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

誰知道他到了潼關宣佈要接掌兵權之事,潼關上的守將李嶽、趙開卻道:“已領李觀察將令,不敢交出兵權。”

吳玠大驚道:“李觀察已到潼關了?”

趙開道:“李觀察昨日已到潼關,交代下軍務後又往陝縣去了。吳大人若要過去,我們卻可放行。”

原來李彥仙在晉西南一帶根基頗深,在河東各地也是人脈甚廣,潛出張浚大營後直接向東渡河,在當?shù)厥考澓纻艿膸椭逻^風陵渡直入潼關,所以不但逃過了吳璘的追擊,而且比吳玠還快了半天。

吳玠沉吟片刻,說道:“如今我奉張宣撫令諭接掌陝州各處兵權防務,兩位若能聽我節(jié)制,仍任原職。望兩位以天下社稷爲重,莫爲李觀察之私恩而負朝廷大義。”

李嶽道:“朝廷大義?暗助金人,斷送漢家在燕雲(yún)的數(shù)十萬大軍,也是朝廷大義麼?”

吳玠聞言變色,趙開對李嶽道:“李兄,不可無禮。”又對吳玠道:“昨夜李觀察已有交待,若是張宣撫大軍前來,我等便閉門不出,若是張宣撫遣人前來,卻可放過去。吳將軍若要接掌陝州兵權,何不先去陝縣見李觀察?等李觀察交出兵權,我等自會聽將軍節(jié)制。”

吳玠大聲道:“兩位真要以私廢公麼?”

李嶽哼了一聲道:“吳將軍,您是陝西人,我可是山東人!張宣撫斷送了齊魯趙豫數(shù)十萬條性命,我老家的鄉(xiāng)親可都在望西指罵呢!當初我們在李觀察率領下孤城抗金,雖然生死朝夕不保,但個個奮勇自豪,心想便是死在這裡也無愧於天地祖宗。但現(xiàn)在一想起山東父老指著我們的脊樑骨罵我便坐臥不安——吳將軍,我是個粗人,現(xiàn)在還真弄不懂你說的公私究竟是什麼!”

吳玠聞言黯然,趙開也道:“總之請吳將軍去陝縣吧,等吳將軍說服了李觀察,我們自然交出兵權防務。”

吳玠自知說不動他們,帶了從人便往陝縣來,過函谷關舊址後便見陝縣處處有備戰(zhàn)的跡象,進了陝州州城,李彥仙早已接管全州大小事務,聽說吳玠來親自接入州衙,問道:“晉卿,張宣撫派你來,是要來取我首級麼?”

吳玠卻反問道:“李觀察,難道你真要背叛朝廷,投靠漢部麼?”

“投靠漢部,我原無此意。”李彥仙道:“但現(xiàn)在朝廷之舉措,卻委實令人失望!從今日起,我願爲華夏守土,以待真天子之出世。”

吳玠作色道:“真天子正在江南!”

李彥仙道:“江南也罷,東北也罷,將來誰能興漢滅胡,便是真天子。在此之前李彥仙當爲陝州守土,漢人來任過,胡人來免談!”

吳玠道:“若種彥崧要從陝州過,借道潼關,你也放他過去?”

李彥仙道:“若張宣撫有飲馬燕山之志,要取道潼關去攻燕雲(yún),潼關的大門也會爲他敞開。”

吳玠喝道:“李觀察,爲人臣子的本分你都忘了麼?”

李彥仙嘆道:“晉卿,我這麼做,實非本願啊!罷罷罷……”他取了利劍,劍鋒出鞘,劍柄朝外對吳玠道:“晉卿若認爲李彥仙當誅,便殺了我去向張浚覆命吧。”

吳玠臉色沉重,手按劍柄,眼皮不住地跳,過了好久,終於將劍一推推入劍鞘道:“朝廷畢竟是朝廷,張宣撫於我又有知遇之恩,不能不報……保重!”說完最後一句話便轉身上馬而去。

不久種彥崧領了五千兵馬渡河進入陝州境內,李彥仙並未阻擊,但種彥崧兵馬來到陝州城外時他又閉門不出,只派人來道:“願種將軍念令祖厚德,勿擾秦川百姓。”又送來糧草若干、書信一封,那書信卻是給陝州沿途官吏父老的,通令他們放行勿作抵抗。

種彥崧問隨軍文臣鄧肅道:“此是何意?”

