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

折允武如此當衆(zhòng)表態(tài),諸大臣一時都不知如何接口,郭浩是帶過兵的,陳正匯年輕時也曾是豪情萬丈的書生,見折允武真情流露都爲之感動,但他們畢竟不是年輕人了,一陣激動過後馬上便恢復理智,想到目前漢廷的困狀都覺單靠熱情無法解決問題。

韓昉道:“太子,眼前的局勢,不容我們意氣用事。”

折允武道:“意氣……這是邊疆將士的軍心士氣!怎麼是意氣!”

一直沒有說話的陳顯和張浩對望一眼,心裡均道:“太子畢竟年輕,幸虧把那李壽趕出去了,否則太子在他面前如此說話,我們再想把場子圓回來也難了。”

歐陽適看了折允武一眼,說道:“事情到了這份上,要想硬對硬,實在不行。若光是西夏一家我們還好對付,但加上宗弼、宗翰,還有隨時都會反咬我們一口的趙宋,我們無論如何抵擋不住!”

折允武聽歐陽適提起宗弼、宗翰、趙宋,心中的豪情登時熄滅了大半,化爲一股無奈道:“那四叔的說法,真要把那三十九處城寨給他們麼?”

李永奇聞言也擡頭盯緊了歐陽適——不但是他,在場所有人幾乎全都注視著歐陽適,歐陽適的修爲可比折允武好多了,全沒半點緊張,不緊不慢道:“之前我們衆(zhòng)大臣不是已與太子議過了麼?萬大事都用一個拖字。所以在給和不給之間,還是有一個拖字!”

折允武道:“但嵬名察哥已然動兵,照那李壽方纔的說法,恐怕也拖不得了。”

歐陽適笑道:“答應不答應的事情,自然是拖不得了。但答應後的事情,卻大有可拖之處。”

折允武不明,直接道:“請四叔賜教。”

歐陽適道:“這三十九處城寨,廣袤千里,要一一交割清楚,就算雙方十分配合,也得經(jīng)年累月。若我們再從中作梗,怕不要兩三年才交割得完!兩三年下來,漠北的仗早打完了。這等外交交涉的事情,只需找到一個口才便捷的文士便可。以此換得西北安寧,先穩(wěn)住雲(yún)中、河南、趙宋,等大哥一回來,那時收拾西夏,恢復疆土,如拾草芥!”

折允武道:“那……還是要答應割地?”

歐陽適道:“那也只是暫時答應。天下間的地方,有力者得。一切以漠北的大事爲重,只要穩(wěn)住了中原的局勢,支持得大哥打贏了這場仗,只要大哥一回來,天下大勢便能反轉(zhuǎn)!”

韓昉也點頭道:“不錯,允夏人割地,只是權宜。借這件事拖得一拖,等陛下凱旋,自有另外一番話說。”

陳正匯嘆了一口氣道:“若無其它善法……怕唯有如此了。”

陳顯什麼也不說,但點頭而已。

韓昉瞥了李永奇一眼道:“李參軍,你以爲如何?”

李永奇心中不樂,但歐陽適既已如此說,自己又無奇策,便不敢強犟,低頭道:“若太子、元帥與諸位相公已然決定,我等無識武夫,不敢反對。”說是不敢反對,那終究是不願贊成。

韓昉目視折允武道:“太子……”

折允武道:“此事是否再問問七叔?”

歐陽適道:“老七的意思也是拖,若他到此,也必是這般主張。”

折允武心想從楊應麒這段時間的“軟弱”行徑看來,多半也會如此妥協(xié),當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暫時就這般定了!”

李永奇雖已聽歐陽適等說這等割地乃是暫時,等折彥衝回來還是要奪回來的,但要陝西兵將向夏人棄土示弱,那是比殺了他們還難受!見折允武已經(jīng)決定,忍不住當庭流淚——這一眶淚水卻全是熱淚!

歐陽適道:“現(xiàn)在既已定計,接下來最關鍵的,便是出任此事的人選。此事不是光彩之事,辦此事的人地位不能太高,所以不能由宰輔來辦。但地位又不能太低,否則夏人會以爲我們是在敷衍他們。武將容易衝動,而此事又需要婉轉(zhuǎn),因此也不能用武將來辦。辦此事需要忍辱,又要善於周旋,若辦好了,便能讓西北邊疆在幾年的拉鋸中安穩(wěn)度過,有利於東部的局勢,若辦砸了,到時候白白丟了疆土不說,還會惹得夏人垂涎而得寸進尺。所以該派哪個人去,這裡頭大有文章。”

韓昉面向折允武,奏道:“臣舉一人,乃燕雲(yún)名臣劉彥宗之子,河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劉萼之兄劉筈,見居禮部,爲人端肅知禮,行止有節(jié),且能因時順勢,又能顧念大局,此事由他去辦,必能成其全功。”

歐陽適點了點頭道:“劉筈這人我見過,很不錯。”

折允武道:“我也見過,確實是個國士。”

歐陽適道:“太子若是同意,不如便用他吧。文書交涉、細節(jié)斟酌,則讓韓昉在京畿遙控主持。”

折允武想了想,問其他幾位大臣道:“諸位,可有異議?”

