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

劉錡在陝西的行動和歐陽適在東南的行動幾乎是同時進行,雙方各自行動,雖然同歸,卻是異途。無論是身在東海的歐陽適還是千里南下的胡寅,這時對陝西的戰(zhàn)況都還知道得不是很詳細。

對著趙鼎,歐陽適可以獅子大開口,但實際上他也覺得漢部在北邊的形勢也並是很妙,無論是楊應(yīng)麒還是曹廣弼,都希望南邊能迅速穩(wěn)定下來,他們纔好集中精神對付金人,這一點歐陽適也是知道的。這時歐陽適對河?xùn)|是否能保住也還沒把握。

胡寅在聽了歐陽適開出的條件後嘆道:“四將軍,這樣的條款,趙構(gòu)如何肯答應(yīng)?”

歐陽適哈哈大笑道:“所謂漫天討價,就地還錢,你連這個也不懂麼?”

胡寅道:“雖然如此,但也要有個度。其實我們在北邊形勢很不妙,南方的事情若能儘早結(jié)束,還是儘早結(jié)束的好。這樣吧,我去見見趙鼎。”

歐陽適道:“你可不能太早就泄露我們的底。”

“這個自然。”胡寅想了想,又說:“四將軍,我和趙鼎是舊相識,說話無法太絕。不如我便將條件說得鬆些,讓他們有個希望;您在把條件說的緊些,讓他們不敢過分進逼。如何?”

歐陽適笑道:“好。”便命人去將趙鼎提出來與胡寅說話,他自己卻迴避了。

趙鼎和胡寅是汴梁時期就結(jié)下的交情,這時見到胡寅,起先略感吃驚,隨即嘆道:“胡明仲,你們胡家在北邊好顯赫啊!”他這句話的口氣,卻絕無半分羨慕妒忌,而是充滿了諷刺。

胡寅道:“能抗胡安民者,便是真英雄,能振興華夏者,便是真天子!二百年前,天下又何曾姓趙!”

趙鼎哼了一聲道:“你就不怕千古以下,歸入丹青中的‘貳臣’麼?”

胡寅道:“茍利於天下萬姓,莫說貳臣,便是叛臣又何妨?易一姓之與披髮左衽,何者爲重?”

趙鼎道:“折氏本就是來歸之異族,何況那虎公主更是女真之王族?漢部雖然有個漢字,恐非華夏正宗!君不見五胡之中,亦有匈奴劉漢耶?”

趙鼎的這兩句話,實代表了部分大宋士人的心聲——他們並不因爲漢部有個“漢”字就完全認同它是華夏政權(quán),而且對漢部內(nèi)部胡風極重的情況深懷隱憂,而不僅僅是出於對趙氏的愚忠。

胡寅卻道:“漢部雖以大將軍爲長,政與文實在七將軍手中。七將軍之文章學問,又豈有半點胡人氣象?”

趙鼎道:“怕只怕漢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以夷變?nèi)A之時!”

胡寅等士人心中對此其實也有顧慮,但這時在趙鼎面前卻不能示弱,說道:“華變夷還是夷變?nèi)A,正要看我等努力!我們輔助七將軍以成治國平天下之功,希望極大。總勝過元鎮(zhèn)守一枯死無花之樹茍延殘喘,只只等旁人來收拾。宋室如落日之暉,它日若亡於漢部尚是天下之幸,若是亡於女真胡虜,則不特是宋室之悲,亦華夏之大不幸!”

趙鼎嘿了一聲道:“罷了,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此事休再提。今日你忽然來,是來拉我入貳臣之列,還是要來和我談國事?若是要來污我,請你快走;若是要談國事,何不開門見山?”

胡寅道:“國事。”

“好!”趙鼎道:“終於來了一個講道理的了。”

胡寅奇道:“誰又不講道理了?”

趙鼎忿然道:“自然是你們那個四將軍!他開出來的‘六事’,誰人忍得?再說我大宋眼前形勢雖然堪憂,但你漢部也未必就事事順心。若是欺人過甚,急起來也不過是兩敗俱傷!”

胡寅道:“依你說該如何?”

趙鼎道:“漢、宋畢竟是親家,北伐……北進之事,朝中大臣多不贊成,只是呂頤浩好大喜功,陛下又被呂頤浩、張浚矇蔽,這才釀成此變。如今兩家既願和好,何不各守先前之議,聯(lián)盟抗金,如此於你漢部、於我大宋都有好處。”

“先前之議?”胡寅冷笑道:“天下有這等便宜的事情?你們想打就打,你們想和就和?在真定、燕雲(yún)丟了性命的十幾萬華夏男兒,難道就這麼算了不成?宗副元帥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件事情你們至少要負一半責任!”

趙鼎道:“宗公子英勇戰(zhàn)死,我等聽聞後亦無不淚下。然而爲國家生民計,還是兩家和好,方爲上策!”

胡寅道:“那得問問齊魯軍團的倖存將士們答不答應(yīng),問問在北疆捐軀的十萬英靈答不答應(yīng)!”

趙鼎是有良心的人,聞言默然良久,嘆道:“若按你說,卻當如何?”

