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

金軍在經過“折彥衝教訓”之後,放棄了之前四面開花的部署,重新迴歸到“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上來。這個戰略部署的指導精神是:在壓制東海不得西進的同時,先瓦解漢部在內陸的武裝力量,然後再用內陸的人力、財力進攻東海。在這個戰略精神的指導下,金軍攻佔河北、切斷河東軍團和東海的聯繫以後便集中兵力圍攻太原。

華夏子弟的第二次太原保衛戰開始了。

和上一次的太原保衛戰相同,守軍都面臨著一定的恐慌,但和上一次的太原保衛戰不同的是,守軍擁有一個更懂得戰爭的領導集體。

雖然太原在幾年前才經歷過一次破城,但那次破城之後,金兵和稍後接手的漢軍都曾對這座名城進行增補,尤其是曹廣弼在過去幾個月的增築行動,基本上已讓這座河東名城恢復舊觀。

即便如此,曹廣弼也沒打算用太原的城牆來直接面對金軍的進攻。善守之將軍,不會消極地龜縮在城牆之內射箭投石。早在金兵還沒有犯及太原之前,曹廣弼就在太原及其周邊地區佈下裡外三層的防禦***。

太原東側,有王彥駐守平定一帶,以消解金兵東路軍的正面攻擊;太原的東南側,有徐文駐守遼州,一邊是防範金軍東路軍從東南方向的進逼,同時也在保護隆德府與太原之間的聯繫;太原的西側和西南側,則分佈著大大小小共二十五座山地兵寨子,這些寨子多則一二千人,少不過百人,兵員多是經過訓練的本地人,分佈在呂梁山一帶,以大寨阻截要道,而小寨則依靠大寨的資源補給在各條小路打游擊,用這個辦法來使金軍無法輕易繞過這片並不好走的山地入侵汾河河谷——這是太原防禦圈外圍的基本情況。

在太原府境內,又可分爲北部、中部、南部三種情況。

在正北方,從太原城到雁門關之間的廣袤地面早已清野,中間的石嶺、赤塘、三交口三道防線,分別布有一萬、五千、一萬的兵力,這三支部隊都是既堅韌又靈活,當金兵南下的兵力並不甚強大時,他們便將金兵進攻的攔截在外圍,保證太原不至於因爲少數的兵力便被擾得雞犬不寧,當金兵以大軍南下時,這三道防線又可以層層消耗金軍進擊的鋒芒,在抵擋不住以後便散入山區變成騷擾敵後的部隊,一旦金兵退卻,這三支兵力又將重新佔領石嶺、赤塘、三交。

在中部地區,曹廣弼又分別在狐突山、蒙山、殺熊嶺、麓臺山等佈置了數千到一萬人不等的部隊,這些據點就像一顆顆小珍珠一樣,和太原這顆大珍珠一起串成了一條防禦項鍊,將金軍的活動範圍儘量限制在太原府北部的山區中。

由於有北部和中部的兩道防線在,太原府南部的河谷地帶如清源、交城、太谷、祁縣等城市便是在太原府北部發生戰爭時也有可能保持正常的市井運作。其中,太原城西南榆次又是太原府內僅次於太原城的物資、兵力重地,這裡一方面是和太原城朝夕相聞、犄角爲援,同時又負責向平定的王彥、遼州的徐文提供補給。汾河河谷和隆德府積聚的物資,都是通過這幾座南部縣城的轉運進出太原,使太原的各種軍用物資和民用物資不至於匱乏。在太原保衛戰最爲激烈的時候,金軍也曾突入到這個地區,但每一次都是很快地突入又很快地被驅逐出去。

最後一道防線,纔是太原城城牆。在擁有府內府外兩層防線的情況下,太原城便不是一座孤城。宗翰和宗弼能夠動用來進攻河東的兵馬,總數難以超過二十萬人;這二十萬人並非全部都是精銳,也不能全部用來進攻太原,就是金軍兵力最爲集中的時候,用以圍攻太原防禦圈的兵馬也沒有超過十五萬人;十五萬人也沒法從一個方向、一個地點進入、攻擊,金軍被外圍據點牽制、阻擋的兵力常常是總兵力的一半以上,因此即使在金兵攻擊勢頭最強大的時候,抵達太原城下的兵力也沒有超過八萬人。八萬人的部隊,是沒法將太原城團團圍住的。

從雁門關到太原城之間的百里之地無糧可因,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上百里的糧草運輸已算是中長程,每爲一名前線的戰士提供足夠的糧食補給,差不多就要用上一個民夫,宗翰要維持住太原城外八萬大軍的補給就得動用數以萬計的民夫,此外由於曹廣弼佈下了對糧道進行騷擾的輕騎兵,所以宗翰還需要用大軍來維持這條糧道。即便如此,宗翰也不能確保太原城下的金軍能夠得到持續的後勤供應,所以金軍對太原的進攻是時而來時而去,在第二次太原保衛戰中並不存在像第一次守衛戰那樣長達數十日甚至上百日的圍城情況。圍城時間的長短是能否攻陷一座城池的關鍵因素,因爲一旦撤圍,守軍便有機會對損毀的城防進行增補,讓攻擊方的上一次圍城變成無用功。

更何況,曹廣弼是一個對金軍沒有心理畏懼感的人。太原城的四壁城門在白天是常常開放的,就是在金兵圍城之時也是常開不常閉。宗翰即使擁有幾萬大軍,也沒法對太原四壁同時發起激烈的進攻。由於太原城內有一支敢於與金兵野戰的戰鬥隊伍,所以金軍如果集中兵力進攻其中一門,則曹廣弼便可以派部隊從其它城門出城迂迴攻擊金軍的側翼;到了晚間更常常派兵出城攻擊金軍在城外的營寨,晝夜騷擾使之不得安息,以致後來金軍立營安寨竟不敢太過靠近太原城。而金軍營寨既立得較遠,城內守軍便能在金軍發起攻擊時有更充足的時間來作準備。