陳顯、張浩對望一眼,一齊道:“臣等無異議。”

陳正匯道:“如此大事,文書發(fā)出之前,需先由楊相簽押。”

郭浩點了點頭,韓昉也道:“這是自然。”

折允武心道:“若最後有七叔把一把關,便不怕這事有何不妥了。”當下點頭允了。

韓昉與郭浩便分頭去措辦文書、使節(jié)事宜,這件事的拖字是要用在嵬名察哥答應談判之後,之前的動作卻要迅速,免得嵬名察哥不耐煩,到時候陝西進入全面戰(zhàn)爭狀態(tài)再要用談判來拖延就遲了。韓昉和郭浩都知道此中關竅,沒多久便辦好了文書,來請折允武簽押。

折允武拿著文書,手不住顫抖,心想:“父皇才走了多久,我便要籤這割地文書麼?等他回來,我有何面目見他。”

歐陽適在旁似乎窺破了他的心思,說道:“太子,並不是割地便是屈辱,這是爲了顧大局。等大哥來了,他也必能體會你此時的苦處,不會怪你的。”

折允武嘆了一口氣,手一揮,簽了押,又蓋了監(jiān)國印璽。這張文書籤押之後,心中恍若有失,卻不將文書交給韓昉,而是自己收起,說道:“我……再想想。”說著便朝後堂走來。韓昉等在後面連叫“太子”他也當作沒聽見,直奔完顏虎處來。

到了後宮,見完顏虎正在看折允文和林輿下棋,他在簾外張望了一會,心想:“我多大了,遇事還要去問母后不成?”轉(zhuǎn)頭便走了,一邊走望著天空中的明月發(fā)呆。他現(xiàn)在極需一個人商量,卻不知道該找誰。走著走著,竟然走到了通往相府的角門,守門的侍衛(wèi)見到他慌忙下跪見禮,口呼“太子”,折允武這纔回過神來。

折允武猶豫了一下,便過門來尋楊應麒,趙橘兒迎了出來道:“太子來了?怎麼不先通傳一聲。”

折允武問:“七叔的病好些了麼?”

趙橘兒道:“睡到現(xiàn)在還沒起呢。”

折允武哦了一聲,趙橘兒纔要問他有什麼事,折允武猶豫了一會,轉(zhuǎn)頭又走了。他回到偏殿,只見韓昉還在那裡等著,手一伸,把被他汗水滲溼了的文書遞給了韓昉。韓昉見文書雖有褶皺,但字跡並未走樣,便寬慰了折允武兩句,告辭下去辦事了。

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72章 信任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30章 秘策發(fā)(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0章 絕地(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73章 叛第182章 諾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9章 塞外(下)第187章 匕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jīng)(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54章 蒙古謠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156章 帶月歸第312章 連環(huán)衝擊(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7章 去向(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173章 叛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61章 民議第197章 聯(lián)姻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61章 民議第152章 舟中議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下)第268章 圈套內(nèi)外險難知(上)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
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72章 信任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30章 秘策發(fā)(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0章 絕地(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73章 叛第182章 諾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9章 塞外(下)第187章 匕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jīng)(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54章 蒙古謠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156章 帶月歸第312章 連環(huán)衝擊(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7章 去向(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173章 叛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61章 民議第197章 聯(lián)姻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61章 民議第152章 舟中議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下)第268章 圈套內(nèi)外險難知(上)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隆尧县| 五华县| 淳化县| 老河口市| 安义县| 弥渡县| 义乌市| 漯河市| 泾源县| 响水县| 泾阳县| 吉隆县| 如东县| 南川市| 泽州县| 永城市| 中宁县| 津南区| 夏邑县| 临清市| 连州市| 贵南县| 芜湖县| 萍乡市| 佳木斯市| 锦屏县| 宁国市| 大足县| 阿克| 井陉县| 留坝县| 右玉县| 黑山县| 迁西县| 嵩明县| 集安市| 三河市| 神木县| 乐都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