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

從津門到登州的海道一日比一日暢順、安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海路本來就短,只要避開風浪太大的日子,漢部船廠造出來的新船——車艦幾乎可以不分季節地來往於兩地之間。再加上商人們開始受到楊應麒的鼓勵而在航道上的各個海島大修燈塔,各種能望天測氣候的航海人才也受到空前的重視,這一切都令海浪中的兒郎們把船走得更加安心。

趙良嗣和馬政這次是從登州州城附近的渡頭上岸,所以並不知道登州新榷場的事情。王師中與馬政雖然是好友,但在這件事情上卻瞞得他甚緊,只是在自己的州衙內設宴款待了一席,便匆匆將他們送上海船。

這次使團的規模比上次大了十倍,不但有官方系統的文書、武衛,還有若干隨行的商人,甚至還包括一個代替大宋皇帝來賞賜折彥衝的太監。

童貫曾想過要親自出使來威風威風,然而考慮到海路畢竟不是一萬分的安全,便打消了主意。

這一趟船,剛好遇上了一陣不大不小的南風,隨風而北,第二日就到了津門。行程如此順利,實在是大大出乎趙良嗣等人的意料。

津門此時已經開始繁忙起來,雖然還沒有達到一年中的高峰,但整個市集的活力已經彰顯。各坊的店鋪、客棧早被人搶訂一空,碼頭等著無數夥計和苦力,望著南邊盼船來。現在來到津門的大多是從登州出發的海船,數量不多,作爲真正商貿主力的泉州、明州商家此刻還在黑水洋的航線上。因此碼頭上人多船少,正是人搶活幹的時候。等到真正的旺季到來,那就是活搶人幹了。

不過,這種還在醞釀的繁華還是嚇了趙良嗣一跳,他萬萬想不到復州南部居然是這等模樣!從碼頭上的繁盛看來馬政的描述不是在誇大,而是太過謹慎了。難道之前自己從同僚那裡聽到的消息都有誤?還是說津門在歸入大金後才忽然變得繁華起來?對這兩種解釋,趙良嗣都感到不滿意。

楊應麒也沒有料到大宋會派出這麼大一個使團來,津門那小小的驛舍根本就安排不下。這個新城市的客棧雖多,但此時早被搶空了。負責具體籌劃整個事件的楊樸知道楊應麒不肯擾民,便將大宋使團的人馬分爲兩撥:趙良嗣和馬政使團主體住驛舍,那個宦官帶著禮儀人員住進孤山寺,前者由盧克忠安排,後者由慧觀和尚接待。

楊樸命人將兩撥人好吃好喝地供著,卻禮貌地限制他們不要到處亂跑。在此期間,各路豪強也都識趣地離這兩個地方遠遠的,去孤山寺上香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直到第三天盧克忠才循例來引趙良嗣去見楊樸,兩人都曾是大遼臣民,相見畢,趙良嗣道:“恭喜楊大人,傍上了一個好主子。”

楊樸微笑道:“不是傍上一個好主子,是找到一條好路子。倒是趙大人,不但傍上了一個好主子,連姓氏也改了。”原來趙良嗣原名馬植,投宋後改名李良嗣,後來大宋皇帝高興起來又賜他國姓,這才改作趙良嗣。

趙良嗣一聽就知道楊樸譏笑自己,冷笑道:“天子賜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楊大人祖上,三百年前也未必姓楊!”東北各民族的中華姓氏多因仰慕漢文而改,趙良嗣這句話分明是指楊樸是個蠻夷。

馬政怕兩人一言不合壞了正事,連忙打和腔道:“商周以國爲姓、以官爲姓、以職爲姓——不都和天子賜姓是一般的道理麼?這是古法。神州萬邦,都是炎黃之後,只是後代山川阻隔,令兄弟反成陌人而已。後世改回漢姓,那也是認祖歸宗。”

楊樸和趙良嗣聞言一齊大笑。兩人其實也都不願把關係弄僵,便趁機下臺。

趙良嗣道:“馬大人說得好。彼此都是炎黃子孫,何必因山川阻隔而成陌路?本使此來,正是要讓兄弟之族做回兄弟。”

楊樸也笑道:“這也正是我漢部所願!”

