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

當初宗翰派遣密使穿過重重阻隔,見到了宗弼,陳述宗翰四家聯合的意思,兩個政權一拍即合,很快就決定了要聯手,宗弼派出了密使給宗翰回話,表示自己會盡力拉攏大宋,在東南起兵呼應。

雲中、河南之間隔著河東、河北的廣大領土,金漢邊境上的民間聯繫雖不是完全隔絕,但往來也十分困難,宗翰的密使能夠見到宗弼已屬僥倖,宗弼的使者就沒那麼好的運道了,幾個使者渡河以後各有遭遇,都遲遲沒法進入雲中,其中一個使者被大漢治下的景象所吸引,覺得再追隨殘金政權已經沒有前途,竟然向駐守河內的徐文變節,將自己所知全盤托出。

徐文得到消息後不敢怠慢,立刻將盤問的結果寫成密函,連同那個金國密使送到大名府,曹廣弼只審了兩個時辰,便馬上派了一隊兵馬送到塘沽來。

宗弼那個使者這時還在路上,徐文的密函、曹廣弼的奏報卻先到了。郭浩看了密奏的內容後哼道:“他們真是好大的胃口,竟然要四家聯手,分我大漢江山!”他雖是發怒,但喉音中微微發顫,想是心中實藏恐懼——他是副樞密使兼兵部尚書,對漢廷現在所面對的軍事局面知道得比其他幾位大臣更加清楚。

歐陽適道:“若這密使所供屬實,那……那剛來的這宋使、夏使便是不懷好意了!”

“他們不懷好意,那是很明顯的了!”折允武道:“現在要緊的是弄清楚他們到底聯手了未嘗。若是聯手,又將攻哪裡,在哪裡會師!宗弼的那個密使,必須趕緊召進京來,問個清楚。”

郭浩沉吟道:“從奏報的內容看來,這個密使不但徐文審問過,就是曹帥也審問過。召他到塘沽來是應該的,不過也未必能問出什麼新事情來。不過,從這個使者托出的消息看來,宗弼雖已決定聯手,但趙宋未必已經答應。還有西夏那邊,情況也未明。”

折允武問道:“那使者明明說四家已經決定聯手,郭大人爲什麼說宋夏不一定已答應?”

“太子,我是從常理推斷。”郭浩道:“從這個使者的口供看來,宗翰、宗弼答應對方的條件都十分具體,相比之下,宋夏二國的要求和宗弼宗翰對宋夏二國的允諾則顯得十分寬泛,這分明是宗翰、宗弼還沒有說服乾順和趙構。”

韓昉卻搖了搖頭道:“不然!這個使者從開封出發的時候,宗弼顯然已和宗翰達成了默契,而宗翰、宗弼分別與夏、宋之間眉來眼去恐怕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那個使者又在河東兜兜轉轉了兩三個月,因見成功無望纔到徐文處告密,再由徐文轉交到曹帥處,從曹帥轉交到我們處,又要經過一段時間。就算這個使者出發時他們與西夏、宋室尚未談妥,但這幾個月下來,情況可就難說了。”

幾個大臣聽了,都說有理,折允武問歐陽適:“四叔,這件事情,你看該如何應付?”

歐陽適沉思片刻,說道:“現在我們的好鋼好鐵全用在漠北這把刀上,既要平定大漠,又要同時應付雲中、河南、西夏、趙宋,那是萬萬不能!爲今之計,只有以不變應萬變。”

折允武道:“以不變應萬變?”

歐陽適道:“漠北那邊用剛,我們這邊就該用柔。漠北那邊求勝,我們這邊便求和。一切都等大哥回來再說。在這之前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好,我們都應該求穩而不是求勝,只要我們能支持大哥打完漠北的仗,支持到他回來,便是成功。”

韓昉、郭浩聽了都點頭道:“不錯。”韓昉道:“陛下出發之前就曾說過,我們只需穩住局面,就是立了大功!”

折允武道:“四叔的意思,是要向他們妥協?”

“大丈夫能屈能伸。”歐陽適道:“治國謀國,講究的是剛柔並濟,量力而行。今日之屈,爲的是明日之伸。”

折允武道:“可我擔心一味示弱,反而會招來他們的攻擊。”

“柔,並不代表示弱。”歐陽適道:“那只是交涉時的一種技巧而已。只要處理得當,就能暫時將他們穩住。我們現在要的,就是一個拖字!”