胡寅道:“東南之事,需由四將軍作主,我雖有助你之意,但也得在四將軍所言之‘六事’框架內(nèi)談。”

趙鼎斷然道:“此六事絕無可能!我大宋皇帝,焉能稱臣於漢部!至於要移太后鸞駕,更屬荒唐。”

胡寅道:“太后鸞駕一事,可以緩行,宋主可於境內(nèi)稱帝,但對我大將軍之文書卻須稱臣。趙官家還得發(fā)一道《謝罪表》,以慰我齊魯軍團十萬將士在天之靈。”

趙鼎哼道:“不行!”

胡寅冷笑道:“這件事情你不答應(yīng),趙官家可未必不答應(yīng)!他給宗翰的請和表中途爲我軍所截留,內(nèi)裡便不敢自稱皇帝,而稱‘大宋兵馬大元帥臣趙構(gòu)致大金都元帥國相書’,這請和表,你可要看看?”

趙鼎聽了這話,胸口一股忿然之氣當真盤結(jié)得無處發(fā)泄,卻不敢真的問胡寅要那請和表看——他內(nèi)心深處實際上是相信趙構(gòu)會這麼辦的。

胡寅又道:“各港船塢,我們可以不要,但瓊州(海南島)之屬、交趾之宗主權(quán),卻需歸我。”

趙鼎自忖以漢部水軍之強,瓊州交趾恐亦難保,但仍道:“此事非陛下欽命,不敢答應(yīng)。”其實卻已是默認了。

胡寅又道:“至於歲供銀兩,我們還可慢慢商量,但商道不可不通。”

趙鼎道:“商道可通,但往來商人,需奉我大宋國法!”

最後,兩人才開始談起最敏感的南北疆界問題,趙鼎要求按照之前的協(xié)定劃分疆界,但答應(yīng)在趙構(gòu)頷首之後,之前答應(yīng)“借給”漢部的山東、河北、河?xùn)|可以不用歸還,但胡寅哪裡肯答應(yīng)他?說道:“四將軍定要長江以北盡數(shù)屬漢,我亦知趙官家難以答應(yīng)。但若說仍守舊疆,那也絕無可能!我位卑權(quán)小,儘量幫元鎮(zhèn)疏通疏通,但至北之線,亦不過淮河、襄陽、秦嶺。”

趙鼎不肯,定要到徐州,又不肯放棄汴梁、陝西。

胡寅道:“若依元鎮(zhèn),卻與舊約何異?此事四將軍斷不肯答應(yīng)。這樣吧,淮河以北至徐州,我們可借你們駐軍,但汴梁、洛陽、陝西以及西北秦風路,卻需歸我!”

趙鼎道:“汴梁、洛陽乃祖宗墳?zāi)怪兀赡芨顠危俊?

胡寅笑道:“有公主在,你害怕趙氏陵墓荒廢麼?”

兩人從白天說到入夜,忽然外面歡聲雷動,趙鼎大感吃驚,不知何事,胡寅出去一會回來道:“我軍劫了你們一座糧倉搬回來了。如今便是在這裡住個半年也無妨了。”

趙鼎心中一緊,說道:“好吧,帶我去見四將軍。”

胡寅道:“你放得下陝西、汴洛了麼?”

趙鼎道:“成與不成,卻需由陛下決斷!”

兩人出來求見歐陽適,胡寅將已經(jīng)談好的條件說了,歐陽適聞言大怒,指著胡寅罵道:“你這個窮酸!要是這般,還需要你去談!”對趙鼎道:“你立刻給我寫信給趙構(gòu),告訴他:若再婆婆媽媽,我連四川、福建、廣南也要了!若他還捨不得,那大家便起兵打一場,誰贏了歸誰!”

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zhuǎn)(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jié)(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42章 議戰(zhàn)(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149章 民之棄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02章 自辱第172章 信任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7章 去向(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上)第22章 立法規(guī)(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91章 入汴第14章 烏古(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6章 邊關(guān)(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9章 塞外(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4章 反契丹(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jīng)(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78章 會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148章 地之失第25章 收俘虜(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345章 輾轉(zhuǎn)(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72章 信任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93章 秦檜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下)第203章 鉅變
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zhuǎn)(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jié)(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42章 議戰(zhàn)(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149章 民之棄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02章 自辱第172章 信任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7章 去向(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上)第22章 立法規(guī)(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91章 入汴第14章 烏古(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6章 邊關(guān)(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9章 塞外(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4章 反契丹(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jīng)(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78章 會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148章 地之失第25章 收俘虜(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345章 輾轉(zhuǎn)(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72章 信任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193章 秦檜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下)第203章 鉅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青神县| 克什克腾旗| 密云县| 澜沧| 伽师县| 安西县| 禄丰县| 光山县| 兴业县| 平果县| 海城市| 普洱| 鄂托克前旗| 海城市| 子长县| 汉源县| 泗阳县| 永靖县| 万源市| 叶城县| 木兰县| 额尔古纳市| 商丘市| 大丰市| 宜丰县| 双桥区| 确山县| 德保县| 同仁县| 来宾市| 万载县| 云浮市| 外汇| 蚌埠市| 招远市| 临沂市| 宜丰县| 桐庐县| 汉沽区|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