當下趙良嗣請見漢部七將軍,楊樸道:“不巧了。貴使來得好快,出乎我等意料之外,七將軍入朱虛山讀書去了,半個月內只怕回不來。”

趙良嗣等不知這朱虛山在哪裡,聽名字似乎是個有點耳熟的地名,只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他常常在大宋臣僚面前誇耀自己對北國山川瞭如指掌,因此也不好在馬政等面前發問,卻不知他耳熟的“朱虛”本是山東地名,這個新命名爲“朱虛山”的地方其實就在城外。

原來楊應麒心想自己的容貌是十七八歲樣子,此時漢部在大宋朝廷中威信未立,見面只怕會惹輕視,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再則自己接見趙良嗣意義也不大,便乾脆決定不見宋使。

趙良嗣又求見大金公主,楊樸道:“公主鸞駕日前北上,向兩宮太后請安去了。”

趙良嗣不悅道:“然則遼南地面上就以楊大人爲首了?”

楊樸笑道:“趙大人生的卻是哪門子的氣?大宋既有國書來,本官自當引去朝見我大金皇帝。至於公主和七將軍,見不見又有何妨?”

趙良嗣一聽這話氣便平了,他怕的就是楊樸像上次搪塞馬政一般跟自己推諉,累得自己空手而回,那便無法回京交代。但若能見到金主,那真如楊樸所言,公主和遼南將軍見不見都無所謂了。

當天楊樸大擺宴席,又請大宋、高麗留在津門的商人陪列下座。大宋商人見朝廷連使者也派來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加安心,而高麗商人則更添敬重。

盧克忠送趙良嗣等回去休息後,楊樸又到朱虛山見楊應麒,說知今日之事。

楊應麒道:“咱們津門的旺季就要來了,到時候人多口雜,怕會有變。不如趁早送他們上路吧。”

楊樸問道:“卻走哪條道路爲好?”

楊應麒道:“我們遼南無天險可守,可守之險全在民心。所以不怕別人知道我們的道路。就沿著永寧、遼口、鞍坡、東京一路上去。趙良嗣曾經是大遼臣屬,如果我們繞路,只怕他也會瞧出端倪。”

楊樸沉吟道:“這一路上去,越往北就越荒涼。東京以南還好,過了東京,大金的底子就漏了!”

楊應麒笑道:“既然決定讓他們去見國主,那女真的本色便無論如何也掩不住的。再說又何必掩?大宋來找女真人,原本就不是因爲女真夠文明,而是因爲女真夠強悍!儘管讓他們到國主那裡碰釘子去!去過一趟會寧,他們才知道我們漢部是多好說話!”

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76章 詔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188章 定第354章 審判(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356章 蝶夢(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56章 蝶夢(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58章 故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5章 出谷(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70章 安撫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176章 詔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03章 鉅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88章 定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
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76章 詔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188章 定第354章 審判(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356章 蝶夢(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56章 蝶夢(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58章 故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5章 出谷(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70章 安撫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176章 詔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03章 鉅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88章 定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呈贡县| 内乡县| 石阡县| 甘肃省| 巴南区| 原阳县| 苏尼特左旗| 项城市| 德化县| 昭苏县| 汶上县| 汽车| 中山市| 集贤县| 凤庆县| 吴桥县| 莱阳市| 甘谷县| 青岛市| 兴海县| 嫩江县| 华容县| 新营市| 祁东县| 西林县| 寻甸| 铁岭县| 赤峰市| 忻州市| 克什克腾旗| 营口市| 秦皇岛市| 永和县| 宜州市| 南川市| 肇庆市| 合阳县| 金阳县| 邵阳县|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