郭浩聞言道:“元帥這個拖字,甚是點題。當下我們真的打不起仗,這仗一打,敗了是社稷淪亡,就是勝了,也是慘勝。所以若能拖下去,最好還是拖下去,拖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

韓昉也嘆道:“不錯,也只有拖了。”

折允武環首看看幾個大臣,見他們不是面色凝重地說話,便是低頭沉思,心想:“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其實他也明白,軍國大事,斗的是實力,是國力,並不是能像坊間的說書那樣,能靠幾個智謀之士腦袋一拍就解決問題的。不過他之前仍然期待著這幾個大臣能想出更好的主意來,畢竟他們都比自己老辣,但討論的這個結果,雖在他的預料當中,卻讓他稍微覺得失望。

就在這時,門外傳報,楊相來了,折允武心中一喜:“七叔來了,他素來奇計百出,不知他有沒有什麼妙計!”

門推開,楊應麒跨了進來,燭光之下只見他臉色有些蒼白,比半年之前瘦削了不少,嘴脣上長著兩顆顯眼的毒瘡,果然有幾分病夫的模樣。

歐陽適見到他這個樣子,驚道:“老七,你是真病了?”原來他來塘沽後兄弟倆竟一直沒見過面。

楊應麒瞪了他一眼說:“你以爲我裝病麼?”聲音頗不自然,好像咬到舌頭一般,其實是因爲他舌頭上也長了個小瘡。

折允武忙請楊應麒坐,將密奏遞過去道:“七叔,你快看看,宗翰、宗弼、趙構和嵬名乾順四家要聯手了!”

楊應麒臉上也沒有多餘的吃驚,也不看折允武遞過來的密奏,反而從懷中取出一份公文來,折允武一看,心道:“我糊塗了,我這邊接到密奏,七叔那裡自然也收到公文。”心想楊應麒來之前,多半已看過公文了。

楊應麒道:“剛剛讓大家等,真不好意思。事情我知道了,我來之前,大家可商量出什麼結果沒?”

幾個副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一會,才由張浩道:“四將軍的意思,是以不變應萬變,儘量拖延。”

楊應麒點了點頭說:“四哥說的沒錯,目前來說,只有如此。”

折允武卻還希望楊應麒有更進一步的主張,因此問道:“七叔,現在的形勢對我們很不利,你有沒有什麼辦法打開一點局面?”

楊應麒搖了搖頭道:“沒有。現在我們的實力處於下風,沒法主動出擊,只能見招拆招。現在他們都還沒出招呢。”

他大概因爲嘴脣上長了兩顆毒瘡的關係,說話時儘量不讓嘴張得太大,因此話音聽起來不免有點有氣無力,加上臉色有些焦黃,這幾句話說起來便讓人覺得一點氣勢也沒有,壓不住場子,服不了人。折允武顯然對楊應麒的回答不甚滿意,說道:“我是怕等他們出招時我們再拆招,會來不及!”

楊應麒道:“可是現在內外局勢還不明朗,這時候就胡亂出招的話,恐怕反而會添亂。再說,無論是居庸關、晉北,還是夏邊,黃河,軍方能準備的早已經準備了,我們中樞如果要做什麼動作,那就是重新調動,那樣反而可能容易露出破綻。還是先看看吧,就像四哥說的,以不變應萬變。”

這個星期最後一天啊!大家有貴賓推薦票的多支持幾張啊!在榜上吊車尾的感覺真鬱悶。

晚上還有一節。

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64章 請辭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196章 夜訪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8章 伏擊(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186章 窮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99章 老臣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187章 匕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章 部勒(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184章 戰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89章 國債
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64章 請辭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196章 夜訪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8章 伏擊(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186章 窮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199章 老臣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187章 匕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章 部勒(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184章 戰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89章 國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田东县| 白玉县| 监利县| 安泽县| 娱乐| 上犹县| 南安市| 平谷区| 湖州市| 寻乌县| 鄢陵县| 邯郸市| 浦北县| 沾化县| 青龙| 宜宾县| 龙口市| 崇文区| 靖边县| 宁强县| 苍山县| 阆中市| 庐江县| 疏附县| 开平市| 临西县| 金山区| 监利县| 顺昌县| 夹江县| 万荣县| 永年县| 正定县| 汪清县| 曲沃县| 修文县| 巫溪县| 贺州市| 汝州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