鄧肅道:“我揣摩李彥仙之心實不忍叛宋,卻又不甘淪爲助胡滅漢之罪人,故而如此。”

若楊應麒、蕭鐵奴到此反而要多幾番疑慮,但種彥崧是個坦蕩的人,對此亦不懷疑,領了兵馬向西而來,兵不血刃便過了潼關,進入渭南地界,屯於關西鎮(zhèn),因其兵馬過處秋毫不犯,臨近父老聽又聽說是種少保孫子來,有許多都牽了牛羊端了酒水前來犒軍。鄧肅命隨軍商人盡數(shù)收下,按值給錢,陝民大悅,奔相走告,沒幾日整個渭南都知道了。

華陰令閉門不出,種彥崧命人傳書入內,大意雲(yún):我本秦洛子弟,此來非爲擾民,但來問張浚因何故通金襲漢,城內軍民若還有幾分血性,便當出城爲我助威,若怕趙氏僞朝廷責罰亦可守城自保,只要爾等不襲我後,我軍誓不相犯。

華陰令仍然閉門,但城內守軍聽到消息,連夜將他綁了,第二日出城押到種彥崧軍中。種彥崧對那華陰令道:“人各有志,你雖不識時務,亦無死罪。”便命人將他逐出境去。

華陰守軍便請種彥崧入城,種彥崧卻堅持不進城,只派了商人入城買賣物資。鄧肅領了幾個文官進城召集父老,推出一個在當?shù)氐峦咧氐氖考潄頃侯I華陰令之職。渭南百姓聞訊無不心悅誠服,不少豪傑不遠數(shù)十里前來投靠,華陰當?shù)氐鸟v軍也自請編入種彥崧麾下。種彥崧去蕪存菁,選了兩千人,打入原來的行伍當中,略加整頓後便朝張浚所在的馮翊緩緩逼來。

李彥仙本來還心懷不安,怕種彥崧入關後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待聽說了種、鄧二人在渭南的作爲後大爲歎服,對通判趙叔憑道:“其軍容軍德如此,怪不得山東兩河的軍民都願歸漢!”

趙叔憑本是趙氏宗室,這時卻勸李彥仙道:“觀察雖不忍背宋,但今日我等已負背宋之名,建康朝廷也斷難再容我等。今日漢軍既然有德,何不明白歸附?若首鼠兩端,恐非英斷。”

李彥仙以問屬官,職官劉效、馮經(jīng),縣令張玘,將佐盧亨、邵雲(yún)等都以趙叔憑所言爲是。李彥仙這才下定決心,遣使告知曹廣弼願爲他屏障晉西南,這時金軍已經(jīng)開始進攻太原,曹廣弼在圍城中得到這個消息爲之振奮,馬上傳令,將河東府到解州的軍政大權都交給李彥仙處理,又許他在潼關、洛陽之間便宜行事。

李彥仙見曹廣弼如此信任,便將最後一絲疑慮也掃去了,一邊組織兵力窺視洛陽,一邊籌集糧草供給種彥崧。汾河河谷諸州縣聽說李彥仙加盟人心大定,便是一些牆頭草也再不敢異動,晉、汾一帶遂成爲太原府、太行山兩道抗金戰(zhàn)線的穩(wěn)定後方。

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345章 輾轉(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章 瘟疫(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90章 名妓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60章 利害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76章 詔第193章 秦檜第159章 針鋒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11章 夜遁(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10章 絕地(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58章 故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章 部勒(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73章 叛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9章 塞外(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下)第9章 塞外(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7章 去向(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64章 請辭第167章 裂變第341章 聚首(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章 瘟疫(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72章 信任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1章 配佳偶(下)第6章 邊關(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146章 故人矣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
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345章 輾轉(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章 瘟疫(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90章 名妓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60章 利害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76章 詔第193章 秦檜第159章 針鋒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11章 夜遁(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10章 絕地(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58章 故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356章 蝶夢(上)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2章 部勒(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73章 叛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9章 塞外(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zhàn)爭(下)第9章 塞外(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7章 去向(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64章 請辭第167章 裂變第341章 聚首(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章 瘟疫(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72章 信任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1章 配佳偶(下)第6章 邊關(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146章 故人矣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高雄市| 叙永县| 北流市| 个旧市| 九江市| 鄂托克旗| 砚山县| 克东县| 万盛区| 沁源县| 孝感市| 吕梁市| 色达县| 密山市| 六安市| 奎屯市| 汝州市| 房产| 东平县| 土默特右旗| 民丰县| 方正县| 晋江市| 丰顺县| 孟村| 利辛县| 大丰市| 厦门市| 抚松县| 灌南县| 隆子县| 读书| 贡山| 特克斯县| 惠东县| 正宁县| 湟中县| 罗山县| 安庆市| 静宁县|