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

文官的代表虞琪(他出使漢部纔回來)主張去和兵馬大元帥趙構會師,鄧肅則建議前往登州依附漢部,血性的將領如王彥等則主張趕緊募集義兵入京師赴難。

曹廣弼心道:“若往南依附兵馬大元帥,我等仍要受其節制,施展不開手腳。若是前往登州,這一萬人裡只怕有六七千不肯相從。”想起種師道的話來,便道:“東南是偷安之地,這一去要何年何月才能回來抗金?我們現在兵少將微,此時回汴梁去無異於送死。若要一心死難,何必突圍出來?如今既然出來,自然要留有用之軀爲有用之事!”

王彥問道:“曹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曹廣弼道:“金人雖攻破了汴梁,但這裡是中原腹地,宗翰、宗望勢不敢久留,得了便宜後仍必回去。我有意移師北上,會合河北義軍截其歸路!此事極險,不知你們可敢相從?”

王彥等欣然道:“殺敵報國,豈憚奸險!”

文官或有膽怯的,但這時爲衆議所激,便不好反對。

鄧肅道:“我們如今雖有萬人,但泰半是未經訓練、不能作戰的官民,五千兵馬也不能稱爲精銳。無論是阻擊金人也好,驅逐胡馬也好,都還要找個地方休養整頓纔是。”

曹廣弼道:“最好的休整之地,那自然是江南——但我們能去那裡茍且麼?胡馬如此猖狂,我們如今除了龜縮退卻,就是逆流勇進!人是磨出來的,精銳是打出來的!若是吃不得苦的人,便請自回江南去。敢留下和我們共患難的,都要做好出生入死的準備!”

王彥酈瓊等都道:“不錯!”

鄧肅道:“但打仗終究要錢糧!沒有錢糧,如何養兵募兵?”

林翼道:“錢糧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鄧肅問道:“像這個村莊這樣的秘密倉庫,你是不是還準備了幾座?”

林翼笑道:“我確實準備了幾個倉庫,但都在河北山區。這個不是我準備的,是我問一個叫陳楚的商人借來的。總之錢糧的事情大家不用擔心,只要是商路通得了的地方,我就會有辦法。”

計議既定,曹廣弼便出去召集人衆道:“天降奇禍,汴梁失守!我等力量微弱,無法扭轉困局,又不願坐困等死!如今胡馬氣勢洶洶,是好男兒的焉能不爲保華夏、安黎民出一分力氣?如今我要犯險北上,伺機阻截金人後路,傳檄兩河,共抗金兵!你們可敢跟我一起去?”

數千兵將都叫道:“願隨曹先生北上!”

酈瓊站出來道:“曹先生在漢部爲將,到了大宋便是一介布衣,但如今既然行軍起義,不可無名,再則曹先生臨走前已請得御筆募兵抗金,不如我們便推他爲首領,權稱統制,請虞大人爲監軍,王彥先生爲副統制,鄧肅先生爲參謀,以抗金爲義,行軍伍之事!如何?”

衆人都道:“願奉曹統制令!”

當下曹廣弼分派任務,開拔向北,命林翼想辦法募集錢糧。又分別派遣使者前往津門、東平分別告知趙構和楊應麒。趙構這時極爲虛弱,只要是能爭取的力量都盡力爭取,何況曹廣弼還身懷御筆,因此不但默認了這支義軍的存在,而且還派人送來了一支錦旗。

曹廣弼部勒這批人馬沿途北上,在黃河邊上遇到宗澤的哨騎。原來宗澤的兵馬已到開德府,一路與金兵偏師邀戰,互有勝敗。曹廣弼以奇兵攻陷金軍在衛南的據點,派人與宗澤通問消息。宗澤聽說曹廣弼從汴梁出來,率領數十騎連夜到衛南與曹廣弼相見,打聽京師消息,聽說京城已破、宰相準備投降不由得憂憤幾欲淚下。

宗澤任副元帥以來連番上書勸抗趙構趕緊入京勤王,但趙構哪裡理他?趙構身邊這時已經聚集了五六萬人馬,但就是縮在山東按兵不動。宗澤雖然忠勇,但他只是一心爲國,憂君憂天下,就是沒有設身處地地替趙構想想:冒險入京去救父兄符合他趙構的利益麼?所以宗澤雖然身居副元帥,在磁州又有保駕之功,卻是和趙構越走越遠。

不但趙構如此,兩河、山東的其他守臣當此時局也大多在觀望。宗澤到開德府以後曾先後移書北道總管趙野、兩河宣撫範訥、知興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但這些人都認爲這個節骨眼上前往汴梁無異於送死,因此無人理他!所以宗澤雖然號稱副元帥,但手下的兵力極爲有限。這時他見曹廣弼手下人強馬壯,就想以副元帥的身份徵調這支隊伍。

這一路來曹廣弼將願意相隨的一萬多人分爲戰鬥隊伍和非戰鬥隊伍,數千官民都已安排作了後勤。又沿途招募兵勇,汰弱選強,以實戰來作訓練,所以數量已經增加到七千人的戰鬥隊伍成長很快。加上這支軍隊使用的都是漢部提供的兵器甲冑,裝備雖還比不上曹廣弼在遼口的嫡系人馬,但比起手下只有一羣廂軍、義軍的宗澤來說已經好多了。

曹廣弼聽宗澤要徵調自己這支人馬,便問他要徵調來幹什麼,聽宗澤回答說要入京赴援後便拒絕了,認爲汴梁形勢已不可爲,孤軍入京赴死徒然無益。

宗澤道:“四方勤王之師若至,或有奇變也未可知!”