經曹廣弼改造後的太原城城門又不設吊橋而用直板橋。城門舊制多用吊橋,爲的是敵兵來攻之時可以拉起吊橋以圖用城牆外的壕溝來阻止敵軍。但在曹廣弼的防守思維裡卻從來不以消極防守爲貴,他認爲吊橋拉上,對阻擋敵軍未必有用,卻是妨礙了城內守軍的進擊——若放下釣橋然後出兵,則城外敵軍見到吊橋放下便知城內將要出兵,必然會先行準備,這樣會讓城內守軍的行動徒然失了先機;若兵已出城復拽起橋板,則出城之兵緩急難於退卻,若爲敵人所逼逐往往便溺於城外戰壕之中。

在爲時數月的太原保衛戰中,金軍曾有一次暫時攻進了太原的南門,然而金軍的將士在進門之後,卻發現城門之內又有一道護城牆。這道護城牆卻是在城門十步之內橫築起又高又厚的一堵牆壁,這堵護城牆也設鵲臺,牆在鵲臺上,高一丈三尺,腳厚八尺,上收三尺,兩頭遮過門三二丈,用以遮隔衝突。護城牆內門開啓關閉,城外敵軍都不得而知。那次金軍突入牆內之後,護城城上炮石如雨而下,跟著兩邊羊馬牆內守軍同時夾擊。金軍本以爲攻入城門便成大功,誰知道竟是掉進了一個更可怕的陷阱!城外金軍受到地形限制無法及時援救,城內的守軍卻是佔盡了地利!在這一戰裡金軍突入城門的精銳損折殆盡,此戰之後,許多金兵一提起太原的城門都會產生畏懼感,而不再是將奪取城門作爲攻城成功的標誌。

曹廣弼所領導的這第二次太原防衛戰,和王稟、張孝純等所領導的第一次太原防衛戰完全不同!因爲曹廣弼所能調動的資源和王、張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王、張當時乃是以一座城池去抵擋金軍的一個軍團,而曹廣弼則是以一個軍團來對抗金軍的兩個軍團。

金軍的優勢是總體兵力較多,但和處於兵力劣勢的河東軍團相比,雙方也沒有達到懸殊的地步;金兵的另一個優勢是精銳兵力較多,但曹廣弼所領導的河東軍團裡面,也有部分精銳足以與金兵硬撼,所以不會像第一次太原防衛戰那樣被動。相對的,河東軍團由於是本地作戰,所以曹廣弼得以充分調動當地的民間力量來支持作戰,這便大大抵消了金軍在兵力上的優勢。在這一次的太原防衛戰中,由於要分出兵力去維持糧道,所以在具體的戰場上,宗翰所能投入的兵力並不比曹廣弼多多少,在有些戰場上曹廣弼甚至能集結起比金軍更爲強大的兵力。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二次太原防衛戰中守軍其實一點都不落下風,太原城內城外消息進出、物資轉運的通道從未完全斷絕,汾河河谷在太原的屏蔽下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動盪,民間秩序甚至在外敵入侵的壓力下變得更有條理。

“真是精彩啊!”在塘沽,楊開遠看著一份份關於太原防衛戰的戰報衷心感嘆著:“二哥不愧是二哥!遼口防衛戰根本不能與之相比!”楊開遠覺得,儘管遼口、塘沽的地形和太原大大不同,但在這兩座濱海臨河城市的防衛戰上,自己的表現和曹廣弼相比都顯得有些消極了。

“簡直就是一場藝術!”稍後收到消息的楊應麒徹底放下了心:“河東山河環繞,本來就有一條相對完整的國防線,按二哥這種佈置,只要後方不起亂子,太原就算守個一百年也沒問題!”

曾在真定攻防戰中被譽爲“攻守兼備”的銀術可,在這次戰役中曾領兵突入到榆次附近,親自品嚐了曹廣弼烹飪的這道大菜,之後他便再不許身邊的人恭維他“攻守兼備”了,因爲他覺得自己依靠天賦進行的那次防禦戰和這次太原防衛戰比起來簡直就是業餘。

在這種情況下,對河東軍團來說比較可慮的就只剩下來自南面和西面的威脅,但在李彥仙、劉錡和種彥崧分別傳來佳訊以後,曹廣弼便再沒有後顧之憂了。

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58章 故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341章 聚首(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96章 夜訪第183章 臨第349章 聞逝(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章 部勒(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75章 間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194章 正名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6章 邊關(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62章 講演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177章 勢第176章 詔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96章 夜訪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6章 邊關(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
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58章 故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341章 聚首(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96章 夜訪第183章 臨第349章 聞逝(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章 部勒(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75章 間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194章 正名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6章 邊關(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62章 講演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177章 勢第176章 詔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96章 夜訪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6章 邊關(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克东县| 南昌市| 周口市| 泰州市| 西畴县| 扶沟县| 龙里县| 垦利县| 奎屯市| 旺苍县| 通辽市| 巫溪县| 桐庐县| 梧州市| 抚州市| 建阳市| 桑日县| 南开区| 诸暨市| 方城县| 旬阳县| 蓝田县| 丰镇市| 鄂尔多斯市| 边坝县| 正定县| 巴青县| 电白县| 政和县| 潮州市| 渑池县| 林口县| 新晃| 平果县| 周宁县| 巴彦淖尔市| 包头市| 香港 | 松原市|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