存檔他怎麼看到的?”

楊開遠笑道:“他如今和老二打得火熱,你不知道麼?再說這些存檔關係的是大遼而不是漢部,鄧肅就算看了之後泄漏給宋廷我們也不怕——何況以他的爲人也不至於會幹出這種事情來。”

楊應麒心道:“林翼這小子畢竟還太嫩了,這種事情居然沒留意到!”問道:“那我們關於漢部還有大金的密檔……”

楊開遠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他現在是老二的參軍,老二就算給他看過也不奇怪。”

楊應麒忽然想起一事:“大哥二哥兵逼中京之時,好像志宏曾潛入遼境,這事三哥你知道不?”

楊開遠頷首道:“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當時大哥要派個使節去下戰書,他力請隨行,大哥本來不許,他求了好幾次才獲準。那次他冒險入遼境走了一圈,儘管遼人嚴格限制他的起居進出,但他仍然能見微知著,看出許多普通人看不出的問題!我正是在那次事情上看出了他這方面的才能,要不然剛纔也不會想起向你推薦他。”

楊應麒心道:“鄧志宏那時才加入漢部,大哥就答應讓他做副使入遼,看來不但二哥和他交好,連大哥也和他做上朋友了!說起來,志宏還在津門時大哥就很看得起他了!”

漢部是個新興的團體,所以任人用事常常依靠決策者的眼光魄力,而不是事事都按死規矩來,對有才能的人拔於草野走馬上任的例子很多,鄧肅這樣的人物能在幾個月中取得曹廣弼、折彥衝的信任,楊應麒並不奇怪,但兩人相識在先,偏偏鄧肅不走“七將軍路線”,而走“二將軍路線”,這便造成了楊應麒心中對鄧肅的隔閡感。

楊開遠見楊應麒猶疑不定,說道:“這件事情,你與其在這裡空想,不如找他開門見山談一次。”

“談?怎麼談?”

楊開遠道:“開門見山地談!引天下英才同爲漢部,這不正是你結交中原士子的目的麼?”

楊開遠的話讓楊應麒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再回避了。

漢部徵辟僚屬以後,對於來歸的循吏楊應麒也任之用之,雖然渤海士人歸附更早,但在楊應麒心裡,陳正匯、李階這些來自大宋的文人其實比楊樸、盧克忠等人分量更重,因爲這些人是打開大宋士人心扉的大門!這也是他對陳正匯等人儘量優容他們的最大原因。

楊應麒確實很希望大宋的主流士人能夠接受漢部,可是當一批真正有獨立意志的人出現在漢部內部時他又感到害怕!不知什麼時候他隱隱冒出這樣的念頭:“如果手底下辦事的都是智力高、能力強而沒有思想的人,那該多好!”

儘可能掌控一切,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衝動。

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77章 勢第346章 南行(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356章 蝶夢(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146章 故人矣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73章 叛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9章 塞外(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03章 鉅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7章 去向(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86章 窮第350章 迎敗(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2章 部勒(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199章 老臣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0章 下聘禮(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85章 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94章 正名第36章 大捷之威(上)
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77章 勢第346章 南行(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356章 蝶夢(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146章 故人矣第20章 下聘禮(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73章 叛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9章 塞外(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03章 鉅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7章 去向(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86章 窮第350章 迎敗(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2章 部勒(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199章 老臣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0章 下聘禮(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85章 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94章 正名第36章 大捷之威(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枣庄市| 浪卡子县| 波密县| 昌邑市| 隆德县| 轮台县| 盐边县| 肥西县| 新龙县| 大安市| 贵州省| 沙洋县| 辛集市| 夏邑县| 安图县| 连江县| 湖口县| 白朗县| 柯坪县| 广宗县| 永修县| 安阳县| 通山县| 公安县| 佛山市| 孟津县| 景洪市| 旬邑县| 保定市| 孟连| 台东市| 邮箱| 彭水| 兴业县| 哈密市| 彭山县| 桃江县| 长宁区| 廊坊市|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