曹廣弼反問:“四方勤王之師在哪裡?”

宗澤默然,曹廣弼道:“若四方勤王之師大聚,曹某還需要從京城裡突圍出來麼?”又跟宗澤分析宗翰、宗望的兵力道:“太原之戰宗帥又不是沒看到,金兵圍城打援的手段何其了得!現在汴梁已落入金軍手中,除非是我們能組織起足以壓制金軍的兵力,否則軍隊是去一支,死一支!這一萬多個兄弟願意把性命交到我手上,我便不能讓他們去無謂之險!”

宗澤慍道:“然則君父之憂,曹將軍就不顧了?”

曹廣弼道:“華夏眼看就要顛覆,萬千生民或將左衽!若不論事情是否可行,光是考慮忠義之名有何用處?”

其實兩人的根本分歧卻不是在戰略戰術上,而是在忠君報國這等義理上互相不對胃口,所以到後來越說越不攏,終於不歡而散。

宗澤是怒火疾雷般的脾氣,卻不是一味逞怒的匹夫,當時雖然不忿,但事後想起覺得曹廣弼所言未必沒有道理,而他關於阻截金軍歸路的建議也未必不可行。他是坦坦蕩蕩的大丈夫,既然覺得自己言語太過,回去後便移書致歉,並與曹廣弼討論該在何處截殺金兵。曹廣弼也服他忠義無雙,對於初次見面的爭執並不掛懷。

曹廣弼在衛南並沒有停留多久便率衆渡河,駐紮在湯陰與內黃之間進行第二次短暫休整。一路不斷有漢部的官辦商人來附,這些商人既做自己的生意,又幫義武軍籌措軍糧物資。到渡河時軍中已聚集了上千人的商隊。

這支人馬一路北行,見金兵就打金兵,見流寇就打流寇,這時宗翰和宗望的主力都還逗留在汴梁,所以一路上的偏師都不是曹廣弼的對手,至於那些流寇就更不用說了。

曹廣弼逢州過縣都出示趙桓的御筆以及趙構的錦旗,又從不入城,只是在城池之外安營紮寨,因此與大宋的守臣們相安無事。威名漸漸傳開以後,小股的金兵和流寇都不敢來犯,所以這支隊伍所到之處不但沒有擾民,反而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隨軍的商人或入城內、或下農村採買物資,由於買賣做得公道也頗爲受到沿途百姓的歡迎,慢慢地在黃河沿岸建立起良好的聲譽,並開闢出一條民間商道來。

曹廣弼有意和種彥崧的忠武軍會合,因此在相州駐紮了一段時間後又移師北上,到了淇水附近聽說隆德府無人把守便領兵前往,進入上黨。原來宗翰大軍南下以後,河東官吏紛紛棄官難逃,所以竟然連上黨這樣一個重要的所在也空了!

上黨是王彥的老家,有他在這一帶的關係網絡,曹廣弼等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曹廣弼見此處攻守兩便,所以來到後就不走了,反而讓林翼移書種彥崧,邀他前來會師。

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尾聲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13章 狼羣(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49章 民之棄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8章 伏擊(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82章 諾第8章 伏擊(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59章 針鋒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54章 審判(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1章 瘟疫(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章 論武(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95章 李綱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198章 五論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77章 勢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76章 詔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37章 珍珠衫(下)
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尾聲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13章 狼羣(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49章 民之棄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8章 伏擊(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82章 諾第8章 伏擊(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59章 針鋒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54章 審判(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1章 瘟疫(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章 論武(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95章 李綱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198章 五論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77章 勢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176章 詔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37章 珍珠衫(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墨江| 喀什市| 区。| 濮阳市| 阳高县| 措美县| 额尔古纳市| 仙游县| 娱乐| 竹溪县| 阿勒泰市| 泰宁县| 新乡市| 通州区| 陵川县| 奇台县| 于都县| 黄龙县| 黄山市| 绵竹市| 万源市| 普定县| 孝昌县| 桦川县| 阜康市| 堆龙德庆县| 望都县| 宁海县| 广宗县| 炉霍县| 和田县| 科技| 甘孜县| 邯郸市| 奉化市| 崇义县| 乐至县| 丰台区| 康保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